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苗族刺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资源.将苗族刺绣创新应用于国潮服饰设计,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苗族刺绣的艺术资源,而且能够丰富国潮服饰的创意设计元素。本文从图案造型、构成形式、色彩搭配和工艺表现四个方面剖析了苗族刺绣元素的艺术特色,并结合实际案例总结出苗族刺绣元素与国潮服饰设计相结合的应用方法,以期为后续运用苗族刺绣元素设计国潮服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设计符号学的苗族银饰解析与演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肖华亮  林丽  闫龙华  陈志昂 《包装工程》2018,39(14):221-226
目的通过设计符号学解析苗族银饰,建立苗族银饰元素素材库和知识库并将苗族银饰元素运用到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中,提升产品的民族文化内涵。方法运用设计符号学对苗族银饰从语义、语构、语用、语境4个维度进行解析,并从外延语义、内涵语义、构成法则、表现方式、认知习惯、审美标准、历史文化及宗教信仰的角度归纳总结苗族银饰元素的素材和知识;根据问卷调查从素材中挑取合适的元素运用形状文法等设计手段对其进行设计开发。结论通过设计符号学对贵州苗族银饰的解析与整理,为设计师开发具有苗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知识,推进了苗族文化在现代设计应用中的发展,提升产品的内涵价值,促进贵州苗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3.
刘靓 《包装工程》2020,40(24):294-300
目的 为保护羌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羌族文化产业经济价值,提出一种基于形状文法的羌绣纹样创新方案。该纹样方案既包含羌绣传统民族特征;又与时俱进,符合当代审美。创新纹样与设计产品有机融合形成具有羌族特征的文创产品,传播羌族民族文化,建立民族自信。方法 首先,将收集的羌绣纹样资料进行提取、筛选、组合;然后,提取核心纹理,运用形状文法设计基本图形元素;最后,运用形状文法对基本图形元素进行演变,设计出新的纹理方案。结论 基于传统羌绣纹理,运用形状文法产出纹理创新方案。以不同形式的设计产品为应用载体,使纹样创新方案和其有机融合,形成具有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由此增加传播羌族文化的媒介和途径,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婷  卢国英 《包装工程》2023,44(8):352-357
目的 用科学方法提炼老上海元素的视觉基因并应用于文创产品开发,促进海派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法 基于眼动追踪技术和基因识别理论,归纳总结了老上海视觉元素提炼和应用模式。模式包含样本遴选、元素提炼、元素重构和元素应用四个阶段。针对实验样本,通过眼动追踪实验和问卷量表获取被试者客观生理数据和主观评价,结合样本的文化背景综合分析,提炼核心视觉元素进行元素重构;通过图形意象抽取、确立元素重构逻辑、保留开放延伸空间,形成基本形、图形组合、图案库,应用于相关文创产品设计,并以老上海糖标文创设计为例进行论证。结论 从老上海元素中科学提炼视觉基因,活化应用形成既有统一的视觉基因又有不同个性形态的系列文创产品,是海派文创产品开发的有效路径之一,也为提取传统文化基因应用于当代设计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范例。  相似文献   

5.
韩璐 《包装工程》2023,44(22):309-321
目的 基于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分析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符号特征,旨在探索少数民族刺绣图案在现代文创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与转化路径,从符号学视域为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阐释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思路和借鉴。方法 通过在黔东南苗族地区使用田野调研、文献资料收集、设计实践等方法,对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工艺、纹饰、色彩等方面的代表性符号特征进行探讨分析,运用莫里斯符号学三分法从语构学、语用学、语义学等层面解读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之间的符号关系,以现代设计实践为方法,从代表性符号元素中提取设计因子,并以文创产品为载体进行设计转化。结论 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的艺术特征鲜明,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和审美风尚,从语构、语用与语义等维度对其工艺、纹饰和色彩的符号学要素进行提取衍生,探求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元素设计转化与创新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不仅能够使现代设计产品蕴含民族文化特色,而且有助于黔东南苗族辫绣图案自身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仫佬族刺绣承载着仫佬族民族情感和审美趣味,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和发展仫佬族刺绣纹样,可以有效提高仫佬族文化产业经济价值.基于形状文法探讨仫佬族刺绣纹样的创新设计方案,提取出仫佬族刺绣纹样元素,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生活需求,以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的形式进行表达,拓展仫佬族刺绣应用范畴和传播路径,实现文化传承意义.  相似文献   

7.
罗茜  余鲁 《包装工程》2021,42(4):292-298
目的 挖掘、整理、提炼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丰富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的文创产品的种类与形式,满足消费者对传统文化主题文创产品的需求.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DFA分析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方法,对汉代漆器云纹纹饰进行研究.运用形状文法提取其中的基本形态元素,对其进行形态推演(生成性推演和衍生性推演),形成新的纹样图形,经过细化,将其应用到合适的文创产品载体上.结论 汉代漆器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工艺美术形式,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云纹纹饰作为汉代漆器中的重要文化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引入汉代漆器云纹纹饰,并运用形状文法对提取的初始纹样进行推演设计,可以较好地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文创产品设计相结合,并创造出极具民族特色、符合中国人文化心理需求的文创产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苏州园林花窗植物纹样的提取与再生,实现苏州园林花窗植物纹样在当代文创设计中的创新应用。方法:基于层次表达模型,梳理苏州园林花窗中典型植物纹样的基本图形元素,通过形状文法对纹样元素进行重构与再生设计。结果:提出设计策略并进行实践创新应用,将提取的花窗植物纹样元素进行再设计并运用到文创产品中。结论:解读了苏州园林花窗纹样的传承价值,探索了其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表达与传播路径,为苏州园林花窗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以及同类型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苏振文  鹿熙军 《包装工程》2023,44(12):240-249
目的 探究大河村彩陶元素应用于现代文创设计的创新设计方法,活化大河村彩陶文化的传承路径。方法 首先通过对大河村彩陶艺术特征的分析,筛选并提取出最具大河村特色的视觉元素;其次运用形状文法对提取的纹样元素进行纹样衍生设计;最后运用叠加法完成图案骨架结构的创新设计,并结合大河村彩陶中色彩、构图、器型等视觉元素完成创新图形设计。结论 运用形状文法、图案骨架设计的方式,对大河村彩陶元素进行创新设计,并与现代文创设计相融合,拓展了大河村彩陶的视觉形态,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湘西苗族刺绣文化的日渐衰落问题,为保护与传承湘西苗族刺绣文化。方法-通过分析湘西苗绣文化的元素与特征,基于用户体验要素,结合信息交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构建出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设计流程。结果-通过架构出符合苗绣文化传承的核心功能信息,并通过对移动终端的界面设计,及移动软件开发实现的关键技术分析,开发出适用于湘西苗绣信息展示与互动的软件平台。结论-将湘西苗绣系列功能以软件数字化形式表现,开拓了湘西苗绣文化保护的新方式,对拓展其他传统手工艺或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式,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谷梦恩  范伟  吴阳  刘勇奇 《包装工程》2023,44(18):258-264
目的 为保护和传承湘西苗族非遗资源,提升当地文化产业经济价值,提出基于数字化手段的湘西苗绣图形创新方案,从而促进湘西苗绣传统技艺的产业转型,以适应当今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转变。方法 分析湘西苗绣的典型图案,提取其核心元素特征,运用形状语法和风格迁移算法分别进行图形推演设计研究。结果 将数字化手段与湘西苗绣图案的创作相结合,可以快速衍生出既符合当代审美需求又继承传统民族文化特征的创新纹理图形。结论 将数字化技术手段与湘西苗绣图案的创新再设计有机结合,既保证了苗绣图案的自我更新,又提高了图案设计的创作效率。从而拓展湘西苗绣文化的传播途径和媒介,提高当地苗绣文创产品的文化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屹  刘青青 《包装工程》2023,44(18):376-384
目的 研究符号学在壮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实际运用,丰富壮绣文创产品的文化内涵与造型设计方法。方法 以O.V.S架构为理论基础,进行符号学设计方法推演。通过壮绣图案纹样、象征寓意等方面的元素挖掘,对壮绣的文化符号构成进行分类和提取,构建壮绣文创产品的设计路径。通过O.V.S架构设计方法重组壮绣纹样造型元素,进行壮绣符号的编码和替换,运用微调、增删、缩放、旋转等方式进行造型演变,完成壮绣文创产品设计模型的表达。结果 运用符号学的观点与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挖掘壮绣的文化内涵,为壮绣文化的造型设计转换提供思路。结论 O.V.S架构设计方法能够对两个不同的设计对象进行单位替换,从而产出新的物体造型。将O.V.S架构设计方法与壮绣文化相结合,能够完成壮绣文化的创新性造型演变,拓宽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与思维。  相似文献   

13.
黄伟 《包装工程》2023,44(14):270-276
目的 为了弘扬乳源县的瑶族传统文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使瑶绣能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播,提出把形状文法应用在乳源瑶绣纹样的创新设计之中。采用该方法设计的创新图案,不仅能保留瑶绣的元素特征,还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瑶绣创新图案与产品设计相结合,使产品具有更强的文化特征,能提高产品附加值,还能提高乳源县瑶族人民的经济收入。方法 选取乳源瑶绣典型纹样进行构图分析,并拆分成一系列基本元素;对基本元素进行重构获得基础创新图案。再利用形状文法使基础创新图案衍生出一系列的单元创新图案,并对图案进行创新配色,应用在产品设计之中。结论 以传统瑶绣纹样为基础,利用形状文法进行创新设计,可以获得优秀的瑶绣创新设计方案。把这些图案应用在不同产品上,就能形成具有地区民族特色的产品,提升其文化内涵;为传统乳源瑶绣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提供一条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向敏  武月琴 《包装工程》2023,44(6):392-400
目的 基于现有文创产品特征,探索成语在产品中的文化内涵与外形体现,融合语言学理论,建立一种能够表现成语文化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方法 在“认知联想”中介入原型范畴理论,以此为基础建立认知分级雪花模型,分析目标成语。根据其物象与意象,收集各形式作品后,简化作品图像并抽取内部形状的关键线条,同时,提取目标类别产品的外形特征轮廓。经矢量处理后形成设计元素形状参考库和产品形态素材库,再选取线条形状元素与目标产品外形,按形状文法规则进行组合并生成创新成语文创。结果 成语经过语言学的认知分析与设计学的创意转换及图像表现,能够成为一种有效的文创表达方法。结论 归纳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对于文创产品设计的应用价值,推动成语内涵在产品外观设计与文化象征两方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蔡克中  韩若男  汤繁希 《包装工程》2022,43(24):227-236
目的 赣南采茶戏作为江西省的传统戏剧之一,独具特色,但与之相关的文创产品种类却较为单一,研究赣南采茶戏视觉元素在现代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丰富赣南采茶戏的设计可行性元素。方法 将赣南采茶戏作为研究样本,提取采茶戏中的人物角色、道具、服饰、美妆四大视觉元素,分别对其典型元素的造型、纹样、色彩、语义进行提取与归纳,搭建视觉元素模型库,并运用解构、重构、重组等设计方法对纹样、造型进行重新设计,将其应用于赣南采茶戏文创产品——儿童手拍鼓设计案例中。结果 拓展赣南采茶戏作为视觉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领域中的可行思路。结论 通过对赣南采茶戏中视觉元素的分析提取及语义表达,既有利于传播赣南采茶戏,又为设计相关文创产品提供了设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肖代柏  罗坤明  吴婉菁  宋佳鑫 《包装工程》2024,45(2):406-416, 431
目的 非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夏布绣非遗作为一种民间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在服务设计视角下夏布绣文创产品设计的创新设计思路,以实现夏布绣非遗在当代的价值转化。方法 通过剖析夏布绣非遗文创产品的市场现状,总结夏布绣非遗文创产业的现实问题。运用服务设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并基于Kano模型对用户需求属性进行分类,使用层次分析法拆解量化夏布绣文创产品的用户体验需求。结论 根据用户体验需求权重,结合服务设计思维提出提升产品视觉形象和功能创新、突出文化特色、注重文化消费体验、遵循市场逻辑,以建立产品服务系统的夏布绣非遗文创产品多维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7.
刘靓  王小童 《包装工程》2024,45(4):429-437
目的 为促进七曲山景区文昌文化和景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提高景区文化宣传价值和经济价值,建立景区文化自信,提出一种基于形状文法的纹样衍生设计方案。该方案既包含形状文法的秩序之美,又融合景区的自然特征,可与景区相关产品设计进行有机融合,形成特色文创产品。方法 筛选、整理、分析素材,形成感性词汇。结合文昌文化特征元素及关联传统纹样设计图元因子,并运用用户感知评价、层次分析矩阵等进行图元因子排序。随后,运用形状文法设计纹样创新图案,以相关文创产品进行设计验证。结论 纹样方案包含七曲山景区特征,拓展了形状文法审美外延,形成秩序与自由的对比之美。该方案可有机融合于景区文创产品设计中,从而有效宣传景区文化,提高旅游和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