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斑须蝽三代卵块的空间分布和田间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锋  东随练 《昆虫知识》1994,31(2):88-91
通过田间调查和计算,明确了斑须蝽三代卵块呈聚集分布,且以负二项分布为主。理论抽样数当t=1.00,D=0.3时,n=13.091/+63.878,如果防治指标定为百株虫卵块12块时,则最大抽样数为173株,序贯抽样的累积虫卵块数量界限为:T0(N)=0.12N±0.4735。田间随机取样以平行线和Z字形为最佳。  相似文献   

2.
砂生槐种子蜂危害空间格局及理论抽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Taylor和Iwao回归分析法对砂生槐种子蜂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得出砂生槐种子蜂幼虫的空间分布型为聚集分布,田间调查抽样方法为分行取样法,并得出田间幼虫不同密度时的理论抽样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新疆新发外来入侵生物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垂直分布、空间分布型和理论抽样数,探索田间易观察的危害症状和幼虫密度的关系,为田间取样和调查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在察布查尔县连续调查3个大棚同一品种京番502杂交一代上的番茄潜叶蛾的不同种群密度,利用聚集度指标及Iwao回归分析,计算并分析了番茄潜叶蛾卵和幼虫在不同种群密度下的空间分布型、垂直分布和理论抽样数,分析危害叶片数、虫道长度和虫道数与幼虫密度的动态关系。【结果】计算并统计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的空间分布聚集度指标的均值m、扩散系数C、扩散型指数I、负二项分布值K、平均拥挤度m~*、聚块指数m~*/m、扩散指数CA和种群聚集均数λ。番茄潜叶蛾卵主要集中在上部,占比43.9%~100%。幼虫主要集中在下部,占比53.3%~100%。番茄潜叶蛾幼虫数与虫道数、虫道长度或为害叶片数的比值随为害加剧呈动态变化。番茄潜叶蛾幼虫和卵Iwao直线回归方程拟合公式为m~*=1.9114+1.2055m (R~2=0.9703)和m~*=0.0536+1.4147m (R~2=0.9014)。根据空间分布型参数,在D=0.1、0. 2和0. 3时,幼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1118. 4/x+78. 9、n=279. 6/x+19.7、n=124.3/x+8.8,卵的理论抽样数模型分别为n=404.8/x+159.3、n=101.2/x+39.8、n=45.0/x+17.7,该模型适用于不同虫口密度下的田间抽样。【结论】在京番502杂交一代上,番茄潜叶蛾幼虫为m=0.6头·株~(-1)以上,卵在达到密度最大值前,均呈聚集性分布。番茄潜叶蛾成虫偏好在幼嫩的叶片产卵,随植株被害加剧该偏好略有减弱。当番茄潜叶蛾幼虫的虫口密度为10和30头·株~(-1)时,建议分别取样50和30株;当卵量为10和30粒·株~(-1)时,分别取样50和45株。  相似文献   

4.
烟草潜叶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烟草潜叶蛾幼虫空间分布型及其垂直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烟草潜叶蛾幼虫在田间呈聚集分布,聚集强度不因种群密度的改变而改变,幼虫主要聚集分布在烟草下部第一段(4片叶)上;降集或随机分布在第二段上;随机分布在第三段上,此外,应用虫株率进行田间种群密度的估计,其中Wilson模型和Gerrard模型所配理论曲线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显著适合,但Gerrard模型的抽样估计误差较Wilson模型的小,最后本文用Taylor式中的参数a,b确定理论抽样数及序贯抽样,其模型分别为。  相似文献   

5.
龙眼角颊木虱若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6种聚集度指标对龙眼角颊木虱若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角颊木虱若虫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生产上采用五点式取样为宜。运用Iwao的m*-m直线回归方程建立了Kuno理论抽样数模型,田间理论抽样数可用Tn=4.030/(D^2-0.394/n)来估计。  相似文献   

6.
斑须蝽在烟田的空间分布及田间抽样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田间调查和计算、明确了斑须蝽一代成虫在烟田的空间分布为负二项分布。得出当t=1.64D=0.4时的理论抽样数为:n=29.2813/(?)+7.2404。如果防治指标为0.25头/株,则最大抽样数为125株,同时还得出序贯抽样的累积虫量界限为:T_0(N)=0.25N±1.1152N~(1/2)。通过不同随机抽样方法的相对密度的可靠性统计,得出了该虫的田间随机取样以平行线为最佳。  相似文献   

7.
菜蚜二项式抽样设计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1992年间对杭州市郊区青菜上桃蚜(Myzuspersicae)、萝卜蚜(Lipaphiserysimi)及其混合种群的田间近100组调查数据,利用每样方(株)虫口不超过数阈值T(分别为0、1、5、10、20、30、40)头蚜虫的植株比例(PT)与种群密度(m,头·株-1)的关系,通过拟合经验公式ln(m)=a+bln[-ln(PT)]而设计的二项式抽样.通过对三者不同数阈值(T)的回归决定系数(r2)、种群密度的回归估计方差(Var(m))、抽样精度(以d表示)和实际应用等的比较,结果表明当桃蚜种群处于较高密度即m≥10时,其理想的T值为30;当萝卜蚜种群处于较高密度即m≥5时,其理想的T值为10;而它们的混合种群未得到其理想的T值.数阈值T为30和10可分别用于桃蚜和萝卜蚜的二项式抽样设计.而传统的二项式抽样即0~1抽样由于应用于小白菜上菜蚜的抽样设计时产生很大的误差,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8.
依据1988~1991年间对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种群的抽样数据和新的抽样理论而设计了用样本单位(分蘖株)虫口数阈T(每株不超过T头蚜虫,T≥0)进行样本分类的序贯二项式分类抽样方案,用于蚜害的管理决策。负载不超过T头蚜虫的植株比例(PT)与种群密度(m,头/株)的关系通过拟合经验式ln[-ln(PT)]=a+bln(m)和负二项分布的概率模型而建立。一系列T值(0~25)和3个干扰阈限即经济危害水平(2.5和10头/株)用于抽样方案的设计和比较,以优化麦作不同生育期控制蚜害的决定。抽样设计的可靠程度和经济性状分别由运行特征(OC)函数和平均样本数(ASN)函数判别。结果显示,各干扰阈限的抽样设计随T值的增大而愈趋合理。传统的0-l抽样(T=0)被证明错误决策的风险很大,所需样本数最多,应当摒弃。考虑到T过大会增加处理单位样本的时间,作者建议使用略高于干扰阈限的T值进行麦蚜的分类抽样和田间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9.
萝卜蚜不同虫口密度下的二项式抽样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0—1992年间对杭州市郊区小白菜上萝卜蚜(Lipaphiserysimi)种群的田间抽样调查数据,根据虫口密度(m),将数据归为两组,一组为整个虫口密度范围的数据;另一组为虫口密度≤5头/株范围的数据.每组数据选择不同的数阈值(T),利用每样方不超过T头蚜虫的植株比例(P_T)与种群密度的关系,通过拟合经验公式Ln进行二项式抽样设计.对抽样方差(用MSE估计)、抽样精度(用d估计)进行分析发现,当用整个密度范围的数据进行拟合,且种群处于较高密度(m≥5)时,其理想的T值为10,可用于小白菜上萝卜蚜种群的二项式抽样设计.当用虫口密度m≤5的数据进行拟合时,T=4时可保证抽样精度,但从实际应用考虑,则不宜用于萝卜蚜的二项式抽样设计.应用本文方法所发展的0—1抽样方法,无论是在整个密度范围还是在密度≤5的范围,都由于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而不宜用于萝卜蚜。  相似文献   

10.
烟翅麦茎蜂幼虫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江  张杰 《昆虫知识》1997,34(3):162-163
烟翅麦茎蜂CephusfumipennisEversmann是我省中部地区小麦上的主要害虫,1994年全省发生8.7万多hm2,损失小麦1000多万kg。为了了解其幼虫田间分布型,采用正确取样方法和最适抽样数,以提高损失率和防治效果调查的准确性,1994年我们在定西地区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l调查方法在定西地区通渭县选麦茎蜂为害率不同的麦田3块,每块田连续取样49个样点,每样点查100株,记载幼虫数(死、活虫及天敌取食虫均计)。将调查资料列频次分布表,统计平均虫数和方差,用聚集度指标、方差与平均数的幂法则,平均数与平均拥剂度的回归式来测…  相似文献   

11.
玉米田斜纹夜蛾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秋甜玉米田的斜纹夜蛾不同发生密度田块调查 ,取得了 7组样本资料 ,运用聚集度指标法、Iwao法和Taylor法等对其空间分布型进行测定检验 ,结果表明斜纹夜蛾幼虫呈聚集分布 ,其聚集原因经Blackith种群聚集均数测定 ,当m <3 .2 60 4时 ,其聚集是由于某些环境如气侯、土壤湿度、植株生长状况等所致 ;当m >3 .2 60 4时 ,其聚集是由于害虫本身的群集行为与环境条件综合影响所致。在此基础上 ,通过几种抽样方式比较以五点式为最佳 ,并提出了最佳理论抽样数和最佳序贯抽样模型 :N =1 D2 (3 .8981 m +0 .75 0 3 ) ,To(n) =0 .5n± 2 .865n。  相似文献   

12.
黑角直缘跳甲幼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运用二种回归方法和六种聚集度指标对黑角直缘跳甲幼虫的空间格局和抽样技术进行了研究。所有的指标表明黑角直缘跳甲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在空间分布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抽样数和序贯抽样方案。通过不同抽样方式的精确度比较,表明对角线抽样方式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两色绿刺蛾幼虫空间分布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聚集度指标法、回归分析法、零频率方法对两色绿刺蛾幼虫在毛竹林间的分布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色绿刺蛾幼虫在竹林中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用零频率方法分析得,两色绿刺蛾幼虫种群类型为聚集度零频率制约型,并确定了林间调查的理论抽样数和简单序贯抽样分析表。  相似文献   

14.
萧氏松茎象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抽样技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萧氏松茎象Hylobitelus xiaoi Zhang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危害松林的新害虫。该文利用1wao等7种方法对萧氏松茎象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萧氏松茎象幼虫在林间呈聚集分布,且符合负二项分布,由此得出了林间理论抽样数公式,其抽样方式以对角线最佳;其有虫株率与平均虫口密度之间的关系可用冥函数曲线方程:Y=2.916X^0.887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15.
杨扇舟蛾卵和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杨扇舟蛾Clostera anachoreta(Fabricius)卵和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结果表明杨扇舟蛾卵和幼虫在杨树林的分布型均为聚集型中的负二项分布。几种抽样方法中,卵以棋盘式最好,幼虫以平行线法最好。同时建立了杨扇舟蛾卵的下层抽样模型为y=2.4481x 0.4243;幼虫的中、下层抽样模型为y=2.4605x 3.9126。  相似文献   

16.
向日葵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洲向日葵螟Homoeosoma nebulellum Denis et Schiffermüller是向日葵上的主要害虫,本文利用6种聚集指标对向日葵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其呈现聚集分布。样本平均数(m)与方差(S2)的对数值的关系式为:lgS2=lg0.2130+0.5639lgm,显示向日葵螟幼虫的空间分布随密度的升高而趋向均匀分布。Iwao的m*-m回归方程为:m*=8.1177+0.1447m,显示该虫在田间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个体间相互吸引,个体群的空间分布型为均匀分布。对聚集原因进行分析,得出λ<2,表明向日葵螟幼虫的聚集是由于环境作用所引起的。用Iwao的理论抽样数模型计算出向日葵螟幼虫的理论抽样数模型为:D=0.1时,n=911.77/m-85.53,D=0.2时,n=227.94/m-21.38。采用m*-m关系的序贯抽样模型制定出食葵田间的序贯抽样模型为:T1(n),T0(n)=7.40n±4.54n,油葵田间的序贯抽样模型为:T1(n),T0(n)=10.05n±2.29n。  相似文献   

17.
稻水象甲卵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Taylor幂法则和Iwao回归法对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oryzophilusKuschel卵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稻水象甲卵在田间呈聚集分布 ,且符合负二项分布 ,k值为 0 4 796。其种群聚集主要是由环境因子引起的。应用Iwao的抽样模型建立了稻水象甲卵的田间理论抽样数公式 :N =1D2 1 784 6M + 0 2 4 2 5 。并根据Gerrard的零频率模型建立了估计该种群平均密度的零频率模型 :X =1 5 787( -lnP0 ) 1 0 62 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