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概述不稳定斑块的发病机制,临床识别及中西医治疗进展。结论不稳定斑块是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不稳定斑块所导致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范畴。研究目的在于更好地识别不稳定斑块,早期积极治疗,以稳定斑块并将其解除,最终预防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我国心脏病人的重要死因。70%-80%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在易损斑块破裂和溃破,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心肌损伤、坏死的病理基础上。稳固易损斑块的治疗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中西医治疗易损斑块的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发生机制中,“斑块侵蚀”与易损斑块引发的斑块破裂有本质区别,具有完整纤维帽的“斑块侵蚀”导致了约1/3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和高达2/3的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精准分辨斑块侵蚀,辨证运用中西医结合诊疗可使斑块侵蚀患者有更大获益。动脉粥样硬化源于内皮受损,可从疮疡论之,疮疡之毒有阴阳之分,阴毒发于肝肾郁火,郁极发越,扰动气血,可能是斑块侵蚀的一类病机,治宜散轻而补重。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斑块破裂是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病理关键。如何检测不稳定斑块及稳定斑块是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目前中医、西医对不稳定斑块病因病机、检测方法、治疗方法的研究成果,提出中医在稳定兜块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易损斑块是指那些不稳定和有血栓形成倾向的斑块,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危急重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中医结合现代医学对易损斑块形态、去稳因素及干预等方面的认识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将近5年来各医家对易损斑块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干预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实验研究与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包括稳定斑块和易损斑块(即“不稳定斑块”)两大类,后者的破裂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病急症的主要内因。因此关于易损斑块及其干预措施的研究对于防治ACS等心脑血管病急症、改善其预后有着极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易损斑块与斑块内血管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的不稳定可导致斑块破裂,进而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抑制斑块内血管新生对稳定易损斑块可能起着关键性作用。中药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全方位治疗特点在稳定AS斑块方面有潜在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引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导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ACS主要由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堵塞管腔所致.但是,近年来经过大量研究发现,易损斑块破裂及其继发病变是引起临床事件的罪魁祸首.因此,如何稳定斑块成为防治急性冠脉综合症的关键问题.研究表明,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是造成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原因,抗炎成为稳定斑块的一个新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斑块的稳定性是影响ACS发病的关键因素,加强对易损斑块特点、检测及治疗的研究对预防ACS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是指所有易于发生血栓形成,以及可能快速进展为“罪犯”斑块的粥样病变,部分未破裂斑块亦可发生血栓性事件。易损斑块含平滑肌细胞较少,细胞外基质合成减少,  相似文献   

10.
易损斑块(vulnerable plaque)即不稳定斑块,是指冠脉粥样斑块中不稳定、易于破裂、易形成血栓而导致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斑块,其破裂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急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急症的主要原因,亦是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现就易损斑块中西医诊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对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斑块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可导致高比例的致死或致残率。根据病理解剖和冠脉造影资料的统计分析,大部分发生急性冠脉事件的患者,其冠脉内径狭窄程度〈50%,提示管腔狭窄的严重程度并不与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相关。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不稳定斑块(“易损”斑块)发生破裂或糜烂,在此基础上合并血栓形成,可导致管腔的急性完全或不完全闭塞,由此造成ACS的病理基础。若能及时检出和治疗不稳定斑块,同时改变易损斑块中的有害成分,将减少“易损”患者的心梗发生率;具有重大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风”代表了以不稳定为特征的中医病因病机,据此,本团队既往提出了“络风内动”病机学说,以概括急性冠脉综合征等不稳定的病理生理学特征。2019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重新定义了冠状动脉疾病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状态,将原指南中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修正为“慢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这一改变强调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不稳定性,即中医学理论中“风”的特性,与“络风内动”病机理论不谋而合。在慢性冠脉综合征中“风”与痰浊、瘀血同为重要病机,其病理生理学实质为斑块局部炎症反应、斑块内毛细血管增生、微循环病变及冠脉痉挛。将“络风内动”病机理论扩展应用于慢性冠脉综合征,将为中西医临床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13-21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炎症在其发生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活血化瘀是中医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基本法则。近年来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治疗ACS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针对其作用机制,说法不一。文章主要从调节急性冠脉综合征炎症反应的角度,系统论述活血化瘀中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针对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2.5(PM2.5)造成的健康风险进行有效的干预已成为医药研究领域亟需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NOD样受体(NLRs)是在先天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的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家族。该文基于国际上“细颗粒物暴露为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可改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结合目前对PM2.5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中肺源性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的认识,从PM2.5-炎症-As斑块稳定性角度,思考PM2.5作为颗粒状异物入血后诱发血管炎症的初始环节,深入探讨PM2.5诱发心血管急性事件的深层机制,提出NOD受体家族NLRP3可能是感知PM血管损伤信号,诱发炎症反应,最终导致As斑块失稳定的关键分子。同时分析PM2.5暴露诱发As斑块失稳定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中医病机,探讨中医药干预可能的策略,为积极应对社会公共卫生焦点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也为PM2.5诱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As)斑块破裂(rupture)或糜烂(erosion)[1],引起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而斑块中胶原含量,特别是覆盖斑块脂质坏死核心的纤维帽中胶原含量[2]对斑块稳定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的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的组织学特征比斑块的大小更能反映临床预后,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与易损斑块密切相关[1].  相似文献   

17.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的易损性(vulnerability)是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研究热点。本文就此在中医药防治方面作一回顾。旨在为中医药提供有效防治AS的方法方面探索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斑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旭晖  王昌俊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2):1522-1523,1527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60%~70%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继发血栓而引起的。这些易于破裂的斑块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不稳定斑块。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在其基础上形成血栓是引起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9.
孙胜  熊兰月  李明秀  陈学忠 《河南中医》2012,32(12):1686-1688
易损斑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的病理学基础.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药是中医药干预易损斑块一种新的探索,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方法加以验证并证实其价值.若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中药干预基础上加上对易损斑块稳定性评价将具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心肌严重缺血产生的一组进展性的临床综合征.本文系统概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来有关中医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现状,尤其是基于ACS不稳定斑块和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机制,阐述了中医药干预ACS的优势,并对未来中医药干预治疗ACS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