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496例患者(704侧)施行鼻内镜手术后发生鼻腔粘连46侧进行分析。结果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21侧,上颌窦口封闭18侧,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5侧,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2侧。结论加强围手术期治疗,认真的术前准备,准确、轻柔、熟练的手术操作,术后定期随访,及时清理术腔及综合治疗,是防止鼻腔粘连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后粘连发生的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20例(583侧)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粘连发生率9.05%;各粘连类型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筛窦腔粘连闭塞、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未见中鼻甲与下鼻甲粘连。结论:鼻内镜鼻窦术后粘连发生率高,提高手术技巧,正确处理中鼻甲,按时随访和及时解除早期早期粘连是减少持久粘连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处理泡状中鼻甲的方法及其同预后的关系。方法 18例双侧病变者一侧行泡状中鼻甲外侧半切除术,对侧行泡状中鼻甲压榨术,另外24例单侧泡状中鼻甲者均行泡状中鼻甲压榨术。观察两种处理方法术后创面上皮化完成时间及中鼻道敞开情况。结果术后创面上皮化完成时间:单纯中鼻甲外侧半切除侧为15~29周,4例中鼻甲粘连。压榨法保留了中鼻甲黏膜,无需经历上皮化过程,0.5 a后观察中鼻道,均敞开较好,无粘连。结论鼻内镜手术中泡状中鼻甲行压榨处理,操作简单,无明显出血,保护中鼻甲黏膜,加速术后鼻腔黏膜恢复,防止鼻腔粘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 (ESS)后造成鼻腔粘连的因素及处理方法,从而减少 ESS后鼻腔粘连,提高 ESS的疗效.方法:回顾 275例行 ESS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 36 例术后出现鼻腔粘连,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观察粘连后的处理方法和效果.结果: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 20例,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 6例,上颌窦口或筛窦内粘连闭锁 7例,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 3例;经微波治疗成功分离 21例,经清除残留病变或中鼻甲处理(固定或部分切除 )成功分离 13例.结论:手术中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未清除干净,鼻腔黏膜不恰当损伤,术后中鼻甲向外漂移以及换药不及时、不恰当是造成 ESS后鼻腔粘连的主要原因;用微波治疗鼻腔粘连是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鼻内窥镜手术对泡状中鼻甲的处理方法及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处理泡状中鼻甲的方法及其同预后的关系。方法:10例16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泡状中鼻甲患者在鼻内窥镜手术时,6例双侧病变者单侧行泡状中鼻甲外侧半切除术。对侧行泡状中鼻甲成形术,另外4例单侧泡状中鼻甲者均行中鼻甲成形术。观察两种处理方法术后创面上皮化完成时间及粘连情况。结果:术后创面上皮化完成时间:中鼻甲成形处理侧为6-16周,平均12周,单纯中鼻甲外侧半切除侧为16-28周,平均21周,两组间上皮化时间差异显著(P<0.01);术腔粘连情况:中鼻甲成形处理侧无1例发生粘连,未成形侧有1例发生粘连。结论:鼻内窥镜手术中泡状中鼻甲行成形处理,可以防止术腔粘连,缩短术后上皮化完成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经鼻内镜鼻腔外侧壁切开入路治疗上颌窦疾病的手术方式,并探讨其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鼻内镜鼻腔外侧壁切开切除上颌寞病变的病例,其中男6例,女3例,年龄35~61岁,平均45岁,5例有2次以上手术史,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均行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开切除上颌窦病变,术后复位下鼻甲黏膜瓣,并完成下鼻道开窗.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切除病变,随访1年以上无复发,无面部麻木、溢泪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外侧壁切开入路治疗上颌寞病变视野宽,病变切除彻底,保留鼻腔外侧壁结构,鼻腔功能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手术中避免窥口鼻道复合体粘连和闭塞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中窥口鼻道复合体粘连和闭塞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对本科完成的鼻内窥镜手术266例511例,进行随访检查,重点观察窦口鼻道复合体粘连和闭塞的情况。结果:术后出现术腔粘连124侧,其中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106侧,中鼻甲与下鼻甲粘连65例;发现术腔闭塞62例。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粘连和闭塞的主要原因是钩突切除不完整、过份强调保留病变的中鼻甲和过多地损伤中鼻甲基板以及术后未能在鼻内窥镜下及时清除术腔复发的病变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对病变中鼻甲处理方法与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手术疗效及鼻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摒弃Ⅰ型Ⅱ型 1期及Ⅲ型病变的原则分组 ,为 2 14例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依中鼻甲病变程度行中鼻甲下缘激光烧灼 ,中鼻甲外侧部矢状切除及外侧部加下部部分切除术。结果 :术后 3~ 6个月中鼻甲形态基本恢复正常 ,无 1例发生鼻腔粘连 ,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的治愈好转率 86 4%。结论 :对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患者 ,在术中酌情处理病变中鼻甲 ,既防止鼻腔粘连的发生 ,形成一个开放的窦口 鼻道通气引流系统 ,缩短换药时间 ,提高治愈好转率 ,又符合人体鼻腔生理、解剖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窦内窥镜手术后鼻腔粘连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参照Messerklinger鼻内镜手术方法,行鼻内镜手术635例,术后定期随访1 a以上.结果 术后发生鼻腔粘连45例,其中7例双侧粘连.结论 术中对中鼻甲、下鼻甲适当处理,矫正鼻中隔偏曲,减少术中鼻腔黏膜损伤,有助于减少术后粘连,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鼻甲成型术对促进鼻内镜术后恢复、提高疗效的意义。方法107例(198侧)接受鼻内镜手术患者中,100侧同时进行中鼻甲成型术,观察中鼻甲成型组与中鼻甲保留组术腔恢复情况,随访6个月后统计疗效。结果中鼻甲成型组和中鼻甲保留组术后粘连率分别为3.9%和26.0%,两组在疗效及鼻腔通气满意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中鼻甲成型术可以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腔粘连率,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通气改善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11.
1例上颌骨拆装、翼腭窝神经鞘膜瘤切除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2004年7月22日采用上颌骨拆装治疗翼腭窝肿瘤,即将上颌骨游离取出,自鼻腔外侧壁切除中鼻甲及鼻道外侧壁,可清楚显露翼腭窝内肿物,肿物摘除后再将游离上颌骨复位并以钛合金钢板固定。现就我院1例上颌骨拆装治疗翼腭窝神经鞘膜瘤切除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鼻腔结构的保护方法。方法采用鼻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腔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9例,术中注意保护鼻腔结构,从较宽的一侧鼻腔入路,仅切除术侧中鼻甲后端,开放蝶窦前壁和鞍底后切除肿瘤,然后仅填塞蝶窦腔和术侧鼻腔上部。结果术中内镜下完全切除9例肿瘤,术后临床症状和内分泌检查结果均改善,患者无明显鼻腔疼痛及头痛不适,鼻腔结构形态良好,未出现垂体功能障碍、颅内和鼻部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单鼻孔经鼻腔蝶窦垂体瘤切除术在切除肿瘤的前提下注意鼻腔结构的保护,能减少创伤,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 对56例112侧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再次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经鼻内镜检查、随访3~6个月,治愈70侧(62.5%,好转35侧(31.2%),无效7例(6.396)。56例112侧中,并发眶周血肿5侧(4.5%),鼻腔粘连或闭塞16侧(14.3%),出血2例(1.896)。结论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再次手术需要注意辨清鼻腔解剖结构,重点处理好病变的中鼻甲和完整切除钩突,术前术后配合全身、局部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促进炎症消退,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鼻腔结构性处理在鼻出血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伴鼻腔结构异常的鼻出血患者,治疗中处理结构异常的必要性。方法在鼻内镜下对35例伴有鼻腔结构异常的鼻出血患者,分别采取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中鼻甲塑形术和鼻腔粘连分离术,暴露出血点后采用射频治疗或压迫填塞。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以上,治愈率94.3%,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鼻腔结构明显异常患者,作结构性处理,尽量恢复鼻腔结构的生理状态,不仅是止血的需要,而且对改善鼻腔通气、预防鼻腔粘连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无鼻内症状的上鼻甲气化所致头痛原因的诊断要点和鼻内镜手术方法.方法 收集4 a间因上鼻甲气化所致头痛患者进行CT、鼻内镜检查等资料及其鼻内镜下上鼻甲成形术16例临床总结.结果 经鼻内镜下行上鼻甲成形术,术后疼痛症状全部消失12例,好转4例.结论 上鼻甲气化是鼻源性头痛的重要致病因素,上鼻甲气化致头痛患者可无鼻窦炎及鼻腔病史,易延误诊断和治疗.要引起临床上足够重视,及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甲外移联合部分切除或低温等离子消融治疗肥厚性鼻炎疗效。方法 64例下鼻甲骨性肥大或伴黏膜增生肥厚患者,随机分为外侧壁黏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联合骨折外移术组(部分切除组)和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骨折外移术组(等离子组),所有患者在鼻内镜下操作,部分切除组予外侧壁黏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联合骨折外移术;等离子组予内镜下低温等离子消融术联合骨折外移术治疗。结果等离子组术后鼻腔反应较轻,患者痛苦较少,并发症较少;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好转,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效果都好,但低温等离子消融的效果更好,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与鼻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日臻完善,中鼻甲的重要性得到了重新的认识。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65例因中鼻甲病变或鼻腔狭窄而切除中鼻甲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探讨中鼻甲部分切除的适应证与术中对策。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胜刚 《临床医学》2012,32(1):98-99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下鼻甲联合手术治疗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72例鼻腔结构异常的患者,经气管内插管全射麻醉,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和下鼻甲黏膜下部分骨质及肥厚黏膜切除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结果 172例患者,显效151例(87.79%),有效21例(12.21%),鼻腔容积扩大,通气好,鼻塞症状显著改善,无鼻梁塌陷、鼻腔粘连、萎缩性鼻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鼻中隔下鼻甲联合手术能更好地扩大鼻腔容积,改善鼻腔通气,创面小、出血少、术后修复快、复发少、空鼻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9.
内镜鼻窦手术后术腔粘连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防止术腔粘连的方法和处理意见。方法:分析63 例(120 侧) 因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而接受内镜鼻窦手术的13 例(23 侧),手术半年后仍存在术腔粘连的临床资料。结果:中鼻甲有病变、临床分型分期为2型以上,为中鼻甲- 上颌骨额突- 鼻中隔结构关系为拥挤型者容易发生术腔粘连。结论:防止和处理术腔粘连的方法是:(1) 对异常中鼻甲( 息肉样变、解剖异常) 必须作大部切除;(2) 中鼻甲- 上颌骨额突- 鼻中隔结构关系为拥挤型者均须切除中鼻甲的前缘和下缘;(3) 术腔填塞纱条避免过紧;(4) 分离切除粘连的疤痕组织,增加粘连组织间的距离,以防粘连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20.
鼻腔接触性头痛误诊3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中隔与鼻腔外侧壁接触导致鼻源性头痛的临床特征和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05-12经我科诊治的38例鼻腔接触性头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鼻窦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证实均存在鼻中隔与鼻腔外侧壁接触,其中22例误诊为偏头痛,16例误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结果:均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术后头痛缓解,疗效满意,总有效率91.2%。结论:鼻中隔高位偏曲及其邻近结构病变产生的黏膜挤压是鼻腔接触性头痛的主要原因,其临床表现可被忽视和被误诊,针对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的鼻内镜手术,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