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研究静脉滴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复方制剂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16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静脉滴注头孢哌酮2000mg/他唑巴坦500 mg复方制剂,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浆中头孢哌酮和他唑巴坦浓度,并用DAS1.0程序处理药-时数据.结果 头孢哌酮的ρmax为(194.94±40.04)mg·L-1,t1/2β为(2.23±0.41)h,AUC0-∞为(364.41±71.77)mg·h·L-1,AUC0-s为(326.73±62.84)mg·h·L-1,CLs为(5.76±1.2)L·h-1;他唑巴坦的ρmax为(26.58±4.07)mg·L-1,t1/2β为(0.87±0.12)h,AUC0-∞为(18.89±4.23)mg·h·L-1,AUC0-3为(16.91±4.43)mg·h·L-1,CLs为(27.80±6.6)L·h-1.结论 健康志愿者静脉滴注头孢哌酮2 000 mg/他唑巴坦500 mg复方制剂,头孢哌酮和他唑巴坦均符合一级消除二室模型,其主要药动学参数与文献报道接近,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0(S)-人参皂苷Rg3经肌内注射后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情况,包括血药动力学研究,组织分布情况,在尿和胆汁中的排泄情况等方面的内容.方法 本实验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法测定药物在血液和组织中的浓度,用3P97药动学程序进行数据处理,方法快捷、简便,结果的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均好.结果 20(S)-人参皂苷Rg3肌内注射后(1.5 mg·kg-1),其药动学模型为一室模型,t1/2(ke)为0.75 h,t(peak)为0.116 h,pmax为13.9 mg·L-1,AUC为16.6 mg·h·L-1;肌注后在心、肝、脾、肺、肾中可以检测到有20(S)-人参皂苷Rg3存在,而在脑、胃、肠、体脂、肌肉和生殖腺中均未检测到;药物主要经尿液排泄,给药8 h内,20(S)-人参皂苷Rg3经尿液排出药物总量的72.1%,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占药物总量的10.1%;药物与蛋白的结合率为15%~17%,且不随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结论 20(S)-人参皂苷Rg3肌内注射后可以很快被吸收进入血液,迅速达到血药浓度的峰值,它在体内的代谢速度较快,且大部分药物经尿液由肾脏排出体外,在体内基本无蓄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的胶束毛细管色谱(MECC)模式分离和测定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含量.方法 未涂层熔融石英毛细管67 cm(有效长度55 cm)×50 μm;运行缓冲液为50 mmol·L-1 SDS-50 mmol·L-1的硼酸钠溶液(pH 8.33);6.89 KPa×10 s压力进样;运行电压15.0 kV;检测波长214 nm;毛细管柱温25℃.结果 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中的九种成分分离完全,烟酰氨、维生素B6、D-生物素、核黄素磷酸钠、维生素B12、维生素C、泛酸钠、叶酸、维生素B1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16~520.0 mg·L-1(r=0.999 1),0.40~50.0 mg·L-1(r=0.999 7),0.42-52.0 mg·L-1(r=0.999 3),0.40~50.0 mg·L-1(r=0.998 2),0.39-49.0 mg·L-1(r=0.999 6),8.00~1 000.0 mg·L-1(r=0.992 0),0.83-104.0 mg·L-1(r=0.999 5),0.42~53.0 mg·L-1(r=0.999 0),0.41~51.0 mg·L-1(r=0.999 8),n=5;精密度(RSD)分别为1.75%,1.04%,1.6%,2.84%,1.85%,3.26%,1.58%,2.5%,1.92%(n=5);最低检测质量浓度分别为0.60,0.16,0.24,0.23,0.21,0.45,0.41,0.20,0.18 mg·L-1.结论 采用HPCE测定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的方法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和Re对Aβ25-35诱导损伤SK-N-SH细胞的保护作用进而研究其内在机制。方法用Aβ25-35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K-N-SH细胞),模拟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元损伤,并以适当浓度人参皂苷Rb1或Re处理。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及活性GSK-3β蛋白表达。结果培养基中添加Aβ25-35后SK-N-SH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而人参皂苷Rb1和Re均能显著提高损伤细胞的存活率,降低细胞内ROS水平,降低活性GSK-3β的表达,造成tau蛋白396位点的磷酸化程度下降,缓解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结论人参皂苷Rb1和Re对Aβ25-35诱导损伤的SK-N-SH细胞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乙酰胆碱受体阻断剂对脂多糖活化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THP-1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乙酰胆碱通路在脓毒症中作用.方法通过细胞培养,实验细胞为THP-1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银环蛇毒素培养24h后,每孔加入100ng/ml脂多糖,同时做空白对照,CO2孵箱孵育6h,离心取上清液,检测TNF-α和IL-6,结果采用SPSS 17.0进行分析.结果 THP-1呈悬浮生长,使用不同浓度的银环蛇毒单独与THP-1细胞孵育24h后,检测上清TNF-α和IL-6分泌,比较是否加银环蛇毒两组间,P分别为0.71和0.32,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加入不同浓度银环蛇毒与THP-1细胞预孵育后,再使用LPS刺激6h,在银环蛇毒浓度为10μmol/L时,TNF-α和IL-6分泌大大增加.结论 银环蛇毒单独不能明显刺激THP-1细胞分泌TNF-α和IL-6,银环蛇毒对THP-1细胞Ach受体封闭存在一个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黄芪甲苷和三七总皂苷中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抗CoCl2 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有效配伍剂量.方法 采用CoCl2诱导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以细胞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为指标,研究4种有效成分对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有效机制浓度.在此基础上按Us*(85)均匀设计实验,确定4种有效成分的有效配伍剂量.结果 4种有效成分都能抑制CoCl2诱导的PC12细胞LDH的漏出,与损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对LDH漏出率的抑制作用增强.黄芪甲苷和人参皂苷Rb1在50 μmol/L,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在100 mol/L浓度时LDH漏出抑制率约为80%.U8*(85)均匀设计实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4种有效成分的8个不同浓度配伍都能抑制CoCl2诱导的PC12细胞LDH的释放,与损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参皂苷Rg150 μmol/L、黄芪甲苷0.781 25 μmogL、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各1.562 5μ.mol/L配伍时抗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效应最强.结论 人参皂苷Rg1 50 μmol/L、黄芪甲苷0.78125 μmol/L、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各1.562 5μmol/L配伍组方为抗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有效配伍剂量.  相似文献   

7.
孙备  柏俊  吕凌  陆忠祥 《中国医疗前沿》2007,(22):1729-1732
目的 研究甲硝唑结肠缓释片的缓释特征和结肠靶向特征.方法 采用家犬考察甲硝唑结肠缓释片口服后的血药浓度变化,并与甲硝唑普通片进行比较.采用大鼠口服受试药物,考察药物在大鼠消化道各段的释放情况.结果 结肠缓释片的ρmax为(4.94±2.79)mg·L-1,tmax为(12.7±0.5)h,t1/2β为(5.65±4.5)h,MRT为(16.65±5.1)h,AUC0-T为(36.09±12.81)mg·h·L-1,AUC0-∞为(37.63±11.92)mg·h·L-1.与普通片比较,pmax显著降低,tmax显著延长,显示出缓释效果.大鼠口服甲硝唑结肠缓释片后主要在结肠段释放药物,在胃和其他肠段基本无药物释放.结论 甲硝唑结肠缓释片具有结肠靶向和缓释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重组可溶性TRAIL作用于人肺癌系A549细胞培养物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和凋亡率测定.方法 MTT比色法测定重组TRAIL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生长抑制率.TRAIL处理前后细胞核、质的形态学变化.经不同浓度重组TRAIL处理后A549细胞的双色荧光变化.定量重组TRAIL与亚毒性浓度的CDDP联合使用,对肺腺癌A549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的影响.结果 重组TRAIL对A549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RAIL 100 μg·L-1作用24 h后,抑制率达到41.6%.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A549肺腺癌细胞经50 μg·L-1TRAIL处理24 h后,可观察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点.3.3 mg·L-1的CDDP与50 μg·L-1重组TRAIL合用,A549细胞凋亡率高达75.2%.结论 重组TRAIL具有明显的诱导多种恶性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化疗药物CDDP能加强重组TRAIL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schefichia coli,EPEC)感染人单核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β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与其THP-1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以Annexin V 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THP-1细胞凋亡率,以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动态检测感染24h内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1β浓度的变化.结果 EPEC感染THP-1细胞后TNF-α和IL-1β活性均显著增加,峰值分别出现在感染后6及12 h,而后逐渐下降,IL-1β活性至感染后24 h仍高于对照组;THP-1细胞凋亡率在感染后逐渐增高,至24 h达高峰.结论 EPEC可激活多种炎症介质和诱导THP-1凋亡,EPEC感染THP-1细胞后TNF-α和IL-1β水平的升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爱社  杨洒  刘亚美  陈芳  张妍 《中医学报》2019,34(9):1936-1938,1963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损伤模型活性的影响。方法:培养BMEC,用Aβ_(1-40)造成BMEC损伤,加入不同剂量的丹蒌片含药血清,6 h、12 h、24 h后用CCK8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并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的漏出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释放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12 h后各剂量丹蒌片含药血清组细胞活性显著升高,12 h细胞活性高于24 h的细胞活性(P0.05);丹蒌片含药血清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水平降低,12 h上清液中LDH水平显著低于6 h、24 h(P0.05);高剂量、中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上清液LDH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蒌片能提高Aβ_(1-40)致BMEC损伤后细胞的活性,减少细胞LDH的漏出量,起到保护脑微血管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蒌片对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致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BMEC)损伤模型活性的影响。方法:培养BMEC,用Aβ_(1-40)造成BMEC损伤,加入不同剂量的丹蒌片含药血清,6 h、12 h、24 h后用CCK8染色法检测细胞活性,并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的漏出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释放量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12 h后各剂量丹蒌片含药血清组细胞活性显著升高,12 h细胞活性高于24 h的细胞活性(P<0.05);丹蒌片含药血清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水平降低,12 h上清液中LDH水平显著低于6 h、24 h(P<0.05);高剂量、中剂量含药血清组细胞上清液LDH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蒌片能提高Aβ_(1-40)致BMEC损伤后细胞的活性,减少细胞LDH的漏出量,起到保护脑微血管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苯海索对血红素所致大鼠胚胎皮层神经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皮层神经细胞 ,加入血红素建立神经细胞血红素损伤模型 ,以不加血红素者为正常对照 ,观察不同浓度苯海索对血红素损伤模型神经细胞死亡数 ,乳酸脱氢酶 (LDH)的漏出量 ,培养液中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影响。结果 :苯海索 10 -9mol·L-1、10 -8mol·L-1、10 -7mol·L-1能浓度依赖性地显著减少细胞死亡 ,降低LDH漏出量及MDA生成 ,提高SOD活性。结论 :苯海索对血红素所致神经细胞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苯海索抗过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黄芩苷组(50,100,200 mg&#183;kg-1)以及尼莫地平0.4 mg&#183;kg-1组.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1 h再灌注24 h后,观察黄芩苷对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以及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结果 黄芩苷50,100,200 mg&#183;kg-1均可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脑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脑梗死体积从模型组的(370.14&#177;60.40)mm3分别降至(283.63&#177;81.37)、(216.29&#177;74.37)及(186.65&#177;47.67)mm3,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也较模型组有明显降低,HSP70 mRNA表达水平从模型组的(0.74&#177;0.14)分别上升至(0.79&#177;0.13)、(0.92&#177;0.08)及(0.96&#177;0.08),其蛋白表达水平比模型组分别上升6.82%、37.88%及49.38%.结论 黄芩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黄芩苷降低神经细胞内Ca2+含量,促进HSP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应用HPLC-UV同时测定玄参中4种主要活性成分--哈巴俄苷、肉桂酸、安格洛苷C和acteoside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ypersil BDS-C18色谱柱(4.0 mm &#215;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和1%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 mL&#183;min-1,检测波长278 nm,柱温25℃.结果 哈巴俄苷、肉桂酸、安格洛苷C和acteoside线性范围分别为15.12~302.4 mg&#183;L-1,7.72~154.4 mg&#183;L-1,24.84~496.8 mg&#183;L-1,6.64~132.8 mg&#183;L-1;平均回收率(n=5)分别为101.59%(RSD=2.40%),96.75%(1.32%),100.11%(3.95%),99.89%(2.08%).结论 本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靠,可作为玄参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方传勤  周华东  李敬诚  严家川  李静  高长越 《重庆医学》2007,36(22):2299-2301,F0003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对Aβ诱导体外培养神经元损伤和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方法 混合培养的海马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Aβ组(2μmol/L)和高胆固醇组(1mmol/L) Aβ组(2μmol/L);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LDH释放度;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元形态改变;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 高胆固醇 Aβ组LDH释放度(33.2±3.5)显著高于Aβ组(28.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胆固醇 Aβ组神经元数目减少,神经突起断裂,突起回缩均较Aβ组明显;高胆固醇 Aβ组上清液中IL-6和TNF-α含量(29.6±5.2,42.6±5.1)最高,与Aβ组(20.8±4.6,35.5±3.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胆固醇增强Aβ诱导胶质细胞活化IL-6和TNF-α表达可能是高胆固醇加重Aβ诱导神经元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药用植物墨旱莲进行快速繁殖.方法 以顶芽、茎、叶和幼苗(上部为绿体,下部为愈伤组织)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及根和芽的分化.结果 在顶芽、茎、叶和幼苗4种外植体中,顶芽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和芽分化率均高达100%,愈伤组织褐化少,生长良好,易被诱导出不定芽,是较为理想的快速繁殖材料;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也达100%,但其中不带茎节的茎段不能直接诱导芽分化.在适宜的培养基中顶芽和带节的茎段能大量生根,生根率均达100%.结论 较适宜诱导愈伤组织的激素组合是MS+6-BA 2.0 mg&#183;L-1+NAA 0.5 mg&#183;L-1,诱导芽分化适宜的激素组合为MS+6-BA 3.0 mg&#183;L-1+NAA 0.3 mg&#183;L-1,根的诱导则在MS+NAA 0.2 mg&#183;L-1上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盐酸左氧氟沙星即形凝胶在兔眼内的药动学行为,考察该制剂的释药特征.方法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即形凝胶给药后不同时间兔眼房水中的药物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盐酸左氧氟沙星即形凝胶在兔眼内的吸收和消除过程呈线性动力学特征,其t1/2(ke),MRT,tmax,ρmax,AUC0-T和AUC0-∞分别为(118.76&#177;7.21)min,(208.40&#177;13.46)min,(34.07&#177;5.02)min,(2.56&#177;0.14)mg&#183;L-1,(432.05&#177;13.55)mg&#183;min&#183;L-1及(501.52&#177;25.24)mg&#183;min&#183;L-1.结论 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即形凝胶显著延长药物在眼部的滞留时间,可用之实现长效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天麻素对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用新生Wistar大鼠大脑皮层进行神经细胞培养 ,将培养 8d的神经细胞置于模拟“缺血”状态下 ,5h后神经细胞发生肿胀 ,胞内乳酸脱氢酶 (LDH)漏出增加 ,膜流动性下降、脂质过氧化(LPO)含量增加 ;将经过“缺血”损伤神经细胞置 1 8h模拟“再灌注” ,“再灌注”后细胞数目明显减少 ,LDH的漏出、膜流动性下降和LPO增加继续加重 ,说明细胞损伤进一步加重。经过天麻素孵育后的神经细胞“缺血”或“再灌注”后LDH的漏出及LPO含量明显低于损伤组 ,而膜流动性则明显高于损伤组。表明 :天麻素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血浆中CTN986的定量测定方法,为药物代谢研究提供技术手段.方法 采用HPLC-库仑电化学色谱方法,DiamonsilTM(钻石)C18(,4.6 mm&#215;200mm,5μm)色谱柱,0.2 mol&#183;L-1磷酸二氢钠-甲醇(60∶40)为流动相,CoulochemⅢ电化学检测器,Model 5010 Analytical cell为检测手段,以峰面积定量.结果 检测下限为150μg&#183;L-1,定量下限为390μg&#183;L-1,方法线性范围为0.390~12.5,12.5~50 mg&#183;L-1;在1.563,6.25,12.5,25 mg&#183;L-1 4种质量浓度平均回收率为53.43%;日内、日间平均RSD为1.03%,2.28%.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方法操作简便,可满足药动学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大鼠血浆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总浓度的HPLC测定方法,并研究大鼠口服菊花提取物(CME)后其效应成分--木犀草素、芹菜素的药动学参数.方法 大鼠血浆在2 mol&#183;L-1盐酸酸性条件下于80℃水浴水解1.5 h,水解液经乙酸乙酯萃取,萃取液减压抽干后溶解,经HPLC分析.采用Diamonsil ODS C18色谱柱,以甲醇-0.2%磷酸(55:45)为流动相,流速1.0 mL&#183;min-1,检测波长350 nm,柱温30 ℃.应用建立的方法测定大鼠口服200 mg&#183;kg-1菊花提取物后血浆中木犀草素及芹菜素质量浓度,并以3P87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本法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定量下限(LOQ)分别为0.045 5和0.145 mg&#183;L-1;两者分别在0.045 5~8.09和0.145~25.7 mg&#183;L-1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分别为0.995 7及0.997 4;两者低、中、高质量浓度的绝对回收率及方法回收率均在89%~107%内.日间及日内精密度RSD均小于<11%.大鼠口服CME后木犀草素与芹菜素的Ka分别为1.72和0.237 h;t1/2(Ka)分别为0.440和3.21 h;t1/2α分别为0.774和4.82 h;t1/2β分别为6.64和8.65h;tmax分别为0.730和2.91 h;ρmax分别为2.43和9.00 mg&#183;L-1;AUC分别为21.40和143 mg&#183;h&#183;L-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重复性好,适用于测定血浆中木犀草素及芹菜素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