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研究分析了CMOSens质量流量计和控制器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套能与呼吸机周期同步且成比例地释放NO标气的NO输送系统,并用N O/NO 2电化学传感器连续监测治疗气中NO浓度和二氧化氮(NO 2)浓度。在NO治疗气浓度为20 ppm的情况下,通过整定系统软件参数后,呼吸机的吸气流量和NO供给流量的相位差为0,NO检测浓度相比较整定前的检测值平均增大2.15 ppm,更接近于NO设定浓度值,NO 2检测浓度≤0.2 ppm属于安全范围。结果表明经过整定后的系统系实现了和呼吸机周期同步地供给NO标气,并且提高了NO治疗气的精度、降低了NO由于被氧化而生成NO 2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研究分析了CMOSens(R)质量流量计和控制器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套能与呼吸机周期同步且成比例地释放NO标气的NO输送系统,并用NO/NO2电化学传感器连续监测治疗气中NO浓度和二氧化氮(NO2)浓度.在NO治疗气浓度为20 ppm的情况下,通过整定系统软件参数后,呼吸机的吸气流量和NO供给流量的相位差为0,NO检测浓度相比较整定前的检测值平均增大2.15 ppm,更接近于NO设定浓度值,NO2检测浓度≤0.2 ppm属于安全范围.结果表明经过整定后的系统系实现了和呼吸机周期同步地供给NO标气,并且提高了NO治疗气的精度、降低了NO由于被氧化而生成NO2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研究分析了CMOSens(R)质量流量计和控制器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套能与呼吸机周期同步且成比例地释放NO标气的NO输送系统,并用NO/NO2电化学传感器连续监测治疗气中NO浓度和二氧化氮(NO2)浓度.在NO治疗气浓度为20 ppm的情况下,通过整定系统软件参数后,呼吸机的吸气流量和NO供给流量的相位差为0,NO检测浓度相比较整定前的检测值平均增大2.15 ppm,更接近于NO设定浓度值,NO2检测浓度≤0.2 ppm属于安全范围.结果表明经过整定后的系统系实现了和呼吸机周期同步地供给NO标气,并且提高了NO治疗气的精度、降低了NO由于被氧化而生成NO2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研究分析了CMOSens质量流量计和控制器的基础上,研究设计了一套能与呼吸机周期同步且成比例地释放NO标气的NO输送系统,并用NO/NO2电化学传感器连续监测治疗气中NO浓度和二氧化氮(NO2)浓度。在NO治疗气浓度为20ppm的情况下,通过整定系统软件参数后,呼吸机的吸气流量和NO供给流量的相位差为0,NO检测浓度相比较整定前的检测值平均增大2.15ppm,更接近于NO设定浓度值,NO2检测浓度≤0.2ppm属于安全范围。结果表明经过整定后的系统系实现了和呼吸机周期同步地供给NO标气,并且提高了NO治疗气的精度、降低了NO由于被氧化而生成NO2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光导纤维设计了一种检测血红细胞浓度的光纤传感器,并将光纤传感器用于透析穿刺针头的漏血检测,提出了一种漏血检测的新方法。通过动物血样实验,分别测量了红、绿、蓝三色光为光源的光纤传感器的输出曲线,对比分析了三色光源的光纤传感器的输出特性,证明蓝光源光纤传感器检测灵敏度最高;通过志愿者血样实验测量了蓝光源光纤传感器输出特性曲线,并确定了报警阈值范围。结果证明,以蓝光为光源的光纤传感器漏血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安全可靠的优点,能够准确检测透析穿刺针头的微漏血量。此种漏血检测报警装置能够在透析过程中对穿刺针头的微量漏血进行实时监测,避免透析中发生漏血事故。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血管内激光光凝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围手术期血浆内皮素 - 1(ET - 1)和一氧化氮 (NO)的水平。方法 :5 8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 ,分为轻、重两组 ,采用激光血管内光凝治疗 ,在治疗后第 1,3,7和 14d取静脉血检测血浆内ET - 1和NO水平 ,检测方法分别为放射免疫分析和Griss法。同时 5 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行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分段剥脱治疗 ,同样在治疗后第 1,3,7和 14d检测血浆内ET - 1和NO水平。结果 :大隐静脉曲张患者轻症组ET - 1水平同正常对照组没有明显区别 ,而NO水平高于对照组 ;重症组ET - 1和NO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后血浆ET - 1和NO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 ,向正常水平接近的变化趋势 ,但血管内光凝组较传统的手术方法ET - 1和NO变化幅度小 ,且提前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ET - 1和NO水平高低是判断手术应激强度大小和病程转归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一种新型压电石英晶体癌胚抗原(CEA)免疫传感器,传感器检测池用AT切向、基频10 MH z的石英晶体通过金属夹具和乳胶套圈固定组成,采用巯基化方法把抗人CEA单克隆抗体固定在金膜电极表面制成抗体敏感膜,构成的压电CEA免疫传感器应用于临床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构建的压电CEA免疫传感器对CEA的响应特性良好,其线性检测范围为1.56~50.00 ng/m l,甲胎蛋白(AFP)、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对CEA的检测基本无干扰;传感器可再生后重复使用5次;50例临床标本检测结果与放射免疫检测法符合(P>0.05),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90。研制的压电CEA免疫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不需标记、操作简单、省时、能实时在线检测和重复使用等优点,对比分析表明其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临床检验。  相似文献   

8.
基于新型颜色传感器设计一种透析漏血检测装置,并提出了一种简单复合算法,进一步提高对血红细胞(RBC)检测的灵敏度。采用兔血溶液代替透析液,实验测量了颜色传感器输出电压随RBC浓度变化的规律,得出了颜色传感器随RBC浓度变化的特性曲线,并通过复合检测算法,得出了颜色传感器复合式检测的输出特性。结果证明,颜色传感器可以用于检测透析液中的微量RBC,且对浓度的微小变化具有较高灵敏度,同时消除了气泡和管壁粒子沉积对检测的影响,适于对透析液中RBC的微漏出量进行实时监测,避免透析过程中发生漏血危险。  相似文献   

9.
脉搏波的无创检测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搏波的波形特征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其检测方式和传感器的选择都会对脉搏波的检测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脉搏波无创检测用传感器类型包括压力传感器、压电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反射式和透射式)。检测方式有桡动脉压力脉搏波检测和指端容积脉搏波检测。实际运用结果显示不同的传感器有不同的性能指标和适应范围,检测方式也会对脉搏波的检测产生很大影响。尽管压电传感器和光电传感器都能采集信号良好的脉搏波,但压力传感器由于误差大、强噪声和检测部位难寻等原因已经逐渐被淘汰,此外临床实验证实了桡动脉压力脉搏波检测容易受检测部位和检测个体的影响,指端容积脉搏波具有检测稳定、重复性好、易于操作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黄俊琪  张虹  巩祥鹏  韩泾鸿  李娟  吴长有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22(5):494-496,F0003,F0004
目的: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ed Ligand,TRAIL)受体微阵列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为离子敏场效应型(Ion sensitive field effect transistor,ISFET)免疫生物传感器,利用此检测系统检测细胞表面的TRAIL受体。方法:将1:10稀释的4种TRAIL受体的抗体吸附在此型免疫生物传感器上,对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株EVC9611、肺癌细胞株AS49-DDP、舌癌细胞株Tca8113以及白血病人来源的白细胞进行检测。结果:这种微阵列传感器检测系统可以同时检测细胞表面的4种TRAIL受体,并发现正常血管内皮细胞株EVC9611和舌癌细胞株Tca8113的细胞表面没有4种TRAIL受体的表达,而肺癌细胞株AS49-DDP细胞表面的TRAILR2表达较多,白血病人来源的白细胞4种受体都有表达。结论:研制的TRAIL受体微阵列生物传感器检测系统可以有效地同时检测各种细胞表面的4种TRAIL受体,为进一步使用TRAIL治疗肿瘤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疟原虫感染过程中IFN γ对巨噬细胞合成NO的诱导作用 ,我们应用Griess反应检测了约氏疟原虫感染小鼠脾细胞和MΦ培养上清中NO的分泌情况。结果显示 ,去除淋巴细胞则脾细胞中的MΦ合成NO水平显著下降 ;外源性IFN γ的加入可明显地提高MΦ合成NO的水平。这表明 ,在约氏疟原虫感染过程中 ,淋巴细胞的存在能促进MΦ合成NO ;IFN γ是促进MΦ合成NO的一种主要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2.
NO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物质,它具有松弛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抑制内皮细胞增殖作用。hs-CRP的检测与临床各科密切相关。IL-1β检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国内尚少见有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NOS、hs-CRP和IL-1β联检的报道,为此,我们进行了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从孕妇腹壁上检测胎儿运动和声音的新型传感器。这种传感器的传导原理是传感器必须与孕妇腹壁的声阻抗相匹配。为了检测出胎儿呼吸运动引起的极其微弱的声音信号,测量时,传感器的接触区被支持在一层溥膜上。调节活动装置可使它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疫情、食源性疾病爆发,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人们期待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好的生物传感器技术能够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磁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磁珠表面修饰物与分离目标发生亲和反应以完成目标分离的分子生物学分离技术,能够对待测标靶实现高效分离、富集。采用磁分离技术与不同检测手段结合的生物传感器设计方法,是提高复杂背景下生物传感器灵敏度的关键。从纳米磁珠、磁分离方法、基于磁分离技术的生物传感器设计方法以及磁分离在不同检测目标中的挑战几个方面,回顾该领域的研究进展。研究实例证明,基于磁分离技术的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分析不同磁分离技术的特点,以及基于磁分离技术的生物传感器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指出医学检测用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趋势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IL-18、NO、ET对评价冠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IL-18、NO、ET检测对冠心病(CHD)患者冠脉狭窄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CHD患者外周血IL-18、NO、ET的含量。结果:重度狭窄组IL-18、ET含量高于中度狭窄组(P〈0.05),NO含量低于中度狭窄组(P〈0.05);中度狭窄组IL-18、ET含量高于轻度狭窄组(P〈0.05),NO含量低于轻度狭窄组(P〈0.05);轻度狭窄组IL-18、ET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NO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可通过检测CHD患者血浆中IL-18、NO、ET的含量,作为评价冠脉狭窄程度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对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表面等离子体谐振生物传感器具有无需标记、灵敏度高的特点,因此有望在本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利用自制的SPR生物传感器,对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对人血清白蛋白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直接法可以检测到0.1ug/mL的人血清白蛋白,问接法的检测范围为1—50ug/mL,两种方法分别可通过双抗夹心法或二抗对传感器响应值进行放大,以进一步提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是指将经过集成处理的多传感器信息进行合成,形成对外部环境某一特征的一种表达方式,经过集成与融合的多传感器信息能完善地、精确地反映环境特征。本文从传感器模型、多传感器集成系统模型和框架、多传感器集成系统的控制结构、信息融合的层次和方法等方面对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列举了该技术具体应用的几个实例,并指出其在疾病诊断、人工味觉和嗅觉检测等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光寻址单细胞传感器的设计及药物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寻址电位传感器(Light-Addressable Potentiometric Sensor,LAPS)的新型单细胞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通过移动激发对作为敏感元件的单个细胞进行寻址测量,克服了基于场效应管和微电极阵列的细胞传感器中测量位点固定、细胞定位培养困难等缺欠,探索了这种光寻址单细胞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和检测活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可行性。最后分析了该传感器在药物检测方面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细胞传感器在单细胞电生理研究和药物分析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NOS和GM-CSF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化学法对34例COPD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NO、NOS和GM-CSF检测,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COPD患者在治疗前血清NO、NOS和GM-CSF水平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经中西医结合治疗1个月后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O、NOS和GM-CSF水平的测定,可适用为一种筛选方法,其变化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COPD的发病,此外,水平的检测还可以对了解病情、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描述了一种以全内反射荧光(TIRF)原理为基础的平面光波导免疫传感器。由于光波导表面消失波具有空间分隔效应,传感器可在不干扰测试溶液的情况下监测器件表面的免疫反应。本文通过对特异性、非特异性及散射信号的测量,研究了非特异性吸附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及表面膜的特异性结合能力。通过选择合适的再生条件,传感器在使用数次后性能未见明显的改变。最后文章给出了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及检测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