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刚 《湿法冶金》2023,(5):469-473
研究了采用直接酸浸法处理刚果(金)某低品位氧化铜钴矿石,考察了磨矿细度、液固体积质量比、硫酸用量、浸出温度和时间对铜、钴浸出的影响。在磨矿细度-74μm占85%、液固体积质量比4∶1、硫酸用量150 kg/t、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90 min条件下,铜、钴浸出率分别为87.32%、85.52%,渣率为90.4%,实际酸耗量为129.66 kg/t,铜钴回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刚果(金)地区某铜钴氧化矿的还原浸出过程。从矿石细度、硫酸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还原剂加入量等对铜钴浸出率有影响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在矿石-200目质量分数占比63.68%,浸出温度40℃,浸出时间2h,液固体积质量比3∶1,硫酸浓度60g/L,还原剂加入量为理论量1.5倍的条件下,铜钴矿中全铜浸出率93.58%,氧化铜浸出率96.68%,钴浸出率80.43%,取得了较理想的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含铜、钴硫酸渣为原料,采用直接酸浸方式回收其中的铜、钴,探究了原料细度、浸出温度、搅拌速度等工艺参数对铜钴浸出率的影响。在不磨矿、浸出温度为70℃、搅拌速度为400 r/min、液固比为4∶1、硫酸质量浓度为160 g/L、浸出时间为4 h的最佳浸出条件下,铜、钴浸出率分别为72.16%,70.81%。铜钴化学物相分析表明,硫酸渣中硫酸铜质量分数最高,次生硫化铜质量分数最低,在硫酸体系下,硫酸铜、自由氧化铜物相较易浸出。硫酸渣中钴主要以硫酸钴、亚铁酸钴、四氧化三钴形式存在,还含少量硫化钴和氧化亚钴。在硫酸体系下,硫酸钴和硫化钴易被浸出,四氧化三钴和亚铁酸钴较难浸出。  相似文献   

4.
首次采用褐煤取代二氧化硫在硫酸介质中浸出钴土矿,考察工艺条件对钴土矿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条件下,钴浸出率大于97%:煤粉粒度-0.074 mm占98%、煤矿比0.33、酸矿比0.45、液固比2、温度92℃、浸出时间5.5h。  相似文献   

5.
以赞比亚某典型难处理低品位氧化铜钴矿为研究对象,配入适量硫化铜钴矿,采用人工调配的高效微生物浸矿菌群对铜钴矿进行微生物浸出,同时分别与摇瓶酸浸、搅拌酸浸和柱浸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微生物浸出难处理铜钴矿,随着温度升高和时间延长,铜浸出率增大.浸出温度为40℃时,微生物浸出铜浸出率为90.7%,高于摇瓶酸浸和搅拌酸浸浸出结束时浸出率(69.4%~73.2%)以及柱浸结束时浸出率(约85%).由于微生物浸出群落对该难处理铜钴矿作用时间周期较长,适用于堆浸生产.细菌的存在使得铁离子不断的在二价与三价间循环,通过具有强氧化性的Fe3+与硫化矿物相互作用,使得矿物分解,提高浸出率.  相似文献   

6.
李勇火  杨祥 《湿法冶金》2012,(3):149-151
针对琼北地区某钴土矿,以硫酸亚铁和稀硫酸作浸取剂,通过一系列单因素条件试验,考察了温度、时间、硫酸初始浓度、搅拌转速和液固体积质量比对钴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50℃、浸出时间2h、硫酸初始浓度1.2mol/L、搅拌转速250r/min、液固体积质量比10∶1条件下,钴浸出率可达96.1%。在优化条件下重复试验,钴平均浸出率达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7.
某铜钴矿的硫酸还原浸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刚果(金)某铜钴矿的硫酸还原浸出。结果表明,在矿样粒度为-0.074mm占90%、终点pH为1.5、SO2用量为理论量的1.5倍(4kg/t)、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120min、液固比4∶1的条件下,铜、钴浸出率分别达到了93.35%和90.13%。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模拟堆浸的柱浸试验,柱浸采用先浸铜再还原浸钴的分步浸出方式,铜浸出率达72%,钴浸出率为66%。  相似文献   

8.
针对复杂低品位氧化铜钴矿开展直接还原浸出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在液固比2∶1(mL/g)、浸出温度80℃、吨矿酸耗117.2kg、浸出时间4h、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控制浸出终点电位340~350mV的条件下,铜、镍、钴浸出率分别为74.23%、47.82%和59.31%。采用两段逆流浸出可以节约还原剂用量,综合利用浸出液中的游离酸,节省碱的消耗量。  相似文献   

9.
刚果(金)高钴铜钴矿柱浸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刚果(金)高钴氧化铜钴矿进行实验室柱浸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柱浸条件下,铜均能获得较好的浸出率,而浸钴还原剂及其在喷淋过程中的加入制度对矿石中钴的浸出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亚甲基蓝作为还原剂,在硫酸体系中直接浸出低品位钴土矿,考察了亚甲基蓝浓度、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优条件下,钴土矿中钴和锰的浸出率可同时达到99%以上:硫酸初始浓度1.6mol/L,亚甲基蓝初始浓度5g/L,反应温度95℃,浸出时间4h,液固比3∶1。  相似文献   

11.
赞比亚地区铜钴矿资源品位较低,铜钴赋存状态复杂,浸出和回收技术不成熟。某冶炼厂对此地区铜钴矿采用"浸出-萃取-净化-沉钴"工艺生产粗制氢氧化钴,浸出工段在生产过程中水量过剩,在净化工段前,萃余液中钴难以富集,造成资源浪费。本文采用酸浸还原-Lix984萃取-HBL110萃取工艺对此铜钴矿进行了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采用还原剂双氧水与亚硫酸钠联合法进行酸浸还原,钴、铜浸出率分别为98.27%、98.59%;采用萃取剂Lix984萃取回收铜,三级逆流萃取铜萃取率为99.13%,钴的萃取率为7.12%,实现了铜和钴分离的目的;萃铜后的萃余液主要含Co和Fe,采用双氧水对萃余液预处理,再采用萃取剂HBL110萃取钴,钴的萃取率达到99%以上,除铁率也从64.37%提升至86.15%。  相似文献   

12.
某氧化铜钴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对象为黑色页岩型氧化铜钴矿石和铜钴硫化矿石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混合样。通过对氧化铜钴矿石混合样的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的物质组成、矿物的嵌布特征及铜和钴的赋存状态。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某复杂铜钴矿石进行了提高浸出率的试验研究.试验通过硫酸浸出的方法浸矿,研究了各因素对铜钴矿浸出效果的影响,并获得了最优浸出条件.与现有工艺相比,本试验中铜、钴的浸出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4.
贵州某难浸金矿原矿直接浸出率约15%,通常需在650℃以上进行焙烧预处理。为提高该金矿的浸出率,在加入氧化钙的条件下进行低温焙烧预处理试验,考察焙烧温度、氧化钙用量、焙烧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预处理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85%以上:焙烧温度600℃,氧化钙用量17.5%,焙烧时间1.5h。  相似文献   

15.
结合刚果(金)某铜钴矿浸出试验结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参照类似冶炼厂实际生产的成功经验,对酸浸工段设备进行选型研究,以期获得良好的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6.
龙涛  余斌 《铜业工程》2006,(3):14-16
针对安徽岳西老鸦冲铜矿氧化矿进行了室内搅拌浸出和摇瓶试验,试验表明,该矿石经过28d摇瓶酸浸,浸出率达到84%以上,耗酸折算后每吨电解铜消耗硫酸2.5 t,浸出酸耗较低。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用高速雾化分解法由锌焙砂制备活性氧化锌的工艺。结果表明,锌焙砂经碳酸氢铵、氨水与水浸取液浸取,浸取率为98.48%。浸取液中的氧化锌含量可达25.3%(质量分数),用锌粉除杂净化,过滤除去杂质。滤液在喷雾干燥塔430℃的入口温度下喷雾热分解,可得到高活性的氧化锌。其吸碘值为42.445 mg/g,活性显著高于蒸氨煅烧法所得的氧化锌。  相似文献   

18.
选取某难选氧化铜矿为对象,进行超声波助浸试验,当超声波发生器振幅为70%、助浸时间为15min时,铜浸出率为59.35%。超声波助浸较传统搅拌酸浸,浸出时间缩短了7倍,铜浸出率提高了4.95个百分点。采用超声波助浸—浸渣浮选新工艺处理该氧化铜矿,获得了闭路铜总回率90.91%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采用酸析法结晶钴铜矿浸出反萃液中硫酸铜。结果表明,沉淀3h,结晶率可达第一个最大值80%左右,沉淀5h,结晶率下降至70%左右,此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结晶率增加;结晶过程随着溶液温度的降低,结晶率上升;结晶过程随着硫酸用量的增加,结晶率先升高后降低;结晶过程随着铜反萃液中Cu~(2+)浓度的增加,结晶率增加。最佳工艺条件为:室温、每100mL铜反萃液中加入30mL硫酸、沉淀3h,结晶率超过80%。结晶母液可循环利用,不会带来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