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现状平顶山焦化公司80型1号焦炉建于1989年, 自投产以来, 由于炉体不均匀沉降, 导致推焦 车启、对炉门困难, 使推焦阻力增大, 炉门冒烟冒火严重, 制约焦炉正常生产。针对存在问 题, 我们翻阅了地质资料, 80型焦炉位于平顶山山脉南部, 第四纪前曾是广阔的山前低洼, 属冲洪积阶地。焦炉基础特点为下沉敏感性工程。因此我们对1号焦炉炭化室机焦侧底砖标 高进行了测量, 结果见表1。按照工程设计, 焦炉允许沉降值不超过130mm, 由表中数据看出 , 焦炉炉体产生了不均匀沉降。2 采取的措施利用轨道缓坡过渡, 调整推焦机轨道、摩电道、拦焦机轨道同…  相似文献   

2.
我公司三大机车推焦连锁系统的工作原理为推焦机通过无线通讯将拦焦机、熄焦车当前所在炉号与自己当前所在炉号进行比较,当三大机车同时在同一个炉号时,推焦机机车对位PLC输出外控推焦。熄焦车手动传输硬件上的推焦允许信号后,推焦机推焦主接触器吸合,操作台推焦允许指示灯亮,允许推焦。  相似文献   

3.
马钢煤焦化公司JL5-2型(左)拦焦机是JT50-02型5m焦炉的配套焦炉机械设备,分别于2003年、2004年投产使用.由于设计不合理,造成拦焦机在生产运行中设备出现诸多问题,如取门机构台车受力不均衡,导致台车故障频繁且摘对炉门困难;导焦栅底部耐热板频断裂,给安全生产造成威胁且检修工作量、备件费用加大;夏季电气室、液压室温度过高,PLC电气控制系统、液压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除尘加强风机进出口连接软管受热后多处破裂,使出焦除尘效果大大降低等.  相似文献   

4.
JL4.3—1型拦焦机为大连重型机器厂生产,主要由钢结构、液压系统、司机室、电磁站及走行、开门、导焦等机构组成。重钢焦化厂由于3座焦炉合并生产,生产节奏加快,且该机自1988年投运以来一直未进行大修,已处于超负荷运行。拦焦机车体及导焦车严重锈蚀,电器控制系统经常出故障,其车体、走行及控制系统等部分设计也不尽合理,严重影响生产。  相似文献   

5.
王怀争 《燃料与化工》2000,31(4):187-187
我厂1号焦炉在1992年投产半年多就发现1号炭化室底砖在距焦侧1.0~1.5m处有凹陷现象,长度约有1.5m左右。当推焦杆运行至此处时产生振动、跳跃,带动推焦机一起振动,严重影响正常出炉。不久又发现19号和22号炭化室底砖有类似损伤。随着2号焦炉的投产,又相继出现类似问题,虽然经过多次更换,但效果不好。新更换的炉底砖没有按烘炉时的膨胀规律缓慢升温,而是在短短几个小时内由几十度升至1000℃左右,升温速度快,内外膨胀不一致,容易造成砖的破裂;在铲除旧砖过程中由于受条件限制,环境温度高、距离长,钢钎、铲子不…  相似文献   

6.
我国6m焦炉的炉柱采用H型钢制作。炉柱上压保护板的五对(其中蓄热室两对)小弹簧(H=180mm,d=22mm,最大负荷19.6kN),原设计安装形式见图1。 如图1所示,调节小弹簧负荷的加压顶丝突出炉柱正面约100mm,随着炉体的膨胀,此顶丝也随炉柱不断外移。燃烧室部位的这些顶丝很可能与推焦机或拦焦机相撞而损坏。在某些厂已发生顶丝严重损坏的先例。  相似文献   

7.
岳进  李政  董晖 《燃料与化工》2023,(1):53-54+59
焦炉推焦机、拦焦机摘门及推焦过程中机焦侧炉头部位有部分烟尘外逸。技术人员对焦炉机焦侧除尘管道、车载除尘及装煤除尘管道系统进行了改造,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行业开展焦炉烟尘治理研究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8.
张如松 《燃料与化工》2001,32(6):300-302
钢焦化厂 2号焦炉始建于 1978年,因与高炉生产匹配,于 1983年才正式投入生产。 焦炉为 42孔 58- Ⅱ型复热式焦炉,采用高炉煤气加热。 炭化室有效容积 23.9m3,年产焦炭 27万 t。自 1996年开始陆续发现个别炭化室(下称病号炉)墙面变形,特别是焦侧,20层以上的墙面更为严重。 变形范围一般在 13~ 27火道之间,严重处墙面凹凸 60~ 100mm不等,致使推焦电流增大,产生难推焦或扒炉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钢焦化厂1#焦炉投产已30年.在长期生产过程中,部分炭化室炉底砖出现大面积破损脱落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焦炉的正常生产.例如42#炭化室焦侧炭化室底部炉底砖表面大面积破损,形成1个约2 000mm×400mm×70mm凹陷,在推焦过程中,推焦杆经过此处时产生剧烈振动,阻力增大,推焦电流明显上升,对推焦设备以及正常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0.
推焦机吹石墨装置由于设计、选材等不能很好地符合现场的使用工况,导致其使用率低、故障率高,对石墨的清除效果甚微,炭化室墙面及装煤孔座附近结石墨较严重。改造后,对遏制石墨生长、减小推焦电流、防止难推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溪北龙有限公司1号焦炉1973年投产,现已生产24年,大部分时间处于强化生产状态,造成焦炉炭化室墙面剥蚀、裂缝、孔洞,护炉铁件损坏,推焦加煤机轨道基础沉降。为保  相似文献   

12.
焦炉推焦除尘技术在我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化工业是环境污染大户,而焦炉炭化室推焦过程所产生的烟尘是焦化厂的最大粉尘污染源。为改善操作环境就要求将烟尘收集起来,正确疏导。抽吸和最终净化。目前国内焦化厂有推焦除尘装置的仅限于浦东、宝钢、安钢、首钢、武钢及本钢焦化厂等。我厂5、6号焦炉的推焦除尘系统,综合了其他厂家工艺与设备的优点,采用了移动皮带密封集尘干管与地面站净化系统除尘相结合的方式,运转率高、效果好。1推焦除尘工艺我厂5、6号焦炉推焦除尘系统于1998年正式投运,工艺流程见图1。焦炉出焦时,在拦焦机导焦槽和熄焦车等处产生大量阵发性高…  相似文献   

13.
火焰矫正法矫正推焦杆旁弯及下挠度变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焦机生产作业过程中,由于电气元件失灵或机械故障以及生产过程中误操作等,均会造成推焦杆在作业时突然置于焦炉炭化室中,用手动操作退出推焦杆时动作缓慢,操作困难,因此极易造成推焦杆发生过烧现象,导致推焦杆旁弯及下挠度变形。如不及时加以修复,将会影响推焦机正常对位,严重时则会对炉体产生破坏性损伤。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有效的方法是火焰矫正法。石家庄焦化厂先后两次应用火焰矫正法对JT-6-1型和JT-6-4型推焦机(长30余m,自重为26.46t,横截面积1019×340)的推焦杆进行了旁弯及下挠度的矫正。…  相似文献   

14.
攀钢一期设计年产144万t焦炭的大容积焦炉4座, 共144个炭化室, 每个炭化室机焦侧各有 一块磨板, 在长期的高温和推焦杆磨擦的作用下, 磨板变薄、断裂或被推焦杆刮出, 磨板过 高、过低或没有都会影响炉门下靠, 同时磨板还起到保护炭化室的作用。因此, 为确保生产 操作的顺利进行, 我们每月需更换2~3块磨板。在长期更换过程中, 我们摸索出一套简单可 行的更换方法, 现介绍如下。1 隔热设备的设计在新方法中, 我们设计了能移动的隔热设备代替了原来的隔热墙。新隔热设备采用25mm的 角钢对焊成厚50mm、高1 100mm的水冷式铁箱, 铁箱的宽度根据炭…  相似文献   

15.
张志强 《燃料与化工》1998,29(4):194-194
我公司两分下喷式焦炉于1990年3月投产,由于炉顶空间温度高及长期使用高挥发分(30%左右)煤炼焦,使多数炭化室的顶部产生了较厚的石墨层,1991年7月,石墨层已厚达130~150mm,给生产带来一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先后采用烧空炉及压缩空气吹烧等办法处理石墨,效果均不明显。后来采用在推焦杆头部上端安装刮板的方法,将炭化室顶部石墨清除干净,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我公司现有2座JN43-80型焦炉,年生产机焦56万t。在焦炉生产过程中推焦机走行时,平煤杆经常自动窜出,造成平煤杆头被撞。在推焦过程中,推焦机有时自动向东行驶。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组织有关人员现场研究,在未找到电气线路故障的情况下,遂定性为操作事故,依据见图1。  相似文献   

17.
针对攀钢3#、4#捣固焦炉生产设备经常发生故障,并需要停机检修的问题,通过堆焊托煤底板、修改捣固机程序、制作拦焦机活动轨道和改进推焦杆变形校正方法等措施,大大降低捣固焦炉设备故障率,减少了因设备原因造成的丢炉率。  相似文献   

18.
龙菊兴 《燃料与化工》2003,34(3):120-121
1炭化室结石墨的原因焦炉荒煤气在高温作用下,某些大分子碳氢化合物分解产生甲烷,部分甲烷在高温作用下热解,析出游离碳和氢气,游离碳附着于炭化室炉墙砖和炉顶砖上,最终形成炉墙石墨和炉顶石墨。石墨能保持炉墙的严密,但随着石墨的过度生长,对焦炉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将越来越大。(1)在炭化室墙面的中上部由于石墨较其他部位多且厚,使炭化室在此区域变窄,造成推焦困难。(2)由于石墨的存在,炉墙热阻增大,只有提高炉温才能使焦饼按时成熟,不仅增加炼焦耗热量,而且温度高会促进石墨生长,导致恶性循环。(3)当加煤过满或平煤不良时,推焦过程中,顶…  相似文献   

19.
马钢煤焦化公司3、4号焦炉为58-Ⅱ型,炭化室130孔,年产焦炭80万t以上,除供应马钢高炉用焦外还担负着马鞍山市的煤气供应。在2000年8~12月期间,在焦炉不停产的情况下,应用长钢轨新技术进行了熄焦车轨道的改造,并取得了成功1原轨道存在问题原轨道全线钢  相似文献   

20.
申峻  王志忠  宋维杰  阎吉英 《煤炭转化》2006,29(4):46-49,54
通过对SJ-96清洁型热回收焦炉传热过程的理论分析,建立了包括炉侧墙、炉底及煤料的两维传热数学模型,编写可用数值方法进行计算的Fortran程序,根据实际焦面温度测量结果,及结合文献的基础数据,求解了该焦炉在成焦过程中的温度场分布及结焦时间,结果表明:在成焦4h~64h之间,热量由煤料上部及炉墙、炉底向煤进行传热,到结焦64h,顶部焦面的温度达到最高,整个炭化室中温度也最高,焦炭已接近成熟,到100h,炭化室中全部焦炭已达到1000℃,而后随挥发分释放的减少,整体焦炭温度下降.随炭化时间的延长,炭化室中横向及竖直方向温差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