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通过分析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学员在模拟飞行实践考试中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探讨模拟飞行实践课程设置。 方法 对比分析2017级48名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学员在考试前静息状态、初教六模拟飞行和台式模拟飞行的心率(平均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包括RMSSD、LF和HF),两种模拟飞行均包括起飞、巡航和降落三个阶段。 结果 ①初教六总体飞行和台式总体飞行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均与静息状态存在明显差异(P<0.01),表明两种模拟飞行均具有一定的飞行负荷;②初教六模拟飞行的起飞、巡航和降落阶段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均与静息状态存在明显差异(P<0.01),而台式模拟飞行仅巡航阶段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与静息状态存在明显差异(P<0.01),表明初教六模拟飞行的三个阶段都会给学员带来较大的负荷,而台式模拟飞行仅巡航阶段要求学员投入较大精力;③初教六模拟飞行在起飞和降落阶段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明显异于台式模拟飞行(P<0.01),而两种模拟飞行在巡航阶段的心率和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差异,表明初教六模拟飞行在起飞和降落阶段的飞行负荷大于台式模拟飞行,而在巡航阶段的飞行负荷与台式模拟飞行相当。 结论 根据不同飞行负荷特点,建议强化初教六模拟飞行各阶段技术要点的讲解,增加初教六模拟飞行的实践时间,以利于学员更好掌握飞行技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翻转课堂在航空航天心血管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方法 以“失重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章节为例,选取2018级航空航天专业学员49名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对照组),选取2019级航空航天医学专业44名学员,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实验组)。通过考试成绩、调查问卷结果对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进行评估与分析。 结果 实验组学员失重相关章节试题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结论 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能够解决航空航天心血管医学课程教学中的痛点问题,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提高相关课程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血压变异性(BPV)和心率变异性(HRV)之间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5年至2016年入住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31例盐敏感高血压患者,以Hcy≥15 μmol/L为Hcy升高组,<15 μmol/L为正常组。通过对患者血压及心率的动态监测,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比较两组间血压和心率变异性相关参数。 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升高组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升高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A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ADBP)、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和24 h舒张压变异性(24HDBPV)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P<0.01,P<0.05,P<0.01);而升高组心率变异性指标所有相邻心搏R-R间期之差的标准差(RMSDD)、所有心搏的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 min心搏 R-R 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则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P<0.01,P<0.01)。其中Hcy水平与24HADBP、24HDBPV、RMSSD、SDNN之间有相关性(P<0.01),其中与RMSSD和SDNN呈负相关。且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上述二者与Hcy水平之间具有显著影响(P<0.05)。 结论 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Hcy水平与BPV和HRV之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以目标心率调整倍他乐克剂量治疗冠心病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目标剂量组和目标心率组,每组各50例。除其他固定的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外,目标剂量组服用倍他乐克的剂量为逐步滴定至目标剂量(即每次50 mg,2次/d)后不再调整;而目标心率组则以目标心率[诊室测量日间静息心率(55~60)次/min]为导向,逐步滴定至最大耐受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后的心功能情况,评价指标包括纽约心功能分级、6分钟步行试验(6MWT)以及超声心动图相关指标。 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以及6MWT结果均有显著改善(P<0.05)。目标心率组的LVEDD显著低于目标剂量组(P<0.01),而LVEF值显著高于目标剂量组(P<0.01)。目标心率组患者6MWT结果显著高于目标剂量组(P<0.05)。目标剂量组患者治疗后,29例(58%)患者纽约心功能分级为Ⅱ级,21例(42%)为Ⅲ级;而目标心率组有39例(78%)纽约心功能分级为Ⅱ级,11例(22%)为Ⅲ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目标心率组根据目标心率调整倍他乐克剂量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与非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差异。方法选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560例。按照患者24h动态心电图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数目、形态及有无冠心病分为5组:健康对照组143例;简单室早非冠心病组100例;简单室早冠心病组102例;复杂室早非冠心病组106例;复杂室早冠心病组109例;各组年龄构成比、男女比例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进行24h心率变异性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比较这五组患者的24h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指标,非冠心病室早组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指标增高;冠心病室早组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指标降低。室早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24h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指标有显著差异。结论 24h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对于室早的危险分层、科学处理、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是一项在室早诊疗过程中有价值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塞(AMI)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50例AMI患者被随机分成安搏维治疗组和对照组,6个月后两组复查24h动态心电图,获取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时域参数,对心率变异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较照组心率变异性SDNN、SDANN和PNN50显著增加(P〈0.01),而rMSSD在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安搏维治疗,能使急性心肌梗塞患者HRV各项指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遥测心电监护系统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在不同心血管疾病中的变化,评价遥测监护系统HRV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160例在我院诊治的患者,其中正常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高血压病组40例,糖尿病组40例,使用装载心率变异性分析软件的心电监护仪,进行心率变异监测,应用时域法分析HRV各项指标(SDNN、RMSSD、PNN50),观察各组患者与正常组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的差异,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分析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心肌梗死组及糖尿病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高血压组HRV时域指标SDNN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而RMSSD、PNN5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中,发病初期及第2周后短程心率变异性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较未发生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遥测监护系统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降低可敏感地反映自主神经受损程度,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病情预测和疗效评价,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3D打印心血管模型体外手术模拟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1年9月参加西京医院心血管外科举办的瓣膜介入治疗培训班40名学员为教学对象,分为教学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5人)采用理论授课+手术直播教学方法,教学实验组(15人)采用理论授课+ 3D打印心血管模型体外手术模拟教学方法,两组教学学时一致。培训班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员进行考核比较。 结果 考核采用的试卷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测试评价,即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30分)、影像学评估(30分)和标准化手术操作流程(40分)。在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方面,两组学员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影像学评估方面,两组学员成绩无明显差异;标准化手术操作流程方面,教学实验组学员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从总成绩方面,教学实验组学员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课程结束后调查问卷结果显示,3D打印心血管模型进行体外手术模拟这种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增加师生互动、利于实际工作能力,并且有更高比例的学员喜欢该教学方式(均P < 0.05)。对照组考核结束后补充3D打印心血管模型体外手术模拟视频教学,再次考核后两组成绩无明显差异,充分保证了教学公平。 结论 在TAVR手术教学方面,采用3D打印心血管模型体外模拟手术过程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员手术掌握程度和学习效率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心率及心率变异性。 方法 入选STEMI PCI术后120例患者,按实际用药分为比索洛尔组和美托洛尔组(每组各60例)。美托洛尔组术后口服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比索洛尔组术后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组,两组均接受指南推荐常规抗血小板等基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1个月、术后第3个月的心率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 结果 经过治疗后,比索洛尔组的最快心率、平均心率显著降低(P<0.05);比索洛尔组的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 结论 比索洛尔可以有效地改善STEMI患者PCI术后心率及HRV。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率及心率变异性与心力衰竭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期间就诊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内科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45例,根据住院期间平均静息心率水平分为3组:A组:50~70次/分;B组:71~90次/分;C组:>90次/分;共随访1年,完成随访共230例。其中共有97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按患者心功能分级分为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同时选择26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组。收集上述研究对象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5 min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相差>50 ms的个数占总心跳数的百分比(PNN50)、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平方根(RMSSD)。结果随着心率水平增加,随访终点射血分数明显降低,再住院率及病死率明显增加(P<0.01)。不同心率水平心力衰竭患者Cox生存分析显示心率越快,生存率越低。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相比SDNN、SDANN、PNN50、RMSSD降低(P<0.01或P<0.05),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SDNN、SDANN、PNN50、RMSSD下降越明显(P<0.01)。结论 心率越快,心力衰竭预后越差;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心率变异性降低,心率变异性越低,心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基于微课的新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原心脏病课程网络教学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4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20人)与对照组(20人)。试验组利用网络平台接受基于微课的新型翻转课堂教学,对照组接受在线开展的传统课堂教学,利用随堂测试+课后作业+期末终考的综合测评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网络问卷形式进行满意度调查。 结果 试验组学生在课后作业、期末终考以及综合考评整体表现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1),同时试验组学生在学习兴趣提升、自学能力提升、实践能力提升、课堂知识的掌握等方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0.01)。 结论 基于微课的新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重点、难点,提高学生对医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为我国未来医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胡朗  李妍  宋立强 《心脏杂志》2019,31(5):614-617
目的 探讨团队基础式教学(T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五年制临床医学生肺心病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方法 将本期临床医学生随机分成两个班,分别是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LBL)班及T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班。通过问卷调查及随堂测试评价两种教学方法在能力培养、学习成绩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 与传统的LBL教学班相比,T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班学生的个人单项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均显著提升,并且T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班的随堂测试成绩显著高于LBL班。 结论 T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肺心病疾病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讲授式教学法,值得在本科医学生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法在高原心脏病教学中的质量评估。 方法 纳入空军军医大学2019年秋季学期接受“高原低氧心脏病教学”授课的临床医学专业学员共106人,根据教学分班,将其中53名学员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教学法,其余53名学员作为研究组,应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学员的理论知识及案例分析考核成绩,在教学前后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情况,以及教学效果。 结果 研究组理论知识成绩及案例分析考核成绩优良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教学前两组学员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教学后研究组学员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学员在教学效果各指标中的肯定回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应用PBL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学员高原心脏病教学考核成绩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显著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高原地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儿的心电图指标-P波变异度(Pw-d)和QT变异度(QT-d)在其围术期发生变化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到2018年12月入本院来自高原地区先心病患儿60例,其中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患儿30例为A组,不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患儿30例为B组,同时选择本院儿科住院患儿(无先天性心脏病)30例为对照组,用心电图测定每一个先心病患儿的Pw-d和QT-d,同时进行超声心动图评价。如果心电监护发现心律失常的还需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以确认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的类型。 结果 A组的QT平均时长、QT-d、P平均时长、Pw-d和平均心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A组的Pw-d或QT-d与射血分数无显著相关性,而与平均肺动脉压、右室基底部内径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24 h心电图提示:A组10例出现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3%,B组及C组均无心律失常,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6例,心房扑动2例,房颤2例。心律失常患者的QT平均时长、QT-d、、Pw-d明显高于无心律失常患者(均P<0.01) 结论 高原地区先心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前心电图指标Pw-d和QT-d大的患者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对术后早期各种心律失常诊治具有较重要的临床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进  张惟元  张卫东 《心脏杂志》2021,33(2):227-231
目的 探讨T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先天性心脏病影像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2018级本科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96名学生随机分为2组,即试验组(采用T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和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2组学生前期所学课程相同,入学时间、入学成绩、年龄、性别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在先天性心脏病影像诊断教学结束之后,比较2组先心病影像诊断章节的理论测试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的课程兴趣度、满意度以及自我评价。 结果 试验组的先心病理论测验成绩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案例分析题型的差异更显著(P<0.01)。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试验组对课堂的兴趣度和满意度也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或P<0.01)。此外,在主动学习能力、团体合作能力、表达总结能力、知识理解能力等方面,试验组学生获得提高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 结论 TBL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医学影像诊断的先天性心脏病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组式教学法(TBL)在大气污染物所致心血管损伤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空军军医大学2013及2014五年制航空航天医学专业的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013级,87人)和试验组(2014级,90人),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授课方式,试验组接受TBL授课。课程结束后,以随堂测试和课后测试的形式进行检测,同时使用调查问卷评价教学效果,评价结果以百分比显示。 结果 试验组学生综合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TBL的教学效果评价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不仅在团队协作、独立思考及自主学习方面都有提高,而且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 结论 TBL在大气污染物所致心血管损伤课程中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通过小组实操拍摄电子实验报告,克服在心血管生化实验教学中使用传统实验报告学生照搬照抄、弄虚作假及各自为战的育人痛点问题。 方法 选择2019级和2020级空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6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个组,以5节心血管生化实验课为1单元,交替使用传统实验报告(对照组)和实操拍摄电子实验报告(实验组),利用考核和调查问卷等方式来评价小组实操拍摄电子实验报告在心血管生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结果 在实验课前准备、结果客观记录、实验积极性和创造性、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实验组学生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实验组课程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相关知识点的阶段课堂考核显示,实验组学生的知识考核分数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 结论 与使用传统实验报告相比,小组实操拍摄电子实验报告的使用能够显著提高心血管生化实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实验积极性和自主创作热情,避免编造篡改数据,有利于对实验原理的深刻理解、科研基本素养的培养、综合素质和协作能力的提高,并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