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纳米Al2O3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以异丙醇铝Al(OPr^i)3(即Al(OCH(CH3)2)3)为原料,用醇盐水解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粒子,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制备条件(加水方式,反应物配比,浓度,溶剂等)对产物粒子颗粒大小的影响,采用TEM,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所得产品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纳米Al2O3粒子分散性好,粒径在20-100nm之间,颗粒的形状和尺寸随反应条件的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并且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以Ca(OH)2和H3PO4为原料所制备出的纳米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多呈针状或短棒状,平均粒径20~25 nm,长75~80 nm,且大小均匀,分散性好。尺寸和形状更接近人体骨磷灰石结构,并能与骨形成牢固的化学结合,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人工骨和人工口腔材料。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超声膜扩散法以氯金酸为原料,用柠檬酸三钠(TSC)在有保护剂PVP保护的条件下还原制备了金纳米粒子。制得的金纳米粒子溶胶采用X射线衍射(XRD)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对得金纳米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制得的金纳米粒子纯度较高,分散性好,基本呈球形,粒径平均尺寸为20nm。  相似文献   

4.
刘辉  魏雨 《无机盐工业》2005,37(6):25-27
以三氯化铁和硝酸镍或硫酸锌为原料,采用3种不同的方式首先制备共沉淀前驱物,利用催化相转化法制备出纳米级铁酸盐微粒,并用红外光谱(IR)、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通过分析纳米颗粒产生团聚的原因,采取用0.1mol/L的氨水和无水乙醇洗涤产物的措施明显改善了纳米铁酸盐的团聚状态,提高了产物的分散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的产物粒径为10nm左右,当产物在200~500℃焙烧2h后,产物仍为纳米粒子(粒径20nm左右),纳米颗粒间无烧结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5.
聚乙烯吡咯烷酮及鞣酸对纳米金制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典Frens法制备金纳米粒子过程中引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及鞣酸作为保护剂,制备出金纳米粒子并考察了保护剂用量、反应温度和搅拌速度对制备出的金纳米粒子的影响;在制备好的金纳米粒子表面,通过化学还原方法沉积生长银层。利用UV-Vis分光光度计,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得到的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保护剂的存在可提高粒子的稳定性、单分散性、粒径分布均匀且在7 nm~25 nm内可控,重现性好;Au/Ag核壳结构复合粒子在适当的摩尔比范围内粒径可控且均匀稳定。  相似文献   

6.
在超声波反应器中,以工业副产物七水合硫酸亚铁(FeSO4.7H2O)和碳酸氢铵(NH4HCO3)为原料,制备出α-Fe2O3纳米粉体。采用XRD,TEM,TG-DTA等测试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实验所制得的α-Fe2O3纳米粒子晶型为球形,平均粒径为50 nm,粒度分布范围较窄且单分散性好。文章探讨了超声波反应时间对α-FeOOH形成的影响,并比较了在超声波作用下和机械搅拌作用下形成纳米α-Fe2O3的差异,结果为超声波反应生成α-FeOOH,时间以1 h为宜。反应时间缩短5倍。  相似文献   

7.
以卤化银或氧化银作为前驱体,室温下以水为溶剂,在较高溶液浓度下,利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单分散性银纳米粒子,并通过改变前驱体的种类,实现了粒径可控制备。采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所制备的银纳米粒子的形貌及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银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单分散性,粒径在40~150nm之间,具有面心立方多晶结构。该方法制备的银纳米粒子可用于喷墨打印RFID天线。  相似文献   

8.
以油酸包覆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为原料,3,4-二羟苯基丙酸(DHCA)为表面改性剂,四氢呋喃(THF)为溶剂制备出DHCA功能化的Fe3O4纳米粒子。将制备得到的功能化Fe3O4纳米粒子偶联聚乙烯亚胺(PEI),得到稳定分散的聚乙烯亚胺功能化Fe3O4磁性复合纳米粒子。利用FTIR、TEM、VSM、Zeta电位对磁性粒子组分、形貌、粒径、磁学性能和电位性能进行表征。该法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所制备的PEI功能化Fe3O4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超顺磁性和分散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微波水热法制备了纳米Fe3O4颗粒,并对其进行了Ostwald熟化处理。研究了油酸和氢氧化钠含量对纳米Fe3O4粒径大小以及分散性的影响。利用XRD、TEM等方式对所制备颗粒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Fe3O4粒子属于反尖晶石结构,通过微波加热未经熟化的纳米Fe3O4粒子结晶度较低,平均粒径为6nm。经过在180℃下熟化8h后,转化为结晶度较高,分散性较好,平均粒径为7nm的纳米Fe3O4颗粒。  相似文献   

10.
纤维素酶解天然棉纤维制备纳米纤维素晶体及其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天然棉纤维经超声波预处理后用纤维素酶解制备出纳米纤维素晶体,用LS、TEM、FITR、XRD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纤维素晶体平均粒径约6 nm,大部分为球状粒子,有少量棒状一维纳米纤维素存在,样品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NCC的聚合度降低,但保持着天然纤维素的基本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11.
胶体五氧化二锑的制备及性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H3PO4 作为稳定剂,经双氧水氧化法制备胶体Sb2O5,对影响胶粒大小与分布的因素以及胶粒的荷电性、物相组成、光吸收特性、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 95℃、n(H3PO4 ) /n(Sb) =0 1~0 3、n(H2O2 ) /n(Sb2O3 ) >2 0条件下,制备出胶粒粒径 30nm左右的高度分散的胶体Sb2O5,胶粒表面带负电,等电点从pH=1 .85向更酸性范围移动,在 2相似文献   

12.
溴化聚苯乙烯协同三氧化二锑阻燃PA6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溴化聚苯乙烯(BPS)协同不同粒径的Sb_2O_3复配制备阻燃PA6,研究阻燃PA6的物理机械性能、UL94、LOI、阻燃性能和烟气释放.力学试验结果显示:协同阻燃体系的加入,提高了PA6的热变形温度、邵氏硬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维卡软化点,注塑成型收缩率增加,缺口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和熔体指数下降.当粒径为0.4 μm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燃烧性能和CONE测试结果显示:阻燃PA6的燃烧性能提高到ULV-0级,LOI升高,av-HRR、Pk-HRR、Pk-HRR/TTI、THR、EHC显著下降、轰燃时间大幅延长,且Sb_2O_3粒径越小,阻燃效果越好,但av-SEA、av-CO、SPR明显上升,阻燃但不能抑烟.  相似文献   

13.
ACS/Sb2O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对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原位悬浮聚合制备的苯乙烯一氯化聚乙烯一丙烯腈(ACS)共聚物/Sb2O3复合树脂、原位聚合苯乙烯一丙烯腈(SAN)共聚物/Sb2O3复合树脂与ACS树脂的共混物和ACS树脂/Sb2O3的直接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了研究比较。结果发现:原位聚合法制备的ACS/Sb2O3复合材料的性能优于其它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物;三种复合材料的冲击性能都劣于纯ACS材料;采用原位聚合方法,Sb2O3质量分数小于7%时,Sb2O3对复合材料有增强作用;当Sb2O3质量分数大于10%时,直接共混ACS/Sb2O3复合物的阻燃性能劣于其它两种方法制备的ACS/Sb203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4.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三氧化二锑/聚丙烯(Sb2O3/PP)和有无引发剂DCP存在下丙稀酸(AA)改性Sb2O3/PP。用TGA方法研究了制备样品的热降解行为。结果表明Sb2O3的加入明显提高了PP的热分解温度和热稳定性。反应性单体丙烯酸改性可改善Sb2O3与PP的界面相互作用和填料的分散性,而对Sb2O3的热降解行为无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亢庆卫  罗权焜 《橡胶工业》2004,51(11):651-655
分别研究硼酸锌/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铝/三氧化二锑和三氧化钼/三氧化二锑并用体系对甲基乙烯基硅橡胶(MVQ)硫化胶阻燃性能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硼酸锌/三氧化二锑并用体系可有效提高MVQ硫化胶的阻燃性能,并能保持较好的物理性能;氢氧化铝/三氧化二锑并用体系的阻燃效果十分显著,但MVQ硫化胶的发烟量稍大;三氧化钼/三氧化二锑并用体系虽可减小MVQ硫化胶的发烟量,但阻燃效果不明显,且硫化胶的物理性能受损严重。  相似文献   

16.
丙烯酸改性卤锑阻燃PP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过氧化二异丙苯(DCF)存在或不存在条件下,制备了丙烯酸(AA)改性Sb2O3/聚丙烯(PP)母料、十溴联苯醚/PP母料及其相应的卤锑阻燃PP。研究了Sb2O3、十溴联苯醚和不同含量卤锑阻燃剂对PP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Sb2O3含量增加,PP的拉伸和弯曲性能提高,缺口冲击强度降低。对于改性阻燃PP,无DCP时,加入AA有利于阻燃PP拉伸强度提高。但对其他力学性能影响不大。添加DCP提高了PP的弯曲强度。但AA用量高时,缺口冲击强度降低。AA改性阻燃PP的力学性能随着DCP用量增加而降低,尤其缺口冲击强度。退火处理使阻燃PP力学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丙烯酸改性卤锑阻燃PP的阻燃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丙烯酸(AA)改性三氧化二锑/聚丙烯(Sb2O3/PP)母料、十溴联苯醚(DBDPO)/PP母料及其相应的卤锑阻燃PP。研究了Sb2O3、DBDPO和卤锑阻燃剂阻燃PP的氧指数(LOI)。结果表明,Sb2%用量对PP的L01影响不大,而DBDPO使PP的L01明显提高,但Sb2O3与DBDPO有协同作用,可使DBDPO用量降低。然而,当阻燃剂质量分数高于5%,Sb2O3与DBDPO的协同作用降低。AA改性对PP的L01有影响,取决于AA的用量和引发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制备工艺和阻燃剂用量对EPDM/PP阻燃热塑性硫化胶(TPV)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十溴联苯醚(FR-10)/三氧化二锑并用阻燃体系,阻燃剂在动态硫化前加入,EPDM/PPTPV的阻燃性能较好,但物理性能稍差,阻燃剂用量较大时,EPDM/PPTPV的阻燃性能较好,但拉伸强度减小;采用FR—10/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并用阻燃体系,氢氧化镁在动态硫化前加入,EPDM/PPTPV的阻燃性能稍好,物理性能和挤出外观质量略差,氢氧化镁用量对EPDM/PPTPV的阻燃性能影响不大。采用FR—1O/三氧化二锑/氢氧化镁并用阻燃体系,氢氧化镁在动态硫化前加入,可制备低硬度阻燃低发烟EPDM/PP TPV。  相似文献   

19.
高性能增韧阻燃型环氧树脂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诺  肖圣洁  肖卫东 《塑料》2006,35(5):15-19
通过力学性能测定、热失重、原子力显微镜、极限氧指数等方法研究了以平均粒径为100nm的丁苯吡弹性纳米粒子为增韧剂,2,4,6-三溴苯胺(TBA)为阻燃剂,三氧化二锑为阻燃协效剂的改性环氧树脂的性能。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纳米丁吡可在环氧树脂中达到纳米级分散,能明显增韧环氧树脂,同时还可提高其耐热性;而TBA有较好的阻燃效果,其与Sb2O3配用时具有协同阻燃效应。将各种改性剂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到环氧树脂中,可以得到冲击强度、热变形温度以及氧指数都有大幅度提升的高性能的增韧阻燃型环氧树脂。  相似文献   

20.
采用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路线以铝、硅化合物为复合催化刺合成聚对笨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对PET的特性粘数、色值和热性能进行了测试,与Sb2O3催化合成的PET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铝硅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低于Sb2O3催化剂,所得PET特性粘数较低;铝硅复合催化剂所得PET的b值高于Sb2O3催化所得PET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