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性激素在子宫平滑肌瘤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平滑肌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分析了46例子宫肌瘤、肌层、内膜组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含量。结果: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PCNA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肌组织,ER、PR明显低于内膜增生期(P<0.05,P<0.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孕激素的水平及其受体的含量有关,PCNA可能与肿瘤的异常生长有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免疫组化PAP法对44例子宫平滑肌瘤和相应正常子宫肌层组织内的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子宫肌瘤及相应子宫肌层组织均含有ER和PR;肌瘤组织、子宫肌组织ER和PR的阳性率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肌瘤组织内ER和PR含量均高于正常肌层组织。同时测定了20例血清雌二醇和孕酮含量,其含量在增殖期与正常参考值间差别有显著性,分泌期差别无意义。ER和PR阳性率与年龄分组无关。初步探讨了其与子宫肌瘤发生、生长的关系及采用孕激素治疗子宫肌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对24例子宫肌瘤患者血清雌、孕激素及多处子宫组织的雌、孕激素及其受体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宫肌瘤组织雌二醇(E2),E2胞浆受体(EcR)、孕激素胞浆受体(PcR)、和E2胞核受体(EnR)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子宫肌组织(P<0.05~0.001);且增生期肌瘤组织E2与EcR正相关r=0.70,P<0.05,血E2及孕酮(P)与各处宫肌组织E2及P无关;瘤旁子宫肌与正常宫肌的组织激素和受体含量无显著差异。另16例子宫肌瘤患者用三苯氧胺(tamoxifen,TAM)治疗4.3个月后子宫体积缩小,其中10例兼行手术者的瘤组织E2及EnR水平显著下降,镜下可见广泛退行性变及坏死。研究提示:宫肌瘤局部可能形成异常高的E2及E2受体(EP)环境,肌瘤的发生存在多中心性趋势。TAM可抑制瘤组织对E2摄取和EcR的核转移,并使核保留减少,从而降低EnR的含量,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DCC方法检测36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雌、孕激素受体,发现: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EcR(+)率38.9%,EnR(+)率86.1%,上皮性肿瘤中不同病理亚型其雌、孕激素受体含量及分布不同,浆液性上皮癌为高雌激素受体型,内膜样癌为高孕激素受体型,粘液性癌为贫受体型,分化好的上皮性肿瘤其雌激素受体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分化差的肿瘤(P〈0.01),临床Ⅰ-Ⅲ期组其雌激素受体平均含量较临床Ⅲ-Ⅳ期组高(P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组织化学法测定了38例卵巢肿瘤的雌、孕激素受体,发现少数良性肿瘤、部分恶性肿瘤组织中存在雌、孕激素受体,且恶性肿瘤的雌激素受体的阳性率高于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中上皮类肿瘤的雌、孕激素受体阳性率高于非上皮类肿瘤,分化好的肿瘤的雌激素受体高于分化差的肿瘤。雌、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与临床期别、月经状况无关。本研究提示:雌、孕激素受体作为指导卵巢肿瘤内分泌治疗和预测预后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和雌二醇对子宫肌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P法检测子宫肌组织及子宫肌瘤组织IGFⅠ型受体(IGFⅠR)、雌激素受体(ER)及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的表达并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局部IGFⅠ浓度及血清中IGFⅠ和E2水平。结果示:①IGFⅠR和ER在子宫肌瘤中表达高于子宫肌组织(P<0.05);②IGFⅠ浓度在子宫肌瘤局部高于肌组织(P<0.05)且与ki67阳性细胞数和ER表达呈正相关;③子宫肌瘤患者血清中IGFⅠ和E2水平正常(P>0.05)。提示IGFⅠ和E2具有促进子宫肌瘤生长的作用,IGFⅠ可能作为雌激素介质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亲和酶标法对46例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进行了定位研究。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为63%,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为56.5%。根据瘤细胞构成比、阳性细胞构成比、染色强度、受体定位类型等参数研究了ER、PR在乳癌中分布及定位,对其中37例乳腺癌测定结果与葡萄糖活性碳吸附法(DCC)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两种方法符合率ER为72.4%,PR为71.7%。  相似文献   

8.
应用受体放射分析技术与现代生物化学技术(等电聚焦电泳、超离心技术)测定正常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瘤组织胞浆雌、孕激素受体结果表明;人类正常子宫内膜中存在特异性胞浆雌、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含量为59.79±8.58fmol/mg蛋白,孕激素受体含量为67.43±11.23fmol/mg蛋白。在增生过长子宫内膜中,也含有较高浓度的雌、孕激素受体,且与正常子宫内膜无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含量为29.21±7.55fmol/mg蛋白,孕激素受体含量为22.58±3.84fmol/mg蛋白,并随着肿瘤组织分级的增加,雌、孕激素受体浓度逐渐降低。雌、孕激素受体浓度与癌组织肌层浸润程度及病人的绝经状态有关。根据子宫内膜癌中雌、孕激素受体含量的测定,可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并推测预后。  相似文献   

9.
采用亲和酶标法对46例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进行了定位研究。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为63%,孕激素受体(PR)阳性率为56.5%。根据瘤细胞构成比、阳性细胞构成比、染色强度、受体定位类型等参数研究了ER、PR在乳癌中分布及定位,对其中37例乳腺癌测定结果与葡萄糖活性碳吸附法(DCC)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两种方法符合率ER为72.4%,PR为71.7%。  相似文献   

10.
何美娟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0):48-49,53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子宫不同部位的雌、孕激素受体、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变化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人院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手术过程中分别留取子宫肌瘤中的组织(A组)、子宫肌瘤临近的肌层组织(B组)、子宫肌瘤远处(距离肌瘤5cm以上)平滑肌组织(C组)各1份,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标本中的雌、孕激素受体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三种受体进行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越靠近瘤体处表达越多。A组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组织中三种受体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中三种受体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孕激素受体、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离肌瘤越近、越处于肌瘤增生期,三种受体的表达则越多。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及P53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P53表达的阳性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33例子宫内膜癌标本进行了ER、PR及P53的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及P53的总阳性率分别为66.57%、63.64%、27.27%,ER、PR、P53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有并,随着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ER、PR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而P53的  相似文献   

12.
子宫肌瘤中ER、PR和IGF-1受体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子宫肌瘤及周围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的变化及其与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IGF-1R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细胞中ER、PR、IGF-1R的表达明显高于子宫肌层细胞的表达。结论:子宫肌瘤的生长与子宫肌瘤组织ER、PR、IGF-1R的表达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3.
米非司酮对人蜕膜,羊膜及绒毛膜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人蜕膜,羊膜及绒毛膜的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17例,对流产的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实验组雌激素受体阳性率100%,孕激素受体的阴性率,蜕膜为88.2%,羊膜为41.18%,绒毛膜为58.82%。而对照组ER,PR阳性率为100%。结论:米非司酮作用部位主要在蜕膜但对羊膜及绒毛膜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人蜕膜、羊膜及绒毛膜的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应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期妊娠17 例,对流产物进行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实验组雌激素受体(ER)阳性率100% ,孕激素受体(PR)的阴性率:蜕膜为88.2% ,羊膜为41.18% ,绒毛膜为58.82% 。而对照组ER、PR阳性率为100% 。结论:米非司酮作用部位主要在蜕膜但对羊膜及绒毛膜也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河南食管癌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40岁)食管鳞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3例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ER和PR表达变化。结果: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47%,孕激素受体的阳性率为7%。EP、PR阳性率与组织分化程度、性别、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食管癌高发区青年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有较高的ER表达,而PR阳性表达明显低于ER,提示ER变化是青年食管癌患者频发的分子事件,进一步了解血清和组织雌、孕激素水平和ER的变化关系,将有助于加深对食管癌变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血清激素水平和子宫ER、PR含量与子宫肌瘤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表达和子宫肌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 ,检测 3 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标本肌瘤、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ER、PR的表达 ,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外周血中血清雌激素 (E2 )、孕激素 (P)、促卵泡生成素 (FSH )、黄体生成素 (LH)、垂体生乳素 (PRL)及雄激素 (T)水平 ,健康育龄妇女 3 0名作为对照。结果 肌瘤组织ER、PR表达显著高于瘤旁组织及肌层组织 (P <0 .0 1,P <0 .0 5) ,瘤旁组织PR表达显著高于肌层组织 (P <0 .0 5) ;研究组与对照组外周血性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外周血E、P在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与子宫组织ER、PR强表达有关 ,行子宫肌瘤挖除时应同时切除瘤体周围的肌层组织  相似文献   

17.
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雌激素、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肠癌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ABC法对43例大肠癌及癌旁组织进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检测。结果 大肠癌ER、PR阳性率分别为83.72%和88.37%。癌旁粘膜内也检出ER、FR其检出率与癌组织部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期及有无转移无关,与肿瘤分化程度亦无关(P〉0.05)。结论 大肠癌为性激素依赖性肿瘤;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正常女性口腔粘膜及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相关性,应用ABC法对10例健康女性黄体期口腔粘膜与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作对照研究,结果显示;10例口腔粘膜与子宫内膜均表现为正常的组织象,其中,口腔粘膜7例雌激素受体阳性,8例孕激素受体阳性,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本均为阳性,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两者在雌孕激素受体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口腔粘膜也是性激素的靶组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孙红  张惜阴 《上海医学》1994,17(9):511-513
本研究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雌二醇、孕酮的组织化学方法(简称酶联组化法)检测16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观察经三苯氧胺20mg每日三次口服10天治疗前后受体含量及病理组织学的改变,发现治疗前:子宫内膜癌组织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56.25%,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37.5%,治疗后:雌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2.5%,孕激素受体阳性率为68.75%,16例中有3例病理组织学检查仅见混合型增生过长或增生期子宫内膜,另外6例组织学分级有好转。本研究结果提示:三苯氧胺治疗子宫内膜癌有一定效果,其作用机理可能为直接作用于肿瘤组织,或通过孕激素受体的增加而使肿瘤组织的生长受抑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α(ERα)基因多态性与子宫肌瘤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WIT)检测86例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组)和80例非子宫肌瘤女性患者(对照组)的ERα基因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子宫肌瘤患者肌瘤组织与正常子宫肌层组织的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