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罗彬  马荣  陈航  黄鑫  马沛 《现代肿瘤医学》2021,(17):3049-3052
目的:探究基于肿瘤位置的改良分期系统对T1期胰腺导管腺癌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18年间进行胰腺癌手术的患者共1 873例,其中1 291例患者的肿瘤位置在胰头,582例患者的肿瘤位置在胰体/尾部。比较不同分组患者的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肿瘤术后的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在T1期患者中,胰头肿瘤患者的预后较胰尾肿瘤的预后差。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头位置、肿瘤大小、N分期是T1期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更低存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比为1.49,95%可信区间为1.13~1.87,P=0.022)。基于肿瘤位置的改良分期系统较第八版AJCC分期系统更能区分早期胰腺导管腺癌的不同分组。结论:肿瘤位置是可切除胰腺导管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基于肿瘤位置的改良T1亚分期对胰腺导管腺癌的预后预测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胰腺导管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对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56例胰腺导管腺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转移率为73.2%(41/56),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复发转移率分别为26.8%(15/56)、51.8%(29/56)、64.3%(36/56)和69.6%(39/56).局部复发13例,肝转移15例,多脏器转移10例.病程、腰背痛症状、术前CA19-9水平、肿瘤大小、T分期、AJCC分期与胰腺导管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有关(P<0.05).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为2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CA19-9水平和肿瘤大小与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是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OR=2.08,95%C/为1.28~4.03).结论 胰腺导管腺癌多在术后2年内发生复发转移,肝脏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病程、腰背痛、CA19-9、肿瘤大小、AJCC分期和T分期与术后复发转移有关,肿瘤大小是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胰腺腺泡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过,以期指导临床,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4年12月至2014年3 月收治的15例胰腺腺泡细胞癌患者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治疗及预后特征。结果:15例患者中,男8 例,女7 例,发病中位年龄44岁。肿瘤位于胰头部8 例,胰体尾部 6 例,钩突部 1 例。肿瘤直径 3~18cm,平均直径 6.67cm。患者出现黄疸者少,肿瘤标志物多不升高。出现术前转移者6 例,12例行根治性切除,3 例行保守治疗。术前及术中均不能正确诊断,最终诊断需要靠术后病理或穿刺,行抗胰蛋白酶、抗糜蛋白酶检测均阳性。术后化疗多以吉西他滨为基础。平均生存期20.6个月。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临床特点比较特殊,且现倾向于认为其属于低度恶性肿瘤,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与治疗手段及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86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病理类型、病理分级、TNM分期及手术治疗方式与无瘤生存期和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及5年生存率在肿瘤的病理分级和TNM分期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G1级的死亡风险是G2、G3级的0.18倍,TNM分期Ⅰ、Ⅱ期的死亡风险是Ⅲ、Ⅳ期0.21倍。结论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预后与病理分级及TNM分期有关,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胰腺癌根治手术治疗的、病理确诊为胰腺导管腺癌的患者283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情况。结果283例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期(median disease free survival,mDFS)为7.9月,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为15.0月。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手术切缘状态以及肿瘤TNM分期是影响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肿瘤淋巴结状态以及肿瘤TNM分期是影响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手术切缘状态和TNM分期是影响DFS的独立风险因素,TNM分期和肿瘤淋巴结状态是影响OS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腺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2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24例胰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截止到2019年3月31日,失访2例,失访病人采用截尾数据处理。结果:24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为(60.2±9.2)岁。15例(62.5%)患者因上腹痛、腹胀腹泻就诊,4例(16.7%)患者因皮肤巩膜黄染、皮肤瘙痒就诊,2例(8.3%)患者因腹胀伴腰痛就诊,1例(4.2%)患者因腰背痛就诊,1例(4.2%)患者因黑便乏力就诊,1例(4.2%)患者因体检发现胰腺占位就诊。所有患者术前检查均证实为胰腺占位。超声提示胰腺内见肿物,轮廓不规则,边界欠清晰,肿瘤向周围组织呈蟹足样浸润,内呈低回声不均匀,肿瘤坏死液化呈现无回声区。CT提示胰腺可见不规则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增强扫描病灶呈弱强化,其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周围胰腺实质。磁共振提示胰腺可见稍长T1、稍长T2信号肿块,边界模糊,增强扫描弱强化,强化欠均匀。术中明确肿瘤位于胰头及钩突部14例(58.3%),胰体尾部10例(41.7%)。肿瘤长径平均为5.1 cm(2.3~10 cm)。TNM分期:Ⅰb期8例(33.3%),Ⅱa期12例(50.0%),Ⅱb期1例(4.2%),Ⅲ期3例(12.5%)。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4例,胰体尾、脾切除术10例。术后随访22例,失访2例,平均生存时间为21.3个月(1~58个月),随访截止时有8例患者存活。结论:胰腺腺鳞癌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影像学表现提示恶性可能,确诊依赖病理学诊断,其具有嗜神经性,手术后结合化疗、放疗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胰腺导管腺癌中NDRG1及MMP-7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分析二者在胰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胰腺导管腺癌标本86例,胰腺导管腺癌癌旁正常胰腺组织86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DRG1和MMP-7蛋白的表达情况,检测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统计学相关性。结果:NDRG1和MMP-7表达于胰腺导管腺癌导管内皮细胞膜及细胞质,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934±0.0327及0.1876±0.0249,在癌旁正常胰腺组织中NDRG1、MMP-7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0.1323±0.0243及0.1156±0.029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NDRG1高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P<0.05;P<0.01;P<0.05)。MMP-7高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性(P均<0.05)。Spearman rank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DRG1及MMP-7呈统计学正相关性(r=0.267,P<0.05)。结论:NDRG1和MMP-7蛋白表达增高与胰腺导管腺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有关。NDRG1和MMP-7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胰腺癌预后判断及治疗的靶向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胰头癌根治性切除病人术后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111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胰头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资料。结果:111例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时间12.1个月,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52.3%、20.6%、10.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前CA19-9水平、被膜外浸润、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分期、胰腺切缘、术后是否化疗为影响胰头癌预后的因素(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A19-9水平、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被膜外浸润、肿瘤大小、术后是否化疗及胰腺切缘为胰头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肿瘤分化水平差、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大于等于4 cm、未达到R0切除的胰头癌患者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术后联合化疗可明显延长胰头癌病人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miR-21是调控胰腺导管腺癌潜在基因(PTEN、Bcl-2、c-Myc)的重要靶点及分析miR-21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Real-time PCR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miR-21、PTEN、Bcl-2和c-Myc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和癌旁胰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用χ2检验分析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miR-21表达与PTEN、Bcl-2和c-Myc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miR-21表达与胰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用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计算累积生存率和Log-rank检验分析胰腺癌组织中miR-21表达与胰腺癌患者术后预后的关系。结果: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miR-21、Bcl-2、c-Myc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PTE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miR-21表达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miR-21表达与c-Myc、Bcl-2表达呈正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21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CA19-9水平、肿瘤位置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大小、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miR-21高表达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miR-21低表达组患者(P<0.05)。结论:在胰腺导管腺癌中miR-21可作为调控PTEN、Bcl-2和c-Myc的关键靶点;miR-21在胰腺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且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作为早期诊断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肺腺鳞癌是肺癌中的一种少见类型,混合有腺癌和鳞癌两种恶性组织成分,侵袭性高、预后差。本研究旨在探讨腺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72例肺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位34.7个月,5年生存率为14.9%,肿瘤长径、转移(metastasis, M)分期、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node-metastasis, TNM)病理分期、基因突变、手术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腺鳞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采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淋巴结转移率(RML)为基础的TRM分期在胃癌预后中价值。  方法  采用Cox回归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通过比较-2log likelihood值和hazard ratio(HR)值,比较TRM分期和TNM分期在胃癌预后评价中的差异。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大体分型,分化类型,肿瘤浸润深度(UICC T分期),淋巴结转移数目分期(UICC N分期),淋巴结转移率(RML)分期,TNM分期和TRM分期与胃癌预后相关;相同TRM分期中不同TNM分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NM分期ⅢB和ⅢC期中不同TRM分期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显示TRM分期与TNM分期相比,HR值较高而-2log likelihood值较小。  结论  TRM分期较TNM分期能更好的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诱导化疗对Ⅱ期鼻咽癌远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收集福建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初诊Ⅱ期鼻咽癌患者104例,按治疗方式分为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组(放化组)和单纯放疗组(单放组)。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  结果  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61(14~74)个月。放化组62例,单放组42例。放化组和单放组的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总生存率(OS)分别为92.9%和86.9%(P=0.859)、91.9%和97.6%(P=0.253)、94.3%和82.9%(P=0.164)。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放化组中的T2N0、T1N1、T2N1期的DMFS分别为100.0%、100.0%、78.3%(P=0.010);OS分别为100.0%、100.0%、85.2%(P=0.079);LRRFS分别为83.3%、96.9%、89.9%(P=0.393)。  结论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未能提高Ⅱ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但T2N1期患者有较高的远处转移风险,可能需要行系统化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残胃癌患者脉管癌栓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3月至2020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手术)的208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肿瘤是否有脉管癌栓,分为脉管癌栓组(118例)及无脉管癌栓组(90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及淋巴结清扫情况及生存预后的差异。  结果  两组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组织分型、神经浸润及Borrmann分型的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神经浸润、脉管癌栓、肿瘤大小、TNM分期、联合脏器切除是影响残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及淋巴结转移数目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组术后5年生存率为45.6%,其中脉管癌栓组与无脉管癌栓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8.8%和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小≥5 cm、TNM Ⅱ期和TNM Ⅲ期的脉管癌栓组和无脉管癌栓组残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20.2% vs. 59.6%、44.1% vs. 82.2%和19.9% vs. 4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脉管癌栓是判断残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有脉管癌栓的残胃癌术后患者,尤其是肿瘤大小≥5 cm、TNM Ⅱ期或TNM Ⅲ期的更需要积极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神经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 00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标本中有无PNI将所有患者分为PNI阴性组和PNI阳性组,分析PNI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对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结果  1 007例胃癌患者中PNI阳性120例,阳性率为11.9%。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脉管癌栓是PNI的独立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部位、Borrmann分型、肿瘤大小、根治度、TNM分期、术式、癌结节、脉管癌栓、PNI、术前CA19-9及CEA水平与胃癌患者预后相关。PNI阴性和PNI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66.6%和3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BorrmannⅣ型、TNM分期、根治度、癌结节和PNI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分层分析显示,PNI仅对Ⅰ、Ⅱ和Ⅲa期胃癌预后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PNI是胃癌患者独立预后因素,可作为Ⅰ、Ⅱ和Ⅲa期患者预后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脾脏淋巴瘤的外科指征和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0年12月原发性脾脏淋巴瘤34例临床资料。  结果  左上腹痛、腹胀13例(38.2%)及B症状5例(14.7%)为原发性脾脏淋巴瘤的主要临床症状。中度及中度以上脾肿大30例(88.2%)。Ahmann临床分期Ⅰ期12例(35.3%),Ⅱ期3例(8.8%),Ⅲ期19例(55.9%)。外科手术明确诊断者为12例(35.3%),缓解脾肿大或脾功能亢进症状者为11例(32.4%)。手术方式为29例(85.3%)开腹脾切除术,5例(14.7%)腹腔镜或手助式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病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33例(97.1%),其中B淋巴瘤29例、T淋巴瘤4例。另1例为霍奇金病。术后发生9例(26.5%)并发症,手术死亡4例(11.8%)。  结论  脾脏切除术能提高Ⅰ、Ⅱ期原发性脾脏淋巴瘤的生存率,同时能减轻脾肿大引起的不适症状,且有益于进一步明确诊断,腹腔镜或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有利于原发性脾脏淋巴瘤术后全身情况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中与癌结节(tumor deposits,TD)状态及数目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与验证第8版TNM分期中TD分期方法的合理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病例资料,对患者生存情况进行随访,分析不同TD状态及数目下各临床病理因素的分布差异及预后区别,并从预后的角度验证第8版TNM分期中TD分期方法的合理性。  结果  T分期是T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分化程度是TD数目的独立危险因素。TD阴性组预后优于TD阳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生存曲线随着TD数目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 < 0.05),但TD=2组与TD=3组间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6)。依据cutoff值将TD分为TD=1、TD=2~3与TD ≥ 4具有明显预后差异的三组。同属于ⅢB期的T3~4aN1c期与T3~4aN1a/1b期预后不同(P=0.022)。相同数量TD与区域淋巴结转移预后不完全相同。  结论  结直肠癌合并TD提示预后不良。不同TD数目对预后的影响不同,TD=1、TD=2~3及TD ≥ 4是三个可能的分层标准。第8版TNM分期中的TD分期方法可能不甚合理。   相似文献   

17.
史文  王海江 《中国肿瘤临床》2019,46(16):841-844
  目的  探讨胃、结直肠双原发癌(double primary cancers,DPC)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胃、结直肠DP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和病理类型等情况。其中,同时性双原发癌(synchronous carcinoma,SC)30例,异时性双原发癌(metachronous carcinoma,MC)20例,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胃、结直肠DPC发病年龄为(65.44±11.94)岁,其中男性37例,女性13例,男女比为2.85:1;肿瘤病理分期以Ⅱ~Ⅲ期为主(47/50,94.0%);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35/50,70.0%)。MC患者第一原发癌与第二原发癌在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及分期等因素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SC患者诊断年龄较SC患者更大[(68.87±8.83)岁vs.(60.30±14.22)岁,P=0.011]。SC与MC在性别、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吸烟、饮酒状态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对年龄≥ 50岁的胃癌或结直肠癌患者开展第二原发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18.
李熳  张志广  刘霞  罗丹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22):1442-1445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集45例胃癌患者的外周血,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并比较其临床病理意义。  结果  应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CK19阳性肿瘤细胞即为CTCs。45例胃癌患者中27例为CTCs阳性,CTCs阳性与淋巴结转移(P=0.007)、远处转移(P=0.035)和复发密切相关(P=0.03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 0.05)。  结论  CTCs与胃癌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NSCL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后, 纵隔淋巴结组织学检查阴性(N0~N1期)的患者术前纵隔淋巴结FDG摄取水平对患者预后的意义。  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2005年4月至2009年5月在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PET/CT检查后接受手术治疗的N0~N1期NSCLC患者的PET/CT数据、术后随访资料及临床资料。运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对纵隔淋巴结SUVmax以及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术后辅助治疗、原发病灶SUVmax等分别与患者生存时间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 采用Cox回归风险比例模型对影响预后的各因素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表明, 术前PET/CT纵隔淋巴结SUVmax(P=0.001)以及TNM分期(P < 0.001)、原发病灶SUVmax(P=0.001)、是否有术后辅助治疗(P=0.012)对N0~N1期NSCLC患者术后预后存在预测作用; 多因素分析表明, 只有TNM分期(P=0.017)、原发病灶SUVmax(P=0.027)及纵隔淋巴结SUVmax(P=0.046)是影响本组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 三者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230, 2.179及1.962。  结论  对于N0~N1期的NSCLC术后患者, 术前PET/CT纵隔淋巴结SUVmax、TNM分期、原发病灶SUVmax均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因素。将三者结合起来, 对于指导临床尽早制定术后个体化治疗方案、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的影响。   方法   选取90例行择期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包括两野淋巴结清扫术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年龄≥60岁,ASA分级Ⅰ~Ⅱ级,肿瘤临床TNM分期Ⅱ~Ⅲ期,随机分为新辅助化疗组(N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45例。患者均分别在术前1 d和术后7 d接受神经心理学测试以评估认知功能改变,根据Z值法判断POCD发生情况。   结果   N组44例及C组41例术后顺利完成神经心理学测试。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肿瘤分期和术中及术后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性差异。N组患者术后7 d 21例(47.7%)发生POCD,C组患者术后7 d 11例(26.8%)发生POCD。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9,P=0.047)。   结论   新辅助化疗会加重老年患者OLV手术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损害,显著增加POCD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