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牧草盲蝽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牧草盲蝽一代成虫在棉田呈聚集分布,其聚集原因是由环境作用所致。当t=1.64 D=0.2时,其最适抽样数为:N=92.7441/x+46.8797。若防治指标为0.1头/株,则最大抽样数为975株,防治的上下限为:T_9(N)=0.1N±0.7461N~(1/2)。田间调查时,可用有虫株率对平均密度进行简易估计,其公式为: x=1.4219[-ln(1-p)]~(1.0646)。  相似文献   

2.
麦长管蚜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汝霖  徐艳霞 《昆虫知识》1991,28(3):135-137
本文运用4年调查资料,通过丛生指标、聚块性指标的测定,阐明了麦长管蚜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并进一步用Taylor的幂法则,-M回归分析法,-M模型的改进型测定分布格局的内在结构。得出当t=1、D=0.2时的理论抽样数为:n=130.9325/m+7.075。如果防治指标为10头/株,得出复合序贯抽样的累积虫量界限为:T_0(N)=10N±8.9818 N~(1/N),T(N)=exp(6.7024—0.3506lnN)。它比单纯的序贯抽样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
向日葵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lellum Denis et Schiffermüller是向日葵上的主要害虫,本文利用6种聚集指标对向日葵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呈现聚集分布。样本平均数(m)与方差(S2)的对数值的关系式为:lgS2=lg0.2130+0.5639lgm,显示向日葵螟幼虫的空间分布随密度的升高而趋向均匀分布。Iwao的m*-m回归方程为:m*=8.1177+0.1447m,显示该虫在田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的空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对聚集原因进行分析,得出λ<2,表明向日葵螟幼虫的聚集是由于环境作用所引起的。用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计算出向日葵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为:D=0.1时,n=911.77/m-85.53,D=0.2时,n=227.94/m-21.38。采用m*-m关系的序贯抽样模型制定出食葵田间的序贯抽样模型为:T1(n),T0(n)=7.40n±4.54n,油葵田间的序贯抽样模型为:T1(n),T0(n)=10.05n±2.29n。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新疆新发外来入侵生物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垂直分布、空间分布型和理论抽样数,探索田间易观察的危害症状和幼虫密度的关系,为田间取样和调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察布查尔县连续调查3个大棚同一品种京番502杂交一代上的番茄潜叶蛾的不同种群密度,利用聚集度指标及Iwao回归分析,计算并分析了番茄潜叶蛾卵和幼虫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空间分布型、垂直分布和理论抽样数,分析危害叶片数、虫道长度和虫道数与幼虫密度的动态关系。【结果】计算并统计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的空间分布聚集度指标的均值m、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负二项分布值K、平均拥挤度m~*、聚块指数m~*/m、扩散指数CA和种群聚集均数λ。番茄潜叶蛾卵主要集中在上部,占比43.9%~100%。幼虫主要集中在下部,占比53.3%~100%。番茄潜叶蛾幼虫数与虫道数、虫道长度或为害叶片数的比值随为害加剧呈动态变化。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Iwao直线回归方程拟合公式为m~*=1.9114+1.2055m (R~2=0.9703)和m~*=0.0536+1.4147m (R~2=0.9014)。根据空间分布型参数,在D=0.1、0. 2和0. 3时,幼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1118. 4/x+78. 9、n=279. 6/x+19.7、n=124.3/x+8.8,卵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404.8/x+159.3、n=101.2/x+39.8、n=45.0/x+17.7,该模型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田间抽样。【结论】在京番502杂交一代上,番茄潜叶蛾幼虫为m=0.6头·株~(-1)以上,卵在达到密度最大值前,均呈聚集性分布。番茄潜叶蛾成虫偏好在幼嫩的叶片产卵,随植株被害加剧该偏好略有减弱。当番茄潜叶蛾幼虫的虫口密度为10和30头·株~(-1)时,建议分别取样50和30株;当卵量为10和30粒·株~(-1)时,分别取样50和45株。  相似文献   

5.
2009—2010年间系统调查了河南省境内沿黄稻区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越冬种群的时空动态变化,并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聚集度指标法和改进的Iwao回归分析法对沿黄稻区灰飞虱越冬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灰飞虱在沿黄流域主要以少量3、4龄若虫进行越冬,11月下旬进入越冬期,翌年4月上中旬为越冬代种群发生高峰期,成、若虫虫量分别为22头/m2、43头/m2;灰飞虱成虫在5月中旬开始向水稻田迁飞,迁入高峰时虫量在450头/m2以上;灰飞虱越冬代成虫在麦田中空间分布型的聚集性指标大于1,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型,在此基础上得出灰飞虱田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公式:N=t2/D2(0.324/m+0.086),并且描述了灰飞虱种群序贯抽样的Iwao模型:Tn=25n±15.4n~(1/2)。研究结果为田间灰飞虱的准确抽样调查和有效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二十八星瓢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两年的田间调查资料,选用7种检验分布型的方法进行测定,得出为害马铃薯的二十八星瓢虫卵块。幼虫、蛹在始盛期、盛发高峰期及盛发末期均呈聚集分布,明确了构成聚集分布的特征是有机体的聚集原因。同时采用lwao提出理论抽样数的公式n=t~2/D~2((α+1)/(?)+β-1),确定了三种虫态的虫口密度(?)在t=1、D=0.1时所需理论抽样数,卵块为n=148.98/(?)-0.45、幼虫为n=562.01/(?)+23.66、蛹为n=147.14/(?)+56.18。  相似文献   

7.
斑须蝽三代卵块的空间分布和田间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锋  东随练 《昆虫知识》1994,31(2):88-91
通过田间调查和计算,明确了斑须蝽三代卵块呈聚集分布,且以负二项分布为主。理论抽样数当t=1.00,D=0.3时,n=13.091/+63.878,如果防治指标定为百株虫卵块12块时,则最大抽样数为173株,序贯抽样的累积虫卵块数量界限为:T0(N)=0.12N±0.4735。田间随机取样以平行线和Z字形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西瓜枯萎病病株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抽样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西瓜枯萎病病株田间空间分格局及其抽样技术 ,通过频次分布和聚集度指数的测定以及 m* - m回归和 Taylor幂法则分析 ,结果表明 :西瓜枯萎病病株田间分布趋向于聚集分布。m* - m回归分析表明病株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 ,病株个体间相互吸引 ,病株在大田中存在明显的发病中心 ,个体群在田间呈均匀分布格局 ,即分布的基本成分个体群之间趋于均匀分布 ,而个体群内的个体与核心分布相吻合。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 ,西瓜枯萎病病株个体的空间格局随着病株密度的提高越趋均匀分布。用 Iwao最适理论抽样模型 n=t2a/D2 [(α 1) /X β- 1],计算出不同病情指数情况下所需的最适抽样数 ,随着病情指数的增加 ,所需抽样数递减。序贯抽样模型为 T0 ( N) =0 .9871N± 1.2 347N ,调查株数 N株时 ,若累计病情指数超过上界可定为防治对象田 ,若累计病情指数未达到下界时 ,可定为不防治田 ,若累计病情指数在上下界之间 ,则应继续调查 ,直到最大样本数 m0 =0 .9871时 ,也即病情指数 2 5 % ,所需抽样数 130株止。  相似文献   

9.
梁振中 《昆虫知识》1990,27(3):141-144
根据中黑盲蝽田间分布规律,初次提出以虫株百分率来估测百株虫量的简易调查法。经检验认为,估测百株虫量理论值与实查百株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用平行线式与随机式抽样方法比较估测法与实查法同总体平均数的差异程度,均表明前者差异相对最小。还明确估测法的相对允许误差水平在10%左右,同时确定了盲蝽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0.
美洲斑潜蝇幼虫空间分布型和田间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玉文  刘箐 《昆虫知识》1998,35(5):276-279
通过田间调查和计算,明确了美洲斑潜蝇幼虫呈聚集分布,且以负二项分布为主,理论抽样数当t=1.00,D=0.2时,n=26.08/X+16.12,如果防治指标定为10头/株,则最大抽样数为19株,序贯抽样的累积幼虫数量界限为.田间随机取样以平行线和Z字形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玉米心叶期玉米螟卵块的分布型及其在实践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61—1964年对两个品种、19块春玉米地心叶期着卵量及着卵株率的调查资料,分析了:1)卵块在田间的分布型式,2)着卵株率与百株累计卵量的关系,3)百株高峰卵量与累计卵量的关系。 分析表明:心叶期卵块在田间的分布型式符合于随机分布,因此着卵株百分率与百株累计卵块数之间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 着卵株率(p)与百株累计卵块数(x)间有 P=1-e-0.00985x0.9984的曲线函数关系。作者利用此式制成了一个由著卵株百分率来推算百株累计卵块数的检索表(表3)。 心叶期百株高峰卵块数(x)与百株累计卵块数(Y)之间则有直线回归的关系,以百株高峰卵块数估计百株累计卯块数的回归式为:Y=11.47+2.64x。 利用上述两种调查方法来估计心叶期的累计卵块数可以大大节省时间和人力。这两个方法在实用上各有其优缺点,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任用一法。  相似文献   

12.
封光华  刘光华 《昆虫知识》1993,30(3):150-153
本文应用7个聚集度指标测定,得出甘蔗异背长蝽空间分布是呈聚集型,并确定了该虫田间取样以“Z”字形最佳,其次是平行式取样。最适取样部位7月份以后,是在蔗株下部叶位。最适取样数n(成虫)=62.41/m+7.3475,n(若虫)=49.94/m+24.775。  相似文献   

13.
调查获得了玉米苗期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Smith)有虫株率和幼虫密度数据,建立了两者指数函数模型:Y=1.1518X~(1.1694),提出了玉米苗期以有虫株率和幼虫密度为指标的草地贪夜蛾发生程度分级标准。研究结果可为进行草地贪夜蛾田间虫情调查、分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麦蚜空间格局参数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德昌  齐孟文 《昆虫知识》1993,30(5):267-270
为了进一步了解麦蚜的生物学特性,1986~1991对麦蚜在麦田中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麦蚜在麦田中的分布属聚集分布,格局的结构是以疏松的个体群形式存在,个体群间是聚集的,个体群内的个体是随机的,提出了依x=4.2481(-lnp_0)~1.1978关系由无虫株率来估计种群密度,给出了以无虫株率来检定田间发生程度的序贯抽样表。  相似文献   

15.
萧氏松茎象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危害松林的新害虫。该文利用1wao等7种方法对萧氏松茎象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且符合负二项分布,由此得出了林间理论抽样数公式,其抽样方式以对角线最佳;其有虫株率与平均虫口密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冥函数曲线方程:Y=2.916X^0.887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6.
俞志顺 《昆虫知识》1990,27(5):299-301
大袋蛾幼虫在桐粮间作的泡桐林中,为聚集分布,对其进行抽样时宜采用“Z字形”或“品字形”调查法,其最适抽样数,最大抽样数,其防治的上下限并可用有虫株率对平均密度进行简易估计,其公式为:  相似文献   

17.
砂生槐种子蜂危害空间格局及理论抽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和Iwao回归分析法对砂生槐种子蜂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得出砂生槐种子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田间调查抽样方法为分行取样法,并得出田间幼虫不同密度时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18.
麦圆蜘蛛Penthaleus major(Duges)在小麦上的危害有明显加重的趋势,田间种群密度的调查仍是目前虫情测报的主要手段。为了解麦圆蜘蛛在麦株上的转移习性,以便为其田间调查取样和防治提供参考,作者于2008年进行3部分田间观察。结果表明:麦圆蜘蛛在小麦植株上具有较强的活动性,可随田间环境条件的不同而改变其栖息场所。在同一观察日内,其在麦株上的虫量多表现早晚时段多于中午时段;在有风、阴雨和气温相对较高时,麦株上的虫量分布均有明显下降的趋势。麦圆蜘蛛主要分布于麦株由上向下数第3~4叶位上;在不同叶位上的虫量,多以叶片反面相对最多,其次为叶鞘和叶片正面。  相似文献   

19.
入侵性害虫——苹果绵蚜田间种群数量的调查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6月中旬到10底在山东省莱阳市对苹果绵蚜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田间发生数量进行调查研究。在田间定点调查5株苹果树上苹果绵蚜虫落数量和虫落面积,并在其它苹果树上随机选择20个虫落,计数每个虫落中苹果绵蚜的活体数,从而计算单位面积虫落中苹果绵蚜的平均数量。分析指出,以计算法求得的虫落中苹果绵蚜的实际数量为指标,既考虑了苹果绵蚜虫落的数量和大小,也考虑了单位面积虫落中苹果绵蚜活体数,并且把被苹果绵蚜蚜小蜂寄生的僵蚜排除在外,能较客观地反映出田间实际情况,是一种比较准确的表示苹果绵蚜田间数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稻水象甲卵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卵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卵在田间呈聚集分布 ,且符合负二项分布 ,k值为 0 4 796。其种群聚集主要是由环境因子引起的。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稻水象甲卵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 :N =1D2 1 784 6M + 0 2 4 2 5 。并根据Gerrard的零频率模型建立了估计该种群平均密度的零频率模型 :X =1 5 787( -lnP0 ) 1 0 62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