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究目的:内科湿疹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它的形成是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认为和变态反应有直接关联。社区内科湿疹已成为一种多发病。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对中医内科治疗湿疹的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研究方法:对某社区医院2008—2011年内收治的70例内科湿疹患者分组进行利湿、凉血、解毒、疏风等治疗,采用内服方式。研究结果:好转率为10%,痊愈率高达84.2%,有94.3%的治疗总有效率。研究结论:对内科湿疹患者进行中医内科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目前利用中医治疗内科急症的现状,探究发展思路。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临床现状分析,进行归纳探讨。结果:目前在内科急症治疗方面,中医存在其临床的不足,但是,中医也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整体监测、整体治疗方法,治标治本,临床效果较好,但需要加入当代医学新技术,研发新药品,加大投入,培养人才,争取中医在内科急症治疗方面取得突破。讨论:随着技术不断的进步与中医的复苏,传统的中医对于治疗内科急症优势逐渐体现,中医在治疗内科急症方面必将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湿疹的方法 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 年1 月-10 月收治的湿疹患者64 例,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方法,以除湿止痒作为基本原则辨证论治.结果:经过4 个疗程的中医内科治疗后,本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果 为:治愈45 例(70.3%),显效13 例(20.3%),好转4 例(6.3%),无效2 例(3.1%),总有效率为96.9%.结论:在湿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中医内科治疗方法 的效果较为理想,而且具有费用低、副作用小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中风的中医内科治疗措施,总结经验寻求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2010 年1 月-2011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84 例急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2 例,均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内科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在综合疗效对比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中风病情危急,需要积极治疗;中医内科治疗效果较好,应该加强临床研究以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医对内科急症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医学中重要的瑰宝,本文探讨了中医内科急诊的起源及发展历史,介绍了现今中医内科急诊的定义,及强调了发展中医内科急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靖  杨立宏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6):133-133
目的:探讨医教研三点一线法是否为中医内科教学的合理模式,以提高中医内科教学质量。方法:为了适应当代中医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医内科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在教学中着眼医教研三点,以教学为本、医教结合、引入科研为主线,通过医院见习医教结合,并培养学生科研意识,达到医教研三点一线的统一。结果:中医内科教学模式采用医教研三点一线法,不仅注重学生理论培养,更注重临床实践能力与科研意识的培养,使学生能得到全面发展。结论:医教研三点一线法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是中医内科教学比较合理的模式。应该推广试行。  相似文献   

7.
陈素琴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0):120-121
目的:探讨中医饮食护理在内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6例内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和普通饮食护理,48例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和中医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总有效率6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饮食护理在内科患者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历史悠久,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完整的医学体系。现代医学的发展对传统中医内科临床研究提出了挑战。通过对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解决的思路与方法,这对我国中医内科研究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医内科为主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不完全性肠梗阻的48例患者按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二组,观察组26例患者采用以复方大承气汤为主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加西药辅助;对照组22例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二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大大高于对照组为86.3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中医内科为主,西医为辅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效果治疗,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中医内科临床研究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中医内科临床研究历史悠久,在我国已经逐渐形成了较完备的医学理论体系,并且在某些方面取得了深远的发展。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中医内科临床研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与临床研究不相关的或者阻碍临床发展的问题亟需解决。因此,对中医内科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内科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探寻中医内科的发展策略,对中医内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医内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中医内科临床研究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医内科是中医临床学科的基础和脊梁 ,中医内科发展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医学的发展水平。时钟已进入 2 1世纪 ,回首中医内科走过的历程 ,可谓路途艰辛 ,但硕果累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国际间学术的交流与合作 ,中医内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回顾与总结历史 ,可以为今后的学科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从①学术团体的组成与学术刊物的创建 ;②中医内科文献资料的整理 ;③中医内科理论研究 ;④中医内科诊疗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 ;⑤中医内科科研成果 ;⑥中医内科中新药研制与剂型改革 ;⑦中医内科急症研究 ;⑧中医内科专业队伍结构的建立 ;⑨应努力发挥学术优势 ,不断提高临床疗效等九个方面 ,就中医内科研究的现状作了总结 ,并就 2 1世纪中医内科的发展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2.
笔者认为,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的基本思路有三:(1)加强学科建设是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的前提条件。应建立高起点、高水平的学科诊治体系及人才梯队,而政策扶持和强化管理亦十分重要。(2)剂型手段改革是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急症用药剂型的改革,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在制剂时需考虑各种药物的特性及适宜的炮制方法,还要考虑剂型本身的作用特点。(3)灵活运用辨证论治是中医内科急症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内科急症的论治,尤以标本缓急的判断和处理最为关键;依据辨证结果,不仅单纯应用中药制剂,对于西药也可以通过辨证后选择性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导报》2012,(11):41-41
11月19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内科病区宣布启用,这是该院坚持"大专科、小综合",满足京西地区中医医疗服务需求的又一新举措。该院作为眼科为主的中医三级医院,同时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内科专家队伍,长期开设中医内科和普通内科,并有中医专题门诊。为满足患者需求,提供优质服务,该院积极筹建综合内科病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某社区医院为资料采集对象,对中医内科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收集社区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8例患有不完全性肠梗阻病人临床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2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对其实施西医常规治疗;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进行试验,对其实施以复方大承气汤为主的中医内科治疗方式,观察和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26例患者100%被治愈,明显高于对照组86.37%的治愈率,两组的数据对照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内科为主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具有明显疗效,辅以西医结合,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医内科为主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2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幼林 《中医临床研究》2010,2(14):97-97,99
目的:选择我所门诊不完全性肠梗阻20人,都为外院确诊转入我所门诊留观治疗人员,对其治疗方法探讨。方法:采用追踪,收集我所门诊不完全肠梗阻患者20例。采用中医内科治疗为主,部分病例辅助西医治疗。采用SPSSl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研究20名病例中,其中20名为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内科辅助西医治疗15名,其中痊愈为13例,痊愈率为86.7%,有效为2例,无效0例。单独中医内科治疗为5名,痊愈为4名,痊愈率80%,有效为1名。两种方式治疗无差异。结论:中医内科为主治疗肠梗阻有着较好的效果,但与单独中医内科治疗在效果方面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黄星垣研究员对中医内科急症情有独钟 ,而且很有成就 ,影响深远 ,是著名的中医急症专家。现将其对内科急症的贡献简介如下。1 著书立说在 60年代初期 ,黄老开始涉及中医内科急症的治疗。在丰富多彩的临床研究中 ,他积累了很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 1 978年再度受命 ,深入开展中医内科的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工作 ,主攻温热病急症。主编了《中医内科急症——全国中医内科急症学习班教材》、《中医内科急症证治》、《中医急症大成》、《温病求新》、《中医内科急重症手册》等系列专著。这是他将古人的急症经验继承与发扬的体现 ,是中西急症融合的…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疗内科急症近况梁启东(广西省壮族自治区茅桥医院530023)关键词内科,急症,中医药治疗,综述中医诊治急症,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理论。近年来速效、高效的中药急救新剂型问世,使中医内科急症的治疗有新的进展。现仅就其近况简要综述如下:1...  相似文献   

18.
何建成  符德玉等 《中医药学刊》2002,20(2):151-152,221
中医内科是中医临床学科的基础和脊梁,中医内科发展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医学的发展水平,时钟已进入21世纪,回首中医内科走过的历程,可谓路途艰辛,但硕果累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国际间学术的交流与合作,中医内科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回顾与总结历史,可以为今后的学科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路。从(1)学术团体的组成与学术刊物的创建;(2)中医内科文献资料的整理;(3)中医内科理论研究;(4)中医内科诊疗体系的标准化,规范化;(中医内科科研成果,(6)中医内科中新药研制与剂型改变;(7)中医内科急症研究;(8)中医内科专业队伍结构建立;(9)应努力发挥学术优势,不断提高临床疗效等九个方面,就中医内科研究的现状作了总结,并就21世纪中医内科的发展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9.
张云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118-119
目的:探讨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四君子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2周治疗,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对患者进行1个月随访,实验组1例复发,低于对照组(4例复发)(P〈0.05)。结论:四君子汤治疗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效果较好,复发率较低,且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比较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纳入偏头痛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川芎天麻散治疗,按中医辨证分型予以方剂进行适当加减,进行1个疗程(20d)治疗,随访半年,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60例患者中治愈37例(61.67%),显效13例(21.67%),有效5例(8.33%),无效5例(8.33%),总有效率为91.67%。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内科针对偏头痛给予对症中药治疗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起到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气血的作用,且不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