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志飞  霍剑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8):3161-3165
目的: 探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联用维生素C注射液是否会提高治愈率。 方法: 基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HIS数据,应用带协变量的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控制混杂因素并评价喜炎平注射液联用维生素C注射液与未联用维生素C注射液在治愈率上的差别。 结果: 带协变量的倾向评分加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联用与未联用2组在治愈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时联用维生素C注射液可能并不能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喜炎平注射液与不同药物的配伍禁忌。方法:选择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喜炎平注射液与不同药物配伍的治疗结果,探究喜炎平注射液的使用注意事项。结果:不同年龄阶段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中,10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是易感人群;喜炎平注射液合并用药出现不良反应中,合并抗感染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和呼吸系统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分别为33.3%、16.7%、16.7%;喜炎平注射液诱发的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占33.3%、呼吸系统反应占25.0%、心血管系统反应占16.7%。结论:临床应用喜炎平注射液,要慎重给予儿童和老年人用药,尽量少与抗感染类药物、激素类药物和呼吸系统药物合并用药,从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真实世界的喜炎平注射液HIS临床剂量应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王志飞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27-2729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在临床使用中的实际剂量,找出其随年龄变化的规律。方法:收集全国各地9家三甲医院的HIS数据,通过ETL技术整合为统一的数据仓库;筛选静脉滴注给药,且年龄和剂量未缺失的用药记录;通过对完整数据的分析得出规律,处理剂量单位缺失的记录;统计分析喜炎平注射液的临床剂量使用规律。结果:11 083人次的喜炎平注射液用药数据中,14岁以下儿童占总人次的88.72%;全人群的用药剂量随年龄变化呈二次曲线分布;成人用量主要集中于250mg以下,14岁以下儿童主要集中于125 mg以下,5岁以下儿童多在50~100 mg之间,1岁儿童主要集中在25~50 mg。结论:喜炎平注射液临床使用较说明书剂量偏小,并受年龄影响,二者呈非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真实世界中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扁桃体炎的联合用药现状行复杂网络分析。方法 选取来源于全国29家大型三甲医院多维数据仓库HIS系统中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扁桃体炎的数据,根据联合用药种类和频次构建复杂网络,并采用Tabu搜索算法对其网络矩阵行联合用药规律分析。结果 经分析联合用药网络及药理学可知,单纯扁桃体炎临床治疗方案:(1)病毒感染:单用喜炎平注射液;(2)有细菌学感染证据:喜炎平注射液联用抗生素类药物。扁桃体炎及合并症临床治疗方案:(1)合并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喜炎平注射液联用地塞米松、盐酸氨溴索,或联用抗生素,或联用痰热清注射液;(2)合并手足口病:喜炎平注射液联蓝芩口服液或痰热清注射液;(3)合并病毒性脑炎:喜炎平注射液联用阿糖腺苷;(4)合并腺样体肥大或鼾症:喜炎平注射液联用抗生素类药物,急性期辅以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慢性期辅以氨溴索化痰,同时用康复新液局部冲洗。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作为治疗扁桃体炎及其合并症的主要治疗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符合最新专家共识推荐;其联合用药因其扁桃体炎患者合并症不同而存在差异,该联合用药方案可作为制定其合并症用药策略的参考依据,为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归纳真实世界中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人群特征和用药特征。方法:基于2006年12月至2016年6月期间全国29家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仓库中至少使用过1次喜炎平注射液的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信息,对纳入的24 062例患者的人群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医嘱中的合并用药信息选用数据挖掘中的Apriori算法建立模型,采用Clementine12.0来解析,并用复杂网络图使结果可视化。结果:患儿性别男13 730例(63.71%),女7 820例(36.29%),平均年龄(3.28±0.04)岁;真实世界中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多用于一般病情;住院4~7 d的患者占比最高(57.65%);主要用于西医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中医诊断主病为感冒,主要证型风热证、湿热证;喜炎平注射液主要与清热剂类中成药,维生素类,黏液溶解药,第2代头孢菌素合并使用。结论:真实世界中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人群特征符合儿科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人群的一般规律;合并用药特征分析反映了儿童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症状的复杂多样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在真实世界中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支气管炎患者的中西药群组模块,为临床中西药治疗支气管炎提供参考。方法 从全国29家医院信息系统(HIS)提取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支气管炎患者共13 874例,运用禁忌(Tabu)搜索算法进行复杂网络分析,获得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支气管炎核心联用药物的子结构及关联信息,分析临床用药方案。结果 支气管炎针对病原体治疗方案,①细菌感染可选择喜炎平注射液+头孢呋辛;②病毒感染可选择喜炎平注射液+干扰素;③支原体感染可选择喜炎平注射液+阿奇霉素。针对支气管炎临床表现分型及并发症选择适宜用药方案,①单纯型支气管炎可考虑喜炎平注射液+氨溴索+肺力咳合剂+布洛芬;②喘息型支气管炎可考虑喜炎平注射液+异丙托溴铵+布地奈德+沙丁胺醇;③支气管炎并发病毒性脑炎:喜炎平注射液+甘露醇+呋塞米+苯巴比妥+神经节苷脂+免疫球蛋白;④支气管炎并发病毒性心肌炎:喜炎平注射液+磷酸肌酸钠+维生素C。结合支气管炎中医特点选择联用中药治疗。结论 该研究数据来源于真实世界,提取总结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支气管炎临床表现分型及并发症的联合用药方案,但临床上需要针对其具体情况,个体化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分析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心肌损害及心肌炎临床用药特征。方法:提取全国39 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的医院信息系统(HIS) 心肌损害及心肌炎患者诊疗数据,分析了39 家医院的住院患者的HIS 数据库信息。采用SAS9.4 统计软件对患者的一般信息、用药信息及诊断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联合其他西药或中药的用药情况等采取SAS9.4 联合R 软件进行关联规则的构建及绘图的可视化表达。结果:20 894 例心肌损害与心肌炎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以6 岁以下儿童占比最多,临床使用的剂量疗程与药品说明书及指南基本相符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心肌损害与心肌炎最常见合并病为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手足口病、上呼吸道感染等,最常用的用药方案为喜炎平注射液+氨溴索+布地奈德+磷肌酸。喜炎平注射液与第二代头孢菌素、干扰素类、抗生素类等抗感染药物联合使用较为常见。结论:本研究基于真实世界数据,揭示了真实世界中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心肌损害及心肌炎临床特征情况,在药品使用的安全性方面应注意药品联合使用的优势与劣势,为深入挖掘其适用疾病及促进喜炎平注射液在临床中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运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真实世界中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简称喜炎平)患者的联合用药规律.通过选取全国18家三级甲等医院中使用喜炎平的5 822例患者,研究其患有肺部感染患者的联合用药信息,运用Apriori算法及关联规则方法分析.结果显示喜炎平治疗肺部感染时主要联合用药有复方氨基酸、肌苷、辅酶A、三磷酸胞苷、维生素C等.喜炎平常用合并用药可分为5类:营养支持疗法(主要为维生素C、复方氨基酸)、辅酶类(辅酶A、三磷酸腺苷、肌苷)、化痰平喘类(氨溴索、多索茶碱、沙丁胺醇)、激素类(地塞米松、布地奈德)、抗生素(主要为头孢米诺).主要合并药物基本符合肺部感染用药规律.另外,喜炎平最常合并用药模式:1种联合用药时为喜炎平+营养支持疗法,2种或2种以上联合用药时为喜炎平+营养支持疗法+辅酶类药;从药理作用看,喜炎平多与药理作用相似的西药联合应用,在治疗肺部感染时起到替代或补充抗生素作用,但其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还需要结合临床实际进一步探讨,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喜炎平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喜炎平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探索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再评价的方法。方法:收集静脉滴注喜炎平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并分为同期对照临床研究、不良反应监测或病案系列报告、个案或典型病例报告3类,进行归类、整理、分析。结果:不同研究方法显示喜炎平注射剂平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2%,不良反应类型以变态反应为主,且发现多种说明书记载以外的罕见类型;在121例个案报道中,0~10岁儿童是高发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45%;过敏性体质或有过敏史患者易发生不良反应,占10.74%;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多为用药后30 min内,占54.55%;在不良反应治疗与转归中,除1例有基础疾病与过敏史患者死亡外,其余均经治疗痊愈。结论:规范喜炎平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尽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针对有效可利用的文献报告情况,建议临床研究者应尽量详细报告所研究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提高文献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分析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用药特征。方法:通过大型电子病历数据库获得157例细菌性痢疾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频数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开展统计分析。分析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细菌性痢疾用药人群的基本信息和医嘱内容,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入院科室、出院病情;医嘱内容包括给药方式,单次、单日使用剂量,疾病诊断,联合用药。结果: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细菌性痢疾患者以儿科人数最多,占比76.43%。153例患者中(4例患者信息缺失,不列入分析),治愈116例,占75.82%;好转34例,占22.22%。18岁以下患者治愈率最高,为78.72%。喜炎平注射液单次使用剂量95%置信区间为[81.08,129.25],单日药物使用剂量95%置信区间为[78.90,132.52]。随着年龄的增大,患者单次及单日使用剂量均增多。联合用药频数最高为抗生素,占比24.08%;其次为维生素,占比13.14%;中成药(主要为复方黄连素片)占比为9.70%;中药药理类别使用频次最高的是清热剂。对喜炎平注射液联合两种药物进行关联分析法,其中最高的为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的复方+青霉素,规则支持度为8.91%,置信度为90.00%。结论:临床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细菌性痢疾符合专家共识指导方案,喜炎平注射液对儿童细菌性痢疾治疗效果明显,中西医联合治疗细菌性痢疾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中药方面多联合清热剂使用。  相似文献   

11.
系统评价喜炎平注射液符合说明书适应症用药的安全性。计算机检索国内、外8个数据库中有关喜炎平注射液符合说明书适应症(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用药的临床研究,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文献,按照国际公认的评价标准进行质量评估,提取数据,并做分析。纳入118个研究,最终分析94个研究,包括70个随机对照试验,8个非随机对照试验,16个病例报告,共4 716名患者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发生0例不良事件(AE),148例不良反应(ADR)。其中15例严重不良反应,包括1例植物状态,4例过敏性休克及其他心血管一般损害等;133例一般ADR中以腹泻最多,皮疹次之。大部分研究按说明书剂量使用。现有证据表明,临床应用中不合理配伍及使用可能导致部分ADR。大部分研究无法获知具体用药过程及患者情况,不能明确推测ADR与年龄、溶媒等关系。建议临床工作者按相关规定及标准判读因果关系,并上报不良反应报告,为评价此药安全性提供更多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2.
喜炎平注射液致27例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喜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27例喜炎平注射液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与性别无关,多发生于<10岁年龄组,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的前30 min内.不良反应临床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肠痉挛.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利巴韦林单用及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利巴韦林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观察组和单用利巴韦林治疗的对照组,观察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体温下降情况以及神经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腹鸣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NT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从15 min开始体温明显低于治疗前,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利巴韦林与喜炎平注射液联合应用能够更为快速的改善消化道症状、降低体温、保护神经功能,是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苦碟子注射液(碟脉灵)安全性文献分析报告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廖星  申浩  谢雁鸣  张雯  杨薇  吕志国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86-2788
目的:通过对苦碟子注射液安全性文献的整理和分析,获得有关其上市后临床安全性方面的信息,为临床医生、研究者提供相关决策帮助。方法:该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库,获得有关苦碟子注射液安全性报道的文献96篇,并获取全文。筛选出关于苦碟子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22篇报告,24个案例。通过对24个案例做5个方面的分析:严重不良反应5例;苦碟子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在24篇文献报道中的具体表现;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关于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处理;联合用药情况。结果:分析发现文献中的不良反应报告均欠规范,对于其真正的因果关系判断的过程不明确,且临床实际应对处理也存在不合理现象,对于联合用药的分析均未涉及。结论:虽然22篇报告均是来自于临床实践的真实报告,但是由于不良事件/反应发生过程存在多种影响因素,且报告者对于因果关系的判断以及报告的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苦碟子注射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的真实程度。  相似文献   

15.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参麦注射液临床安全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连心  谢雁鸣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779-2781
目的:对参麦注射液临床安全性研究文献进行分析,以了解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特征。方法:对患者的性别、年龄、所患疾病等基础信息,使用剂量、溶媒等用药信息,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症状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不良反应多集中在41~50岁的中年人,原患肿瘤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较多,各种溶媒、各用药剂量段均有不良反应发生,并以30 min以内出现的速发型过敏反应为主,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结论: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与药品生产质量控制、临床合理用药及患者个体因素等关系密切,要求临床医师高度警惕,以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赵瑛  史琛  黄璞 《中国中药杂志》2016,41(4):743-747
医院集中监测是药物临床安全性评价中主动监测的方法之一。喜炎平注射液至今已上市30余年,用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细菌性痢疾等,但其上市后的安全性、有效性监测研究报道较少。笔者对喜炎平注射液上市后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规范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完善使用说明书和使用方案提供依据。该研究采用医院集中监测的方法,选取某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院并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基本情况、药品使用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共观察病例848份,其中用药目的不符的占39.9%;成人和儿童用法用量不合理的占比分别为1.72%,6.62%;溶媒选择不当的占3.18%;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或雾化给药均为合理;同瓶混用药物的占2.24%;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2%。研究表明该院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应用欠规范,应加强其使用的规范化管理,对主要科室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指导;研究同时发现说明书中成人用法用量项信息不全,建议生产厂家进行相关临床研究,完善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项下信息,以提高喜炎平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s,RCT),纳入研究的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由两名研究者独立严格进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7个RCT,共1841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在总有效率、止泻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温下降时间方面,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具有一定的疗效性且安全性较高。但现有研究质量偏低,需要更多设计严谨的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8.
王一民  吕朗  范海伟  徐海凤 《中草药》2018,49(2):468-476
计算机检索Pub Med、Medline、Web of Science、CBM、CNKI、VIP、Wanfang Data数据库,搜集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抗生素药物对比单用抗生素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8月。由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18个RCT,共入1 92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抗生素单用相比,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能提高成人CAP的临床疗效[RR=1.20,95%,CI(1.15,1.25),P0.000 01],同时能改善患者咳嗽等症状和缩短患者退热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在安全性方面,单用抗生素组,发生不良反应26例,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头晕、皮疹、静脉炎等,程度较轻,一般不经治疗可自愈。而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CAP发生了30例不良反应,反应类型和程度与单用抗生素基本一致。喜炎平注射液联合抗生素治疗CAP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CAP患者临床症状,其安全性尚可。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果需要更多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