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心肌毒性的时间节律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心脏的毒性作用并探讨其时间节律性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降低毒副反应提供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包括对照组(A组);雷公藤甲素早晚用药组(B组)20μg/kg,bid;雷公藤甲素早上用药组(C组)40μg/kg,qd,8am;雷公藤甲素晚上用药组(D组)40μg/kg,qd,8pm。连续灌胃7周后断头处死,用HE染色法和透射电镜法,从形态学方面探讨较长时期和不同时辰服用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心脏的毒理病理损害和毒性机制。结果:光镜下可见B组大鼠左心室心肌间质血管扩张充血,有灶性出血;C组大鼠心肌血管周围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D组大鼠心肌未见血管扩张充血,心肌细胞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电镜下可见B组和C组心肌有水肿,少数线粒体肿胀,嵴突破坏,肌浆网扩张;而D组心肌有轻度水肿,线粒体肿胀不明显,嵴突未见明显破坏。结论:①心脏形态学观察提示心肌对雷公藤甲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较长期服用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心脏具有毒性作用。②雷公藤甲素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具有时间节律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较长期使用雷公藤甲素对正常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连续灌胃7周,其中空白对照组10只:2%丙二醇2ml/kg,bid;雷公藤甲素组10只:2%丙二醇雷公藤甲素混溶液20μg/kg,bid。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观察ACTH在两组大鼠垂体中的表达。结果雷公藤甲素组血浆ACTH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差异;ACTH在雷公藤甲素组大鼠垂体中的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雷公藤甲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可能作用机制之一是兴奋垂体ACTH神经细胞,使垂体分泌、释放ACTH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较长期使用雷公藤甲素对正常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含量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2组连续灌胃7周,其中空白对照组10只:2%丙二醇2mL·kg-1,日2次;雷公藤甲素组10只:2%丙二醇雷公藤甲素混溶液20μg·kg-1,日2次。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血浆CRH含量。结果:雷公藤甲素组血浆CRH含量高于空白对照组。结论:雷公藤甲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A)可能作用机理之一是兴奋下丘脑CRH神经细胞,使下丘脑合成、分泌CRH增加。  相似文献   

4.
采用GC/TOF-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雷公藤甲素对大鼠尿液中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的影响和毒性作用机制,寻找与毒性相关标志物,为雷公藤类药物临床毒性的早期预防和诊断提供依据。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雷公藤甲素高(2.4 mg/kg)、中(1.2 mg/kg)、低(0.6 mg/kg)剂量组及空白对照组。单次灌胃给药后,收集第0、1、3和7天的尿液,GC/TOF-MS进行分析,对尿液中内源性小分子化合物进行鉴定并获取半定量数据,经过主成分分析发现:不同剂量给药和不同时间取样尿液中内源性小分子代谢谱有明显差异,可被清晰区分并呈明显的动态变化轨迹。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结果与常规血液生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发现,给药引起尿液中的苹果酸、枸橼酸、牛磺酸、谷氨酸、苏氨酸及软脂酸等发生明显改变,提示与雷公藤甲素毒性相关,为潜在的毒性标志物。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测定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可反映雷公藤甲素对大鼠的毒性,代谢组学技术可以作为药物毒性评价方法。代谢通路分析结果提示,雷公藤甲素对肝脏的毒性机制可能与大鼠肝脏线粒体受损、影响三羧酸循环、氨基酸代谢及脂质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基于CYP19基因阐明雷公藤甲素抗ER(+)人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雷公藤甲素组与来曲唑组相对照,采用MTT法观察雷公藤甲素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观察其对芳香化酶的影响;采用RT-PCR观察其对CYP19基因的影响;采用瞬时转染形成高表达及低表达CYP19基因的MCF-7细胞,并用Western blot的方法观察雷公藤甲素对转染细胞CYP19以及其下游通路相关基因JNK、P38和ERK的影响。结果 雷公藤甲素能明显抑制MCF-7细胞增殖(P<0.01),其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能抑制芳香化酶及CYP19基因的表达,并能明显下调低表达CYP19-MCF-7细胞的CYP19表达,及抑制JNK、p-38和ERK的磷酸化。结论 雷公藤甲素抗MCF-7细胞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芳香化酶起作用,并引起下游Ras-Raf-MAPK-ERK激酶系统通路受抑制。   相似文献   

6.
雷公藤甲素是从传统中药雷公藤中提取出来的环氧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是雷公藤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炎、抗生育及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临床使用广泛,但具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大量的研究发现,雷公藤甲素对机体的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及免疫系统等都有比较严重的毒性。总结近几年雷公藤甲素的研究,对其临床前研究中的常见毒性及相应毒性机制做一综述,并列举其增效减毒的方法,为临床上更好的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周慧  曲颂扬  田立东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2):1593-1597, 1601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IgA肾病(IgAN)大鼠的肾保护作用及其与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方法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雷公藤甲素低、高剂量组。采用口服牛γ-球蛋白(BGG)8周及尾静脉注射BGG方法建立IgAN大鼠模型。于造模完成后灌胃给予低、高剂量雷公藤甲素治疗8周。观察大鼠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总蛋白(T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24 h尿蛋白(24 h TUP)水平;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7A、γ干扰素(IFN-γ)及IL-4水平;肾组织中IgA沉积情况;肾脏中IL-1β、Caspase-1、IL-18及NLRP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甲素组血清Scr、BUN及尿液中24 h TUP含量明显降低(P < 0.05~P < 0.01);雷公藤甲素能降低血清中TNF-α、IL-17A、IFN-γ和L-4水平(P < 0.05~P < 0.01),减轻IgA的沉积(P < 0.01),抑制IL-1β、Caspase-1、IL-18及NLRP3的表达(P < 0.05~P < 0.01)。结论雷公藤甲素对IgA肾病大鼠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进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雷公藤甲素对人子宫内膜癌抑制作用的裸鼠体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裸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HEC-1B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建立HEC-1B皮下移植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雷公藤甲素高中低剂量组8、4、2μg/(只·天)和顺铂40μg/(只·天)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共5组,治疗10~15天,观察治疗前后裸鼠体重及移植瘤体积的变化.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Bcl-2及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结果:高剂量雷公藤甲素组和顺铂用药组抑制肿瘤作用强,抑瘤率都为50%:高剂量雷公藤甲素组中的Bcl-2及VEGF的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对裸鼠皮下移植瘤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雷公藤甲素对激素依赖性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雷公藤甲素对SGC-7901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雷公藤甲素对SGC-7901细胞内雌激素受体(ER-α)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雷公藤甲素对SGC-7901细胞增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雷公藤甲素还能有效地使SGC-7901的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同时明显下调ER-α蛋白的表达。结论 雷公藤甲素能抑制人胃癌细胞SGC-7901增殖并且使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其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周期阻滞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下调ER-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雷公藤甲素为雷公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也是雷公藤片、雷公藤多苷片等制剂的主要有效成分。它具有抗炎、抗肿瘤、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是热点研究的天然活性化合物。但是,雷公藤甲素的副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其中对生殖系统的毒性及抗生育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综述了雷公藤甲素对男性睾丸、附睾和精子等,以及对女性生殖系统的损害及作用机制,并建议系统开展配伍减毒增效的研究,实现对配伍雷公藤甲素安全窗口的拓宽优化,为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哇巴因对大鼠心脏超微结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哇巴因对大鼠心脏超微结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哇巴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给予哇巴因或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每周测量收缩压。4周后,对两组动物进行心脏超声检查,并予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估心功能,透射电镜观察心脏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SD大鼠腹腔注射哇巴因4周后,两组间血压尚无显著差异。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哇巴因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及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以及左心室质量增加,等容舒张时间延长,E/A值、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显示,哇巴因组大鼠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降低,左心室舒张压升高。透射电镜观察显示,哇巴因组大鼠心肌细胞肿胀,肌纤维断裂,Z线消失,线粒体增生肿胀,部分空泡化,细胞间胶原纤维增生。结论 哇巴因可引起大鼠左心室增大、室壁增厚、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受损,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此效应发生在血压升高前,提示哇巴因可能有直接的心肌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七氟醚和异氟醚后处理在成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 将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R组)、七氟醚后处理组(S组)和异氟醚后处理组(I组),每组6只.建立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于平衡灌注末及再灌注30、90 min时记录心率(HR)、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LV+ dp/dtmax)和左心室压力下降最大速率(LV-dp/dtmax);灌注结束后,取心尖部心肌组织1 mm3,电镜下观察线粒体结构并评分,剩余心脏组织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MIS).结果 与R组比较,S组和I组心肌再灌注后的心功能指标改善,MIS减小,线粒体损伤减轻(P<0.05);与S组比较,I组心肌再灌注后的心功能变差,MIS增大,线粒体损伤程度加重(P<0.05).结论 七氟醚和异氟醚后处理在成年大鼠MIRI中均有保护作用,但七氟醚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异氟醚后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骨内局部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对大鼠心梗后血管新生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肌梗死模型组和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n=12)。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24 h后实验组左胫骨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0.5 mg,4周后分别通过小动物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功能,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局部血管新生情况。结果 超声心动图结果表明心肌梗死4周后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下降,骨内注射辛伐他汀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功能未见明显改善;TTC染色发现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心肌梗死面积未见明显减少;免疫荧光染色显示,骨内注射辛伐他汀组心肌血管密度没有显著增加。结论 大鼠心梗24 h后骨内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0.5 mg),心肌梗死面积、血管新生及心脏功能无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糖尿病大鼠心肌组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通路的影响。 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对照(DM)组、低剂量Gen治疗(L-Gen)组和高剂量Gen治疗(H-Gen)组(n=8)。采用腹 腔注射55 mg/kg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L-Gen组和H-Gen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Gen溶液10 和50 mg/kg。8周后,测定各组大鼠左心室动力学指标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水平;测定心肌组织丙 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水平;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变化;RT-PCR检测心肌组织 HO-1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rf2和HO-1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maximal rise/fall rate of 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dp/dtmax), GSH-Px,SOD和CAT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 FBG和MDA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心肌组织Nrf2和HO-1表达明显降低(均P<0.01)。与 DM组比较,L-Gen组FBG无显著差异,±dp/dtmax和LVSP明显升高(均P<0.05),LVEDP和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或 P<0.01),GSH-Px,SOD和CAT活性明显增高(P<0.05或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伤减轻,Nrf2和HO-1表达升高(均 P<0.01);H-Gen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 结论:金雀异黄酮可减轻糖尿病大鼠心肌氧化应激损伤, 其机制与调节心肌Nrf2/HO-1通路,提高抗氧化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通阳逐瘀法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左心功能为观测指标,观察通阳逐瘀法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左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EF、FS、Em/Am值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除大黄提取物组外)EF、FS、Em/Am值明显升高(P0.01)。对EF值和FS值的影响,各通阳逐瘀组之间、通阳逐瘀组和葱白提取物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优于大黄提取物组和硝酸甘油组之间(P0.05);对Em/Am值的影响,各通阳逐瘀组之间、通阳逐瘀组和硝酸甘油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优于葱白提取物组(P0.05)。结论通阳逐瘀法具有良好的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左心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正加速度(+Gz) 应激对不同程度冠状动脉( 冠脉) 狭窄小型猪模型心肌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建立巴马小型猪左前降支不同程度狭窄的动物模型,模拟飞行环境,观察各组最大耐受加速度值,取其左心室前壁心肌组织,分别在光镜、电镜下观察不同组别心室肌显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光镜下:伪手术对照组心内膜与心肌连接良好,心肌细胞排列紧密,间质无水肿;轻度狭窄组心肌细胞部分变形,间隙稍增大,间质稍水肿;中度狭窄组内膜细胞水肿,心肌细胞排列不规则,部分破裂,间隙增宽;重度狭窄组心肌细胞明显变形,排列紊乱,间隙明显增宽,细胞核变形甚至脱失。电镜下:伪手术对照组肌纤维排列整齐,肌节清楚,线粒体排列规律;轻度狭窄组肌纤维稍模糊,线粒体聚集,其内嵴模糊、减少;中度狭窄组肌纤维模糊,线粒体明显聚集、空泡化;重度狭窄组肌纤维断裂,线粒体严重变形、嵴浓缩,部分线粒体破裂。结论 在最大加速度耐受条件下,轻度冠脉狭窄猪心室肌结构变化不明显,中度及重度狭窄猪心室肌出现明显的显微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极化液对体外循环(ECC)小型猪心脏功能保护作用研究。方法小型猪12头随机分为两组,组1为对照(CON)组,麻醉后经外周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20m/h;组2为极化液(GIK)组,与CON组在同一时间以同样速度输注GIK。全麻诱导插管后,建立ECC,过程为转机、阻闭、开放各30min后停止ECC。检测麻醉诱导后至开放升主动脉120min期间的血糖(BG)、乳酸(Lac)、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和左心室收缩峰压(LVPSP),并计算左心室发展压(LVDP)变化,同期对心肌组织行电镜检测及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果ECC后两组BG水平显著上升,在开放升主动脉120min时达峰值,胰岛素水平也显著升高,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Lac水平在ECC后有所上升,在开放升主动脉后上升更为显著,GIK组显著低于CON组,在ECC5min、开放升主动脉60min及120min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实验猪在ECC后MAP及心室压力出现显著变化,表现为除LVEDP外的所有压力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LVEDP显著升高,GIK组LVPSP、LVDP在开放升主动脉80min后显著高于CON组(P〈0.05);GIK组MAP在开放升主动脉20min后即表现为高于CON组(P〈0.05);而GIK组的LVEDP在开放升主动脉后一直低于CON组(P〈0.05)。电镜结果显示:ECC后CON组心肌线粒体明显肿胀,而GIK组线粒体改变远较CON组为轻,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提示GIK组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程度显著高于CON组,而6-磷酸果糖氨基转位酶(GAFT)又显著低于CON组。结论ECC下心脏手术可导致不同程度心肌损伤,进而引起应激性高血糖、乳酸增高、心肌收缩功能降低,而GIK对ECC后心肌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与GIK有效激活Akt通道,降低己糖胺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关节炎大鼠心功能的变化及雷公藤甲素的干预作用,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模型对照(MC)组、来氟米特(LEF)组和雷公藤甲素(TP)组。除NC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备关节炎模型,制模第12天开始给药干预,TP组、LEF组大鼠分别灌胃其混悬液(TP 0.1 mg/mL,LEF 0.5 mg/mL)1 mL/100 g (体质量),NC组、MC组大鼠相应时间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30 d。末次用药24 h后,采用左心室插管术检测大鼠心功能;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总抗氧化能力(T-AOC)、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心组织Keap样蛋白1(Keap1)、肌腱膜纤维肉瘤(maf)、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mRNA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组织Keap1、maf、Nrf2蛋白表达。  结果  ① 与NC组比较,MC组大鼠的心功能指标中心率(HR)、心脏指数(HI)、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左心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变化率(±dp/dtmax)降低(P均<0.01)。SOD、MDA、ROS、T-AOC、TNF-α升高,IL-10降低 (P均<0.01)。心组织Keap1、maf、Nrf2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② 与MC组比较,TP组大鼠HR、LVSP、HI、LVEDP降低,±dp/dtmax升高(P<0.01)。TNF-α、T-AOC、MDA、SOD、ROS下降,IL-10升高(P <0.05或 P <0.01)。TP组大鼠心组织Keap1、maf、Nrf2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P<0.01)。  结论  TP可改善关节炎大鼠心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心肌细胞抗氧化能力、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抑制异常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建立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模型,研究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左室心肌血管紧张素Ⅱ-1型(AT1)受体mRNA表达及其受体蛋白的改变。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4只)和模型组(16只)。模型组根据Doering等的方法,用银夹造成腹主动脉部分狭窄(银夹内径0.7mm)。8周后免疫组化法进行AT1受体蛋白染色,并用灰度值作为其含量指标行图像分析,即时PCR扩增后分析并测定其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造模8周时AT1受体蛋白及其mRNA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腹主动脉缩窄大鼠所致心肌纤维化心肌AT1基因转录与翻译水平发生改变,通过AT1下游信号通路传导作用,促进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