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乌兰乌苏镇1964~2012年的气象资料,选取逐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大风、雷暴、沙尘暴、沙尘天气及大雾、轻雾天气出现的天数作为分析对象,运用3年移动平均法、回归分析法、非参数检验方法的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突变检验法以及小波分析法,进行了多种天气事件的年纪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大雾天气的发生日数呈增加趋势,沙尘天气、沙尘暴天气、轻雾天气、大风天气和雷暴天气的发生日数都呈减少趋势,其中大风天气发生日数减少趋势最为明显.(2)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大雾天气、轻雾天气、沙尘暴天气、雷暴天气和沙尘天气在研究时段都出现了突变,且平均气温、轻雾天气、沙尘天气和雷暴天气在突变之后不久都达到了极显著的上升或者下降变化趋势.(3)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大雾天气、雷暴天气和大风天气有明显的周期性,但是不同的气象要素周期性长短是不同的,沙尘、沙尘暴和轻雾天气则没有明显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近年来我国北方各地区污染天气分型,将污染天气划分为沙尘天气和空气质量天气。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北方地区产生沙尘暴的天气系统主要为蒙古气旋,其次为偏南风干冷锋天气系统,大气中污染物浓度过高多出现在地面高压系统的控制下;提出了天气分型研究重点是应用天气分型结论形成自动业务化的天气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3.
利用动能方程计算天气尺度与次天气尺度系统动能以及非线性动能的作用,以分析1998年7月发生在武汉的1次强降水系统中的主要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在暴雨系统中,存在着天气尺度系统与次天气尺度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天气尺度动能减小,次天气尺度动能增加,但天气尺度动能和次天气尺度动能不能直接进行转换,而必须通过不同尺度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来实现。也就是说,对次天气尺度系统而言,天气尺度系统是动能源,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把能量传递给次天气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风险角度分析了天气气候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天气风险的概念,把天气风险分为天气灾害风险、一般天气风险、气候变化风险三类,认为可以运用天气风险控制和金融措施转移的策略降低天气风险。在我国面临严重天气风险的背景下,应该着力于积极提高社会公众天气风险控制能力、大力开发天气气候灾害保险产品、积极培育天气衍生品市场,以降低天气风险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苏尼特右旗1976—2006年的沙尘天气观测资料,对苏尼特右旗沙尘天气的年际变化、月际变化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76—2006年苏尼特右旗沙尘天气呈波动性减少趋势,月平均沙尘天气日数的波动性,与月平均最大风速和月平均大风日数成正相关。扬沙天气出现日数最多,沙尘暴天气次之,浮尘天气出现日数最少。造成沙尘天气除本地沙尘源外,上游沙尘的输送也是产生沙尘天气的重要原因。影响苏尼特右旗沙尘天气的主要天气形势为冷锋和蒙古气旋。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天气衍生品的概念、原理、特点、主要种类,阐述了天气指数主要构建过程,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天气衍生品进行天气风险管理方法,然后分析了国外天气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提出了我国发展天气衍生品市场的重要前景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手机天气客户端服务的发展现状和中国天气通、墨迹天气、蜜蜂天气、GO Weather等手机桌面天气软件的特点,探讨了基于天气客户端的企业用户收费、个人用户收费、流量计费、通过短信捆绑收费、政府购买服务等可能的盈利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8.
应用C#语言编程,针对河南省本地业务需求,对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简称SWAN系统)灾害性天气监测模块进行了二次开发,实现了实时业务运行。添加了SWAN系统服务器端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模块的监测功能,使系统服务器端定时处理雷暴和冰雹灾害性天气报文、及时准确地生成雷暴和冰雹灾害性天气监测产品,改进了客户端灾害性天气实时报警功能,使客户端界面能直接清晰地显示灾害性天气图标而非灾害性天气信息提示框,解决了实际业务中强对流天气多发时段内SWAN系统客户端显示界面灾害性天气监测产品与其他预警、预报产品之间辨别困难的不足。通过2014年7月一次河南省大范围强对流天气实例,对比分析了二次开发前后该系统在实际业务中的应用情况可知:对灾害性天气监测模块进行二次开发后的SWAN系统平台有助于预报员更及时、快捷地了解灾害性天气实况,在河南夏季强对流天气多发时段的灾害性天气监测和预警预报工作中具有更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气象》2014,(7)
<正>《沙尘天气年鉴(2012年)》中国气象局编为了适应沙尘天气科学研究的需要,也为各级气象台站气象业务技术人员提供更充分的沙尘天气信息,更好地掌握沙尘天气活动规律.提高预报准确率,国家气象中心组织整编了此书。沙尘天气年鉴(2012年)的内容包括对2012年沙尘天气过程概况的描述和沙尘天气产生的气象条件的分析,全年和逐月沙尘天时空分布及主要沙尘天气过程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动能方程计算天气尺度与次天气尺度系统动能以及非线性动能的作用,以分析强降水系统中主要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在暴雨系统中,存在着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次天气尺度运动增加天气尺度动能,使暴雨系统得以维持。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2001年1月6日河南省中北部出现的区域性暴雪天气过程中天气系统的演变、物理量场,并对数值预报产品作出天气学解释。  相似文献   

12.
一次突发性中尺度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4年12月丹东地区一次突发性中尺度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除天气尺度的冷锋外,其直接影响系统是中尺度海岸锋,它在有利的天气尺度环境下发展加强并向内陆移动,其上的中尺度环流形成的低云与冷锋云系的叠加是产生暴雪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喀什地区一场大雪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气学角度,对造成2001年1月14-17日喀什地区大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着重从低值系统、冷高、高中低三支气流的配置,探讨降雪天气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2009.2”沈阳暴雪天气诊断与预报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2009年2月12—13日沈阳暴雪过程,运用Micaps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分析了大尺度天气形势及相关物理量场。结果表明:500 hPa南北两支槽在辽宁的叠加和地面蒙古气旋及江淮气旋的合并是此次暴雪过程的主要成因。强降雪出现在850 hPa涡度和200 hPa散度大值区内,对流层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为强降雪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低空急流为暴雪区水汽来源,亦为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源,暴雪区还具备上干冷下暖湿的热力不稳定条件;降水性质的转换与850 hPa的温度、温度平流和地面气温有直接联系;暴雪过程无论从量级,还是降水起止、雨转雪时间均预报得较为准确,但对降雪量和积雪深度估计不足。  相似文献   

15.
华北南部一次回流暴雪天气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发生在华北南部的一次回流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动力、热力等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回流暴雪天气属于华北回流中的两槽一脊型,导致这次强降雪的影响系统是高空急流、西来槽、低涡切变和低空急流,东北冷空气起到了触发作用.最大降水出现在南北风转换阶段,当东北风完全控制低层,降水结束.高空辐散和低...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天气学原理分型统计了1981~2000年鹤壁市12h暴雪预报指标,采用N-T方法对T213和HLAFS数值产品预报场进行反演,并应用于2002年冬半年12h暴雪分段预报中,还对两种数值产品的预报效果进行了对比检验。  相似文献   

17.
一次降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探测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应用多普勒雷达资料,并结合天气图、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01年12月12日黑龙江省西南部地区一次大范围的较大降雪过程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这次较大降雪过程的多普勒雷达探测,分析了这次降雪回波过程的特征,分析了回波强度的不均匀性、速度场回波的低空急流和高度显示的二层云结构等特征,对大雪探测和预报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Micaps系统的高空与地面实况资料,对2011年2月26日锡林郭勒盟自西向东出现的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雪过程属非典型的北槽南涡型结构,锡林郭勒盟处于华北脊控制之中,脊后有西南涡与蒙古的冷槽结合东移,造成锡林郭勒盟区域性的一次大雪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9.
用欧洲数值预报产品格点资料,对1986年11月-2002年3月河南省出现的87个大到暴雪个例进行对比分析,将大到暴雪划分为3个类型,即高原低槽型、阻高-横槽型和L型,对每个型进行合成平均,建立了大到暴雪的天气学概念模型。为提高样本中大到暴雪的概率,先将样本进行消空处理,然后选取物理意义清晰、天气学意义明确的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了全省分片大到暴雪1-7 d预报方法,在业务试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20.
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2.5°×2.5°再分析资料,对贵州2011年年初和2008年年初2次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的天气形势、冷空气、水汽和大气层结等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静止锋是贵州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主要天气系统;2008年较2011年冷暖空气均较强,故锋区强、锋面坡度较小,这是2008年冰冻天气强于2011年的主要原因;冻雨的发生与层结的逆温有很大关系,逆温发展的阶段均能较好地对应每一次冰冻过程;逆温强度强且长时间存在是2008年冰冻天气持续时间长的原因。2次过程中低层锋区附近有明显的水汽辐合,形成雨雪天气;对2011年降雪和冻雨过程的对比分析表明降雪与冻雨最明显的特征是降雪时层结基本无逆温,逆温层的出现是降雪转换成冻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