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问:我公司一条生产800 mm×800 mm规格普通瓷质抛光砖宽体辊道窑,产量在30000 m2以上,近期在正常生产情况下多次出现砖坯底部风裂缺陷,导致坯体在经过抛光刮平机时出现烂砖,有的经过精抛或超洁亮时还会出现风裂烂砖,其风裂特征如下:(1)在窑炉出口用淡墨水检查砖坯底部无法看见风  相似文献   

2.
使用工业上生产玻化砖所需的高岭土、粘土、长石、石英等原料,确定出生产玻化砖的最佳矿物组分配比.烧成后,在不同的冷却速度下冷却,xRD显示晶相组成主要是莫来石相和石英相,25℃/min的速度冷却,衍射线强度最大,晶型发育完全;SEM表明冷却速度25℃/min时,砖坯内气泡和裂纹数量最少,晶相中有纤维状晶须形成,砖坯抗折强度最大.对砖坯表面抛光,可以使表面润湿角降低5%~20%,防污能力增强,抗折强度增加11%~17%.  相似文献   

3.
潘雄 《佛山陶瓷》2007,17(11):41-42
问:我公司有一条250米长的窑炉,生产800mm×800mm规格的拋光砖,空窑运行时经常出现风裂砖和抗折强度低的现象,请问如何通过控制空窑时的急冷温度来减少上述问题的产生?答:现时窑炉不断向长的方面发展,烧成周期不断地下降,窑速加快。  相似文献   

4.
温千鸿 《佛山陶瓷》2004,14(10):35-35
我是佛山南庄一家抛光砖厂的老板,请问聚晶石加颗粒抛光砖的抗折强度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5.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建筑陶瓷行业每年产生抛光废渣的量超过1200万t,目前不少废料采用了填埋方式处理,如何将这些废料加工处理或再利用,已成为政府及陶瓷生产企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釉饰陶瓷砖坯体中不同掺入量抛光废渣随烧成温度的变化,其吸水率、体积密度、烧成收缩、抗折强度等指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开发出抛光废渣掺量高达50%的低吸水率地砖低温快烧产业化新工艺。  相似文献   

6.
以电熔白刚玉(≤0.5、≤0.088和≤0.045 mm)、熔融石英(≤0.5 mm)、鳞片石墨(≤0.15 mm)、矾土基β-SiAlON(≤0.088 mm)、Al粉(≤0.074 mm)和Si粉(≤0.074 mm)为主要原料,以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制成25 mm×25 mm×125 mm的Al-Si复合Al2O3-β-SiAlON-C试样,经200℃固化24 h后,分别在800、1 000、1 200、1 400和1 600℃下埋炭(石墨)保温3 h,冷却后测定其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常温耐压强度、常温抗折强度、高温抗折强度和抗热震性,并进行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Al-Si复合Al2O3-β-siAlON-C试样的显气孔率均下降,体积密度、常温耐压强度、常温抗折强度、高温抗折强度、热震后残余抗折强度均逐渐提高,但其抗折强度保持率在经1 000℃热处理后最高,随后逐渐降低;2)在高温还原气氛的热处理过程中,试样中的Al、Si与C(CO)或N2反应,原位生成了AlN、β-SiC、Al4C3和β-SiAlON等非氧化物,对试样具有填充气孔及增强增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温湿度变化、胶凝材料本身变形和结构的约束是引起外墙砂浆开裂的主要原因,研究了3 mm短切耐碱玻璃纤维和可分散胶粉的掺入及掺量对砂浆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和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并制备了914 mm×610 mm×19 mm的自由大板和内环约束的φ650 mm×φ800 mm×100 mm试件进行了室外暴露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的掺入能够有效提高砂浆的抗折强度并降低干燥收缩,而胶粉掺入会降低28 d抗压强度并增加砂浆的干燥收缩,但能够降低砂浆的弹性模量,从而提高砂浆的韧性;室外暴露试验显示掺入复合掺入1%纤维和2%的胶粉能够明显提高砂浆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一系列生产试验,尝试找出造成砖坯在抛光过程中砖面出现划痕缺陷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聚乙烯醇(PVA)纤维的掺量对水泥胶砂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硫铝酸盐水泥、粉煤灰、硅灰、聚乙烯醇纤维等材料制备40 mm×40 mm×160 mm胶砂试件,通过流动度试验、抗折试验、抗压试验测试7组试件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胶砂的流动度逐渐降低。抗折、抗压试验中,试件的抗折强度均比不加纤维的有不同程度提高,掺加质量分数0.20%的PVA纤维的试件3、7、28 d的抗折强度均最大;试件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的变化规律相同。韧性数值表明,试件在龄期为3 d的测试结果呈上升趋势,龄期为7 d和28 d呈下降趋势。经综合比较,PVA纤维质量分数为0.20%时,试件的力学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陶瓷》2016,(9)
以抛光废渣为发泡原料,结合粘土、石英、钾长石等陶瓷原料,制备出抗变形能力好的轻质陶瓷砖坯;并研制出热膨胀系数与轻质砖坯适配的高温釉料和低温釉料;采用双层布釉的方法,制备出釉面质量良好的轻质釉面砖。测试结果表明:轻质陶瓷砖釉面具有优异的防污性能,抗折强度达到8.47MPa,导热系数为0.39W/m·K。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大尺寸铬刚玉砖在烧成过程中出现的黑芯和裂纹现象,测试了等静压成型的大尺寸铬刚玉砖坯高温状态下的性能指标,利用ANSYS软件对(300~500) mm×(150~600) mm×(75~400) mm的五种尺寸铬刚玉砖坯进行建模,计算了500、1 000、1 500℃三个温度点下坯体内部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情况,以分析导致坯体烧成过程中开裂和黑芯的原因:坯体内外部温差过大,中心区烧成时间不足,导致大尺寸砖坯烧成过程中的黑芯现象;大尺寸坯体内应力较高,引起烧成内裂。根据建模结果及实际生产情况认为:在砖坯烧成过程中,砖坯内部温差控制在20℃以下,砖坯内外可到达相同的烧结状态;砖坯应力差应控制在4 MPa以下,可减少砖坯的开裂。  相似文献   

12.
以电熔白刚玉、α-Al2O3微粉、水合氧化铝和MgCO3亚微粉等为原料,固定骨料与基质料的质量比为70∶30不变,分别用质量分数为0、0.5%、1%、2%、3%和4%的MgCO3替代等量的α-Al2O3微粉,制成含Mg-CO3的刚玉浇注料。按照浇注料的基质组成配料并浇注成25 mm×10 mm的基质试样,研究了含MgCO3的刚玉浇注料基质矿相随热处理温度(分别为800℃、1 100℃、1 400℃和1 600℃)的变化,以及MgCO3加入量对不同温度处理后浇注料试样的显气孔率、体积密度、线变化率及冷、热态抗折强度的影响,并对热态抗折试验后试样进行了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MgO通过固熔而稳定刚玉原料中的β-Al2O3,并促进其生成板状晶体;与冷态抗折强度相比,MgCO3对浇注料的热态抗折强度(特别是1 400℃的)影响较显著;加入0.5%~1.0%的MgCO3时,板状β-Al2O3的生成使试样的热态抗折强度提高;加入2.0%以上的MgCO3亚微粉时,液相数量的增加以及晶粒细化使热态抗折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李宣营 《佛山陶瓷》2005,15(2):12-15
本文通过生产试验,分析了直抛式抛光生产程序对矫正砖坯平整度的影响.并试图找到造成抛光工序产生砖坯变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潘雄 《佛山陶瓷》2013,(4):69-69
问:某厂是主要生产抛光砖产品,最近在坯体干燥后发现其出现龟背状变形现象,当其经过翻坯器、行走釉线,以及储坯时,很容易出现开边现象,造成破损相当严重,请问潘工,有什么能解决方法?答:首先,简单地介绍下抛光砖坯在干燥器中的干燥过程。陶瓷抛光砖坯的干燥,一方面是坯体表面的汽化过  相似文献   

15.
生坯抗折强度是釉面砖生产过程中主要的技术参数之一。生坯抗折强度高,则在磨边、装钵、运输、码窑过程中破损率就小,素烧时开裂的现象也大为减少。生坯的抗折强度除与坯体配方有关外,还与原料细度、粉料造粒和级配、冲压成型压力等许多因素有关。生产过程中,人们常常从坯体抗折强度的变化来分析、掌握各生产工序的变化情况。在科研、试制过程中,也要对生坯的抗折强度进行一系列的测定,故如何使对生坯抗折强度的测定更能适应当前生产实际,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汪庆刚  母军 《佛山陶瓷》2006,16(7):15-17
本文打破瓷质抛光砖坯体中常规氧化铝含量17%~22%的界限,将坯体中的氧化铝含量提高到28%左右。试验证明产品经抛光后不仅白度超过70°,而且强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汪庆刚 《山东陶瓷》2006,29(4):25-26
本文打破瓷质抛光砖坯体中铝含量17%~22%的“行规”,将坯体中的铝含量提高到28%左右。试验证明产品经抛光后不仅白度超过70度,而且强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相关回归分析,对多种规格石墨电极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电极抗折强度与弹性模量之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只要测出其弹性模量就可推算出抗折强度,从而实现石墨电极不取小样检查产品质量并控制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以98碳化硅(粒径为3~5 mm、1~3 mm及0~1 mm)为骨料,以98碳化硅粉(≤0.043 mm),活性α-Al2 O3微粉为细粉;研制了采用硅溶胶作结合剂的碳化硅质浇注料.该浇注料具有较高的中温和高温强度,实验测得经800℃×3h和1400℃×3h处理后的其试样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都分别达到了15.0 MPa和80.0 MPa以上;试样具有良好的抗渣侵蚀性、热震稳定性(采用1100℃(≒)水冷抗热震循环实验> 100次),和较好的导热性能,实验测得110℃导热系数为26.81 W/m·K,200℃导热系数为23.42 W/m·K,500℃导热系数为21.75W/m·K,1000℃导热系数为18.91 W/m · K;同时该浇注料还具有较好的高温施工性能和可快速烘烤性,有效的简化了干燥和烘烤工艺,缩短了高炉的休整时间,提高了高炉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0.
金属结合不烧铝碳滑板的中温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不烧铝碳滑板配方,以板状刚玉、金属铝粉、鳞片石墨为主要原料,热固性酚醛树脂为结合剂,经混练、成型、烘干、切割、磨制成规格为25 mm×25 mm×130 mm的试样,检测了200 ℃×24 h烘干、500~1100 ℃×3 h埋碳热处理后试样的高温抗折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借助XRD、SEM和EDS对试样进行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分析,以期对高性能滑板的开发、研制和改进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实验结果表明: 金属铝粉的熔化(熔点660 ℃)导致金属铝结合不烧铝碳滑板的高温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在700 ℃左右出现最低值;之后随温度的升高,金属铝发生反应生成六方状氧化铝和纤维状碳化铝,滑板的显微结构和物相组成发生明显变化,高温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急剧增大,1100 ℃时达到所测试温度范围内的最大值,并有继续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