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枳幼苗茎段的腋芽在含BA(0.5毫克/升)和NAA(2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能诱导出大量丛生芽,丛生芽苗茎段的腋芽在含BA(0.5-2毫克/升)的MS继代培养基上又可增殖,将无根幼苗分别转至含IAA、IBA和NAA(均为1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上则生根形成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2.
甜茶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林荣  王润珍  王秀琴   《广西植物》1985,(3):253-267
甜茶的茎段和实生苗培养在MS基本培养基中,研究植物激素对器官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BA0.5-2.0毫克/升明显促进芽的形成和增殖;而对照(基本培养基)无形成芽。细胞分裂素对芽的起动是必需的。BA0.5-2.0毫克/升和GA_s1.0毫克/升配合使用,对茎段形成芽和增殖反而减少,但形成的苗较高和幼叶生长良好。通过继代培养,可繁殖大量小苗,它揭示出同一块外植体生长出许多小植株的可能,将无根苗转入含有IBA0.25-0.50毫克/升的1/2MS培养基中,能诱导生根,发展完整植株。试管苗移植土壤中,获得成功,幼苗生长良好。  相似文献   

3.
植物名称:石梓(Gmelina arborea)材材类别:侧枝顶芽。切取5毫米左右的茎尖接种。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均为MS。(一)不定芽分化培养基,每升添加1.0毫克BA;(二)幼苗培养基,每升添加0.8毫克BA和0.5~1.0毫克IAA;(三) 生根培养基,每升添加0.5毫克IBA,或先经125ppm浓度的IBA溶液处理,再培养在无激素的液体MS培养基上。培养温度在24℃以上,室内自然散射光。生长和分化情况:(一)在MS+BA 1.0毫克/升培养基上,培养十天以后,逐渐形成3~4个或更多个不定芽,间或有少量幼苗形成,二十天以后如不转移到MS+BA  相似文献   

4.
川芎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名称:川芎(Ligusticum wallichii Franch)材料类别:长有1—2片真叶的幼嫩茎段和叶片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采用MS。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为MS,每升补加2,4-D2.0毫克,6BA0.4毫克;诱导芽分化培养基为MS,每升补加6BA0.4毫克、IAA0.5毫克;诱导根分化培养基为1/2MS,每升补加6BA0.2毫克,IAA1.0毫克。培养温度  相似文献   

5.
芥菜型油菜原生质体再生成植株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芥菜型油菜子叶和下胚轴原生质体在含0.5毫克/升NAA、0.5毫克/升2,4-D和1毫克/升BA的Nitsch培养基中发育成愈伤组织。“黄辣芥”子叶原生质体来源的愈伤组织在无生长素而含有3毫克/升BA或2毫克/升KIN的MS固体培养基上分化了芽;即使是低水平的生长素(0.05毫克/升NAA)也不利于芽的分化。当芽长到2—3厘米高时,将其从愈伤组织上切下,转移到不含细胞分裂素而有0.01—0.05毫克/升IAA的MS培养基上,很快长出根,从而得到完整的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6.
植物激素对草莓叶片不定芽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试管内生长的草莓幼嫩叶片作外植体,培养在MS基本培养基上附加1.5—2.5毫克/升6—BA和0.1毫克/升NAA,可直接诱导成不定芽,诱导率可达20%。如果不定芽继代培养在同样浓度的培养基上,继而可形成大量的丛生芽。能使叶外植体形成不定芽的植物激素组合而不能使其愈伤组织分化成芽。IAA与6—BA的不同浓度组合对不定芽形成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植物激素对驳骨丹茎愈伤组织生长和器官再生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驳骨丹离体茎切段培养中,用MS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2毫克/升BA和0.2毫克/升NAA诱导愈伤组织,附加1毫克/升BA诱导芽分化;以2/1MS基本培养基分别附加0.5毫克/升NAA、IBA、IAA和2,4-D进行诱导发根试验,除2,4-D无效外,均能生根形成再生植株。根据上述试验结果,设计不同浓度的BA和NAA组合,进行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讨论这两种激素对愈伤组织生长和器官再生的调节作用。主要结果为:1.低浓度的BA和NAA组合比较有利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且以中等浓度的BA和低浓度NAA的效果最佳;2.单独附加BA,其浓度在0.25—4.0毫克/升范围内,都能促进芽分化,而完全抑制了根的发生。当单加NAA,在0.5—6.0毫克/升的浓度范围内,能促进根的形成,而随其浓度的升高抑制芽的分化;3.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值>0.5时,有利芽分化而抑制根的发生,当比值<0.6时,有利根形成而抑制或减弱细胞分裂素促进芽分化的作用。在这里讨论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之间对报、芽形成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蹄莲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荣  王秀琴  王润珍  姚军   《广西植物》1989,9(2):97-102+193
本文报道从新西兰引进马蹄莲杂交种的8个优良品种。研究植物激素及培养基物理性质对器官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BA0.5—1.0毫克/升明显促进芽的形成和增殖。随着BA浓度的增高.形成芽数也随着增多。备品种均能诱导形成丛生芽。低浓度BA或NAA有利于芽发育和诱导生根。固体培养有利于诱导彤成丛生芽;而液体静置培养促进芽发育和生根。各品种的试管苗成功地移栽田间并已开始开花。  相似文献   

9.
八角莲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八角莲种子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不同的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对八角莲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种子在MS+BA1.0mg/L+IBA0.5mg/L+GA34.0mg/L培养基上容易萌芽,发芽率为72.4 %;培养基MS+BA10.0mg/L+GA30.5 mg/L可诱导种子幼苗形成丛生芽;继代繁殖在MS+BA(8.0~10 .0)mg/L+GA32 .0mg/L与低浓度BA或无BA的培养基上进行循环培养效果较好;MS+NAA1.0 mg/L+AC0.2g/L适宜诱导生根获得再生植株,生根率100%。带叶叶柄在MS+BA1.0mg/L+2-ip(0.5~1.0) mg/L+NAA0.02 mg/L培养基上可诱导愈伤及根,直接形成再生植株。生根苗移栽成活率90 %。  相似文献   

10.
烟草叶组织培养中器官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MS培养基培养烟草叶组织,研究了不同激素及有机附加成分对培养组织增殖及器官分化的影响,发现BA在所试浓度范围内(0.2~5.0毫克/升)明显促进芽的形成,但较高浓度的BA对芽的进一步生长及根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不同细胞分裂素的比较表明:玉米素促进芽形成的活性最高,BA次之,KT较弱。细胞分裂素为烟草叶组织形成芽所必需,但其作用时间仅需保持5~6天即可,此时如移到MS基本培养基上,即能形成芽,并促进茎叶及根的形成。NAA与较低浓度的BA结合使用时,明显促进根的形成。有机附加物水解乳蛋白(1000毫克/升)、硫酸腺嘌呤(100毫克/升)和椰乳(10%)在有BA存在时,明显促进芽的形成以及愈伤组织的增殖。10~(-4)M6-氮杂尿嘧啶(AU)和2-硫尿嘧啶(TU)抑制BA对芽形成及愈伤组织增殖的促进作用,AU的作用尤为明显;但在较低浓度下(10~(-5)和10~(-6)M)无明显影响。细胞学观察表明,培养后叶肉细胞明显增大,细胞分裂形成分生组织,由之形成芽原基。  相似文献   

11.
本工作研究了豆科植物紫云英的叶片及叶肉原生质体的培养。叶片培养实验表明,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适培养基为MS加1.0-2.0毫克/升2,4-D和0.25毫克/升KT;诱导根分化需加1.0—5.0毫克/升NAA和0.5毫克/升BA;而苗分化则以0—0.5毫克/升IAA和0.5毫克/升BA为好。高浓度的NAA有利于根分化而抑制茎芽形成;高浓度的IAA对根和芽分化都有抑制作用。叶肉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试验表明,紫云英叶肉原生质体的释放及其培养活力受叶龄、植株生理状态和酶浓度的影响。叶肉原生质体在改良的KM8P培养基中能分裂。用改良KM8细胞培养基定期稀释,可使分裂持续进行而得到细胞团。BA和2,4-D为诱导紫云英叶肉原生质体分裂所必需。其最佳组合激素为BA 0.21毫克/升和2,4-D 1.13毫克/升。葡萄糖作为渗透压稳定剂时,其浓度明显影响原生质体的存活率。弱光条件下培养比黑暗培养有利于叶肉原生质体分裂。由叶肉原生质体形成的愈伤组织能形成瘤状结构和根。  相似文献   

12.
罗汉果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和腋生枝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邹琦丽  林荣   《广西植物》1989,9(2):103-104+194
用罗汉果茎段为外植体,培养在MS+BA1.0+IBA0.1毫克/升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和芽形成。观察了罗汉果茎段愈伤组织的生长以及腋生枝的形成。罗汉果茎段培养5天后,潜伏腋芽开始萌动和生长。培养10天后罗汉果茎段的基部一端开始膨大。培养20天后产生大量白色疏松的愈伤组织,这时腋生枝已经长成3—6厘米长。培养30天后基部的愈伤组织中有少量瘤状小突起,但再分化形成芽的频率极低。结果表明,罗汉果茎段组培形成的苗均是从腋芽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巴西铁树茎段培养与试管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名称:巴西铁树,又叫山德氏龙血树(Dracaena sanderiena)。材料类别:多年生植株基部二年生的侧枝茎段。培养条件:用改良的MS配方为基本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时为 MS+2,4-D1-3mg/l(单位下同)+BA0.5—1.0;分化培养基为MS+BA2—4+NAA0.01—0.2;丛生芽的增殖为MS+BA1—2+NAA0—0.1;生根培养基为0.5MS+NAA0.1—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NAA、BA及GA对硬叶吊兰种子萌发及发育成小苗的影响。培养基中同时附加NAA及BA,在适宜的比例下(NAA0.5毫克/升,BA1毫克/升),种子萌发生长得较快。当芽生长到1厘米左右长时,应及时转接入新鲜培养基中。转接用的培养基应只附加少量NAA(0.5毫克/升),以促进小苗正常生长。转接一个多月后,即可形成芽长约5厘米、有3—4片叶及3—4条根的健壮小苗。  相似文献   

15.
从芥菜无菌苗的下胚轴和子叶游离获得原生质体,在含1.5毫克/升NAA、0.6毫克/升BA和0.5毫克/升2.4-D的DPD液体培养基中静置培养。试验表明,经13℃低温预处理不仅能够提高原生质体的分裂频率,而且能够加速原生质体的发育进程;除木糖外,葡萄糖、甘露醇和山梨醇均可作为原生质体培养初期的渗透稳定剂。来源于下胚轴原生质体的愈伤组织在含3毫克/升BA、0.1毫克/升GA_3或3毫克/升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了芽,含0.05毫克/升IBA的MS培养基上诱导出根,从而获得了完整植株。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赤霉素(GA)对烟草叶组织培养中芽形成的影响。单加GA 能明显促进叶组织膨大,叶肉细胞明显增大,但无细胞分裂发生。在诱导成芽的培养基中(2毫克/升BA)加入不同浓度的GA(0.5—5.0毫克/升),均强烈抑制芽的形成。在培养的不同时间进行的不同培养基之间的转移培养试验说明,GA 的作用主要发生在第一个星期内。组织细胞学观察表明,在加有GA 和BA 的培养基上,叶组织中极少形成分生细胞团。GA 抑制芽形成的作用显然与此密切相关。一旦培养的组织中形成了有一定结构的分生细胞团,这一成芽过程似不再为GA 所逆转。  相似文献   

17.
徐刚  王彩莲 《生物技术》1992,2(6):28-30
以唐菖蒲花色突变株开花后的子房为外植体,接种于MS+1.0mg/L BA+0.01-0.1mg/L NAA或MS+1.0mg/LBA+1.0mg/L KT+0.01-0.1mg/LNAA的培养基中,从膨大的组织表面直接诱导不定芽.膨大的组织或带不定芽的组织每隔周转入1/2MS_1.0mg/L BA+0.01-0.1mg/L ANN培养基中,不断地诱导产生不定芽,分化的不定芽转入不含激素的1/2MS培养基中,形成幼苗、然后生根,最后可形成小球茎.幼苗转入1/2MS+0.1mg/L NAA培养基中,幼苗生根,再可形成小球茎.1个唐葛蒲突变株子房,经6—7个月培养,获得了上千株试管苗.  相似文献   

18.
矮生龙船花(IxoracoccineaL.)的带节茎段在MS 2,4D2.0mg/L培养基上产生大量的愈伤组织;在MS 6BA1.0mg/L NAA0.2mg/L培养基上芽的增殖系数达413,并产生少量的愈伤组织;在MS NAA0.2~2.0mg/L培养基上只产生芽而无愈伤组织形成。愈伤组织在MS 6BA0.5mg/L NAA0.5mg/L培养基上产生大量的不定芽,丛生芽在MS 6BA0.5mg/L NAA0.5mg/L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并产生较多分枝,将分枝节下或切成段后在MS 6BA0.5mg/L NAA0.5mg/L培养基上能迅速生长并产生新的分枝。试管内小苗在1/2MS NAA0.5mg/L培养基上的生根壮苗效果较好。矮生龙船花试管苗成活率为935%。  相似文献   

19.
罗汉果茎段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荣  王秀琴  王润珍   《广西植物》1985,(3):269-272+321
罗汉果茎段培养在MS基本培养基中,研究植物激素对器官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BA促进芽的形成和增殖;而KT则有利于根的形成,却抑制芽的增殖,BA和IBA配合使用,对茎段形成芽有增效作用。通过继代培养,能繁殖大量绿苗,这揭示出同一块离体茎组织培养出许多小植株的可能,将嫩梢转入含有NAA0.2毫克/升的1/2MS培养基中,能诱导生根,形成完整小植株,试管苗成功地移栽田间,并已开始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20.
茄属六种植物的组织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材料类别:子叶、茎尖。下胚轴;植株的茎段、叶柄、叶片等。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诱导愈伤组织及分化培养基为:1.MS+BA 0.2-1.0;2.MS+BA1+NAA0.5;3.MS+BA2+NAA0.2(单位:毫克/升,下同)。生根培养基即MS或 MS+IAA0.5或NAA 0.1。每天光照10—12小时,光强10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