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静脉滴注血必净对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达兴  卢斌  梁贵友  徐刚  李红晨  罗猛 《中国药房》2008,19(24):1860-1862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体外循环(CPB)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12只健康成年犬分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每组6只:治疗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4mL·kg-1+生理盐水100mL于切皮后至CPB前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复制犬CPB模型,分别于CPB前(T1)、开放升主动脉后30min(T2)、60min(T3)股动脉采血以放免法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同时于相应时点采集肺组织测湿/干重比,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CPB后各时点TNF-α、IL-6和IL-8水平均较CPB前升高(P<0.05);对照组TNF-α、IL-6和IL-8水平在CPB后各时点均高于治疗组(P<0.05);肺湿/干重比、病理形态学改变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减轻CPB后炎症反应,对CPB肺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期间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肺脏的保护作用以及添加细胞保护因子三甲氧苄嗪后对保护液作用的影响。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和TMZ组,每组6只。主动脉阻断后,对照组经右肺动脉灌注4C乳酸林格液,实验组经右肺动脉分别灌注4C肺保护液,TMZ组经右肺动脉分别灌注4C含三甲氧苄嗪肺保护液。体外循环结束后90min,取左右肺下叶背段组织做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一氧化氮(NO)、含水量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CPB后对照组肺组织MDA含量和MPO活性明显升高,加入肺保护荆的实验组明显下降,而TMZ组在CPB后虽有增高.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实验组。同时肺组织中的NO含量明显高于其它两组,肺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肺泡及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实验组、TMZ组右肺组织结构变化不明显。结论:CPB期间肺动脉灌注低温肺保护液可明显减轻CPB造成的肺组织损伤,而含三甲氧苄嗪的肺保护液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七氟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氧自由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建立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七氟烷对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氧自由基(OFRs)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和七氟烷肺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96只雄性wistar大鼠,参照改良的Eppinger方法建立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共分4组,每组24只大鼠。C组:开胸游离左肺门,未行肺门阻断;IR组:阻断肺门45min后开放再灌注;Sev-C组:吸入1MAC七氟烷30min,游离肺门不阻断;Sev-IR组:吸入七氟烷30min后阻断左肺门45min,然后开放再灌注。每组包括3个时点:缺血阻断45min、再灌注60min、再灌注120min,每时点6只大鼠,另外再灌注120min时,各组另取6只大鼠行支气管灌洗。记录各时点MAP、SpO2,测定W/D、肺通透指数(LPI),生化法检测肺组织MDA、SOD和MPO含量。结果与C组和Sev-C组比较,IR组和Sev-IR组再灌注后W/D、LPI均上升(P<0.05),Sev-IR组W/D、LPI升高的程度低于IR组(P<0.05);IR组再灌注60min、120min肺组织MDA、MPO含量增加(P<0.05),SOD含量减少(P<0.05)。Sev-IR组MDA、MPO增加、SOD减少的程度都低于IR组(P<0.05)。结论肺缺血再灌注后血管通透性增加,再灌注后肺损伤的机制与OFRs产生过多有关,七氟烷预处理能抑制OFRs的生成,对再灌注后肺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 cysteine, NAC)对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所致大鼠肺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24只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Control组)、CPB组、NAC+CPB组,每组各8只。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进行肺损伤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4的表达情况。结果 光镜下,Control组肺组织结构清晰完整,未见明显异常,CPB组和NAC+CPB组大鼠的肺泡、肺泡腔、肺泡间隔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CPB组和NAC+CPB组的肺损伤评分、湿/干重比值、呼吸指数(RI)、TNF-α、IL-6、MDA高于Control组,且NAC+CPB组均低于C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B组和NAC+CPB组氧合指数(OI)、SOD低于Control组,且NAC+CPB组高于CP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肺损伤的发病因素及乌司他丁对大鼠SAP合并肺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SAP组、乌司他丁治疗组(U),每组再分为术后6小时和12小时亚组。检测血AMY、TNF-α、MDA和肺MPO浓度并对胰、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比较U组给药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U组血AMY、TNF-α、MDA和肺MPO浓度及胰、肺病理评分与同时点SAP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2)SAP组TNF-α在12小时比6小时明显下降(P<0.05);(3)血AMY、TNF-α、MDA和肺MPO浓度与胰、肺病理评分呈正相关(r=0.343~0.781,P<0.01)。结论(1)TNF-α、MDA和肺组织MPO是引起SAP合并肺损伤的重要因素,乌司他丁能减轻SAP合并肺损伤;(2)通过检测血AMY、TNF-α、MDA和肺MPO浓度可以间接地反映胰、肺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雾化吸入和腹腔注射依达拉奉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致伤空白组(B组)、致伤腹腔注射治疗组(C组)和致伤低、高剂量雾化吸入治疗组(D、E组),每组6只。B~E组大鼠均被置于含松木屑的烟雾发生器中复制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A组大鼠除不放松木屑外,其余操作同上。造模后30 min,C组大鼠腹腔注射依达拉奉18 mg/kg(每间隔70 min重复1次,共4次);D、E组大鼠雾化吸入依达拉奉9、18 mg/kg(雾化吸入10 min,每间隔60 min重复1次,共4次);A、B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末次给药后6 h,进行大鼠动脉血气分析,并计算大鼠肺湿干比(W/D)和肺组织含水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采用ELISA等方法检测其肺组织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其肺组织病理改变;采用TUNEL法检测其肺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A组大鼠肺组织未见异常;B组大鼠肺组织中可见出血及水肿,肺泡结构难以辨认,并可见炎症细胞和红细胞浸润;C~E组大鼠肺组织上述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与A组比较,其余组大鼠动脉氧分后和吸入氧浓度比值(PaO2/FiO2)以及肺组织SOD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肺含水率、W/D,血清TNF-α、IL-6、IL-10含量以及肺组织MDA、MPO、Caspase-3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5)。与B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动脉PaO2/FiO2以及血清IL-10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肺含水率、W/D,血清TNF-α、IL-6含量以及肺组织MDA、MPO、Caspase-3含量和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剂量依赖性地减少炎症介质和(或)细胞因子的产生及释放、减轻过氧化损伤并抑制细胞凋亡,且雾化吸入较腹腔注射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7):926-929
目的:考察藏药复方多血康胶囊对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1 mg/kg)和复方多血康胶囊高、中、低剂量组(3.6、1.8、0.9 g/kg,以生药计),每组10只。ig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ig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7 d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ip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造模6h后,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测量肺组织含水量,检测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水平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发生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及肺泡壁明显增宽等病理变化,肺组织含水量和肺组织中MDA水平以及血清中IL-6、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肺组织中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肺组织损伤程度均不同程度降低;除复方多血康胶囊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含水量、肺组织中MDA水平以及血清中TNF-α水平变化不明显外,其余各给药组小鼠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藏药复方多血康胶囊可明显减轻小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测定肺组织匀浆中SOD、MDA、MPO的含量、观察肺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研究羟乙基淀粉130/0.4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30~280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乳酸林格液复苏组(RL组)、6%羟乙基淀粉130/0.4复苏组(HES组)。按照Wiggers改良法复制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于复苏后1、2、4h测定肺组织中SOD、MDA、MPO的含量;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①复苏后RL组与HES组肺组织中MDA的含量逐渐升高,同一时间RL组升高的程度较HES组明显(P<0.01);复苏后RL组与HES组肺组织中SOD的活性逐渐降低,同一时间RL组SOD降低的程度较HES组明显(P<0.01);②复苏后,HES组各时点肺组织MPO含量均明显低于RL组(P<0.01),但高于C组;③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显示:RL组肺组织间质水肿、肺泡隔增宽、中性粒细胞侵润程度,HES组比RL组的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可以减轻休克及复苏导致的早期肺损伤,是较为理想的休克复苏液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评价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凯时)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健康Sprague 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LPS模型组;C组:凯时治疗组。动物以硫喷妥纳腹腔注射麻醉,于实验3h分别测量每只大鼠的肺系数,肺通透指数,肺湿重/肺干重,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丙二荃(MDA)和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血清细胞因子TNF-a、IL-12、IL10的浓度,肺组织中NF-KB蛋白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B组与A组比较,肺系数,肺通透指数,肺湿重/肺干重显著增加(P<0.05);血浆SOD含量,血清细胞因子IL10显著减少(P<0.05);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MPO)活性和丙二荃(MDA)含量,血清细胞因子TNF-a,IL-12显著增加(P<0.05)。②C组与B组比较,肺系数,肺通透指数,肺湿重/肺干重显著减少(P<0.05);肺组织SOD含量,血清细胞因子IL10显著升高(P<0.05);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MPO)活性和丙二荃(MDA)含量,血清细胞因子TNF-a,IL-12显著减少(P<0.05)。③C组与B组比较,NF-kB P65的表达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前列腺素E1脂微球制剂通过抑制NF-kB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渗出,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大鼠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病理生理变化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健康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2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均分为8组,每组30只,即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不同时间点组(SAP 1 h、3 h、6 h、9 h、12 h、18 h、24 h组)和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淀粉酶、肺组织湿/干重比、肺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肺通透性指数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大鼠肺损伤组织评分、肺组织湿干重比以及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随着时间的延续逐渐升高,各时间点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通透性指数随时间延续呈逐渐降低趋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组织MPO水平与肺损伤评分存在正相关(r=0.946,P<0.01),肺湿干重比与肺损伤评分呈正相关(r=0.879,P<0.01),肺通透性指数与肺损伤评分存在负相关(r=-0.859,P<0.01)。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损伤程度随SAP病程延长而逐渐增加,肺组织MPO水平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后多器官水肿的预防作用.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丹参预处理组(SM组).用橡皮带结扎动物双后肢根部4h,然后松解橡皮带恢复血流灌注4h制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SM组在再灌注前30 min经尾静脉注射丹参注射液5mL/kg.手术取血处死动物,准确留取每只动物的心、肝、肾、肺、脑、肠及骨骼肌组织各1 g.恒温烘干后称其干重并计算各标本的湿干重比值(W/D).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光镜下观察各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LIR后各组织W/D均增加(P<0.05),血浆SOD活性降低,而XOD活性和MDA水平增加(P<0.05),镜下可见各组织出现结构紊乱、组织间隙增宽和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而SM组与I/R组比较,血浆SOD活性回升,而XOD活性和MDA水平降低(P<0.05),镜下组织病理学变化有所减轻.结论:LIR可导致多器官水肿,氧化应激是其重要机制之一.丹参可通过抗氧化发挥抗组织水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LIR)致多器官水肿中的作用及丹参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n=8):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丹参预处理组(SM组)。以止血带法制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模型,SM组在再灌注前30min经尾静脉推注丹参注射液5ml/kg。手术准确留取每只动物的心、肝、肾、肺、脑、肠及骨骼肌组织各1g,恒温烘干后称其干重并计算各标本的湿干重比值(W/D)。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血浆SOD、XOD活性及MDA含量。光镜下观察各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LIR后各组织W/D均增加(P<0.01或P<0.05),血浆SOD活性降低而XOD活性和MDA含量增加(P<0.01或P<0.05),各组织镜下可见不同程度的结构紊乱、组织间隙增宽和炎细胞浸润等病理改变。而SM组与单纯再灌注组比较,血浆SOD活性回升而XOD活性和MDA含量降低(P<0.01或P<0.05),镜下组织病理学变化有所减轻。结论: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多器官水肿,氧化应激是其重要机制之一。丹参可通过抗氧化在此过程中发挥抗水肿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蒺藜总皂苷(GSTT)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45min,再灌120min,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GSTT小剂量组(L组)、GSTT大剂量组(H组),分别在再灌120min时,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值(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IR组肺组织W/D、MPO活性、血清MDA升高,而血清SOD降低。预先给予GSTT干预后,L、H组均可以不同程度减弱缺血再灌注诱导上述指标的变化。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GSTT预先给药可减轻肺缺血再灌注的损伤。结论:GSTT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氧自由基生成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康口服液对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将小鼠分为对照组、运动衰竭组(运衰组)、牛磺酸 运衰组(牛磺酸组)、丹参 运衰组(丹参组),采用不同比例配伍的心康口服液用于小鼠,观察其游泳至衰竭时间。(2)用Wistar大鼠建立离体心脏模型及心脏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缺血损伤(AR)组、心康组,分别观察各组大鼠心功能指标、CPK活性、心肌组织MDA及GSHPX,SOD活性、心肌细胞超微结构。(3)以1~3d的SD大鼠的心室肌细胞为基质,建立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分为对照组(复氧组)、AR(缺氧复氧)组、心康组,观察3组的心肌细胞存活率、培养液中LDH活性、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结果:(1)牛磺酸组、丹参组较衰竭组小鼠的游泳时间显著延长(P<0.05),血清中CPK活力低于运衰组(P<0.05)。心康口服液中牛磺酸对小鼠的游泳能力影响较大,且高浓度好;丹参的影响次之,中浓度较好。(2)对照组整个灌流期间LVSP、dpdtmax、HR均无明显变化,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正常。AR组在复灌5、10、20、30min时LVSP、dpdtmax、HR下降(P<0.01),心肌酶活力降低,MDA含量及CPK活性升高(P<0.01),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成不可逆损伤,心康组在复灌5、10、20、30min时LVSP、dpdtmax、HR与AR组相比均升高(P<0.01);心肌酶活力均升高,MDA含量及CPK活性降低(P<0.01);细胞超微结构大有改善。(3)AR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细胞存活率降低(P<0.01),LDH活力升高(P<0.01),心康组与AR组相比细胞存活率升高(P<0.01);LDH活力降低(P<0.01);对照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正常,AR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破坏,成不可逆损伤,心康组细胞超微结构大有改善。结论:牛磺酸和丹参配物而成的心康口服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心康口服液作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辅助性用药将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炎调方对脓毒症急性肺损伤(ALI)大鼠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炎调方组、地塞米松组,炎调方组ig 9.9 g/kg炎调方,地塞米松组ig 0.45 mg/kg地塞米松,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 d。末次ig 2 h后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ALI模型,分别于造模后24 h处死动物,进行肺组织HE染色,测定各组大鼠湿/干重比(W/D),肺组织MPO、MDA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肺组织损伤程度、MPO及MDA水平较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显著增高(P<0.01),炎调方组、地塞米松组肺组织损伤程度、MPO及MDA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0.01)。结论 炎调方可有效减轻脓毒症ALI大鼠的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NF-α/IL-10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模型大鼠血清中的动态变化及丹参的干预效应。方法取SD大鼠96只,造模后随机分为胰腺炎(P)组、丹参治疗(T)组,并另设对照组(C)组,每组32只,测定其血清TNF-α、IL-10水平及TNF-α/IL-10变化,同时取胰腺组织进行病理评分。结果与C组比较,P组血清TNF-α、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病理改变明显加重;与P组比较,T组各时相血清TNF-α、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P<0.05),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ANP发生时TNF-α/IL-10比例失调,呈现由升高-相对平衡-降低的模式;丹参可下调TNF-α/IL-10比值,其机制可能与其双向调节TNF-α、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