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方铅矿、黄铁矿、闪锌矿及黄铜矿与多种黄药的同系物之间的反应。表明方铅矿及黄铁矿形成一种可溶性产物-相应的一硫代碳酸盐-以及特有的吸附产物。方铅矿与乙基黄药作用时,在有过量氧存在条件下,所有被吸附的黄药以一硫代碳酸盐形式又溶于溶液中,但吸附在黄铁矿表面上的乙基黄药却不能以这样的方式从表面上脱除。当这两种矿物与黄药的较高同系物作用时,可溶性一硫代碳酸盐生成的量与速率远较用乙基黄药时小。可以认为一硫代碳酸盐是经由吸附在表面上的混合羟基黄原酸的金属盐,但不是经由被吸附的双黄药而生成的。黄药的水溶液与黄铜矿及闪锌矿之间的反应并不能生成可溶性的一硫代碳酸盐。前者的结果与预期的作用机理相符合,后者的结果显然与预期的机理不相符合。在矿物表面上一硫代碳酸盐的吸附作用,无论有否黄药的存在都考虑到了,其结论是:一硫代碳酸盐的吸附远比相应黄药的吸附弱。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旋标记的试剂和电子自旋共振法研究了浮选过程中药剂与矿物表面的相互作用。对于硫化矿来说 ,基于亚氨烃氧基黄原酸盐在金属中的电子自旋共振谱与亚氨烃氧基双黄药在有机溶剂中 (在有四乙基秋兰姆化二硫存在时 )的电子自旋共振谱的差别 ,这些相互作用的产物被鉴定为是亚氨烃氧基黄原酸盐和它的双黄药。根据电子自旋共振谱由五重峰转变为三重峰记录到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 (Ⅱ )和混合的有机二硫化物的形成。分析从矿物表面的解吸产物和对吸附层进行的研究表明 ,在辉铜矿表面形成了黄原酸铜 ,而在黄铁矿表面形成了双黄药。在黄铜矿、闪锌矿和预先经铜活化的辉锑矿上形成了金属的黄原酸盐和双黄药。另一方面 ,在方铅矿上则形成了黄原酸铅。在方铅矿最厚的吸附层中 ,基团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8 7 ;在辉钼矿表面上形成的最小距离为 8 2 ;在黄铁矿表面上为 8 7 。在黄铜矿和辉钼矿上的亚氨烃氧基 -2 -双黄药的旋转频率低于吸附在黄铁矿和石英上的丁基黄原酸盐和双黄药的旋转频率  相似文献   

3.
异丙基黄原酸离子在砷黄铁矿上的吸附及其对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pH6进行的动电、伏安和静电位测量,研究了异丙基黄原酸离子[(CH3)2CH-OC2^-]在砷黄铁矿(FeAsS)上的吸附,还在同一pH下测定了在异丙基黄原酸盐离子的溶液中异丙基双黄药[(CH3)2CH-OCS2-S2CO-CH((2H3)2]液滴的动电行为。吸附首先是异丙基双黄药通过黄原酸离子的阳极氧化反应吸附,此时对砷黄铁矿的Zeta电位没有影响。然后通过异丙基黄原酸离子与被吸附的双黄药疏水缔合吸附在砷黄铁矿/水溶液界面上,使砷黄铁矿的Zeta电位向负值方向增加。在双黄药-砷黄铁矿/水溶液界面上的负电荷限制这两个吸附阶段。微浮选研究表明,双黄药使砷黄铁矿的浮选较好。这种浮选不受双黄药-砷黄铁矿/水溶液界面上异丙基黄原酸盐离子的极性基团(OCS2^-)影响。  相似文献   

4.
乙基黄药同黄铁矿作用行为的紫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紫外光谱研究了不同pH值时以及硫酸铜、亚硫酸盐和石灰存在时乙基黄药与黄铁矿的相互作用行为。用己烷萃取的方法测定了乙基黄药同黄铁矿作用后产生的双黄药。结果表明,黄药同矿物作用后产生的双黄药是随着pH值的增大而降低,高pH值时未发现有双黄药;用硫酸铜活化黄铁矿,体系中的乙基黄药以双黄药、一价铜的黄原酸盐的形式存在,疏酸铜用量高时,二价铜的黄原酸盐也较明显;加入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以及硫代硫酸钠,pH9左右时,产生的双黄药量同不加时的同pH值比较要低,且随着黄药作用时间延长而减少;在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存在的溶液中,发现有过黄原酸盐。  相似文献   

5.
报刊文摘     
用黄药浮选金属铜及黄铜矿的电化学研究乙基黄原酸钾是浮选硫化矿物最常用的捕收剂。关于在黄原酸盐存在下的硫化物表面的疏水性机理尚缺乏研究。本文就采用低振幅循环伏安测量法对在乙基黄原酸钾存在下的金属铜和黄铜矿的表面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铜-黄原酸盐基因的形成,不仅是由于铜与黄原酸盐离子间的直接反应的结果,而且是黄原酸盐离子与黄铜矿间的反应的结果。研究确定,引起铜及黄铜矿颗粒疏水的基团是铜-黄原酸盐基团,如CuEtX和Cu(Elx)_2以及双黄原酸盐。在微型电  相似文献   

6.
采用循环伏安扫描法,恒电流阶跃法研究了黄铁矿电极在丁基黄原酸钾溶液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根据电化学试验结果可以判定,黄药在黄铁矿电极表面形成双黄药;双黄药的形成是分步进行的,首先会发生黄原酸根离子的电化学吸附,然后再氧化成双黄药。  相似文献   

7.
黄铁矿的氧化与浮选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量子化学CNDO/2方法研究了黄铁矿表面的电子结构和化学键性质,讨论了黄铁矿表面原子、氧和黄药的相互作用,阐明了黄铁矿表面的共价键特征和接收电子的能力,认为清洁的黄铁矿表面可以与黄药作用生成黄原酸盐,而在有氧吸附的表面上是难以生成黄原酸盐。但吸附的氧可以使黄药氧化生成双黄药,成为反应的活性中心。黄铁矿表面则对该反应起着电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对药剂施以X射线、γ射线和激光等作用时,可提高浮选效率和选择性。对浮选药剂的溶液施以电化学作用,可改变其成分.并对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化学成分,以及离子、分子和微胶粒之间的比例等产生影响。电化学氧化作用对过程的水解作用也产生极大影响。在硫化矿物浮选中广泛使用黄原酸盐作捕收剂,如果对黄原酸盐溶液施加电化学氧化作用,便可形成双黄原酸化物(其数量和分散度取决于过程的条件)。除了开形成双黄原酸化物外,还发生形成副产物的其他过程。黄原酸盐经电化学氧化作用获取双黄原酸化物,它直接取决于阳板材料的种类(大部…  相似文献   

9.
在复杂硫化矿混合浮选中,铜铅矿物一起浮出成为混合精矿,而黄铁矿和闪锌矿则留在矿浆中。黄铁矿和闪锌矿的抑制方法是很重要的。日本近年来用亚硫酸盐代替氰化物作为抑制剂,在复杂硫化矿混合浮选方面有了显著的发展,亚硫酸盐单独使用时并不能抑制闪锌矿,但与锌离子同时使用则能抑制。在 PH 值为6到8的范围内单独使用亚硫酸盐能抑制黄铁矿。对于这一问题至今尚无精确的解释,本文则加以阐明。亚硫酸离子不能解吸被活化的闪锌矿表面上的乙基黄原酸盐,但能容易地解吸黄铁矿上的黄原酸盐。此外,在 pH 9到8的范围内联合使用氧(或空气)和亚硫酸盐能迅速地分解溶液中的黄原酸离子。因此,黄铁矿在该 PH 范围内被抑制。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浮选实践中药剂的工艺性质,使用一系列对药剂进行预先处理的方法。众所周知,在浮选药剂的溶液和乳液中,多种形式(胶粒、分子、离子形式)可能同时并存,还会有化学变化(分解、氧化、聚合等)的产物。早先我们研究了用超声波和电化学方法联合处理过的丁黄药溶液的物理化学性质。黄药溶液用联合法处理的结果确定,主要氧化产物是二黄原和一硫代碳酸盐的二硫  相似文献   

11.
用溶解度测定、吸附试验、Eh测定和红外光谱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黄药在黄铁矿表面上的吸附机理。用乙基黄药或戊基黄药作捕收剂 ,黄铁矿可在pH 3~ 6范围浮选 ,但是 ,在pH 4时其浮选回收率最大。在有或没有黄药存在时 ,研究了黄铁矿的溶解度与 pH和搅拌时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 ,在pH 3时 ,黄药的存在使黄铁矿的溶解度从 6 0·10 - 6提高到12 0·10 - 6(即从 10 - 3 mol/L提高到 2·10 - 3 mol/L)。黄原酸铁、双黄药和与黄药搅拌的黄铁矿的富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结果表明 ,在黄铁矿表面上只测定出双黄药。吸附试验结果表明 ,在酸性介质中 ,黄铁矿表面上的双黄药吸附量最高 ,在中性溶液中黄铁矿对黄药的吸附量比碱性溶液中的高。电化学数据证明 ,黄药存在时 ,溶液中铁浓度提高 1倍是由于三价铁离子还原为二价铁离子以及黄药氧化成双黄药所致。黄铁矿表面上双黄药和羟基黄原酸盐络合物的形成是黄铁矿浮选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文摘与简讯     
硫化物的电化学浮选-斑铜矿-乙基黄原酸盐体系应用分光光度计与电化学方法研究乙基钾黄药与斑铜矿电极床层的反应,以确定电化学浮选机理。黄药与斑铜矿电极按下述顺序进行反应:1)化学吸附形成疏水性物质;2)电化学氧化形成黄原酸亚铜;3)黄药氧化成双黄药。文章给出了反应顺序的电极电位。在浮选响应、氧化程度和电位之间的关系表明:化学吸附的黄药形成疏水性的层,足以浮起未氧化的斑铜矿,而形成的黄原酸亚铜和双黄药浮氧化的斑铜矿。《C.A.》,107:180643w.  相似文献   

13.
在浮选中使用捕收剂,以提高有用的矿物表面的疏水性,在很多情况下,已成功地使用时时一种捕收剂。但是,混合使用多种硫代捕收剂可提高硫化矿浮指标,这种现象称为协同作用,定义为采用混合捕收剂获得的浮选指示与每种捕收剂按比例所贡献的浮选指标的增加值,本文研究了丁黄药省生物、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二硫代磷酸盐的二元混合物对黄铁矿浮选的影响,同时用电化学测量和热化学测量方法解释了协同作用产生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与异丁黄药与二丁基硫代磷酸直混合物具有好的协同作用,提出了以下学说,协同作用是由混合二硫赶酸盐和金属硫赶酸盐产物形成所致,对黄药来说,与双黄药的形成有关,双黄药的形成与黄药的浓度有关,电化学测量结果表明,仅在黄药浓度高于10^-6M时,才能形成双黄药,低黄药浓度下的热化学测量结果表明,正丁基二硫代氨  相似文献   

14.
得出结论:黄药经超声波和蒸汽联合处理的主要氧化产物是复黄原酸化物和硫代碳酸盐的二硫化物,其含量取决于黄药的初始浓度和处理制度。含复黄原酸化物高的黄药溶液可改善铅矿物和铜矿物的浮选过程。含  相似文献   

15.
过去数十年间,已用许多技术对黄药之类硫化矿捕收剂在黄铁矿上的吸附进行了深入研究。尽管如此,仍有一些问题未得到解决,如在黄铁矿表面上的吸附的物质形式到底是双黄药还是黄原酸铁络合物并未取得一致的得法。对非黄药收剂体系的认识则更要少得多。过去我们已成功地用二次离子质谱法(SIMS)获得了用于鉴定在硫化铜、方铅矿及被铜活化的石英上吸附的捕收剂形式的直接证据。本研究则是将SIMS分析延伸到研究黄药、二硫代磷酸盐、二硫代氨基甲酸盐及改性的一硫代氨基甲酸盐和硫脲在黄铁矿上的吸附。还研究了这些捕收剂在辉铜矿上的吸 附以资比较。还有一个打算是获得纯双黄药在室温下的SIMS谱。检测了纯戊基双黄药的捕收剂分子离子,但异丁基双黄药和乙基双黄药只观察到双黄药碎片。只有在二硫代氨基甲酸盐(DTC)的情况下,才获得了不仅存在捕收剂二聚物而且也存在铁-DTC络合物的直接证据。在辉铜矿上则只检测到铜-DTC络合物(没有二聚物)。在黄药的情况下,在黄铁矿上检测出捕收剂分子离子及其硫加合物(可能是双黄药的碎片),以及显示Fe2X的一个碎片峰。对二硫代磷酸盐(DTP),检测出捕收剂分子离子和Fe(DTP)(OH)络合物(没有二聚物)。对改性的一硫代氨基甲酸盐和硫脲,在黄铁矿上的吸附量很小。本研究得到的结果说明,在实际浮选条件下,对捕收剂在黄铁矿上的吸附,人们并不赞同只有捕收剂二聚物作为黄铁矿上的主要物质形式,以及没有形成Fe-捕收剂络合物这种看法。  相似文献   

16.
硫代硫酸根离子对硫化铜镍矿石浮选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铜镍矿石铜浮选回路中添加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可提高铜的回收率,但同时提高了镍浮选给矿硫代硫酸根离子浓度,从而抑制镍矿物的浮选。研究表明,在镍浮选回路中增加捕收剂的用量,添加硫酸分解硫代硫酸根离子或添加过氢调整剂,可阻止硫代硫酸根离子对镍矿物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用小波幅周期伏安测量法,分析浸入pH值为9.2的无黄药和含黄药硼酸盐溶液中的铜的氧化表面研究电化学位对铜和黄铜矿颗粒可浮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黄原酸铜类物质的生成,不仅与铜和黄药离子之间的直接反应有关,而且也与黄药离子和与黄铜矿之间的直接反应有关。由资料得知,导致铜和黄铜矿颗粒疏水的物质是黄原酸铜类物质和双黄药。在微量浮选-电化学槽和丹佛型电化学槽中进行的浮选试验证明,当铜和黄铜矿表面上存在这两种物质时,可获得最大的可浮性。为了分析产生疏水性物质的稳定性,进行了电位降的测量。  相似文献   

18.
镍黄铁矿浮选中的电化学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化学观点论述了镍黄铁矿表面氧化,及其与有机硫代化合物和调整剂的作用机理,镍黄铁矿表面的状态与成浆PH及氧化还原电位有关,在矿浆中铁或镍哪种元素首先从矿物表面溶解取决于镍黄铁矿的Fe/Ni比值特 药在镍黄铁矿表面的生成物为双黄药或金属黄原酸盐,何种产物为主取决于矿浆PH及氧化还原电位;化学调节电位是目前改善镍黄铁矿浮选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国外浮选药剂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根据1979年以来国外报导的有关浮选药剂资料并参考其他有关文献系统整理得来。按照药剂的性质分为如下几个方面,择要介绍提供参考,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一、黄原酸类及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硫化矿捕收剂黄原酸盐(俗称黄药)是一类比较老的硫化矿捕收剂,有关这一类型药剂的新进展,比较突出且引人注意的是过黄酸盐的发现。1978  相似文献   

20.
有机浮选剂对金的氰化溶解和活性炭吸附都有干扰作用。氰化之前除去浮选药剂的方法之一就是用亚硫酸盐和空气氧化。在pH7,不存在硫代硫酸盐的情况下,浓度为10ppm的黄药溶液在2h内被氧化.最终产物为CO_2、硫代硫酸根离子和相应的醇。在浮选尾矿浆中,黄药先从矿粒上解吸下来,然后被氧化。在pH7,有硫代硫酸盐存在的情况下,黄药部分转化成黄原酸基硫代硫酸盐(X·S_2O_3~-)。此过程需8h。矿浆中加入石灰能使X·S_2O_3~-分解成黄药,并可将矿粒上的黄药解吸出来,然后被氧化. 起泡剂甲基异丁基卡必醇(MIBC)的氧化速度很慢。如果要完全除去,只有空气通过矿浆鼓泡,大约要7h才能使它的浓度从20ppm下降到2pp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