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在预防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进行盆底筛查的240例阴道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20例,由护理人员指导其进行盆底康复锻炼;观察组12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盆底肌低频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肌肌力、盆底障碍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6个月的Ⅰ类肌纤维、Ⅱ类肌纤维的肌力高于对照组,阴道最大压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脏器脱垂及阴道膨出、盆腔痛、压力性尿失禁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性生活满意度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护理策略能够促进阴道分娩产妇产后盆底肌力的恢复,减少盆底功能障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脏器脱垂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2例产后患有Ⅰ度、Ⅱ度盆底脏器脱垂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0),观察组用Phenix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指导患者锻炼盆底肌肉来治疗盆底脏器脱垂,对照组产后自行在家做Kegel操进行单纯的盆底肌锻炼,通过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值、肌电基准值、脱垂情况及问卷评价其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值、肌电基准值、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脱垂情况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锻炼,而且简单、有效、无损伤,对产妇产后盆底康复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和疲劳度的影响.方法 将2012年3月-2013年5月在本院接受顺产分娩的180例产妇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盆底功能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的观察组和仅给予盆底功能训练的对照组各90例,观察盆底肌电活动、疲劳度及肌肉收缩力、尿失禁发生率、性生活满意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Ⅰ类肌纤维电位平均值(19.4±2.5)μV、Ⅱ类肌纤维电位平均值(23.3±3.1)μV,产后2、6个月阴道静息压(35.7±6.3)、(38.2±6.3)cmH2O,阴道收缩压(39.4±5.3)、(42.2±9.3)cmH2O,阴道收缩持续时间(5.7±0.8)、(4.8±0.7)s,性生活满意率(48.89%、75.56%)均高于对照组;Ⅰ类肌纤维疲劳度(3.8±0.5)%/s,Ⅱ类肌纤维疲劳度(3.4±0.6)%/s;产后2、6个月尿失禁率(21.11%、13.33%)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康复治疗有助于增强盆底肌肉收缩力,缓解疲劳程度,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肉肌力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自然分娩初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使用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结果:治疗组盆底肌肌力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张力性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肌肉力,能有效改善产后产妇盆底肌肉的肌力,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期盆底肌康复锻炼联合场景生物反馈对顺产产后压力性尿失禁(postpartum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PSUI)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2例顺产PSU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55)与研究组(n=57)。对照组进行早期盆底肌康复锻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场景生物反馈。比较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阴道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金属肽酶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2)]、症状评分、生活质量及盆底肌肌力和疲劳度。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前静息阶段、后静息阶段盆底表面肌电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快速、持续及耐力收缩阶段盆底表面肌电位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GF-β1、TIMP-2水平、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I-QOL)评分及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MMP-2水平、症状评分及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各指标变化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盆底肌康复锻炼联合场景生物反馈治疗顺产PSUI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临床症状及阴道因子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高龄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129例高龄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法分组,对照组64例予常规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65例予增强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对比训练效果。结果 观察组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前、后静息平均肌电值,快、慢肌平均肌电值和阴道动态压力均较对照组高,POP-Q各点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FS-FI评分较对照组高,SUI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增强电刺激强度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可通过改善高龄产后盆底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减轻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提高性生活质量及降低SUI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7.
赖影 《黑龙江医学》2015,(3):280-281
目的研究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06~2014-06间我院收治的180例正常分娩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研究组产妇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产妇给予盆底肌功能锻炼和一般产后教育。随访产妇6个月,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测定盆底肌收缩能力,观察两组产妇尿失禁、腰骶痛、子宫脱垂、盆底肌收缩能力、性生活质量及阴道壁膨出情况。结果研究组产妇尿失禁、腰骶痛、子宫脱垂、盆底肌收缩能力、性生活质量及阴道壁膨出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功能锻炼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较好地预防盆底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盆底肌肌力恢复的改善效果。方法:8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被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与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情绪状态与盆底功能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治疗后的静息压与收缩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与持续时间均明显好于对照组,Ⅱ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与收缩个数明显好于对照组,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可积极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的心理状态,并有效促进其产后盆底肌肌力恢复,具有确切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盆底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产后早期盆底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西部战区总医院门诊收治的产后早期POP患者14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3例。研究组使用盆底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进行盆底功能锻炼,对照组单纯进行常规盆底功能锻炼。治疗3个月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盆底肌力(盆底肌收缩压、盆底肌静息压、收缩持续时间)、盆底脱垂改善情况、盆底表面肌电位、性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性生活质量和生活质量采用女性性功能量表、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盆底功能障碍问卷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率为89.04%,高于对照组(73.97%),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总肌电值、Ⅰ类肌纤维肌电值、Ⅱ类肌纤维肌电值较治疗前均有所增加,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而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Ⅰ类肌纤维疲劳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8):26-28
目的探讨产妇接受电刺激与生物反馈康复治疗对改善其产后盆底肌力、疲劳度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10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化法分为实验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实施盆底肌锻炼治疗,实验组则实施电刺激与生物反馈康复治疗,分析两组产妇干预后盆底肌疲劳度、盆底肌肉张力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产妇Ⅱ、Ⅲ、Ⅳ级肌力的Ⅰ类、Ⅱ类肌纤维疲劳度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产妇的阴道收缩压、阴道静息压均高于对照组,其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接受电刺激与生物反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其产后盆底肌力以及疲劳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盆底肌肉康复器联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SU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盆底肌肉康复器训练,比较两组盆底肌力、1 h尿垫试验漏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评分、尿动力学指标[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功能性尿道长度(SFL)、腹压漏尿点压(ALPP)]水平和尿失禁生命质量问卷(I-QOL)评分。结果:训练后,观察组阴道动态压力、Ⅰ类及Ⅱ类盆底肌纤维平均肌电压、MUP、MUCP、ALPP和I-QOL评分高于对照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膀胱残余尿量、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SFL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肉康复器联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应用于产后SUI患者中可提高盆底肌力,减少漏尿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尿动力学指标水平,提高其生命质量,效果优于单纯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康复治疗前后的产后妇女控尿能力、盆底肌肉收缩力强度的变化,探讨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00例产妇,按照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4组,每组50例,A组为剖宫产联合为期3个月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B组为剖宫产联合产后常规性护理;C组经阴道分娩联合为期3个月的盆底康复训练治疗;D组为经阴道分娩联合产后常规性护理,观察各组经过康复训练治疗后的产妇尿失禁(SUI)及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生率、盆底肌力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选择性剖宫产组(A组+B组)和经阴道顺产组(C组+D组)治疗前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B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阴道顺产C组与D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经阴道顺产C组相比,SUI、SUI合并POP(S+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选择性剖宫产A组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B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B组,肌纤维肌电压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经阴道顺产C组的手测盆底肌力评分高于D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低于D组,肌纤维肌电压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康复治疗,选择性剖宫产A组与经阴道顺产C组相比较,手测盆底肌力评分,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以及肌纤维肌电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顺产确实会增加各种PFD症状的发生率,但经过盆底康复训练后,各种PFD症状改善明显,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具有防治作用,经过康复治疗后,经阴道顺产PFD的发生率与选择性剖宫产PFD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刘浏  张妤  卫兵  王文艳 《安徽医学》2015,36(5):522-525
目的 探讨3种盆底康复训练方式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足月妊娠分娩的初产妇120例,产后第42天经与产妇详细讲述治疗方法后,征求产妇意见进行分组.A组行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家庭阴道哑铃治疗;B组行家庭阴道哑铃治疗;C组行盆底肌锻炼即Kegel运动.治疗3个月后检查3组患者盆底肌力.结果 治疗3个月后3组初产妇盆底肌力Dmax和H60s均有所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3个月后,A组与B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初产妇盆底肌力Dmax和H60s均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辅以阴道哑铃治疗可以显著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63-69
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7月~2017年1月期间接诊的92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将其按不同治疗方案分组,即治疗组(盆底肌肉训练+盆底重建术)、对照组(盆底肌肉训练+腹腔镜下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每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PDF-Q分度、PFDI-20评分、盆底肌力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PDF-Q分度情况改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FDI-20评分和盆低肌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FDI-20评分和盆低肌力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采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可促进患者恢复盆底肌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郑美玲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135-136,139
目的探讨阴道分娩孕产妇不同时期盆底肌功能锻炼对其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孕产妇156例,分为产前组50例,盆底肌肉锻炼自孕28周~分娩前;产后组52例,盆底肌肉锻炼自产后第3天~产后3个月;全程组54例,盆底肌肉锻炼自孕第28周.产后3个月;另设对照组55例,未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比较分析四组产前、产后3个月盆底肌张力变化。结果经产前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后,产前组和全程组阴道收缩时间、VRP、VSP较产后组和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盆底肌肉锻炼后,全程组孕产妇阴道收缩时间明显长于其他i组,VRP、VSP高于其他三组(P〈0.05);产前组和产后组阴道收缩时间、VRP、VS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产妇尽早进行盆底肌肉锻炼且持续时间至产后3个月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和恢复盆底肌功能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1):160-163
目的探讨盆底肌训练结合护理对产妇盆底肌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月我院自然分娩产妇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盆底肌生理功能锻炼运动及神经肌肉电刺激。经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产妇盆底肌力变化及排尿评分、尿失禁评级结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产妇盆底肌力为(4.03±0.83)级,对照组为(3.10±0.83)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CI-Q-SF评分为(8.20±2.82)分,对照组为(10.72±3.25)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排尿评分为(1.83±0.59)分,对照组为(2.12±0.60)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训练结合护理可明显改善产妇的盆底功能,增强盆底肌力,治疗尿失禁,从而帮助恢复排尿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电刺激对高龄产妇盆底肌力、尿控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高龄产妇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各40例。A组产妇产后进行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干预,B组产妇产后进行电刺激干预,C组产妇产后进行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电刺激干预。比较3组盆底肌力、尿控情况、尿失禁评分、性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C组高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Ⅱ类肌纤维收缩个数、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Ⅰ类肌纤维持续时间均高或长于A、B组(P <0.05)。C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A、B组(P <0.05)。C组治疗前后ICI-Q-SF评分的差值高于A、B组(P <0.05)。C组治疗前后性欲、阴道润滑、性高潮、性满意度评分的差值均高于A、B组(P <0.05)。结论 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电刺激对高龄产妇进行干预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提高产妇产后盆底肌力,改善尿控情况,提高产后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妊娠和分娩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的影响。方法 以568例产后6~8周复查的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通过徒手和机器检测盆底肌力、疲劳度和阴道压力以评估产后盆底功能;采用一般问卷调查和盆底器官脱垂定量(POP Q)分期法评分了解产后早期PFD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产后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力正常率分别为29.40%、33.10%,疲劳度正常率分别为52.82%、89.08%,阴道最大压力正常率为72.54%,不同分娩方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压力性尿失禁(SUI)发生率为27.82%,不同分娩方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SUI和阴道前、后壁,子宫脱垂的发生率分别为9.86%、79.40%、21.13%、12.50%,阴道顺产组>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阴道分娩、会阴侧切和新生儿出生体质量(≥4000g)是产后SUI和POP共同的危险因素,而妊娠期SUI是产后SUI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妊娠和分娩相关因素会使盆底功能下降,出现产后SUI和POP,应在早期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9.
向蜀慧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2):1773-1775,1780
目的:研究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对初产妇顺产后尿失禁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顺产后尿失禁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的观察组和口服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检测盆底肌肉功能和尿道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盆底肌肉综合收缩力优于对照组(P〈0.05),阴道静息压(VRP)、阴道收缩压(VSP)、收缩持续时间以及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关闭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群康复训练能够改善盆底肌肉功能和尿道功能,对于顺产后尿失禁具有积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