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槲皮素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林勇  高存记  黎健  汪钟 《药学学报》1999,34(7):491-494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用髓过氧化酶法测定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ELISA法测定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结果:TNFα通过增加/诱导内皮细胞ICAM-1,VCAM-1及E-selectin的表达而剂量、时间依赖性地增加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槲皮素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上述粘附,其作用机制为抑制TNFα诱导内皮细胞上述3种粘附分子的表达。结论:槲皮素通过抑制ICAM-1,VCAM-1及E-selectin的表达而降低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粘附的抑制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用髓过氧化酶法测定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ELISA法测定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结果:TNFα通过增加/诱导内皮细胞ICAM-1, VCAM-1及E-selectin的表达而剂量、时间依赖性地增加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槲皮素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上述粘附,其作用机制为抑制TNFα诱导内皮细胞上述3种粘附分子的表达.结论:槲皮素通过抑制ICAM-1, VCAM-1及E-selectin的表达而降低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商陆皂苷甲(EsA)对细胞间粘附的影响,并观察粘附分子ICAM-1和CD18 mRNA的表达水平。方法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的方法考察在脂多糖(LPS)诱导下,EsA对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粘附的影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测定内皮细胞ICAM-1 mRNA和中性粒细胞CD18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EsA在3~12×10-6 μmol·L-1能降低LPS作用下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间高水平的粘附率,且能降低LPS诱导下内皮细胞ICAM-1 mRNA和中性粒细胞CD18 mRNA的表达。结论EsA能抑制LPS作用下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可能是其抗炎机制之一,降低粘附分子的表达可能是其影响细胞间粘附的重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李良成  侯琦  郭颖  程桂芳 《药学学报》2002,37(2):103-107
目的研究美洛昔康对正常人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 leukocyte,PMN)与滑膜细胞(human synovial cell,HSC)粘附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PMN与HSC的粘附,分别用Cell-ELISA和RT-PCR法检测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蛋白及基因表达,用EMSA法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美洛昔康可显著的并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TNF-α(50 u·mL-1)和IL-1β(50 u·mL-1)作用12 h诱导的PMN与HSC粘附,其IC50分别为3.38×10-7和3.56×10-6 mol·L-1。进一步研究发现美洛昔康在1×10-6~1×10-5 mol·L-1时还可在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抑制TNF-α(50 u·mL-1)诱导的HSC细胞ICAM-1的表达,但对VCAM-1蛋白及mRNA表达均未见显著影响;同时美洛昔康还可显著抑制50 u·mL-1 TNF-α诱导的NF-κB的活化。结论美洛昔康抑制NF-κB的活化,进而抑制ICAM-1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PMN与HSC粘附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形成玫瑰花结试验探讨槲皮素及阿司匹林对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家兔中性粒细胞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槲皮素(0.3-100 μmol·L-1)及阿司匹林(0.4-3.3 mmol·L-1)可增加中性粒细胞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 当中性粒细胞被乙酸肉豆寇佛波醇(PMA 100 μg·L-1)激活时,此抑制作用消失. 槲皮素 (3 μmol·L-1)可对抗PMA激活中性粒细胞. 即使无中性粒细胞存在,阿司匹林亦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但单独槲皮素却不抑制血小板聚集. 槲皮素(3-300 μmol·L-1)及阿司匹林(0.4-3.3 mmol·L-1)可浓度相关性地抑制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6.
聂珍贵  王文杰 《药学学报》2003,38(2):98-102
目的 研究银杏内酯B对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刺激的大鼠中性粒细胞粘附、趋化及脱颗粒功能的影响。方法 从大鼠外周血分离中性粒细胞,用MTT比色法、Boyden小室法及β-葡萄糖苷酸酶释放法分别检测PAF诱导的粒细胞粘附、趋化及脱颗粒反应。结果10 μmol·L-1 银杏内酯B可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反应;1~1 000 nmol·L-1 可剂量依赖性抑制10 nmol·L-1 PAF诱发的粒细胞趋化反应,其IC50为4.84 nmol·L-1; 0.01~10 μmol·L-1可抑制1 μmol·L-1 PAF诱发的粒细胞释放β-葡糖苷酸酶,其IC50为3.56 μmol·L-1。结论银杏内酯B能够抑制PAF刺激的大鼠中性粒细胞粘附、趋化及脱颗粒反应。  相似文献   

7.
氢化可的松抑制人中性粒细胞与滑膜细胞粘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良成  侯琦  郭颖  程桂芳 《药学学报》2001,36(6):401-406
目的研究氢化可的松对正常人中性粒细胞(PMN)与滑膜细胞(HSC)粘附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MTT比色法检测PMN与HSC的粘附,Cell-ELISA和RT-PCR法检测HSC粘附分子的表达,EMSA研究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化.结果氢化可的松可显著抑制50U·mL-1rhTNF-α与IL-1β刺激的HSC与PMN的粘附;显著抑制HSC表面VCAM-1的表达及VCAM-1mRNA表达,但对ICAM-1mRN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同时对TNF-α诱导的NF-κB活化有显著抑制作用.结论氢化可的松显著抑制PMN与HSC的粘附,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进而抑制滑膜细胞中VCAM-1mRNA及蛋白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大鼠中性粒细胞与滑膜细胞粘附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中性粒细胞(PMN)与滑膜细胞(RSC)的粘附模型。方法:MTT比色法。结果:500 U.mL-1 rhTNF-α与IL-1刺激RSC 12 h对PMN有明显的粘附作用, MTT-PMN细胞数与540 nm吸光度值有良好的线形相关性;氢化考的松(hydrocortisone, Hy)和美洛昔康(meloxicam, Melo)均可抑制PMN与500 U.mL-1 rhTNF-α/或IL-1诱导的RSC粘附,提示Hy和Melo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可能与其抑制PMN与RSC粘附作用有关。结论:以MTT比色法为基础建立的检测大鼠PMN与RSC的粘附模型,可用于PMN与RSC粘附抑制剂的筛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脂多糖(LPS)致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小鼠腹腔注射乌司他丁(50和100 ku·kg-1)或等体积生理盐水30 min后,分别静脉注射LPS 15 mg·kg-1或等体积生理盐水,于注射LPS后不同时间检测有关各项指标。ELISA法测定血清和肺组织中TNFα水平,RT-PCR法测定TNFα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Fos,c-Jun及iNOS等蛋白表达。结果乌司他丁100 ku·kg-1能显著降低LPS引起的小鼠的肺脏指数、肺组织及血清中NO水平的增加,下调肺组织c-Jun蛋白表达量和iNOS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而对小鼠的血清和肺组织冲洗液中TNFα含量以及肺组织MDA无明显影响。结论乌司他丁对LPS引起的小鼠肺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与其抑制c-Jun蛋白和iNOS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用MTT比色法及髓过氧化物酶法观察了消旋,左旋和右旋丁基苯酞(dl-, l-, d-NBP)对低氧-复氧及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及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粘附的影响. 结果表明,低氧-复氧,IL-1及TNF-α均可促进内皮-中性粒细胞的粘附,诱导内皮细胞损伤. d-NBP能显著降低低氧-复氧条件及IL-1所诱导的内皮-中性粒细胞粘附,且在0.1 μmol·L-1时明显抑制TNF-α所致的内皮-中性粒细胞粘附增加. 除dl-NBP 0.01 μmol·L-1外,dl-NBP和l-NBP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内皮-白细胞粘附增加均无影响. 另外,各型NBP对低氧-复氧所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且在高浓度抑制IL-1所致的内皮细胞损伤;dl-NBP能降低 TNF- α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l-NBP仅在10 μmol·L-1水平有此作用. 结果提示NBP可以改善低氧-复氧及IL-1,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不同旋光异构体之间存在一定差异;d-NBP还可显著抑制低氧-复氧条件,IL-1和TNF-α诱导的内皮-中性粒细胞粘附增加,l-NBP仅在高浓度降低TNF-α诱导的内皮-中性粒细胞粘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艾拉莫德(T-614)对脂多糖(LPS)刺激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系(NR8383)前炎症反应因子TNFα基因表达、蛋白合成的影响及其对核因子κB(NF-κB)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NR8383经T-614(13.4,26.7及53.4 μmol·L-1)处理,LPS刺激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的水平,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TNFα mRNA水平,ELISA法检测NF-κB的活性。结果T-614对LPS诱导的NR8383细胞TNFα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上调有显著抑制作用,对NF-κB的转录活性也有抑制作用。结论 T-614可能通过抑制LPS诱导的NR8383的NF-κB活性而降低TNFα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三乙酰莽草酸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三乙酰莽草酸(TSA)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分光光度法测定MDA的含量,放免法测定TXB2,6-酮-PGF,cAMP和cGMP的含量。结果:TSA 12.5,25,50,100和200 mg.kg-1 ig明显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TSA 12.5,50和200 mg.kg-1 ig显著增加大鼠血小板内cAMP水平,但不影响cGMP水平。TSA 200 mg.kg-1对AA诱导的血小板中MDA的生成,ADP诱导的血小板中TXB2和腹主动脉壁6-酮-PGF的生成有轻度抑制作用。结论:TSA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部分与血小板内cAMP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抗炎药物对HEK293细胞NF-κB活化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殷红  白金叶  程桂芳 《药学学报》2005,40(6):513-517
目的探讨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炎药物对内源性和TNFα诱导的NF-κB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法检测细胞内NF-κB活化水平,MTT法测定细胞增殖,PI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结果 一定浓度的美洛昔康和地塞米松能够明显降低HEK293细胞内源性和10 ng·mL-1 TNFα诱导的NF-κB活化,1×10-9 mol·L-1氢化考的松分别明显增加和降低这两种活化,而吲哚美辛对内源性活化无明显影响。4种药物对HEK293细胞增殖均无明显作用。地塞米松单独或联合TNFα、吲哚美辛联合TNFα能够引起细胞凋亡。结论不同类型的抗炎药物对内源性和TNFα诱导的NF-κB活化影响不同。提示NF-κB活化调节可能成为药物作用机理研究的有效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白芍总苷对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细胞的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朱蕾  魏伟  郑咏秋 《药学学报》2006,41(2):166-170
目的研究白芍总苷(TGP)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大鼠滑膜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鸡II型胶原诱导大鼠CIA模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大鼠滑膜细胞,透射电镜观察滑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MTT法检测滑膜细胞的增殖能力,滑膜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活性的测定采用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TNFα和PGE2含量的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结果TGP能有效改善CIA大鼠滑膜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抑制其过度的增殖反应和产生IL-1,TNFα和PGE2的水平。结论TGP对CIA大鼠功能亢进的滑膜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滑膜细胞的过度增殖和分泌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迷迭香酸作用于HepG2细胞48 h后,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迷迭香酸分别作用于HepG2细胞24 h及48 h后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迷迭香酸作用HepG2细胞48 h对P53和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2.50,25.00,50.00,100.00 μg·ml-1浓度的迷迭香酸作用48 h后对HepG2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为43.48 μg·ml-1。对比不同浓度迷迭香酸作用HepG2细胞24 h及48 h,当作用48 h时对HepG2细胞的早期凋亡产生作用。不同浓度迷迭香酸作用于 HepG248 h后,c-Myc的表达随迷迭香酸浓度的增加而降低,P53的表达随迷迭香酸浓度的增加而增高。结论:迷迭香酸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可通过对抑癌基因P53的激活及对原癌基因c-Myc蛋白的切割,促进 HepG2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16.
大黄素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鸡胚观察药物对血管生成的影响;用培养的内皮细胞检测大黄素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作用。结果大黄素150和300 μg/egg对鸡胚的血管生成的抑制率分别为37.6%和63.2%。大黄素抑制内皮细胞增殖,在有bFGF、无bFGF、有VEGF的条件下,其IC50值分别为5.56,8.40和6.91 mg·L-1。大黄素可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并可干扰内皮细胞周期,出现G2/M期阻滞;可导致Cyclin B1,P34cdc2和Bcl-2等蛋白的表达下调,但对Bax的表达无影响。结论大黄素有抑制血管生成作用,有可能应用于肿瘤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模型,探讨了血管紧张素(Ang)II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表达E-selectin和VCAM-1的影响及其机制,并评价了新型AT1受体拮抗剂化合物EXP-2528对其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E-selectin)和血管细粘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1×10-7 mol·L-1 Ang II分别孵育4 h和18 h可显著促进BMEC E-selectin及VCAM-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应用氯沙坦和新型选择性AT1受体拮抗剂化合物EXP-2528选择性阻断AT1受体对此有明显抑制作用。同时阻断AT1受体和AT2受体也可明显抑制Ang II诱导的E-selectin及VCAM-1表达的增加,但是与单独阻断AT1受体相比无明显差异。而选择性阻断AT2受体对Ang II诱导的E-selectin及VCAM-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以上实验结果提示,Ang II可通过激动AT1受体上调BMEC E-selectin和VCAM-1的表达,参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非普拉宗对环氧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非普拉宗(feprazone, Fep)对环氧酶-1和环氧酶-2活性的影响。 方法 用放免法测定PGE2含量反映环氧酶-2活性,测定6-酮-前列腺素F含量反映环氧酶-1活性。 结果 Fep在0.1,1.0,10.0 μmol.L-1能剂量依赖性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GE2生成,在相同浓度下对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6-keto-PGF生成抑制作用较弱。结论 Fep显著抑制PGE2生成,对PGI2生成影响较小,提示其对环氧酶-2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黎创幸 《中国药房》2006,17(14):1061-1062
目的研究丹酚酸B与三七总皂苷配伍对缺氧复氧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ICAM-1)表达及对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率的影响。方法体外建立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再给氧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内皮细胞ICAM-1阳性细胞百分比及平均荧光强度;龙胆紫染色法检测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率。结果内皮细胞缺氧复氧后ICAM-1阳性细胞比例显著增加,ICAM-1平均荧光强度显著升高;150、450μg/L剂量组显著抑制ICAM-1表达和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率。结论丹酚酸B与三七总皂苷配伍对缺氧复氧内皮细胞ICAM-1表达具有抑制作用,可降低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率,对内皮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Effect of quercetin and aspirin on platelet neutrophil interaction 1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血小板聚集及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形成玫瑰花结试验探讨槲皮素及阿司匹林对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兔中性粒细胞可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槲皮素(0.3-100μmol·L-1)及阿司匹林(0.4-3.3mmol·L-1)可增加中性粒细胞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当中性粒细胞被乙酸肉豆寇佛波醇(PMA100μg·L-1)激活时,此抑制作用消失.槲皮素(3μmol·L-1)可对抗PMA激活中性粒细胞.即使无中性粒细胞存在,阿司匹林亦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但单独槲皮素却不抑制血小板聚集.槲皮素(3-300μmol·L-1)及阿司匹林(0.4-3.3mmol·L-1)可浓度相关性地抑制凝血酶激活的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的粘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