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健  赵飞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2):20-21
目的: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特点,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至2012年输血不良反应反馈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23828次输血中,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20%,100%为非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无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和发热反应,其中单纯发生过敏反应(如皮肤瘙痒、红斑等)的16人次,占33%,主要是输注血浆引起;单纯发生发热反应的30人次,占62%,主要是输注红细胞引起;同时发生发热和过敏反应2人次,占5%。结论: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科学合理用血和制定切实有效的临床输血管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临床输血过程中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2012—2014年输注由我站提供的血液制品后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患者56例,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结果:21615人次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56例,发生率为0.3%,其中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32例,占57.1%,过敏反应为24例,占42.9%,未发现其他输血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输血全过程的监管,遵循合理科学用血原则,采用新的输血技术,大力提倡自身输血,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我院2007—2009年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手段和措施。方法通过查阅病历和输血反应回报单对输血反应进行统计分析,记录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6452例受血者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38例,发生率为0.59%。其中,发热反应27例,占71.05%,发生率为0.42%;过敏反应11例.占28.95%,发生率为0.17%。结论建立规范化的用血制度并严格执行,同时应用输血新方法、新技术,能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白细胞滤除在临床输血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输血治疗的患者在滤除白细胞与未滤除白细胞输血反应率进行比较,观察滤除白细胞输注法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032例输血患者的输血反应率进行统计,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来分析自细胞去除和红细胞回收情况,并且比较去除白细胞组与未去除白细胞组发生的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结果:滤除白细胞前的输血反应率为0.6%,滤除白细胞后的输血反应率为0.1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过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制品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反应率,运用去除白细胞输血疗法,可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使白细胞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输血治疗的患者在滤除白细胞与未滤除白细胞输血反应率进行比较,观察滤除白细胞输注法在,临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032例输血患者的输血反应率进行统计,采用血细胞计数仪来分析白细胞去除和红细胞回收情况,并且比较去除白细胞组与未去除白细胞组发生的临床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率。结果:滤除白细胞前的输血反应率为0.6%,滤除白细胞后的输血反应率为0.16%。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经过去除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制品能显著降低非溶血性反应率,运用去除白细胞输血疗法,可减少输血反应的发生,使白细胞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输血是挽救贫血、失血患者生命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成分输血及科学合理用血原则是提高血液利用率、减少输血反应的现代输血模式,但是在减少输血反应的同时却并不能完全的避免输血反应,为了解我院临床输血出现输血反应的病案情况,以便为今后临床用血提供更好的建议,现对我院42例临床用血中出现输血反应的案例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成分输血在妇产科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查阅2002年~2010年妇产科输血病例440例,分析红细胞悬液、全血、血桨、血小板和冷沉淀等血液成分使用情况.结果:440例患者输注的血液成分红细胞制品占89%,血桨占7%,其他占4%.经输血等治疗后病情得到了控制,并获得了很好的疗效.结论:成分输血在妇产科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成分输血比例达到99%.  相似文献   

8.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输血医学的发展,人们已逐步认识到,临床同种输血这一行有效的替代疗法却是一把双刃剑。近年来,同种输血导致的不良反应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如溶血反应,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因此对广大医务工作者来说认识输血反应的类型、机制,开展输血反应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避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输血安全,提高输血治疗的水平。下面就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妇产科成分输血护理和输血反应预防策略。方法:选择122例中山医科大学妇产科患者开展研究,为122例患者进行护理,总结和分析各种成分输血不良反应,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结果:所有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共计8例,总发生率6.56%(8/122)。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为:过敏5例,2例患者发热,1例患者溶血。结论:在开展成分输血的同时,强化成分输血相关护理措施和规章,高度重视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且采用相关预防措施,能够有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林云碧 《环球中医药》2013,(Z2):161-161
目的查看儿童血液病成分输血的应用特点。进而总结经验,合理应用血液资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06例儿童血液病输血资料;行成分输血治疗216次。结果患儿共进行216次成分输血。输红细胞悬液109次,占50.5%。输洗涤红细胞12次,占5.6%。输血小板61次,占28.2%。输血浆34次,占15.7%;其中输红细胞悬液的次数最高(50.5%)。输血小板次数次之(28.2%);成分输血不良反应3例。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结论成分输血常被用于治疗血液疾病。其较全血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进而减少患儿痛苦及医疗矛盾。临床应严格掌握成分输血指针。确保血液资源发挥到最大效用。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临床输血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临床输血已由输注全血发展到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已成为输血现代化的标志,其具有纯度高、疗效好、输用安全、不良反应少、一血多用、节省血源等优点。为能更好地指导合理用血,推广成分输血,笔者现将本院2003年1-4月的用血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血时限在血液科输血的重要作用。方法:将112例输血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标准的时间输血。结果:按标准时间输血的病人并没有发生输血反应,未按标准时间输血的病人有13例出现荨麻疹、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并且有血液凝集现象。结论:对血液科病人按标准时间输血能避免或减少输血反应,保证病人的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成分输血与输血不良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 30年来临床输血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应当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所谓成分输血 (bloodcomponenttherapy)就是把全血 (包括血细胞和血浆 )用物理或 /和化学的方法 ,分离并制备成各种较浓和较纯的制品供临床应用。这样可以提高疗效 ,减少反应 ,一血多用 ,节省血源。临床成分输血的比例已列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输血技术是否先进的重要指标 ,也是衡量临床医师水平的指标之一。美国 70年代初成分输血只占总输血量的50 % ;1979年达 70 % ;1988年达 90 %~ 10 0 %。尤其是近年来欧美白细胞滤器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规范临床科学输血工作程序,避免相关环节差错发生。方法:从临床医师评估患者输血-护士采集血样-输血科实验室检测-血液输注患者的全过程。结论:规范输血环节,减少输血反应、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确保输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随机抽查已输血病历,分析不合理输血原因,以提高临床合理输血水平。方法:查阅某三甲中医院2014年1月以来输血病历898份,以卫生部2000年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指南为标准,统计分析输血的合理性。结果:1)全血、血小板、成分血红细胞悬液(包括洗涤红细胞)、血浆符合合理性输血比例分别为:66.4%、61.8%、72.5%、40.6%;2)骨科系统全血、血小板、红细胞悬液(包括洗涤红细胞)、血浆分别为:71.3%、82.6%、64.7%、48.6%;3)内科系统全血、血小板、红细胞悬液(包括洗涤红细胞)、血浆分别为:86.8%、84.8%、76.5%、55.6%;4)外科系统全血、血小板、红细胞悬液(包括洗涤红细胞)、血浆分别为:46.7%、57.8%、47.7%、40.4%;5)不合理输血中输"少量血"和"搭配血"比例为38.5%、4.8%;6)全年医院全血输血量为12 800 m L,悬浮红细胞9 416υ,血浆为1 964 000 m L,成分输血率占98.8%。结论:成分输血得到全面推广,内科系统输血指征掌握较好;外科系统、骨科系统输血指征掌握情况有待提高,血浆输注过多造成血浆资源浪费,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 ,输血医学的发展突飞猛进 ,成分输血的开展也越来越重要。在成分输血中 ,红细胞悬液的输注及应用又占重要地位 ,不但能达到输全血所能达到的目的和效果 ,而且能减少或消除因输全血而引起的输血反应[1] 。笔者自 1996年 8月~ 2 0 0 0年 8月统计了在妇科手术中使用红细胞悬液的临床疗效及输血反应 ,发现临床疗效满意 ,平均输注 2 U红细胞悬液可提高血红蛋白 9.78g/ L,输血反应较输全血大为减少。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红细胞悬液制备 :4 0 0 m L全血经 30 0 0转 /分 ,离心 15分钟 ,分离出血浆 ,加入约 10 0 m L0 .9%氯化钠注…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输血     
现代输血疗法已进人成分输血的时代。所谓成分输血就是把人血中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高纯度的制品,临床医师可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输相应的制品。这样既能提高疗效,减少输血的不良反应,又能节约用血,合理用血,这是输血技术发展方向,也是输血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推广成分输血中,如何掌握和临床应用白细胞输血,笔者提出一些浅见,供同道参考。1白细胞生理功能临床上输注的白细胞实际上是指粒细胞,因为嗜中性粒细胞占全部白细胞的50%~75%,而少数的淋巴、单核细胞在制备中所剩无几…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治疗中输血是常见的医疗方法,但在输注过程中或输后会发生许多的输血的不良反应,在十九世纪以前,动物与人之间输血、人与人之间随机输血导致1/3患者因不良反应而死亡,使医学界越来越重视如何安全输血,所以输血安全和有效是现代临床输血的最终目的。本文就在输血中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探讨其发生原因及在临床中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在输血中是一种污染物已得到全世界的肯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去白细胞的成分输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去白细胞输血可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等多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去白细胞输血的作用机制、白细胞滤器的研制等方面也有了诸多的进展,本文拟就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映华 《内蒙古中医药》2008,27(11):125-127
白细胞在输血中是一种“污染物”已得到全世界的肯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去白细胞的成分输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去白细胞输血可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等多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在去白细胞输血的作用机制、白细胞滤器的研制等方面也有了诸多的进展,本文拟就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