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喹诺酮类抗菌剂AM1155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AM1155是日本杏林制药公司中央研究所继诺氟沙星(norfloxacin,NFLX)、氟罗沙星(fleroxacin,FLRX)之后创制的又一新喹诺酮类合成抗菌剂,系在喹啉羧酸的1位有环丙基,6位有氟,7位有3-甲基哌嗪基,8位有甲氧基的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是日本杏林制药公司中央制药研究所研制的新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系在喹啉羧酸的1位有环丙基、6位有氟、7位有3-甲基哌嗪、8位有甲氧基的新化合物.现将其专利权转让给美国施贵宝制药公司,有口服与静脉注射两种规格,已在美国、墨西哥、波多黎等国获得许可上市.……  相似文献   

3.
异名 Bareon 化学名 (±)-1-乙基-6,8-二氟-1,4-二氢-7-(3-甲基-1-哌嗪基)-4-氧-3-喹啉羧酸盐酸盐药效分类吡酮酸类合成抗菌剂开发单位 (日)北陆制药、片山制药所、盐野义制药。上市厂商 (日)北陆制药、盐野义制药,1990年日本首次上市药理本品对包括绿脓杆菌的革兰氏阴性菌及阳性菌有广谱抗菌作用。体外研究表明,本品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菌效力虽不及氧氟沙星,但与诺氟沙星程度相同,强于依诺  相似文献   

4.
格雷沙星(grepafloxacin,OPC-17116)系日本大制药公司开发的新喹诺酮类合成抗菌剂。结构特点是在喹啉骨架的5位上引入甲基,1位上有环丙基,6位上有氟及7位上有3-甲基哌嗪基。本品对包括肺炎链球菌的革兰氏阳性菌显示出强抗菌力。在革兰氏阴性菌中,对除变形杆菌外的肠内细菌科的菌种显示出与CPFX同程度的强抗菌力,对嗜血杆菌、M(B).casarrhalis显示出比环丙沙量更强的抗菌力。对支原体、军团菌、衣原体显示出强抗菌力。呼吸器感染主要致病菌所致呼吸器感染模型显示,本品疗效优,肺转运性良好。本品口服吸收呈用量依赖性,血浆…  相似文献   

5.
斯帕沙星(Sparfloxacin.SPFX.AF4140)系日本大日本制药公司于1987年首次合成的新喹诺酮类抗菌剂.化学结构上的特点是5位引入氨基,8位上引入了氟,并在7位上配有具立体特点的二甲基哌嗪.斯帕沙星的出现是氟喹诺酮类结构改造取得显著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本品的化学结构如图所示:化学名:5-氨基-1-环丙基-6,8-二氟-1,4-二氢-7(顺式-3.5-二甲基-1-哌嗪(?))-4-氧代喹啉-3-羧酸.  相似文献   

6.
新喹诺酮类抗菌药司帕沙星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司帕沙星(sparfloxacin,SPFX)系日本大日本制药公司开发的广谱新喹诺酮类合成抗菌药.从结构上看,在母核氧代喹啉骨架的5位上引入了氨基,6位和8位上有氟,7位上有3,5-二甲基哌嗪基,为一新的化合物.由于化学结构的改造,本品对包括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革兰阳性菌和阴性菌及厌氧菌的抗菌活性强,对现有新喹诺酮类作用弱的肺炎球菌、衣原体亦有效,对支原体、军团菌、结核杆菌及非定型抗酸菌等均显示出卓越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Sparfloxacin(SPFX,AT-4140)系日本大日本制药公司综合研究所开发的新喹诺酮类合成抗菌剂。其化学结构上的特点是在羰基喹啉骨架的5位上引入氨基,6,8位上引入氟,7位上引入3,5-二甲基哌嗪。本品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等均显示出广谱强效的抗菌作用。特别是对现有新喹诺酮类药物抗菌作用弱的肺炎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结核菌及非典型抗酸菌也显示出强大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一系列新的芳基氟喹诺酮类的合成及抗菌作用。这些衍生物的特点是在6-位有氟原子,在7-位有取代氨基,在1-位有取代苯基。构效关系研究指出,当1-取代基是对-氟苯基或对-羟基苯基及7-取代基是1-哌嗪基、4-甲基-1-哌嗪基或3-氨基-1-吡略烷基时,体外抗菌活力最大。其中A-56620(1)和A-56619(2)(分别为norfloxacin及pefloxacin的N-乙基被对-氟苯基所置换)以及3体外试验具有广谱和强效的抗菌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像诺氟沙星(NFLX,1)、依诺沙星(ENX,2)、氧氟沙星(OFLX,3)、环丙沙星(CPFX,4)、洛美沙星(LMFX,6)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的不断出现,激起了人们对该类药物的浓厚兴趣.到目前为止,此类药物中N_1;位具有环丙基的环丙沙星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抗菌药.然而,随着它们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其副作用,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也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过去的研究已表明,将氟原子引入至芳香核,增加分子的脂溶性,而将氟原子引入至脂肪取代基上则降低分子的脂溶性,而分子的脂溶性又与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相关,故拟将氟环丙基引入喹诺酮N_1位,以期通过降低分子的脂溶性来获得对中枢神经系统毒副作用低的新喹诺酮药.鉴于已往的构效关系研究表明C_7位引入3-氨基吡咯烷基可以增加抗革兰阳性细菌作用(如clinafloxacin,7)并且3,5-二甲基哌嗪衍生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较哌嗪衍生物小,这种结果似乎与哌嗪4位碱性NH的立体位阻有关.3-氨基-4-甲基吡咯烷衍生物非甲基化的相应化合物的水溶性大.而强的抗菌活性不变.以上结果似乎说明在3一氨基的4位引入一个立体位阻相当于甲基的取代基可能有利于减少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并改善药代动力学性质.基于此,Atarashi等在研究了l_ 氟环丙基_7_(取代)哌嗪基喹诺酮类构效关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0.
加替沙星主要相关杂质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加替沙星原料药中相关杂质的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并鉴定加替沙星原料中的主要相关杂质,并合成了两个化合物:1-环丙基-6-氟-8-甲氧基-7-(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简称DMP)和1-环丙基-6-氟-8-羟基-7-(3-甲基-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简称DMO)。比较合成的化合物与原料中相关杂质的液相色谱、紫外吸收光谱及质谱。结果相关杂质的分子量比加替沙星少14,即一个亚甲基,合成的DMP的液相色谱、紫外吸收光谱及质谱分析结果与原料药中相关杂质一致。结论确证了该相关杂质的结构为1-环丙基-6-氟-8-甲氧基-7-(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卡德沙星原料药中相关杂质的分离及结构鉴定。方法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并鉴定卡德沙星原料药中的主要相关杂质,并合成了化合物:1-环丙基-8-二氟甲氧基-6-氟-1,4-二氢-7-(1-哌嗪基)-4-氧代-3-喹啉羧酸(简称DMCA)。比较合成的化合物与原料药中相关杂质的液相色谱、紫外吸收光谱及质谱。结果相关杂质的分子量比卡德沙星少14,即一个亚甲基,推测该杂质可能为卡德沙星中3-甲基哌嗪的去甲基化合物,合成的DMCA的液相色谱、紫外吸收光谱及质谱分析结果与原料药中相关杂质一致。结论确证了该相关杂质的结构为1-环丙基-8-二氟甲氧基-6-氟-1,4-二氢-7-(1-哌嗪基)-4-氧代-3-喹啉羧酸。  相似文献   

12.
钰均泰     
[通用名称] gatifloxacin,甲磺酸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 [化学名称] (±)-1-环丙基-6-氟-8-甲氧基-7-(3-甲基-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  相似文献   

13.
抗菌新药普利沙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建民 《上海医药》1996,(11):24-24
普利沙星(prulifloxacin,PUFX)系日本新药公司研制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它是NM394的前体药物,代号为NM441,并与明治制果公司共同进行开发。今将本品简要介绍如下。 普利沙星的化学名为: (±)-6-氟-1-甲基-7-[4-(5-甲基-2-氧-1,3-二氧杂环戊烯-4-基)甲基-1-哌嗪基]-4-氧-4氢-[1,3]噻嗪[3,2-α]喹啉-3-羧酸 抗菌力 本品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广谱抗菌,特别是对以绿脓杆菌为首的革兰阴性菌的抗菌力强。 本品的抗菌力与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左氟沙星、环丙  相似文献   

14.
Lomefloxacin(LFLX)是一种新的喹诺酮抗菌剂,其结构特点是哌嗪环3位上有一个甲基。据报道,喹诺酮类衍生物的血清蛋白结合率与它们分子中喹诺铜环7位取代基体积的大小有关,取代基大的化合物如氟啶酸(ENX)、甲氟哌酸(PFLX)的血清蛋白结合率较低(20%~35%);取代基小的如  相似文献   

15.
普卢利沙星(prulifloxacin),其化学名为(±)-6-氟-1-甲基7-[4-(5-甲基2氧代-1,3-二氧杂环-4-戊烯基)甲基-1-哌嗪基]-4-氧代-4-氢-(1,3)噻嗪(3,2-a)喹啉-3-羧酸,是-种新的喹诺酮类广谱前体抗菌药。2002年10月由日本新药公司和明治制药公司生产并在日本国内上市。本品在体内代谢为活性代谢产物NM394发挥抗菌作用。该药既保留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李昌明  刘芹 《齐鲁药事》2008,27(1):58-59
加替沙星系第四代喹诺酮类新生药,化学名称1-环丙基-6-氟-7(3-甲基哌嗪-1-基)8-甲氧基-1,4二氢-4-氧-喹啉-3-羟酸-1,5水化物.由日本吉林公司研制,1999年12月首先在美国、墨西哥和波多黎各获得许可并上市;自2002年在我国获准上市.加替沙星主要通过抑制DNA旋转酶及Ⅳ型拓扑异构酶,阻碍细菌DNA复制、转录、修复及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分配.因其具有6位氟及8位甲氧基的结构,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的细菌(拓扑异构酶Ⅳ突变)对莫西沙星/加替沙星敏感.所以它既有其他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相似的抗菌作用,同时又降低了光毒性,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但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亦发现了不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构效关系,合成了1-对氟苯基-6-氟-1,4-二氢-4-氧-7-(1-哌嗪)噌啉-3-羧酸及其喹啉、萘啶、吡啶[2,3-C]哒嗪环系类似物16个。测定了对大肠杆菌的MIC。用Hückel分子轨道理论(HMO)方法计算了四个母体环上电子密度。结果表明:环中氮的位置对药效团——3位羧基和4位羰基氧原子上电子密度的影响较大而影响其抗菌活性。喹啉、萘啶两环系的3位羧基和4位羰基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较高,其体外抗菌活性较高;而噌啉及吡啶[2,3-C]哒嗪两环系的电子密度较低,其体外抗菌活性较低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18.
加替沙星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替沙星(Gatifloxacin)为新-代(第四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化学名为:1-环丙基-6-氟-8-甲氧基-7-(3-甲基-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分子式为C19H22FN304,分子量为375.40。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与其它喹诺酮类抗菌药作用机制相同,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双螺旋形成,使DNA受损,从而发挥抗菌作用。该药是由日本杏林公司首创的8-甲氧基喹诺酮,于1999-12在日本批准上市。本文就其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构效关系,合成了1-对氟苯基-6-氟-1,4-二氢-4-氧-7-(1-哌嗪)噌啉-3-羧酸及其喹啉、萘啶、吡啶[2,3-C]哒嗪环系类似物16个。测定了对大肠杆菌的MIC。用Hückel分子轨道理论(HMO)方法计算了四个母体环上电子密度。结果表明:环中氮的位置对药效团——3位羧基和4位羰基氧原子上电子密度的影响较大而影响其抗菌活性。喹啉、萘啶两环系的3位羧基和4位羰基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较高,其体外抗菌活性较高;而噌啉及吡啶[2,3-C]哒嗪两环系的电子密度较低,其体外抗菌活性较低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20.
盐酸环丙沙星成盐简便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盐酸环丙沙星(盐酸环丙氟哌酸,cipro-floxacia hydrochloride monohydrate,1·HCl),化学名1-环丙基-6-氟-7-(1-哌嗪基)-1,4-二氢-4-氧代喹啉-3-羧酸盐酸盐一水合物,为一抗菌活性极强的合成抗菌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