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新增了一台J-BLR一130六辊棒材矫直机,该机与原有的精锻机配套使用,对钛及钛合金格锻棒材进行锻后余热在线矫直和退火加热后矫直.矫直钛棒材的尺寸范围为25mm~130mm,长度1.5m~7m.该机为直流调速可逆矫直机,可满足该厂精锻机生产的所有钛及钛合金棒材的矫直需要,矫直精度为1/100ho采用西门子直流调速系统和可编程控制器对其进行驱动和控制.各矫直辊压下和转角均可电动调节和数字显示,并具有超载液压保护功能.可适应精锻棒材规格频繁变化的特点和实现全自动矫直.六辊矫直机的投产,使该厂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信息     
第一重机厂研制成功七辊立式矫直机七辊立式矫直机是攀钢轨梁厂需新增添的成套产品,用以协助矫直钢轨的旁弯,提高矫直质量。该机采用了变节距结构(800、760、720mm),三个矫直辊主动,另外四个矫直辊为被动,矫直速度0.9~1.8m/s,矫直钢轨规格为43~75kg/m。测试结果表明该机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薄壁钛和进行高精度矫直,在对弯曲矫直和对辊压扁椭圆矫直法及弯曲矫直与对辊压扁椭圆荞直相结合的矫直法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决定在六辊矫直机上采用弯曲矫直法与对辊压扁椭圆矫直法相结合的方法对薄壁钛管进行矫直。在详细分析了影响矫直精度参数的基础上,确定矫直的合适工艺。所进行的矫直实验结果表明:弯曲矫直法与对辊压扁椭圆矫直法相结合的方法可有效的改善薄壁钛管材的直线度和椭圆度。矫直的薄壁钛管直线度达到0.3mm/m,达到了较高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博技机电高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BJ99系列高速钢筋矫直切断机。它博采众长 ,技胜一筹。该机是专为Ⅲ级高强螺纹钢筋、冷轧带肋钢筋、热轧螺纹钢筋以及圆钢矫直而设计的高速高效矫直机械。其矫直辊采用特殊设计 ,不损伤螺纹钢的横肋及螺纹 ,飞剪自动定尺剪切 ,剪切速度高 ,无钢筋头顶弯现象。它矫直速度高 ,达到 2 .3m s,矫直范围广 ,可矫直5 ~2 0钢筋。BJ99系列高速钢筋矫直切断机问世@胡正隆  相似文献   

5.
由于大弯曲难变形合金钢棒材的弯曲度较大、咬入困难,多采用上下同步驱动、对辊压紧的多辊矫直机进行矫直,但是对于其矫直精度没有一个定量的表达。从矫直变形机理入手,分析影响矫直精度的因素,得出调节变形量逐渐越小,矫直辊轴线与矫直线的夹角越小。“矫弯”负作用系数越小,矫直精度越高。最后通过Abaqus软件对棒材纯弯曲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通过理论计算、有限元数据、试验数据的对比,证明了提高棒材矫直精度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矫直辊辊形分析计算与加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本文也研究了“矫直辊辊形分析计算与加工方法”这个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结果。本文内容是:1.矫直辊辊形的定性分析;2.准双曲面辊形的计算方法;3.准双曲面辊形的加工方法;4.矫直辊倾角调整与修整。对于辊形计算,本文只需要采用两个公式,而且不需要解高次方程。一般计算工具即可满足要求。对于加工方法,是按辊形的形成原理进行加工,不需计算绘制辊形与制造精密机床和专用工具,一般工厂都可实现。这为制造和改进矫直辊开辟一条较方便的途径。本文所提出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圆材矫直机的矫直辊,对于圆材轧机以及横轧机的轧辊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斜轧线接触矫直辊的设计与调整探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线接触矫直辊在实际操作参数与设计给定参数产生偏差时,其线接触特征受到破坏,最终影响矫直效果。本文采用数理分析,探讨了当某一参数在调整中产生偏差时,该偏差和其他参数对线接触破坏程度的影响,并提出了线接触矫直辊设计和调整要点。  相似文献   

8.
二辊矫直原理及精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二辊矫直过程的分析,深入的研究了矫直的机理。建立了二辊矫直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了辊形可矫直的条件和矫直精度的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9.
近期,西德科勒(kohler)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推出了一种100t级的重型矫直机,该机可往返矫直厚度为10—35mm,最大宽度为1500mm,长度可达10m的优质钢板。这台矫直机组由21只直径为120mm、长度为1500mm的矫直辊组成,最大矫直面积为25000mm~2,矫直速度为0—20m/min。矫直设备附有一套液压控制的二辊夹送装置。该机机械加工制造以及安装施工都具有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变截面细长轴类零件的矫直问题,采用三辊滚压矫直方法,设计矫直辊型方案;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变截面细长轴矫直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不同压下量时的残余应力、圆度和直线度;综合分析各项指标,确定合理压下量的取值范围为0.08mm~0.12mm。现场实验表明,采用此范围内的压下量可获得良好的矫直效果。研究结果为矫直辊型设计和矫直工艺参数设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变截面细长轴类零件的矫直问题,采用三辊滚压矫直方法,设计矫直辊型方案;采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变截面细长轴矫直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不同压下量时的残余应力、圆度和直线度;综合分析各项指标,确定合理压下量的取值范围为0.08mm0.12mm。现场实验表明,采用此范围内的压下量可获得良好的矫直效果。研究结果为矫直辊型设计和矫直工艺参数设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无初始变形铝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解析法对弯辊矫直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不同弯辊量下的矫直过程计算模型。通过ABAQUS有限元仿真模拟和19辊矫直机进行了弯辊矫直过程实验,在相同压下量,弯辊量为0.1、0.2和0.3 mm下,研究了矫直过程中弯辊量对板带浪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压下量,板带矫直后浪形高度与弯辊量成正比变化,而浪形纵向周期长度与其呈反比变化;实验数据、模型计算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误差范围在15%以内,处于合理误差之内。  相似文献   

13.
西德齐根、施努茨(schnutz)机械厂开发了一种既可用于矫直带材、又可用于矫直板材加工的“RMH-Optiplan”板带矫直机。该矫直机的特点是:所有调整系统均系电气一液压控制;其中可调支承辊组依靠计算机操纵,根据材料参数、支承高度以及压力的输入自动进行调整;图象及数值由操纵台上的荧光屏显示;由于借助重复矫直作业的存储自动装置,从而简化了机器的调整时间;由于采用快速换辊的轴承座结构以及不同矫直辊外径的轴承座、从而有可能扩大矫直范  相似文献   

14.
陈勇 《钢管》2019,48(3):71-73
根据无缝钢管矫直理论与生产实践,归纳出一种六辊矫直机辊型曲线设计方法,分析了各参数间的关系,以数学方法推导出矫直辊辊型曲线公式。实践证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矫直辊辊型曲线加工出的轧辊,无缝钢管与矫直辊贴合度好,矫直时磨损减少,钢管表面质量、平直度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实际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郭建明 《钢管》2012,41(6):35-37
介绍了一种新型六辊矫直机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改进了矫直机上下矫直辊结构,加长了矫直辊辊身长度,增加了钢管与矫直辊在单位长度上形成的包络范围,同时增加了新型边侧辊装置。通过上述改进设计,解决了大直径薄壁钢管在传统六辊矫直机矫直过程中容易产生的钢管跑偏、矫直变椭圆、钢管断面畸变等质量缺陷问题,显著提高了钢管的矫直精度和成品质量。  相似文献   

16.
Btiltmann公司开发了一种矫直机模拟系统,该系统的部件和结构原理不仅适用于二辊棒材矫直机和型钢矫直机,而且适用于六辊和十辊钢管矫直机。不同材质的管子,如铜管、铝管和高级合金钢管都可用此矫直机矫直.该矫直机为刚性整体结构,设有中心压紧的辊式夹持器,能自动设定和采集数据,矫直参数稳定,重现性良好;矫直精度可达0.2mm/m;轧辊间距小,可对短而弯曲的管端予以矫直;矫直范围较广,外径范围30~300mm;每个矫直辊单独传动,减少了打滑和管子表面划痕;高度和角度调整的重现精度可达土0.00lmm;采用液压系统控制整体过载安…  相似文献   

17.
刘志亮  张思朋  李德 《锻压技术》2019,44(12):77-82
为了提高管材矫直精度,改进目前管材矫直机的检测装备,针对管材头尾难以矫直的问题,基于六辊矫直原理,采用双曲线辊型和反弯辊型相结合的复合辊型管材矫直机,对管材全长进行了矫直,并分析了弯曲变形中应力、应变、曲率之间的关系;在管材六辊矫直机上,对其中间一对辊采用了反弯辊型,改进了管材端部的矫直效果。同时,设计了检测管材平直度的装置,精度达到0.01 mm,用以检测管材矫直产品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则测出误差数据,并将该数据反馈至生产设备以便及时调整,从而生产出高精度的产品。研究结果为实际管材矫直的在线检测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林艳梅 《钢管》2004,33(6):50-50
德国Reika有限公司向欧洲最大的DOM制管厂——Mannesmann Hoesch(MHP)提供了1套10辊矫直机组,包括可调入口槽、横向送料装置及出口槽。该机组采用CNC控制系统,矫直精度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进口矫直机的矫直辊断辊的断口形貌、材料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及金相组织的检测与分析,发现冷矫直辊断辊是由于矫直辊的热处理不当导致其机械性能未达到设计要求而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冷矫直辊国产化的技术指标,选用Cr5材料,改进加工工艺,实现了矫直辊的国产化.  相似文献   

20.
扭矩干涉是矫直生产的“顽疾”,各辊单独传动是解决干涉最好的改进方法,但各辊的矫直速度不及时调整同样会产生严重的扭矩“干涉”。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调整矫直辊名义直径而改变矫直速度的方法,分析了矫直线速度与中心层高度、压下量、矫直节距及矫直辊直径的关系及理论线速度与实际线速度存在差异的原因。结合理论分析及现场数据建立了矫直扭矩干涉的控制模型。该模型投用后,使矫直扭矩绝对值由87%降低到21%,降低了矫直机电耗及设备损坏率,提高了生产作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