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牛磺酸对铝染毒大鼠脑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将42只健康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生理盐水)组、铝染毒组和低、中、高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及牛磺酸预防组,每组7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每周5d。前4周铝染毒组和低、中、高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及牛磺酸预防组染毒281.40 mg/kg三氯化铝,其中,牛磺酸预防组染毒4h后给予400mg/kg牛磺酸;后4周,铝染毒组给予1 ml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和牛磺酸预防组分别染毒200、400、800、400 mg/kg牛磺酸。测定大鼠脑组织中SOD活力、GSH-Px活力和MDA含量。结果与铝染毒组相比,各剂量牛磺酸干预组及牛磺酸预防组大鼠脑组织SOD、GSH-Px活力均升高,MDA含量降低;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牛磺酸对铝染毒大鼠受损脑组织抗氧化系统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deferipone,DFP)和牛磺酸联合作用对染铝大鼠大脑皮层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将70只健康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以灌胃方式染毒,其中,阴性对照组给予1 ml生理盐水,连续8周;铝染毒组、牛磺酸干预组、低剂量DFP干预组、高剂量DFP干预组、牛磺酸+低剂量DFP干预组和牛磺酸+高剂量DFP干预组在前4周分别给予281.40 mg/kg三氯化铝溶液,后4周分别给予1 ml生理盐水、400 mg/kg牛磺酸、13.82 mg/kg DFP、27.44 mg/kg DFP、400 mg/kg牛磺酸、400 mg/kg牛磺酸;牛磺酸+低剂量DFP干预组和牛磺酸+高剂量DFP干预组给予400 mg/kg牛磺酸6 h后分别给予13.82、27.44 mg/kg DFP,每天1次。测定大鼠大脑皮层SOD、GSH-Px活力和MDA含量。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铝染毒组大鼠大脑皮层SOD和GSH-Px活力均较低,而MDA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铝染毒组相比,在单独干预组中,仅高剂量DFP干预组可以显著提高SOD和GSH-Px活力,降低MDA的含量;牛磺酸干预组可以显著提高GSH-Px的活力水平以及降低MDA含量。在DFP和牛磺酸的联合作用下,大鼠大脑皮层的SOD和GSH-Px活力水平以及MDA含量均基本恢复正常。其中,与牛磺酸干预组和低剂量DFP干预组比较,牛磺酸+DFP干预组可以显著提高SOD和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且以牛磺酸+低剂量DFP干预组尤为显著。结论在本实验剂量范围内,牛磺酸和DFP联合干预可以对染铝大鼠大脑皮层的抗氧化系统起到保护作用,且效果优于牛磺酸或DFP单独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硫酸镍+重铬酸钾联合染毒对小鼠肝脏损伤的影响及金属硫蛋白(MT)的拮抗作用。方法将50只健康SPF级昆明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镍铬(1.0 mg/kg硫酸镍+0.5 mg/kg重铬酸钾)联合染毒组和低、中、高剂量MT保护(1.0 mg/kg硫酸镍+0.5 mg/kg重铬酸+5.0、10.0、20.0 mg/kg MT)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采取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10 ml/kg,每天1次,连续染毒21 d。检测小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力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镍铬联合染毒组小鼠血清AST、ALT、GGT的活力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MT保护组小鼠血清AST、ALT、GGT的活力均低于镍铬联合染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T染毒剂量的升高,MT保护组小鼠血清AST、ALT、GGT的活性均呈下降趋势。与溶剂对照组比较,镍铬联合染毒组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均下降,而MDA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镍铬联合染毒组比较,各剂量MT保护组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均升高,而MDA含量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T染毒剂量的升高,MT保护组小鼠肝组织SOD、GSH-Px活力和GSH含量均呈上升趋势,而MDA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 MT对镍铬联合染毒所致小鼠肝脏损伤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T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deferipone,DFP)和牛磺酸联合作用对染铝大鼠肾脏功能、抗氧化系统及ATP酶活力的影响。方法将56只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以灌胃方式染毒。其中,阴性对照组给予1.0 ml/d生理盐水,连续8周。前4周,铝染毒组、牛磺酸干预组、低剂量DFP干预组、高剂量DFP干预组、牛磺酸与低剂量DFP联用组、牛磺酸与高剂量DFP联用组均给予281.40 mg/(kg·d)AlCl_3·6H_2O;后4周,各组分别给予1.0 ml/d生理盐水、400 mg/(kg·d)牛磺酸、13.82 mg/(kg·d)DFP、27.44 mg/(kg·d)DFP、400 mg/(kg·d)牛磺酸+13.82 mg/(kg·d)DFP、400 mg/(kg·d)牛磺酸+27.44 mg/(kg·d)DFP。测定大鼠肾脏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及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结果与铝染毒组相比,各干预组大鼠肾脏GSH-Px、Na~+K~+-ATP酶、Mg~(2+)-ATP酶活力均明显升高,肾脏MDA含量和血清BUN含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剂量DFP干预组及联合用药组大鼠肾脏SOD活力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用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Na~+K~+-ATP酶、Mg~(2+)-ATP酶、SOD、GSH-Px活力明显升高,MDA和血清BUN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Ca~(2+)-ATP酶活力及血清Cr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与牛磺酸或DFP单独用药相比,牛磺酸和DFP联合用药可以对染铝大鼠肾脏功能及抗氧化系统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致大鼠肝功能损伤和肝纤维化形成及其机制。方法将32只成年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普通饲料)组和低、中、高剂量亚砷酸钠(饲料中砷含量分别为25、50、100 mg/kg)染毒组,每组8只,雌雄各半。采用喂饲法进行染毒,连续染毒3个月。检测大鼠肝砷含量及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活力和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含量以及纤维化面积。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的肝砷含量均升高,肝脏增生纤维组织面积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血清HA的含量和高剂量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血清LN含量及高剂量亚砷酸钠染毒组雌性大鼠血清PCⅢ的含量以及中、高剂量亚砷酸钠染毒组雄性大鼠血清PCⅢ、Ⅳ-C的含量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亚砷酸钠染毒组大鼠血清ALT、AST的活力均升高,除雌性大鼠中、低剂量组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亚砷酸钠染毒剂量的升高,大鼠的肝砷含量、肝脏增生纤维组织面积及血清ALT、AST的活力和HA、LN、PCⅢ、Ⅳ-C的含量均呈上升趋势。结论亚砷酸钠饲料染毒可导致大鼠肝功能的损伤,进而发生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茴三硫对染铝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作用及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铝对大鼠肝功能及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并观察茴三硫对铝中毒大鼠的疗效.方法 40只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及灌胃;染铝组腹腔注射AlCl3水溶液[6 mg/(kg·d)]及用生理盐水灌胃;茴三硫低、高剂量治疗组腹腔注射AlCl3水溶液[6 mg/(kg·d)],同时用茴三硫灌胃[10、20 mg/(kg·d)].分别于第4和第8周末取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r-谷氨酰转移酶(GG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等项目,且在第8周末取肝组织测定SOD及MDA,并作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染铝组大鼠的血清中ALT、AST升高,血清及肝组织中SOD活力减低、MDA水平升高,肝细胞变性、坏死及纤维组织增生;与染铝组比较,茴三硫治疗组血清中ALT、AST较低,血清及肝组织中SOD活力增高、MDA水平降低,肝脏病理学改变有所减轻.以茴三硫高剂量治疗组更为明显.结论 铝可使大鼠肝功能下降,肝脏脂质过氧化水平升高及肝细胞受损,而茴三硫对铝的这种损害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和姜黄素对亚慢性镉染毒大鼠肝脏氧化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成年清洁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生理盐水)组和低、高剂量氯化镉染毒组及莱菔硫烷、姜黄素干预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低、高剂量氯化镉染毒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莱菔硫烷干预组皮下注射1 mg/kg莱菔硫烷,姜黄素干预组皮下注射50 mg/kg姜黄素;2 h后,低、高剂量氯化镉染毒组、莱菔硫烷、姜黄素干预组分别腹腔注射3、6μmol/kg氯化镉溶液,染毒容量均为5 ml/kg。染镉每日1次,每周5次;莱菔硫烷和姜黄素干预隔日1次,每周3次,连续染毒6周。测定大鼠肝组织匀浆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及肝脏中肝脏核转录因子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氯化镉染毒组大鼠肝组织GSH含量和GSH-Px、SOD活力均下降,MDA含量均升高,高剂量染镉组大鼠肝组织中Nrf2、HO-1、γ-GCS m RNA的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高剂量氯化镉染毒组比较,莱菔硫烷、姜黄素干预组大鼠肝组织GSH含量和GSH-Px、SOD活力均升高,MDA含量均下降,肝组织中Nrf2、HO-1和γ-GCS m RNA的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莱菔硫烷和姜黄素预处理对镉染毒大鼠肝脏的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牛磺酸和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DFP)联合暴露对铝染毒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50只健康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阴性对照(1.0 ml生理盐水)组、铝染毒组、牛磺酸干预组、DFP干预组、牛磺酸+DFP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每周连续6 d,持续8周。前4周,铝染毒组、牛磺酸干预组、DFP干预组、牛磺酸+DFP干预组染毒281.40 mg/kg三氯化铝;后4周,铝染毒组给予1.0 ml生理盐水,牛磺酸干预组给予400 mg/kg牛磺酸,DFP干预组给予13.82 mg/kg DFP,牛磺酸+DFP干预组上午给予400 mg/kg牛磺酸,下午给予13.82 mg/kg DFP。利用Morris圆形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并测定一氧化氮合酶(NO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力。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铝染毒组大鼠Morris水迷宫实验训练期第4天时的总路程和潜伏期均延长,而测试期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大鼠脑组织中NOS活力降低,ACh E活力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干预组大鼠的总路程、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及大鼠脑组织中NOS和ACh E活力均无明显改变。与铝染毒组相比,DFP干预组、牛磺酸+DFP干预组大鼠的总路程和潜伏期均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各干预组大鼠脑组织中NOS的活力升高,ACh E的活力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牛磺酸、DFP干预组相比,牛磺酸+DFP干预组大鼠的总路程和潜伏期均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大鼠脑组织中NOS的活力升高,ACh E的活力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磺酸与DFP通过保护脑组织神经系统而改善铝染毒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两者联合暴露较单一暴露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亚砷酸钠慢性饮水染毒大鼠肝脏纤维化情况。方法将40只健康8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去离子水)组及0.68、1.36、2.73mg/kg亚砷酸钠染毒组。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连续染毒24周。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纤维化指标[血清中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层粘连蛋白(LN)],并观察病理学变化。结果亚砷酸钠染毒20周时2.73 mg/kg组大鼠体重小于对照组(P0.05),24周时2.73 mg/kg组大鼠体重小于对照组、0.68、1.36 mg/kg组(P0.05)。0.68 mg/kg组未见明显的形态学改变,1.36、2.73 mg/kg组随染毒剂量升高肝纤维化病变明显。1.36、2.73 mg/kg组AST活力均高于对照组和0.68 mg/kg组(P0.05)。各染毒组ALT活力高于对照组,2.73 mg/kg组高于0.68、1.36 mg/kg组(P0.05)。HA、PCⅢ、LN三项指标1.36、2.73 mg/kg组均高于对照组和0.68 mg/kg组,且2.73 mg/kg组高于1.36 mg/k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6、2.73 mg/kg组Ⅳ-C高于对照组和0.68 mg/kg组(P0.05)。结论慢性砷暴露后砷在肝脏有蓄积,导致肝脏纤维化且肝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壳聚糖对镉致大鼠肝脏损伤的拮抗作用。方法 50只健康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即对照组,单纯镉染毒组,壳聚糖20、100、500mg/kg 3个剂量干预组。壳聚糖干预组分别灌胃壳聚糖20、100、500mg/kg,对照组和单纯镉染毒组灌胃0.9%生理盐水,2h后壳聚糖干预组和单纯镉染毒组腹腔注射氯化镉1.0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连续7d。末次染毒后处死大鼠,分别测定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结果大鼠镉染毒7d后,与对照组比较,肝脏中SOD活力明显下降,MDA含量明显升高,其中单纯镉染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剂量壳聚糖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壳聚糖摄入剂量的逐渐增高,大鼠肝脏中SOD活力逐渐升高,MDA含量逐渐减小,与单纯镉染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中ALT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各剂量壳聚糖干预组血清中ALT活力与单纯镉染毒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壳聚糖对镉致大鼠肝脏损伤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牛磺酸(Tau)对染铅大鼠肝细胞膜ATP酶活力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把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染铅组、Tau低剂量治疗组、Tau中剂量治疗组、Tau高剂量治疗组,每组10只动物.对照组用蒸馏水灌胃,其余组用6g/L醋酸铅溶液按每天60 mg/kg灌胃;染毒30 d后,Tau低、中、高治疗组动物分别用200、400、800mg/kg的Tau每天灌胃1次,正常对照组及染铅组用等容量蒸馏水灌胃,连续30 d后,测定血铅水平、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力和肝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结果 Tau各剂量组(200、400、800mg·kg-1·d-1)大鼠肝细胞膜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力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对铅所致大鼠血清ALT和AST的明显升高均有不同的降低作用(P<0.05或P<0.01).结论 Tau对铅染毒大鼠肝细胞ATP酶活力及肝功能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氟对大鼠肝功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基因表达及肝细胞超微结构影响。方法在饮水中加入不同剂量氟化钠喂饲大鼠30 d后,测定血清氟含量、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肝组织中GSH-Px活性及mRNA表达,观察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结果随染氟剂量增加,各剂量组大鼠血氟浓度逐渐增加,血清中AST、ALT含量逐渐增加,呈剂量-效应关系(R=0.889,R=0.729,P0.01);GSH-Px酶活力单位从(19.672±1.025)下降至(11.777±1.52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SH-Px的mRNA表达下降(P0.05)。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超微结构可见线粒体肿胀,有较多脂肪变性。结论过量氟可能诱导GSH-Px的mRNA表达下降,使大鼠肝脏抗氧化系统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桃低聚肽(WOPs)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乳清蛋白组(220 mg/kg)和低、中、高剂量WOPs组(220、440、880 mg/kg)。灌胃给予WOPs,连续30 d,用体积分数为50%乙醇以7 g/kg剂量灌胃染毒,制备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分离大鼠血清及肝组织,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组织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WOPs各剂量组大鼠精神状态及行为异常情况均有好转;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WOPs组大鼠血清转氨酶ALT活力[分别为(62.38±9.36)、(52.57±9.11)、(64.17±10.40)U/L]、AST活力[分别为(200.40±50.87)、(191.80±76.12)、(173.63±41.35)U/L]明显降低(P 0.05),中、高剂量WOPs组大鼠肝组织SOD活力[分别为(149.21±20.28)、(153.45±19.37)ng/L]、GSH-Px活力[分别为(138.82±9.93)、(146.99±15.05)IU/L]和GSH含量[分别为(568.15±67.31)、(571.61±74.98)ng/L]明显升高(P 0.05);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WOPs组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MDA水平[分别为(3.83±0.56)、(3.62±0.47)、(3.94±0.24)nmol/L]明显下降(P 0.05)。结论 WOPs对酒精引起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酒精引起的机体过度氧化应激反应和脂质过氧化水平,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黄酮类化合物对铝染毒大鼠肝肾抗氧化系统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4只健康SPF级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三氯化铝染毒组和100、200 mg/kg芦丁、葛根素、水飞蓟素拮抗组,每组8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其中,阴性对照组连续12周给予1.0 ml/d生理盐水;前4周三氯化铝染毒组和各剂量芦丁、葛根素、水飞蓟素拮抗组分别给予281.40 mg/kg三氯化铝溶液;后8周分别给予1 ml生理盐水及相应剂量的黄酮类化合物。测定大鼠肝、肾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ATP酶(ATPase)活力。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三氯化铝染毒组大鼠肝、肾组织中的MDA含量升高,而SOD、GSH-Px活力及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活力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氯化铝染毒组比较,200 mg/kg芦丁拮抗组大鼠肝组织中的SOD活力以及200 mg/kg芦丁、葛根素拮抗组和各剂量水飞蓟素拮抗组大鼠肝组织中的GSH-Px活力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芦丁、葛根素、水飞蓟素拮抗组大鼠肝组织中的MDA含量均无明显变化。与三氯化铝染毒组比较,各剂量芦丁、葛根素、水飞蓟素拮抗组大鼠肾组织中的MDA含量均较低,而200mg/kg芦丁拮抗组大鼠肾组织中的SOD、GSH-Px活力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氯化铝染毒组比较,200mg/kg芦丁、水飞蓟素拮抗组大鼠肝组织中的Na~+K~+-ATP酶活力及200 mg/kg芦丁、葛根素、水飞蓟素拮抗组大鼠肝组织中的Ca~(2+)-ATP酶活力以及200 mg/kg葛根素、水飞蓟素拮抗组和各剂量芦丁拮抗组大鼠肝组织中的Mg~(2+)-ATP酶活力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氯化铝染毒组比较,200 mg/kg芦丁、水飞蓟素拮抗组大鼠肾组织中的Na~+K~+-ATP酶活力及200 mg/kg葛根素、水飞蓟素拮抗组大鼠肾组织中的Ca~(2+)-ATP酶活力以及200 mg/kg芦丁拮抗组和各剂量水飞蓟素拮抗组大鼠肾组织中的Mg~(2+)-ATP酶活力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芦丁、葛根素、水飞蓟素处理剂量的升高,三氯化铝染毒大鼠肝、肾组织中的MD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SOD、GSH-Px活力和Na~+K~+-ATP酶、Mg~(2+)-ATP酶、Ca~(2+)-ATP酶活力均呈上升趋势。结论黄酮类化合物(芦丁、葛根素、水飞蓟素)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铝染毒大鼠肝肾组织抗氧化系统具有保护作用,可以有效地减轻铝造成的肝肾损伤。  相似文献   

15.
李丹  柳晓琳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2,29(8):714-717,769
目的了解六价铬[C(rⅥ)]污染地区地下水对小鼠肝脏、血糖的影响和维生素C(VitC)的干预作用。方法将80只健康6~8周龄清洁级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铬污染的井水[采自某被污染的地下水,Cr(Ⅵ)含量为12.35 mg/L]组和34.91[C(rⅥ)含量为12.35 mg/L]、349.1、698.2、1 396.4 mg/L重铬酸钾单独染毒组以及VitC(100 mg/ml)+698.2、1396.4 mg/L重铬酸钾联合作用组,每组10只。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染毒,重铬酸钾和井水组的染毒容量为25 ml/kg;VitC的染毒容量为5 ml/kg,0.5 h后再进行重铬酸钾染毒。连续染毒30 d。染毒结束后,测定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力和血糖(Glu)含量及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井水组和不同浓度重铬酸钾单独染毒组小鼠血清AST、ALT活力和肝脏MDA含量均较高,肝脏SOD活力、GSH含量和血清Glu含量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Vit C预处理各组小鼠血清AST、ALT活力和Glu含量及肝脏SOD活力和GSH、MDA含量无显著变化;且随着重铬酸钾染毒浓度的升高,小鼠血清AST、ALT活力及肝脏MDA含量呈上升趋势,肝脏SOD活力和GSH含量呈下降趋势。与相同浓度重铬酸钾单独染毒组比较,经VitC预处理各组小鼠血清AST、ALT活力和肝脏MDA含量均较低,血清Glu含量及肝脏SOD活力和GSH含量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34.91 mg/L重铬酸钾单独染毒组比较,井水组小鼠血清AST、ALT活力和肝脏MDA含量均较高,血清Glu含量及肝脏SOD活力和GSH含量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Ⅵ)污染地区地下水可引起小鼠肝脏的损伤,且可能存在其他重金属污染;而Vit C对于重铬酸钾所致肝损伤有一定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对三氧化二砷(As2O3)所致雄性小鼠肝脏毒性干预效果,研究其抗氧化损伤作用机制及其干预效果的差异。方法按体重分层将50只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生理盐水0.9%)、As2O3组(4 mg/kg·bw)、和As2O3(4 mg/kg·bw)+GSPE低(100 mg/kg·bw)、中(200 mg/kg·bw)、高(400 mg/kg·bw)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5周;称量小鼠体重、肝重,并计算其肝脏系数;测定肝脏组织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T-AOC等指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组间差异。结果 As2O3组体重、GSH含量、T-AO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肝重、肝脏系数、ALT、AST活力、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s2O3+GSPE(200、400)mg/(kg·bw)剂量组体重均高于As2O3组(P均<0.05);As2O3+GSPE(100、200、400)mg/(kg·bw)剂量组肝重、肝脏系数、ALT、AST活力、MDA含量均低于As2O3组(P均<0.05);GSH含量、T-AOC水平均高于As2O3组(P均<0.05)。As2O3+GSPE低剂量组小鼠体重比As2O3+GSPE中剂量组低(P<0.05);As2O3+GSPE低、中、高剂量组GSH含量(137.17±34.70)μmol/g prot、(198.02±41.28)μmol/g prot、(272.06±35.85)μmol/g prot、T-AOC水平(5.33±0.76)U/mL、(7.07±0.83)U/mL、(11.54±1.86)U/mL依次增高(P<0.05)。结论 GSPE可能通过抗氧化损伤作用拮抗As2O3致雄性小鼠的肝脏毒性,高剂量GSPE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纳米二氧化钛(TiO2 NPs)经口暴露后对小鼠肝脏的影响。方法 60只健康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iO2 NPs (10、50、100) mg/kg·BW染毒组,连续灌胃30 d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计算小鼠肝脏系数,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切片,测定肝组织匀浆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 PX)、总抗氧化能力(T - AOC)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小鼠肝脏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学切片观察各染毒组肝脏组织均可见不同程度肝组织损伤;随着TiO2 NPs染毒剂量的增加,ALT、AST活力以及MDA含量在50、100 mg/kg·BW组升高,SOD活性在100 mg/kg·BW组降低,GSH - PX活性在50、100 mg/kg·BW组降低,T - AOC水平在10、50、100 mg/kg·BW组均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口暴露TiO2 NPs,可使小鼠肝脏发生氧化应激反应,造成肝脏氧化损伤,并最终导致小鼠肝脏组织结构及功能破坏,具有一定的肝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提前给予小鼠叶黄素干预对砷肝脏毒性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4只SPF级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5 d空白组、70 d空白组、35 d单纯叶黄素组、70 d单纯叶黄素组、砷染毒组、35 d叶黄素拮抗组和70 d叶黄素预防组,按叶黄素40 mg/kg,As2O35 mg/kg剂量灌胃给药。测定血清中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脏匀浆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比组间差异。结果砷染毒组AST和ALT活性、MDA含量显著高于70 d空白组,SOD活性、GSH及NO含量、T-AOC水平显著低于70 d空白组(P<0.05);70 d叶黄素预防组AST及ALT活性、MDA含量低于35 d叶黄素拮抗组(P<0.05),SOD活性、NO及GSH含量、T-AOC水平均高于35 d叶黄素拮抗组(P<0.05)。结论提前给予叶黄素干预可以提高小鼠肝脏组织抗氧化损伤能力,从而拮抗砷的肝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纳米氧化石墨烯(nano-GO)对小鼠肝脏的急性氧化损伤作用。方法将80只健康清洁级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高纯水)组和0.35 mg/kg(1/16 LD50)、0.70 mg/kg(1/8 LD50)、1.40 mg/kg(1/4 LD50)nano-GO染毒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采用1次性尾静脉注射染毒,染毒容量为10 ml/kg。分别于注射3、15 d后,检测小鼠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染毒3 d后,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nano-GO染毒组雌性小鼠和0.35 mg/kg nano-GO染毒组雄性小鼠肝脏的MDA含量及各剂量nano-GO染毒组小鼠肝脏的GSH-Px活力以及0.35、0.70 mg/kg nano-GO染毒组雄性小鼠肝脏的SOD活力均升高,0.70、1.40 mg/kg nano-GO染毒组雄性小鼠肝脏MDA含量和0.35、0.70 mg/kg nano-GO染毒组雌性小鼠肝脏的SOD活力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15 d后,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nano-GO染毒组小鼠肝脏的SOD活力升高,0.70 mg/kg和1.40 mg/kg nano-GO染毒组小鼠肝脏的GSH-Px活力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剂量nano-GO染毒组小鼠肝脏的MDA含量均无明显改变。结论一次性尾静脉注射nano-GO后,肝脏可产生脂质过氧化作用,干扰小鼠肝脏抗氧化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铝螯合剂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deferiprone,DFP)对染铝大鼠肝脏中铝的排出及对血清中蛋白质和胆红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6组,阴性对照组、铝染毒组、DFP预防组及铝 DFP低、中、高剂量组,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 ml/d,连续4周);铝染毒组及铝 DFP低、中、高剂量组,给予AlCl3·6H2O 281.40 mg/(kg·d)3周后,第4周分别给予生理盐水1 ml/d、DFP 13.82、27.44、54.88 mg/(kg·d).预防组给予AlCl3·6H2O 281.40mg/(kg·d),4h后给予DFP 27.44 mg/(kg·d),给药4周.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含量及肝脏中铝的含量.结果 铝染毒组肝组织铝含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0.01),铝 DFP低、中、高剂量组均明显低于铝染毒组(P<0.01),且呈剂量-效应关系.铝染毒组大鼠血清中总蛋白含量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P<0.01),铝 DFP中、高剂量组则显著高于铝染毒组(P<0.01),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各组大鼠血清中白蛋白含量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各组大鼠血清中总胆红素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P<0.01),而结合胆红素含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DFP通过促进肝脏中铝的排出,恢复肝脏合成蛋白的功能,但对胆红素未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