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成药》2016,(7)
目的改进口炎清颗粒(天冬、玄参、山银花等)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法对天冬、玄参、山银花和甘草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定量测定山银花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川续断皂苷乙含有量。结果 TLC斑点清晰,专属性强。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n=6)95%~102%。结论增加对山银花指标性成分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含有量的测定,可完善口炎清颗粒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吴飞燕  冯宋岗  曾建国 《中草药》2014,45(8):1150-1156
目的 利用多种方法对金银花和山银花进行鉴别,其中山银花以灰毡毛忍冬为基源,寻找差异性状,以及对2种药材的归属问题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生物学性状比较、扫描电镜观察花表皮结构、标识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差异对金银花(忍冬)和山银花(灰毡毛忍冬)进行鉴别,结合历史使用情况及市场现状对2种药材基于《中国药典》收载的归属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忍冬花基部含有大形的叶状苞片,花外表皮具有较多的头部倒圆锥形腺毛,未检测到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成分;而灰毡毛忍冬花基部无明显苞片,花外表面几乎未发现腺毛,含有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特征成分。结论 花基部叶状苞片、花外表皮腺毛、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2个特征成分可以作为区分忍冬和灰毡毛忍冬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蚜虫危害对灰毡毛忍冬药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方法:测定同一植株上蚜虫不同危害等级的花枝鲜花和干花的产量,采用HPLC-ELSD法,分别测定蚜虫不同危害等级的花蕾中绿原酸、咖啡酸、木犀草苷、3,5-二咖啡酰奎宁酸、川续断皂苷乙和灰毡毛忍冬皂苷乙6种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蚜虫危害显著影响灰毡毛忍冬的产量,极显著影响木犀草苷、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含量(P0.01),显著影响绿原酸的含量(P0.05),对咖啡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结论:灰毡毛忍冬GAP生产中应规范蚜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水银花中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对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色谱条件进行摸索,并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条件.结果 HPLC色谱条件为:Diamonsil C18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A)-0.4%醋酸(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样品供试液制备条件为:药材破碎度过四号筛,药材称样量为0.4 g,甲醇浓度为50%,提取时间为40 min.结论 建立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 准确可靠,可作为水银花中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总量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浩兵  邓力  马元春  尹春萍 《中草药》2017,48(12):2516-2521
目的从定性、定量2个方面分别研究金银花和山银花中主要成分及其量的差异。方法采用UHPLC法对金银花和山银花中9种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木犀草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进行定性鉴别。定量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4种成分的量。采用Luna C_(18)-HST柱(100 mm×3.0 mm,2.5μm);柱温40℃;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0.1%甲酸乙腈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 mL/min;进样体积1μL;检测波长为327 nm(0~3 min)、350 nm(3~5 min),皂苷类化合物(5~8 min)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各成分线性关系良好(r=0.997 6~0.999 9)。加样回收率为98.71%~100.8%,RSD为0.53%~1.87%。测定20批样品,并比较其色谱图。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可靠、重现性好,可在8 min内通过检测皂苷类化合物快速鉴别金银花和山银花,同时可准确测定绿原酸、木犀草苷、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山银花鲜药材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在不同生长期内的代谢累积规律,结合山银花生物总量,确定山银花最佳采收期,同时基于山银花鲜药材,比较不同产地初加工方法对目标成分的影响,确定其最佳产地初加工工艺.方法:采用HPLC/UV-ELSD法测定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含量,比较不同花期山银花中三种指标成分的含量变化情况,确定最佳采收期;对最佳采收期的山银花鲜药材进行晒干、阴干、不同温度烘干、杀青烘干、微波干燥等不同干燥方式处理,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三种指标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山银花最佳初加工工艺.结果:山银花生长期内三种指标成分的代谢累积水平都存在着下降的趋势,幼蕾期到金花期,绿原酸从5.7%下降到1.4%左右,两种皂苷总量从6.7%下降到2.0%,结合生物总量考虑,确定山银花最佳采收期在二白期到大白期之间.干燥方式可依所需功效辨正选择,杀青烘干对绿原酸影响最小,高温快速烘干是两种皂苷最适宜的干燥方式.结论:研究表明山银花最佳采收期为大白期到二白期之间;不同干燥方式对山银花鲜药材品质有着显著影响,为最大程度保留鲜药材活性成分及进一步探讨药材指标成分在不同初加工过程中的降解规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测定山银花特征成分灰毡毛忍冬皂苷乙与川续断皂苷乙,对小儿咳喘灵颗粒中金银花原料是否掺、混山银花进行筛查。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儿咳喘灵颗粒制剂中灰毡毛忍冬皂苷乙与川续断皂苷乙进行初筛及定量,对阳性样品进一步用液质联用色谱仪确证。结果:5批次"小儿咳喘灵颗粒"制剂中,2批次检出灰毡毛忍冬皂苷乙与川续断皂苷乙,其目标峰一级质谱、二级质谱均与相应对照试剂相同。结论:应加强对目前市场上金银花质量的监管,并延伸到含金银花的中药制剂,杜绝掺、混山银花等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蒸发光检测器联用(UPLC-PDA-ELSD)同时测定山银花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含量的方法,并考察贵州地区山银花的质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mm×100 mm,1.7μm),流动相乙腈(A)-0.4%乙酸水(B),梯度洗脱(0~2 min,7%A;2~2.3 min,7%~28%A;2.3~10 min,28%A;10~10.5 min,28%~7%A),梯度流速(0~2 min,0.35 m L·min-1;2~2.3 min,0.35~0.25 m L·min-1;2.3~2.6 min,0.25~0.15 m L·min-1;2.6~2.8 min,0.15~0.1 m L·min-1;2.8~4 min,0.1~0.2 m L·min-1;4~4.3 min,0.2~0.3 m L·min-1;4.3~4.5 min,0.3~0.35 m L·min-1;4.5~10.5 min,0.35 m L·min-1),PDA(紫外检测器)检测绿原酸(330 nm);ELSD(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漂移管温度60℃,喷雾器温度48℃,气体压力20 psi,色谱柱温度50℃。结果: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3种成分分别在0.304 5~1.522 5(R2=0.999 4),0.449~1.436 8(R2=0.999 3),0.044 6~0.223μg(R2=0.999 4)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该方法能方便准确的测定贵州山银花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含量,并能有效缩短测量时间和节省试剂。此方法适用于测定考察贵州地区山银花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中药材》2015,(6)
目的:建立HPLC-UV-ELSD同时测定灰毡毛忍冬中9种成分(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木犀草苷、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的含量。方法:采用Shiseido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0.2%甲酸-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m L/min,柱温为35℃,检测波长为326、350 nm。ELSD漂移管温度为100℃,载气(氮气)流速为3 L/min。结果:上述成分在考察范围内,进样量与各自峰面积之间线性关系良好(r0.9983),精密度RSD2.5%,重复性RSD3.8%,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3%~100.7%。结论:该方法准确、快速、重复性好,可用于灰毡毛忍冬中9种成分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中成药》2015,(12)
目的对26个厂家生产的小儿咳喘灵颗粒(麻黄、金银花、苦杏仁等)中的金银花质量进行系统的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样品中的金银花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样品中金银花的绿原酸含有量;采用HPLCELSD法测定样品中灰毡毛忍冬皂苷乙的含有量。结果 26批样品中有12批检出灰毡毛忍冬皂苷乙,表明存在原料中掺有山银花的现象。结论测定小儿咳喘灵颗粒中的绿原酸和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可有助于监控其质量。  相似文献   

11.
红花龙胆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红花龙胆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鉴别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花龙胆中芒果苷含量,并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结果:样品以对照药材和芒果苷为对照物质进行薄层色谱鉴别能很好比对和检出;红花龙胆药材含芒果苷质量分数为0.7%~4.4%(平均2.8%),水分为6.1%~8.6%(平均7.2%),总灰分为3.7%~10.8%(平均6.6%),酸不溶性灰分为0.2%~2.7%(平均1.3%)。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可用于红花龙胆药材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定没药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方法:收集来自主流药材市场和企业不同规格等级的没药药材样品,测定其性状、薄层色谱、杂质、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挥发油、指纹图谱等指标,通过统计学分析,结合文献考证和市场调研,根据规格等级与外观性状、内在指标成分的关系,提炼没药药材商品分级的核心要素和规律,建立新的没药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并探讨其科学性和实用性。结果: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20年版质量标准的前提下,将性状、薄层色谱鉴别、黄棕色或棕红色没药块含量、浸出物、总灰分、杂质、挥发油作为规格等级划分的核心量化要素具有一定科学依据。建立的天然没药、胶质没药高效液相色谱特征图谱重复性好、专属性强,能清晰地鉴别天然没药和胶质没药2种规格。结论:制定了没药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能充分反映没药市场商品质量优劣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细叶亚菊的质量标准,为其质量控制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法(TLC)对细叶亚菊进行定性分析;参照《中国药典》(2020年版)通则方法对细叶亚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进行含量检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细叶亚菊中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结果 确定了细叶亚菊的药材性状及显微特征。TLC鉴别显示,供试品(细叶亚菊药材)与对照品(绿原酸、异绿原酸A)在相应位置上均显示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13批细叶亚菊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的含量分别为8.55%-13.07%、6.81%-12.68%、1.11%-3.53%、8.41%-11.64%;绿原酸、异绿原酸A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72%-0.440%、0.283%-1.324%(n=3)。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稳定,可为细叶亚菊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暂规定细叶亚菊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8.0%,绿原酸不得少于0.2%,异绿原酸A不得少于0.6%。  相似文献   

14.
瑶药竹叶风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瑶药竹叶风质量控制方法,为该药材质量标准的制订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法(TLC)对竹叶风进行定性鉴别,参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方法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检查和浸出物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法(HPLC-ELSD)测定岩白菜素和百两金皂苷A含量。结果:上述鉴别方法专属性强,12批样品水分平均为10.8%,总灰分平均为2.5%,酸不溶性灰分平均为0.6%,醇溶性浸出物平均为17.8%,岩白菜素含量平均为0.14%,百两金皂苷A含量平均为0.28%。根据试验结果制订了竹叶风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结论:建立的竹叶风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有效控制竹叶风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隆云  张应  马鹏  吴叶宽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6):3060-3064
为了确定山银花(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测定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蕾外观形态、产量和质量,比较一日内不同时段采摘花蕾的质量。结果表明,开花型和花蕾型灰毡毛忍冬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外观形态具有较大的差异;随着花蕾发育,产量逐渐增加;开花型灰毡毛忍冬花蕾开放后(银花期、金花期)绿原酸含量极显著降低,开花前(幼蕾期、青色期、大白期)质量无显著差异;花蕾型灰毡毛忍冬黄白期灰毡毛忍冬皂苷乙显著降低,幼蕾期和青白期质量无显著差异。一日内不同时段采摘的灰毡毛忍冬绿原酸和3,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有显著差异。开花型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为大白期,采摘时段为10:00以前和18:00以后,花蕾型灰毡毛忍冬的适宜采收期为青白期,采摘时段为8:00以前和18:00以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旱田草药材的质量控制标准,为其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旱田草药材进行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以毛蕊花糖苷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旱田草进行定性鉴别;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方法对各产地药材进行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旱田草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结果:对旱田草药材的性状、显微特征进行了描述,且薄层色谱图中各斑点分离度好、清晰,鉴别特征稳定可靠;拟订旱田草药材中水分不得过13.00%,总灰分不得过21.0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10.00%,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15.00%;毛蕊花糖苷的质量分数不得少于0.20%。结论: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重复性好,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可用于旱田草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的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建立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的性状、显微特征、薄层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并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有关规定对水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等项目进行了测定。结果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在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方面均具有专属性特征,经测定5个基地的金线莲水分平均为8.69%,总灰分平均为11.93%,酸不溶性成分平均为3.27%;含量测定结果槲皮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1 0%,异鼠李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4 7%,山柰素平均质量分数为0.027 3%。结论上述方法简便、专属性好,重现性好,可为林下仿生态种植金线莲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金铁锁药材及其混淆品有效的鉴别方法,分析二者在显微特征、DNA信息特征等方面的差异,为精确鉴定金铁锁药材及其混淆品,以保障用药安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中药系统鉴定,对金铁锁药材及其市售混淆品样本的显微特征及其ITS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ITS序列的特异位点差异分析,N-J系统发育树分析等,建立金铁锁及其混伪品的系统鉴定方法.结果:中药系统鉴定法的显微特征中,金铁锁正品药材中无草酸钙结晶,而其混淆品瓦草中具有大量的草酸钙簇晶分布,可作为其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此外,金铁锁药材ITS序列与瓦草ITS序列差异明显,采用BLAST比对分析、N-J系统发育树分析等可将二者进一步精确鉴别.结论:采用中药系统鉴定法能够很好的对金铁锁及其混伪品进行精确的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金银花提取物质量控制的专属性方法,为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流动相乙腈(A)-0.4%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5 min,5%~20%A;15~30 min,20%~30%A;30~40 min,30%A),检测波长327 nm。比较金银花提取物与山银花、杜仲叶原药材及其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和特征图谱,分析银黄制剂中金银花提取物的质量。结果:原药材、提取物中均是山银花所含的绿原酸含量最高,质量分数分别为3.56%~5.09%,4.62%~6.12%;金银花提取物与杜仲叶提取物无明显差异,绿原酸质量分数约4%;金银花、山银花、杜仲叶提取物酸化后绿原酸含量均提高,分别为6.90%,7.35%,6.47%。山银花、杜仲叶提取物及其酸化提取物的特征谱图与金银花提取物标准图谱相同,部分银黄制剂中检测出了杜仲叶的主要成分京尼平苷酸和山银花的主要成分灰毡毛忍冬皂苷乙。结论:金银花提取物中可能存在添加山银花和杜仲叶的情况,需加强质量控制,为金银花提取物质量标准的提高及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