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研究评价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6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及日均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t=6.1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护理工作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于我院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3例实施传统常规性护理,观察组31例则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卧床天数、住院天数及疾病知识测试等.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及平均卧床天数较之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0.05);观察组疾病知识测试相比于对照组,优于后者(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78%)较之对照组(78.79%),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提升满意度,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增进医护信息传递与沟通.  相似文献   

3.
杨乙荣 《现代保健》2014,(17):102-10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期间住院就治的90例符合WHO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指导临床护理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平均卧床及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发生率、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等。结果:循证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08±1.05)d、平均卧床时间为(2.98±0.76)d,平均住院费用为(5175.85±613.4)d,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12.22%)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知识达标率(95.56%)和患者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在给予循证护理后能够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对抢救时间、抢救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2015年2月-2019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方案,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路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抢救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各项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行急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减少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萍  陈芳芳 《现代保健》2014,(16):90-92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全程优质护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8,(3):377-378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和急诊救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球囊扩张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2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43%(P<0.05)。结论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过程中具有良好效果,能够缩短急诊抢救时间,促进患者康复,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ICU中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效果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ICU收治的8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住院费用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ICU中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有较好的效果,不仅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也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贺利利 《现代养生》2023,(20):1584-1586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成两组,采用常规护理的4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恢复时间、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率更低,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观察组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对比数据之间差别显著(P<0.05)。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在干预前的组间对比差别程度细微(P>0.05);各组完成干预工作后评分上升显著,观察组升幅最为明显,与对照组差别显著(P<0.05)。结论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恢复、并发症防控有积极影响,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刘英 《中国保健营养》2013,(11):6458-645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作用与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2月份-2013年2月份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58例,一组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29例。其中,实验组实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新式护理模式,对照组实行传统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住院时间、卧床天数、护理满意度、住院费用、并发症等发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治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高、并发症少,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路径这种新式护理模式,有效缩短了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费用支出,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少了并发症,是临床值得大力推广运用的一种新形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并评价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124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循证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为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实施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各心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医疗费用、对健康知识的达标率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率(66.13%)显著高于观察组(11.29%),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健康知识达标率(70.97%)显著低于观察组(95.16%),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心功能分级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能够提高病人满意度,有利于病人的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制订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路径,对100例患者(观察组)按路径实施护理,并与实施传统急诊护理流程的100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进-出急诊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够明显缩短进-出急诊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抢救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流程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及临床疗效分析,以期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提供借鉴,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存率。方法对我院2011年4月-2013年7月心内科治疗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实行流程化护理。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平均住院天数、临床症状缓解天数、死亡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合理有效的流程化护理。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迅速缓解临床症状,规范的护理工作可加强医护合作,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救治等方面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进行小儿疝气围手术护理的运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3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疝气手术患者共17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依据临床护理的方法差异,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以后的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以后的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比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以后,平均的离床时间是(2.08±0.69)d,住院时间是(5.25±1.68)d,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离床时间(5.50±2.41)d和住院时间(8.82±1.56)d,两组患者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有所减轻,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要明显地低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达97.73%,要明显地高于对照组患者(83.53%)(P<0.0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各种并发症,还可以提高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5.
祝晓华 《现代保健》2014,(22):112-114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骨科护理,而观察组再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知识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5±3.2)d、(10453.4±143.2)元、91.2%、3.8%;对照组分别为(21.2±3.0)d、(14325.9±141.1)元、76.2%、8.8%。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满意45例,一般32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率96.2%;对照组满意31例,一般40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率88.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应急护理流程优化(ECPO)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抢救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因心电图ST段抬高并急诊入院的AMI患者98例,按入院时间将2013年1-5月入院的患者归入观察组(51例),将2012年7-12月入院的患者归入对照组(47例);观察组实施ECPO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应急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抢救效果指标水平、院内AMI的复发率以及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比率,以及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流程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留急诊室的时间及急诊球囊的扩张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7,t=2.928;P〈0.05)。观察组院内AMI的复发率与院内再行PCI治疗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06,x2=4.581;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流程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x2=11.055,P〈0.05)。结论:以ECPO措施对AMI患者进行抢救,效果十分显著,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增加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陈卓 《中国校医》2019,33(6):47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某急救中心2018年1月—2018年4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干预,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院前急救小组首次医疗接触时间,住院时间、病死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4.2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临床病死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