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50 L发酵罐中采用4种补料培养方式对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补料可以明显地促进灵芝菌丝体的生长和灵芝三萜的合成,同时,不同的补料方式对菌丝体生长和灵芝三萜合成有不同的影响。采用指数补料方式可获得较高的菌丝体干质量,并提高灵芝三萜含量,与传统的发酵方式相比,采用此补料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发酵终点灵芝菌丝体干质量达到17.68 g/L,灵芝三萜含量达到4.58 g/100 g干菌丝体,分别比分批发酵提高了65.70%和100.88%。  相似文献   

2.
发酵型灵芝醋饮料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谦  卢婕  杨丽  李志 《食品科学》2007,28(5):379-381
以灵芝子实体为原料,通过浸提、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等步骤,对灵芝醋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探索,研究表明灵芝子实体的最佳浸提条件为0.1MPa、1.0h、料液比1:20、浸提两次,提取液多糖含量为1.25mg/ml;酒精发酵选择接种量10%、时间72~80h、温度30℃较为适宜;醋酸发酵选择接种量10%、温度34~36℃、摇床转速150r/min、起始pH5.5、时间72h较为适宜,发酵原液添加6.5%白砂糖或0.3%蛋白糖可得到酸甜可口、风味独特的灵芝醋酸饮料。  相似文献   

3.
朱会霞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7):1680-1682
在单因素影响研究的基础上,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对灵芝发酵生产覆盆子黄酮基础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得出;发酵优化条件为:灵芝接种量10%,覆盆子添加量300 g/L,发酵温度30℃,摇瓶转速200 r/min,发酵的最佳时间为120h,在上述优化条件下,灵芝发酵覆盆子后黄酮含量达到4.89 mg/g,与对照组(不接种灵芝)相比含量提高109.87%。  相似文献   

4.
为了高效生产活性灵芝多糖,以葡萄糖液体发酵的基本碳源,同时添加两种灵芝多糖的主要单糖组分——半乳糖和甘露糖,研究混合碳源对灵芝生长、多糖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的混合碳源作为灵芝液态发酵的碳源,发现不同比例的单糖碳源对灵芝多糖产量和生物量影响较小。不同的灵芝多糖剂量对皮肤基底癌细胞A431和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碳源比例对灵芝多糖活性影响较大。葡萄糖和半乳糖以质量浓度比1∶1作碳源时抑制率可达到50%~60%;葡萄糖和半乳糖质量浓度比1∶2作碳源时抑制率可达到75%~85%;葡萄糖和甘露糖质量浓度比1∶1作碳源时抑制率可达到60%~65%;葡萄糖和甘露糖质量浓度比1∶2作碳源时抑制率可达到80%~85%;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质量浓度比1∶1∶1作碳源时抑制率可达到80%~85%。初始培养基中半乳糖和甘露糖所占比例大有利于灵芝多糖抗肿瘤活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灵芝和金针菇混和发酵提高锌产量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采用混菌发酵技术,以信州灵芝和金针菇为出发株,探讨灵芝、金针菇混菌发酵高产锌元素的工艺条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度法测定胞内锌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为2%山芋淀粉、2%马铃薯、1%蔗糖、2%玉米粉、1%黄豆粉;混菌发酵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7℃,转速150 r/min,装液量100 mL/250 mL,培养时间8 d;在最佳条件下,混菌发酵胞内锌元素含量为45.6 mg/kg,比灵芝单独培养提高15.8%,比金针菇单独培养提高63.5%。说明混菌发酵更完全,对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率高,菌丝体长势好,增加了胞内锌产量。  相似文献   

6.
灵芝多糖和枸杞多糖均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功能。提取灵芝多糖和枸杞多糖的复合物清除羟自由基活性可以达到53.11%,优于两种多糖单独作用效果。利用灵芝菌株发酵枸杞汁,体系中总糖含量可以达到20g/L以上,发酵液稀释10倍清除羟自由基活性可以达到56.65%,高于灵芝发酵液和枸杞法清除率。初步说明可以通过灵芝发酵实现灵芝多糖和枸杞多糖的复合,为发挥多糖功效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添加稻秆粉对灵芝生长、纤维素酶活性、多糖合成的影响,并用旋转中心组合设计对稻秆粉和葡萄糖的浓度进行了优化,同时比较了两种培养基中灵芝产品的比生成速率。结果表明:稻秆粉可以作为灵芝生长、纤维素酶和多糖合成的培养基质,添加量为2%~8.0%;经过响应面法分析后葡萄糖、稻秆粉最佳浓度分别为3.26%、5.771%。此条件下灵芝的最大生长量为(13.12±1)g/L,胞内多糖产量为(329±10)mg/g,胞外多糖产量为(383±9)mg/L,纤维素酶活性为(14.4±0.8)U/mL,分别比优化前提高16.1%、(22.3±0.1)%、(35.3±0.5)%、(38.9±2)%。同时灵芝的比生长速率0.031 h-1,胞外和胞内多糖的比生成速率分别为0.011 h-1、8.2×10-4 h-1,分别比豆饼粉培养基中的低44.6%、42.1%、18%,而纤维素酶的比生成速率(0.062 h-1)比豆饼粉培养基中(0.043 h-1)的提高44.1%。尽管灵芝比生长速率及多糖比生成速率比豆饼粉的低,但从经济成本来看和资源利用来看,用稻秆粉为灵芝液体发酵基质生产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以糙米为主要原料的灵芝深层发酵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糙米、麦芽、黄豆芽为灵芝深层发酵培养基的原料.探索工业化生产全天然灵芝保健饮料的新途径.运用D-最优混料回归设计优化灵芝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在三者体积比例限定范围内,糙米浆、麦芽汁和黄豆芽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为12%、12%和2%)混料体积比为4:1:5时,灵芝菌丝干重达到最大值.说明D-最优混料回归设计方法适用于优化灵芝深层发酵培养基.  相似文献   

9.
灵芝发酵竹粉基质产菌质多糖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竹粉、杨梅酒渣等农林废弃物中选择适宜培养灵芝的基质,并优化灵芝发酵基质生产菌质多糖的条件。先做单因素研究,考察获得菌质多糖的适宜条件;再做正交试验确定最优组合。结果:以竹粉和杨梅酒渣(m∶m=1∶1)为基质,最适宜培养灵芝;菌悬液接种量、发酵基质初始含水率、培养温度、发酵时间对灵芝培养物中菌质多糖含量均有明显影响。正交试验优化后的最优组合为:菌悬液接种量6%,发酵基质初始含水率60%,培养温度32℃,发酵时间24 d。采用该条件进行生产试验,灵芝培养物中菌质多糖含量为24.1 mg/g。结论:选用竹粉和杨梅酒渣为基质培养灵芝制备菌质多糖,为竹粉和杨梅酒渣的利用提供了新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大米为基质通过固态发酵培养灵芝菌丝体,然后将大米灵芝培养产物碾磨成灵芝米粉,从而达到强化大米营养价值的目的。研究不同的大米加量、装液量、培养基pH和培养温度对灵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以多糖及赖氨酸含量为目标值,获得灵芝菌丝体生长的最优条件为:培养基装量为35g大米加45mL营养液/150mL三角瓶,起始pH5,培养温度26℃,发酵至12d时,灵芝米粉的多糖含量和赖氨酸含量达最高,总多糖含量为27.37%,赖氨酸含量为0.593%,比原大米多糖含量提高4.48倍,赖氨酸强化倍数为4.78。  相似文献   

11.
以灵芝菌丝体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灵芝菌丝体总三萜工艺。结果表明,超声辅助提取灵芝菌丝体总三萜正交试验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90 W、超声时间50 min、pH 8、料液比1∶40(g/mL),在此条件下灵芝菌丝体三萜平均提取率为0.76%;超声辅助提取灵芝菌丝体总三萜响应面试验最佳工艺为:超声功率90 W、超声时间42 min、pH 8、料液比1∶30(g/mL),在此条件下,灵芝菌丝体总三萜平均提取率为1.09%,与最大预测值1.13%相差0.04%。这两种方法得到的提取工艺参数可靠,可为灵芝三萜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灵芝深层培养的药质培养基及发酵工艺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宏  汪虹 《食品科学》2008,29(12):358
研究灵芝发酵的药质(六味地黄丸)培养基最优配方组成及提高发酵生物量的优化工艺条件。采用均匀设计对影响发酵生物量的关键因子及其水平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回归方程求解得到药质培养基最优组合;应用正交试验优化药质发酵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生物量最佳的药质培养基组分是:六味地黄丸10g/L、黄豆粉50g/L、玉米粉10g/L、葡萄糖8.29g/L、MgSO41.0g/L、KH2PO41.0g/L、VB120~40mg/L。优化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0%,通气量0.5m3/min、搅拌速度150r/min、发酵周期144h。均匀设计和正交试验结合,实现了对灵芝药质发酵条件的优化。  相似文献   

13.
研究赤灵芝总三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评价三萜类化合物对脂肪氧化酶的抑制效果。采取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分析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液料比和乙醇浓度对赤灵芝三萜得率的影响,筛选最佳工艺参数;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对赤灵芝中三萜类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脂肪氧化酶为生物靶分子,采用超滤质谱技术筛选酶抑制剂,探究三萜类化合物对脂肪氧化酶的抑制效果。结果显示: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乙醇浓度75%、提取次数3次和提取时间1.5 h;在这些条件下,总三萜得率为1.04%;从赤灵芝中筛选出5种脂肪氧化酶抑制剂,5种化合物对1.0 U/mL脂肪氧化酶活性有较强抑制作用,抑制效果的强弱顺序为灵芝酸B(52.64%)>灵芝酸C2(40.21%)>灵芝酸D2(31.25%)>灵芝酸F(12.69%)>灵芝酸A(10.82%)。实验结果表明,响应面法筛选赤灵芝三萜的提取工艺参数准确可靠,可用以赤灵芝三萜的生产制备;赤灵芝中三萜类活性成分可抑制脂肪氧化酶,表明有缓解炎症的功效,研究结果可为赤灵芝中抗炎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灵芝子实体为原料,采用复合酶法(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木瓜蛋白酶)提取灵芝多糖,并分析工艺条件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在正交试验确定复合酶比例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酶法提取灵芝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最优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复合酶比例为:纤维素酶3.5%、半纤维素酶4.0%、木瓜蛋白酶3.0%;最佳酶解提取条件为:酶解处理pH值、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70、50℃和81 min,在此条件下灵芝多糖的提取率为3.73%。  相似文献   

15.
灵芝菌丝液体深层发酵培养基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利用液体深层发酵方法进行灵芝菌丝发酵最佳培养基的确定。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可溶性淀粉、葡萄糖、蛋白胨、麸皮、MgSO4·7H2O、KH2PO4对液体深层发酵灵芝菌丝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灵芝液体深层发酵的最适培养基配比为可溶性淀粉1%,葡萄糖2.5%,蛋白胨0.1%,麸皮0.5%,MgSO4·7H2O0.015%,KH2PO40.1%。发酵6d干菌体得率为19.91g/L。  相似文献   

16.
毛健  马海乐 《食品科学》2009,30(22):406-411
以豆奶和富硒灵芝液为原料,研究一种发酵型酸豆乳饮料。从产品感官质量出发,采用响应面法确定合理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并对产品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富硒灵芝酸豆乳的最佳工艺参数为25℃条件下,以浓度为0.5% 的NaHCO3 浸泡黄豆8h,磨浆豆水比1:6,豆浆与牛奶以质量比3:1 混合,加入2% 葡萄糖、6.3% 蔗糖、5% 富硒灵芝液,接种量(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比例为1:1 的混合菌种)为5%,42℃发酵6.1h,产品色泽均一、组织细腻、酸甜爽口、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获取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营养芹菜汁饮品。方法芹菜渣为芹菜榨汁的副产物,含有芹菜中几乎全部的膳食纤维,利用灵芝发酵产生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发酵液,并对影响其发酵的因素进行初步探索。结果水:芹菜渣为260%(v/w),初始pH5.0,黄豆饼粉1.5%,FeSO4.7H2O 0.008%适于芹菜渣的发酵,发酵产物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可达30.76g/L以上,固形物40.23g/L以上,pH5.0左右,适合与芹菜汁勾兑。结论灵芝发酵芹菜渣所得发酵产品可以弥补芹菜汁中膳食纤维的不足,可获得全营养芹菜汁产品。  相似文献   

18.
灵芝液体发酵产胞内多糖的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菌丝生物量及菌丝胞内多糖为指标,用液体发酵方法培养灵芝菌丝并获得菌丝胞内多糖,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研究了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对灵芝菌丝生长及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灵芝液体发酵生产菌丝多糖最适合培养基组合为:麦芽糖2.0%、酵母提取粉2.0%、ZnSO40.015%、VB10.10%、KH2PO40.2%、MgSO40.05%、pH 6.0,菌丝多糖产量高达6.64%。  相似文献   

19.
通过比较酸热法、超声波冻融法和高能纳米冲击磨法对灵芝孢子粉破壁效果,找到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孢子油提取的最佳破壁技术。结果显示:采用高能纳米冲击磨法可显著提高灵芝孢子的破壁率和孢子油得率,在球料比3∶1(质量比),球磨时间6 h的条件下,破壁率为90.36%,灵芝孢子油得率为30.79%。  相似文献   

20.
海藻酸钠固定灵芝细胞对胞外三萜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海藻酸钠和氯化钙对灵芝细胞进行固定,研究包埋法固定灵芝细胞的工艺条件,探讨固定化工艺对灵芝胞外三萜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灵芝细胞的最佳工艺条件为:4.5%海藻酸钠、2.2%CaCl2、培养基pH值自然,接种40个固定化小球,28℃、110r/min培养12d,胞外三萜类产量为(49.53±1.37)×10-2mg/mL。固定化灵芝细胞较未固定细胞,具有更好的耐酸、耐碱性,长时间培养仍具有较高的产三萜类能力,回收利用次数可达5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