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周牧 《中州煤炭》2023,(4):137-141,147
为了了解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分布范围及发展趋势,确定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位置,进而划分出地质灾害危险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地质灾害不易发区,对各区规划用地的适宜性及可建性进行评价。研究了研究区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进行了评估,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地质灾害发育弱,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预测了地质灾害危险性,得到了丘陵亚区工程建设有引发和遭受崩塌、滑坡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发育程度弱,危害程度中等,危险性中等,评估区遭受采矿塌陷危险性小;评估区内丘陵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基本适宜工程建设;平原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适宜工程建设。针对地质灾害危险性,提出了相关意见。研究为研究区规划提供必要、可靠的地质依据,从地质环境的角度对规划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使规划更趋于科学合理、经济可行,为有关部门审批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园区建设用地进行调查,预测评估区内主要地灾类型为崩塌、滑坡及地面沉降。在此基础上,运用圆弧滑动、赤平投影等方法,对上述地质灾害危险性开展了评估。总体分析认为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预测地质灾害发育中等,致灾危险性较大,综合评估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为后期工程建设和地灾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煤矸石充填复垦建筑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煤炭开采造成的地面塌陷致使村庄搬迁,为切实保护耕地和消灭矸石山,可通过煤矸石充填将塌陷地复垦为建筑用地。在对回填复垦新村址的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进行了评估;预测了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及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将评估区划分为两个地质灾害分布区,即非稳沉区和稳沉区,同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某物流仓储中心建设项目地处灾害易发区,通过现场调查,结合地形条件、地层岩性、构造地震、人类建设活动等方面进行预测评估,认为该项目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岩溶地面塌陷及特殊类岩土(膨胀土),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土地适宜性为适宜。最终针对各灾害类型提出了相应防治措施,为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乌鲁木齐米东区油料转运站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等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不易引发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不易遭受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针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建议采取坡率法等措施,防止因施工不当引发崩塌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6.
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合理确定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对确保工程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运用AHP信息量层次分析法将文昌木兰湾新区建设项目评估区划分为441个单元,建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体系,将该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分为中、小2个等级,并根据划分等级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预测分析该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和小区在工程建设时引发或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以及危险性程度,并针对相应的可能存在危险性区域提出了不同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7.
何彦奇 《中州煤炭》2020,(4):52-55,60
为了给辉县景区减灾防灾提供地质依据,根据实际工程概况,研究了辉县部分景区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及防治措施,预测评估了工程建设中、建设后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建设工程自身可能遭受已存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以及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评估区适宜性作出评价,提出了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河南省平顶山市北部山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与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研究该区采空塌陷、崩塌、滑坡等主要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及诱发因素,并对其危险性进行分区。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难度和防治效益,对该区项目建设的适宜性做出初步评价,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为区内生态修复、防灾减灾、减少生命财产损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质灾害易发区由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单单是作为征地的依据,而且是建设用地中地质灾害防治的依据。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以划分区内的地质灾害规模和类型,确定其危险性和危害程度,为建设项目的避让或者治理地质灾害提供专业性建议。并结合一些工程实例,阐明地质灾害危险评估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性,应引起业主、设计和施工单位的重视,避免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武汉市岩溶塌陷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武汉市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及相互联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研究区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模型,对武汉市阮家巷—陆家街区进行了岩溶塌陷危险性分区评价。评价结果为:危险性大、危险性中等、危险性小及基本安全4级,为武汉市岩溶塌陷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宜万铁路八字岭隧道施工期岩溶突水灾害超前预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八字岭隧道是宜万铁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以现场调查和试验分析为基础,研究了隧址区的岩溶发育规律;结合资料分析,研究了岩溶山区隧道施工突水灾害的等级类型,探讨了分析方法。针对八字岭隧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该隧道施工突水灾害危险地段和危险等级,为隧道施工防灾重点区段的确定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岩溶隧道地形和地质条件复杂多变,盲目施工常会造成突水、突泥和塌方等安全事故,深入细致的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为隧道信息化设计和施工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以鸡场坪隧道为工程背景,介绍了TGP206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破译技术基本原则,提炼了综合成果图破译原则和破译步骤,最后通过对比YK64+885~YK64+735里程初步推断结果和开...  相似文献   

13.
应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的方法,以唐山平原区主要地质灾害(地震、岩溶塌陷、采空塌陷、地面沉降)为评判因子,进行定量的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唐山市重度危险区占5%,较重危险区占13%,两者之和占18%;中度危险区占47.13%,轻度危险区占34.87%,两者之和占82%。这说明,从总体上看,唐山平原区大部分地区地质灾害的危险程度较低,但重度危险区大部分是人口密度大、工业密集的唐山市区,因此绝不能忽视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采的不断深入,煤矿采空区大量出现。采空区对地面工程建设,特别是公路工程建设影响巨大,采空区的存在严重威胁公路工程施工和使用安全。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在公路工程勘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些调查资料的分析和整理,不仅可以了解工程的地质背景,而且可以为工程勘察和施工提供技术指导。提高工程勘察质量节约勘察成本。  相似文献   

15.
岩溶地质灾害勘察中井间地震波CT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结合唐山市体育场岩溶地质灾害勘察的工程实例,应用井间地震波CT方法来研究钻孔之间的地质剖面。该技术在划分岩溶或地质异常体的空间位置等方面,以速度标识图像表明地质体介质内部结构和特性,是一种高分辨率、数字化的测试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龙里县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中,为了解区内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基本情况及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在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无人机航拍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调查。经调查,龙里县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点共9处,均为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的人数为317户1 336人。针对龙里县高位隐蔽性地质隐患点特点及影响因素,前期以监测预警为主,并对威胁人数较多、影响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以彻底消除地灾隐患。拟采取工程治理有6处地灾点,拟采取搬迁避让有3处地灾点。  相似文献   

17.
在综合分析豫西枣乡峪乱石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节理发育情况、地形坡度、临空条件和采矿开挖影响。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采用1mm×1mm(实际栅格大小10m×10m)的方格对各因素图件进行栅格化。依据各因素分布情况进行预测指标的选取和指标状态的划分。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崩塌体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其中各指标的因素权重,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得到研究区各崩塌体的危险性综合评价得分,建立基于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的崩塌危险性评价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对枣乡峪乱石沟崩塌危险性进行分区。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该地区的矿山开采活动,并为土地规划提供依据,使政府决策部门在防灾减灾工作中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的形成对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制约地方经济的发展。灾害形成机理研究可为其治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本文阐述了古交市等时辰地区地质灾害现状,初步分析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并为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了有效提高矿山环境问题的修复和治理,在以往矿山环境问题分类的基础上,提出针对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分类,按照矿山自然地质灾害并由采矿活动影响诱发的环境问题进行划分。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耦合的评价模型,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地质灾害的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权重,结合灰色关联理论计算灰色加权关联度进行评价。以岩溶塌陷为例,确定了岩溶塌陷的评价指标和分级标准;应用模型计算出研究区的危险性等级为Ⅲ级,属于危险性易发区。该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为矿山环境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陈健峰 《金属矿山》2017,46(5):159-164
传统矿区地质灾害三维建模软件在数据存储和录入上存在的碎片化问题较突出。为此以吉林省通化市某铁矿山为例,在分析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SQL Server Compact 4.0、SQL Server 2008数据库及Civil 3D建模软件,建立了矿山地质数据云服务系统,并分别从数据存储与管理、云数据同步、基础地质数据录入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矿山三维地质建模流程。研究表明:该系统通过云服务器和本地三维模型的核心数据,能够实现查询、分析和修改各模型单元,还可完成地质剖面和平面图的出图工作,实现双向动态自动关联,大大简化了基础地质数据录入流程,有助于克服传统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存在的数据存储、迁移等难题。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矿区主要存在的滑塌地质灾害类型,根据滑塌体所处的地形地貌特征、危岩体主控结构面发育特征及危岩可能失稳破坏方式,将危岩体视为完全刚性块体,并采用极限平衡理论推导了不同类型危岩在不同荷载组合下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分析结果对于进一步治理该矿区地质灾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