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体育与科学》2015,(3):79-86
通过运动鞋文化消费透析大众体育价值取向,对探析运动鞋文化与大众体育运动之间的关系,研究体育价值以及体育价值取向都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随机走访、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运动鞋文化消费背后所隐含的大众体育价值取向。研究发现,大众消费运动鞋文化普遍存在一种明确的消费动机和价值取向,这种消费动机和价值取向使得大众在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择,参与运动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上具有丰富性;运动鞋文化的消费,既是大众实现体育生物功能取向、心理功能取向、社会交往取向、休闲娱乐取向以及其他功能取向的路径,也是大众认识体育价值的载体。  相似文献   

2.
体操时尚健身运动在我国产生、发展的社会文化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体操时尚健身运动在我国社会的体育文化生态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哲学背景,分析当前健身类大众体操运动时尚流行的趋势及其对我国大众健身文化的影响及价值。  相似文献   

3.
论大众健美操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阐明大众健美操的特点和效能,对其推广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表明,大众健美操适合我国体育投资和场馆设施现状,符合国情;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便于推广普及,具备全民参与的特点;又深受大众喜欢,可以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中发挥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从文化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体操时尚健身运动在我国社会的体育文化生态环境下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哲学背景,分析当前健身类大众体操运动时尚流行的趋势及其对我国大众健身文化的影响及价值。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分析水下曲棍球运动的发展价值与策略。水下曲棍球是一项集经济、文化、健身、娱乐为一体的新兴全民健身运动,在我国发展尚属起步阶段,具有激发大众体育消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丰富群众闲暇生活,夯实体育文化建设;增强人民体质健康,避免运动人才流失;满足多元体育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推广价值。拟提出以下推广策略和建议:精准目标定位,完善组织架构;加大宣传力度,深挖项目潜力;夯实项目文化,注重特色建设;学习成功经验,进行本土创新。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推动山西省普通高校大众流行健身项目课程的全面开设,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加快普通高校大众流行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大众流行健身项目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并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全民健身运动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深入开展社区体育是其关键之一。目前社区体育尚存在一些问题,而高校在传授知识、塑造人才和体育设施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本文分析了社区体育的现状、高校体育参与社区体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措施,初步探讨了高校体育和社区体育如何在全民健身的浪潮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高效发展进行,以期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水平等的迅速发展,以强身健体和娱乐身体为宗旨的大众体育运动也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世界性的大众体育浪潮,家庭体育成为大众体育当中的一支奇葩,异军突起,备受人们青睐。文章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分析出家庭体育的功能主要有自然功能、教育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辐射功能,旨在增长人们对家庭体育功能的认识,从而增强人们参与家庭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9.
现代日本健身项目的开发对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阐述二战后日本体育价值观的变化过程对其大众体育健身项目的影响。其大众体育健身项目分为:竞技运动、亚竞技运动、托罗普斯运动、非竞技运动等4种类型,并就其健身项目的分类与开发对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启示及借鉴作用做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浅谈大众健美操的作用及其开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众健美操的特点,身体锻炼价值,对其开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大众健美操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具有很大潜在活力,具备全民参与的特点,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切实推动阳光体育运动是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及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普通高校很好地落实这一举措尤为重要,不仅要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充分落实,还应该借助校运动会这一重要的体育活动,引导和推动阳光体育的落实,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到校运会中,尽量避免极少数人参加校运会而大多数学生只能成为观众的现象,让校运会更好地为落实阳光体育运动服务。让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得以真正实施。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采取测试、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将体适能教育理念引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结果表明,"体适能"教育理念引入学校体育教学,在提高身体机能的同时,能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自我主动锻炼意识,提高自我科学锻炼程度,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终身体育锻炼的价值、意义并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刁国炎  韩晓伟 《体育科技》2010,31(4):135-138
运用问卷调查、逻辑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云南省20余所大中专院校在校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大学生对体育课和体育活动均有一定的参与意愿,对一些健身性、娱乐性较强的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有较强的参与意愿,但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体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等方面制约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程度,同时电脑、电子游戏等现代科技对学生生活方式的影响使情况进一步恶化。提出建议:改革体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感觉教学法在高校传统体育养生课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认为感觉在健身气功练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增强大学生感知觉能力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大学生练习健身气功的效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研究,揭示出当前普通高校学生体育健身意识淡薄,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较低、时间较短,体育健身器材与场所无法满足需求,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堪忧等问题,并为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提出对策与建议,为增强大学生校园体育生活质量、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对海南普通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探讨,全面研究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内容、时间、影响因素等现状,确定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并得出相应结论,为更好地开展大学课外体育活动,树立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公共体育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的现实意义及长效机制等问题进行理论探索。认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是高等教育的任务,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奉献了爱心、服务了他人,也锻炼了自己;缓解了全民健身组织指导服务短缺的矛盾;同时还传播了现代体育文化,有利于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建立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要从建立组织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机制入手。  相似文献   

18.
美国健康体适能课程模式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实验为主要方法以我国高校的普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选用美国健康体适能课程模式对其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健康体适能课程模式对提高大学生心肺功能、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等有积极影响;美国健康体适能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对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有着广泛的影响;美国健康体适能教学模式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它把科学健身的理论与方法融为一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习动机,使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更加喜爱体育课;美国健康体适能教学模式在我国普通高校的实施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对此提出相应的时策,以期为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研究认为: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是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依托于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与群体竞赛和运动训练等体育教育实践,以满足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和全面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最终目标,与阳光体育运动具有目标一致性,高校应把推广阳光体育运动和开展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紧密结合。通过对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针对整体效果较差、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满意度较低等问题,从高校体育管理机制、组织运行、实时监督、实效性评价等方面构建了大学生体育健身服务的长效机制与坚实平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跆拳道课程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比较,指出如何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促进高校跆拳道课程的教学,激发学生对跆拳道运动的兴趣和积极参与到该项运动当中,切实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阳光体育运动,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力争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在我校的深入实施,同时也能通过实践经验丰富和进一步完善教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