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代医书,言辞吉奥,文字障碍频繁,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若能掌握一些训沽的方法,就能为进人古医籍的堂奥开启一扇方便之门。所谓训估,即“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简言之,就是用通俗的话解释词义。训访法主要是指在语言文字的源流系统中探讨字义、词义,并作出训释的方法。我们知道,汉字由形、音、义三方面构成,因此,训沽的方法也必然离不开这三个方面,即形训、声训、义训三种。l形训形训指通过分析汉字字形结构,加以训释字义、词义的方法,又称“因形索义”。最早的汉字是根据字义来描绘的,属表意文字。字形与字义联系…  相似文献   

2.
1973年 12月 18日联合国第 28届会议通过决议,现代汉语被定为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 20多年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汉语的传播日益扩大 ,这对汉语普及和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 汉语的口头交际靠字音和字义,每个字、每个词都有规范的读音和相应的字、词意义。但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因种种原因,把字词读错的现象时有发生,请看以下错读实例: 第一类:酗酒的“酗” (xù )读为:“凶”;“芤脉”的“芤” (kō u)读为“孔”;银屑病的“屑” (xiè )读为“肖”;妊娠的“娠” (shē n)读为“辰”。 第二类:安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关于汉字音形义关系的研究较多[1-7],但涉及汉字音形义纵向比较的研究较少.对于某个特定的汉语词汇而言,究竟基于哪一种加工方式的记忆效果更好,还需要实验加以证明.本研究探讨词汇分别以字音、字形和字义的方式加工对记忆效果的影响,以找寻最佳的识记方法,进而在教学活动中提高汉语词汇的教学效率与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关于汉字音形义关系的研究较多[1-7],但涉及汉字音形义纵向比较的研究较少。对于某个特定的汉语词汇而言,究竟基于哪一种加工方式的记忆效果更好,还需要实验加以证明。本研究探讨词汇分别以字音、字形和字义的方式加工对记忆效果的影响,以找寻最佳的识记方法,进而在教学活动中提高汉语词汇的教学效率与学习成绩。对象与方法一、对象采用随机取样方法,于2005年5月从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3级心理本科班选取被试59名,其中男生26名,女生33名,年龄在19~22岁之间,普通话发音标准。二、方法采用自编的“汉语词汇判断测验”。该测验由3…  相似文献   

5.
段玉裁《说文解字》运用自己建立的古音体系 ,以“声与义同原”、“义存于音”为理论基础 ,深入分析了词与词之间的音义关系。段氏的同源词研究融声训法、转语说、“古文说”为一炉 ,形、音、义互求 ,充分重视汉字形体的辅助作用 ,总结出汉语语词孳生、演变的一些规律 ,这对于主要以训释单个字词意义为目标的传统训诂学来说 ,是一大进步。同时 ,他注意将词义引申、新词派生的研究与同源词研究相结合 ,并把同源词研究与训诂实践相结合。段氏的同源词研究在同时期的同类研究中独对一帜 ,在同源词研究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许慎的语文学说包括文字学和语言学两个方面。其文字学说论述了文字的起源,变化,性质,构造规律,形、音、义的统一,发展趋势等方面;其语言学说包括对“言语异声”、“形声相益”、“连篆为读”以及语文学的性质等问题的论述。而这两方面又都是与汉代的学术思想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记录汉语语言的一种符号——汉字,其源远流长,浩繁庞杂。形有繁简、通假之异,音有古今、正变之分,义有本转、虚实之别。前人根据汉字造字的规律,把汉字的结构归纳为形象、指事、会意、形声和转注、假借六种,又称“六书”.以汉字形体言,除篆、隶、楷、草、行等书写不同外,还有古今字、异体宁和繁简字等差别;以汉字声音言,除了古今音变外,还有通借  相似文献   

8.
小议《本草纲目》中引用的《说文解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草纲目》一书引据了大量的著作,在“释名”中引据了很多著名的语言学专著,其中引用《说文解字》达50多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分析了9353个汉字,成为后世说解字义的重要依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释名”中引用《说文解字》的内容通过解释字义、辨识字形和音读,说明药名的含义和命名的原由。李时珍在引用《说文解字》时,以几种不同的形式或“说文云”,“许慎云”等,并且引用内容也不拘原文。因此,后人在阅读《本草纲目》时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9.
我们从事汉语教学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随着教育思想的不断发展 ,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也不断深化。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逐渐深刻地认识到汉语教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作为一门学科 ,它具有自己的性质和特点。在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暨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成立大会中明确指出 :“汉字在过去、现在和可见的未来 ,终归是中国法定的文字 ,舍此无从谈汉语的书面交际 ,也无从理解汉语的资料和信息”。目前 ,课堂教学仍然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基本形式 ,也是提高教学环境的中心环节。汉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民族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汉字认知过程中大脑的偏侧化效应。方法在16名年龄20~36岁健康男性右利手受试者中,进行了汉字形、音、义分类匹配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研究。结果受试者ERPs的N400成分在音、义分类作业时,两侧波幅不对称现象较为明显,均表现为右侧大于左侧,而在字形分类作业时,其左右两侧波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汉字音、义的加工具有明显的脑偏侧化效应,但字形的加工过程中脑偏侧化效应并不明显。提示字形的加工和音、义的加工可能具有不同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汉语》和《医古文》中,“假借”与“通假”名相类而义相近,容易混为一谈.假借是一种只产生新叉却不产生新字的造字方法;通假是一种根据音同音近的关系而临时借用汉字的用字方法,在有无本字方面,假借没有本字的同音借用,一旦借用,永不归还。通假是在有本字的前提下的同音、近音借用,有借有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汉字认识过程中大脑的偏侧化效应。方法 在16名年龄20 ̄36岁健康男性右利手受试者中,者了汉字形、音、义分类匹配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研究。结果 受试者ERPs的N400在分在音、义分类作业时,两侧波幅不对称现象较为明显,均表现为右侧大于左侧,而在字形分类作业时,其左右两侧波幅无明显性差异。结论 汉字音、义的加工具有明显的脑偏侧化效应,但字形的加工过程中脑偏侧化效应并不明显。提示字形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代表作 ,不仅是中医学上第一部成功运用辨证论治规律的专书 ,而且在文字方面也是一个修辞严谨 ,语言丰富的典范。尤其擅长运用双音词 ,如 :啬啬、淅淅、几几、了了、温温、缘缘、蒸蒸、氵戢氵戢、郁郁、执水 执水 、振振等。这种双音词 ,现代构词学上称为迭音词。这种迭音词的使用 ,不仅丰富了文章的语言感情色彩 ,而且也是一种特殊的修辞方法。《伤寒论》中迭音词的用法大致可归纳为两类。1 组成迭音词的单字 (词素 )不表示意义 ,只能通过字音因声求义。如原文 14条 :“太阳病 ,项背强几几 ,反汗出恶风者 ,…  相似文献   

14.
中药方剂名称中的形近字互用个例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些中药或方剂名称中存在形近字互用的情况,这些形近字的关系比较复杂,略有几例:①“糵”、“蘖”、“孽”形音义考证发现,此三字音近义通,属同源字,中药名“蘖”、“糵米”与;孽米”常通用;②对于晛、睍、现形音义考,发现它们古音相近而义不相通,方剂名“见晛丸(膏)”、“见睍丸(膏)”与“见现丸(膏)”由于通假而互用;③“茂”与“貌荗”虽字形相近而音、义殊甚,“广茂”乃中药名“广荗”之形近而误者。仅析几例,但形近字的情况远不止这些。  相似文献   

15.
与西方文字以字母摄音合音成字不同,汉字是最具代表性的写意文字。因为是写意,所以学者们就做出了像构形学、形意学、字源与实用学和文化学等多种关于汉字的学问。“言有尽而意无穷”,用中国人传统的眼光看,汉字神圣得很。正因为中国人心骨中的重意本性,才创造出了可生动写意的汉字,也正因为利用能将无穷的心思意境倾于一定形体之中的汉字作为思维工具,中国人才创作出了像“欲识离魂断,长空听雁声”那样许许多多优美而动情的诗句来,由此联想到中国人虽创造了如此伟大的文学然却没有人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感慨,我想这些词句文章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AD患者在语义加工过程中由形到音、以及由音到义这两个步骤损害的差异及其特征.方法 假词测验内容包括2部分:假-真词、假-假词,每组各10个.20个词随机呈现,分别记录每个词阅读正确数(代表形→音)与判断正确数(代表音→义),正确得1分,错误或不知道得0分.每组总分为20分.结果 41例轻度AD和135名正常对照组被试在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SE总分分别为(21.06±2.86)分和(28.08± 1.52)分.正常老人组和轻度AD组,假-真词、假-假词“形→音”阅读正确数与“音→义”判断正确数无显著相关性(P>0.05).正常老人和轻度AD组的假词测验表现比较:在“形→音”阶段,正常老人和轻度AD组的假词阅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音→义”阶段,假-真词判断正确数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假-假词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度AD患者存在“音→义”联络通路的损害.  相似文献   

17.
痲痳考辨     
在一些医学文献中,经常看到“痲”与“痳”二字,由于这两个字的字形相近,容易混淆,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从“痲”、“痳”二字的形、音、义出发,着重分析了这两个字及其相关的“麻”、“”、“髍”、“”、“淋”诸字的字形、字义,指出“痲”和“痳”是分别表示疾病的“麻”、“”、“髍”、“”、“淋”的正字,纠正部分文献的疏漏,并强调“痲”、“痳”不应在使用中相混淆。  相似文献   

18.
关于痛苦     
张玉庭 《开卷有益》2004,(11):61-61
何为痛苦?通俗地说,就是一种即“痛”且“苦”的感觉。痛苦怎么来的?卢梭的回答是:“我们的痛苦产生于我们的愿望和能力的不相称。”说得太对了。凡是人们“有所求”而“不能得”时,痛苦感也就油然而至,且“越是想得到”也就越是“苦不堪言”,苦得“既深且重”。于是也就有了一个极理智的提法:莫陷入痛苦。不妨看个极现实的问题,这就是,每年高考后,总有数不清的落榜者在“痛苦”地哭。为什么哭?说穿了,不正是因为他们期盼考上的美好“愿望”与实现愿望的实际“能力”不相称吗?自然,此时此刻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不断努力以期提高“能力”然后再…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中医院校的留学生来说,汉语阅读能力尤其重要.因为在听、说、读、写4项语言技能中,阅读既是一个独立的方面,又是听、说、写3方面的基础,是学习中医典籍、接触中医文化、吸收语言材料、获得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段逸山先生主编的六版《医古文》(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其文章的编选、阅读和实践的安排及古汉语理论的阐述等 ,都精当而又有特色。该书文选的词义注释也很好 ,但白璧微瑕 ,笔者认为个别注释有可商之处。今不揣浅陋提出 ,以就正于方家 ,或有裨益。1 忽略词的本义、常用义、特指义和专用义的选择而致误  汉语词绝大多数都具有本义、引申义 ,其中有常用义和特指义 ,如果将其间的关系混淆 ,就会导致失误。诞 《扁鹊传》“中庶子曰 :‘先生得无诞之乎 ?何以言太子可生也 !’”注 :“诞 :欺骗。”按 :“诞”本义为“夸大” ,此引文中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