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中宫颈炎和宫颈癌组织中HSP90蛋白的表达和HPV16型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66例宫颈炎组织和92例宫颈癌组织中HSP90蛋白的表达和HPV16的感染情况。结果HSP90蛋白在维、汉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维、汉宫颈炎组织(77.17%,56.06%)(P<0.05);HSP90蛋白的阳性率表达在维、汉宫颈癌组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汉族高于维吾尔族(83.33%,74.19%)。在HPV16型感染的宫颈癌组织中维吾尔族阳性率(58.06%)高于汉族(16.67%)(P<0.05)。HPV16型感染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高于宫颈炎组织(44.56%,12.12%)(P<0.05)。维、汉宫颈癌组织中HSP90的表达与HPV16型感染呈正相关性(r=0.361, P<0.05)。结论通过对HSP90蛋白和HPV16联合检测,可能作为检查宫颈癌的标志物,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摘 要 目的: 研究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 proteins 4,MCM4)、细胞分裂周期蛋白(cell division cycle 6,CDC6)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型(human papilloma virus 16/18 type,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2007年间山西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病理科经病理证实的50例宫颈癌、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Ⅰ、20例CINⅡ-Ⅲ、20例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这些组织标本中MCM4、CDC6的表达,同时采用PCR技术检测HPV16/18的感染情况。结果:(1)在宫颈癌组织中MCM4、CDC6表达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均P<0.05),且MCM4、CDC6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病理分级和淋巴转移相关(均P<0.05),而与年龄分组、临床分期无关(均P>0.05)。(2)HPV16/18 感染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依次升高(P<0.05),但与宫颈癌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无关(均P>0.05)。(3)宫颈癌组织中MCM4和CDC6的表达呈正相关(r= 0.390;P<0.05);MCM4和CDC6表达均与HPV16/18感染相关(r=0.634, P<0.05; r=0.386, P<0.05)。结论:宫颈癌及CIN组织中MCM4、CDC6表达的改变与HPV16/18感染密切相关,共同影响CIN的发展及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何志连  余立群 《肿瘤防治研究》2010,37(12):1413-1415
目的 研究C-myc和HPV16/18 DNA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检测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30例宫颈癌(CC)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myc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三者HPV16/18D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 C-myc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2/10),45% (9/20)和66.7%(20/30 ),HPV16/18DNA在以上各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1/10),50%(10/20)和73.3%(22/30 ),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C-myc阳性表达随FIGO分期、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的表达与C-myc呈正相关。 结论 (1)宫颈癌中高危型HPV与C-myc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支持C-myc基因是高危型HPV靶基因的说法。(2)高危型HPV对宫颈癌的筛查、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C-myc对宫颈癌治疗效果的评价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urvivin在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癌(CSCC)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及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IHC)SP法检测92例CSCC及癌旁正常宫颈组织和40例CIN组织中Survivin 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SCC组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78.26%(72/92),CIN Ⅰ、CINⅡ和CINⅢ组分别为26.67%(4/15)、64.28%(9/14)和72.72%(8/11);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组织Survivin阳生表达率为2.17%(2/92).宫颈鳞癌组、CINⅡ、CINⅢ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CIN Ⅰ组及正常宫颈组织,P<0.01;CIN Ⅰ与CINⅡ、CINⅢ组之间Survivin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的表达在各组均与年龄无关.结论:Survivin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进展、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而与年龄无关.宫颈癌临床分期越晚、细胞分化程度越低,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宫颈癌(Cervical cancer)、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CIP2A、HPV16-E7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34例CINⅠ、40例CINⅡ、45例CINⅢ和12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IP2A、HPV16-E7蛋白的表达。结果 CIP2A在宫颈癌、CIN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4/50)、13.3%(6/45);而在CINⅡ、CINⅠ及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均为0%。CIP2A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且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E7蛋白在宫颈癌、CINⅢ、CINⅡ及CINⅠ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36/50)、68.89%(31/45)、67.50%(27/40)及64.71%(22/34);而在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16.67%(2/12)。HPV16-E7蛋白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年龄有关,而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无关。CIP2A 与HPV16-E7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514,P<0.05)。结论 CIP2A、HPV16-E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过表达,提示宫颈癌中CIP2A与HPV16可能相互协调,共同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刘冬  叶敏娟  杨越波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4):1531-1534
  目的  了解HPV基因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在广州中山大学第三医院妇科就诊并愿意接受HPV检查和问卷调查的妇女为对象。剔除标准:1)已切除子宫;2)已行宫颈锥切;3)不愿意参加本研究。入选360例,年龄为19~66岁,平均为35.6岁,户籍均为广州地区。利用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检测21种HPVDNA。宫颈正常/炎症组为256例,CIN1组为34例,CIN2/3组为61例,宫颈癌组为9例。  结果  HPV感染率宫颈正常/炎症组为18.4%(47/256),CIN1组为67.6%(23/34),CIN2/3组为96.7%(59/61),宫颈癌组为100%(9/9)。CIN1组、CIN2/3组HPV感染率均比正常/炎症组高(P < 0.001);CIN2/ 3组的HPV感染率比CIN1组高(P < 0.001)。CIN主要感染类型依次为HPV16(44.2%)、HPV58(24.2%)、HPV52(11.6%)、HPV33(8.4%)。宫颈癌主要感染类型为HPV16(88.9%)。  结论  随着宫颈病变程度进展HPV感染率呈升高的趋势,HPV16、58、52、33相关的感染与宫颈癌前病变关系密切,应引起足够重视,其中HPV16感染易致病变进展及癌变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叶酸水平、HPV16感染及HPV16 E2和E6 mRNA水平与宫颈癌变的关系,并研究叶酸水平及HPV16感染在宫颈癌变中的协同作用。方法选择新发宫颈炎症( CI)患者4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 CIN)患者80例( CINⅠ患者36例,CINⅡ/Ⅲ4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 SCC)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生物法测定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含量,采用PCR检测宫颈癌组织HPV16的感染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和叶酸体外干预后Caski宫颈癌细胞中HPV16 E2及E6 mRNA水平,检测不同叶酸浓度对Caski和C33A细胞抑制情况。结果 CINⅠ组、CINⅡ/Ⅲ组和SCC 组HPV16感染率分别与CI 组宫颈组织HPV16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CINⅠ、CINⅡ/Ⅲ、SCC 各组HPV16 E2和E6 mRNA水平与CI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宫颈癌的严重程度与HPV16 E2和E6 mRNA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性,与血清叶酸和红细胞叶酸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性。叶酸浓度与Caski细胞和C33A细胞的相对抑制率及HPV16 E2和E6 mRNA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性。结论叶酸水平低、HPV16感染及HPV16 E2及E6 mRNA低表达均与宫颈癌变有关,补充叶酸明显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逆转HPV16 E2及E6高表达,提示叶酸水平及HPV16感染在宫颈癌变的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的微淋巴管密度(LMVD),探讨HGF和VEGFR-3 在大肠癌淋巴管生成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52例大肠癌、20例大肠息肉组织和20例健康对照组织中HGF和VEGFR-3的表达,并应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检测各组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结合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相关性。结果(1)大肠癌组织中HGF和VEGFR 3均被染成棕褐色或棕黄色,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7.3%,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6±0.07)、(0.41±0.10),均明显高于大肠息肉组[25%、30%; (0.24±0.06)、 (0.28±0.03)] 和正常大肠组织[15%、10%;(0.23±0.06)、(0.21±0.03)]的表达(P<0.01)。且微淋巴管密度(LMVD)也明显增多[(4.13±1.99) vs. (2.59±1.46) vs. (2.40±1.44),P<0.01]。(2)大肠癌组织中HGF、VEGFR 3的相对表达量,LMVD三者间呈两两正相关。39例HGF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明显大于HGF表达阴性者[(4.25±2.13) vs. (2.73±1.54),t=3.051,P=0.003];35例VEGFR-3表达阳性的大肠癌,其LMVD也明显大于VEGFR 3表达阴性者[(3.79±1.26) vs. (2.64±1.32),t=3.235,P=0.002]。(3)HGF、VEGFR 3和LMVD的表达与大肠癌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但与Dukes分期(P=0.034,P=0.021,P=0.006)、淋巴管有无转移明显相关(P=0.015,P=0.012,P=0.001)。结论HGF与大肠癌的淋巴管生成及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通过VEGF-C、D/VEGFR-3 信号途径间接促进淋巴管增生,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HPV感染相关宫颈疾病患者宫颈组织中Treg细胞和吲哚胺2,3-二氧酶(IDO)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194例患者行HPV检测、宫颈TCT检查及宫颈病理学检查,然后按病变程度分为正常宫颈(对照组)、HPV阴性(HPV-)宫颈炎、HPV阳性(HPV+)宫颈炎、CINⅠ、CINⅡ、CINⅢ和宫颈癌6组实验组,应用Q-PCR、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宫颈组织中Treg细胞和吲哚胺2,3-二氧酶(IDO)的表达水平.结果 宫颈癌中Treg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及IDO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CINⅢ、CINⅡ 、CINⅠ及HPV(+)宫颈炎组Treg细胞比例高于HPV(-)宫颈炎组及对照组;CINⅢ及CINⅡ组宫颈组织中IDO mRNA表达水平高于CINⅠ、HPV(+)宫颈炎、HPV(-)宫颈炎组及对照组.结论 高危型HPV感染持续存在,Treg细胞数增加,促进宫颈病变进行性发展;HPV感染的CINⅢ、CINⅡ及宫颈癌组织中,IDO呈过表达;IDO和Treg细胞在宫颈癌免疫逃逸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 研究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DC6)、三叶因子2(TFF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以探讨宫颈癌的发生机制。 材料与方法: 选择50例宫颈癌石蜡标本、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0例、CIN Ⅱ-Ⅲ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DC6、TFF2的表达,同时采用PCR技术检测HPV16/18 DNA,并对 HPV16/18感染情况与CDC6和TFF2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在宫颈癌组织中CDC6的阳性率高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C6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宫颈癌组织中TFF2的阳性率低于CIN和正常宫颈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FF2阳性表达率与年龄分组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阳性表达率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无相关关系(P均>0.05);以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为序 HPV16/18 DNA的阳性检出率逐渐升高,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无相关关系(P均>0.05)。在宫颈癌组织中,CDC6与HPV16/18感染呈正相关(rs=0.386, P<0.05),TFF2与CDC6、HPV16/18感染呈负相关(rs=-0.356,P<0.05;rs=-0.500,P<0.05)。 结论: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CDC6、TFF2表达的改变可能与 HPV16/18感染有关。CDC6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的恶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PIK3CA、PTEN和p16蛋白在人正常宫颈上皮、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 和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PIK3CA、PTEN和p16蛋白表达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 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在22例健康者宫颈组织、7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30例宫颈鳞癌组织中检测PIK3CA、PTEN和p16蛋白的表达,显色原位杂交方 法检测高危型HPV16/18的感染。结果PIK3CA和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和HPV16/18的感染率均随着宫颈上皮逐渐恶变而 上升,PTEN蛋白表达却 呈现相反的结果。PIK3CA、PTEN、p16蛋白和 HPV16/18的感染率在宫颈鳞癌和CIN Ⅱ~Ⅲ组中的表达分别与对照组和CIN Ⅰ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39例(76.47%)CIN Ⅱ~Ⅲ 中显示PIK3CA阳性,仅有9例 (42.86%)CIN Ⅰ中显示 PIK3CA阳性,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而PTEN和p16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 变不同组别中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81例CIN Ⅱ~Ⅲ和鳞癌组织中,PIK3CA和p16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00,r=0.544)。PIK3CA、p16蛋白与PTEN蛋白表达之间,两者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 HPV16/18阳性的47例标本中,PIK3CA和p16蛋白几乎均呈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但PTEN蛋白却有37例呈阴性表达,无显著相关(P=0.116)。结论PIK3CA、PTEN、p16蛋白表达以及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均密切相关。PIK3CA、PTEN、p16蛋白和高危型HPV感染联合检测,可作为宫颈癌早期癌变的分子标志物。高危型HPV感染可能有助于PIK3CA和p16蛋白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 E6、E7和E5基因在湖北地区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患者组织中的分布以及E6、E7基闪的变异特点.方法 从124例宫颈癌、1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CINⅡ级、23例CIN Ⅲ级和3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中提取组织DNA,用HPV16 E6、E7和E5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部分扩增的 E6 和 E7 产物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在官颈炎、CIN Ⅰ+CINⅡ级、CINⅢ级和宫颈癌组织中,E6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25.0%、29.4%、60.9%和76.6%;E7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16.7%、41.2%、43.5%和61.3%:E5 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5.6%、5.9%、30.4%和40.3%.E6、E7和E5基因在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80例官颈癌测序组织中,有47例发生E6基因178位点的T→C突变,突变率为58.8%,相应氨基酸由天冬氨酸(Asp)改变为谷氨酸(Glu);而在20例宫颈炎和22例CINⅠ~Ⅲ级测序组织中,E6基因178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25.0%和31.8%.在30例宫颈癌测序组织中,有21例发生E7基因647位点的A-G突变,突变率为70.0%,相应氨基酸由天冬酰胺(Asn)改变为丝氨酸(Ser);而在20例宫颈炎和22例CINⅠ~Ⅲ级测序组织中,E7基因647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35.0%和40.9%.结论 HPV16 E6、E7和E5基因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高度的相关性.但E5基因在不同阶段官颈上皮病变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中国湖北地区流行的HPV16病毒株可能为HPV16亚洲型变异株.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人类子宫颈癌基因(HCCR)、p16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子宫颈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慢性子宫颈炎,62例CINⅠ~Ⅱ级、49例CINⅢ级及52例子宫颈癌组织中p16、HCCR蛋白的表达,并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其HPV16/18的表达。结果 HCCR在慢性子宫颈炎、CINⅠ~Ⅱ级、CINⅢ级和子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 %(1/28)、35.48 %(22/62)、61.22 %(30/49)和88.46 %(46/52),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从慢性子宫颈炎、CINⅠ~Ⅱ级、CIN Ⅲ级到子宫颈癌组逐渐增加,分别为7.14 %(2/28)、33.87 %(21/62)、65.30 %(32/49)和92.31 %(48/52),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16/18在慢性子宫颈炎、CINⅠ~Ⅱ级、CINⅢ级和子宫颈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0.71 %(3/28)、40.32 %(25/62)、69.39 %(34/49)和84.62 %(44/52),除子宫颈癌与CINⅢ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11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16、HCCR的表达与HPV16/18感染呈正相关(P<0.01)。结论 HPV感染可能通过影响p16及HCCR蛋白的过表达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检测低危型HPV6/11及高危型HPV16/18在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尖锐湿疣不伴非典型增生、子宫颈鳞状上皮CIN Ⅰ级、子宫颈鳞状上皮CIN Ⅲ级、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五种子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PV与子宫颈病变的相关性、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将150例子宫颈病变患者的标本制成组织芯片,用原位杂交法对其进行6/11型及16/18型HPV的测定,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低危型HPV6/11在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尖锐湿疣、子宫颈鳞状上皮CIN Ⅰ级、子宫颈鳞状上皮CIN Ⅲ级、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3%、90%、33.33%、0、0,其中尖锐湿疣组HPV6/11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均P<0.001);CIN Ⅰ组与CIN Ⅲ及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HPV6/11在上述五种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恶性度呈负相关(rs=-0.370,P<0.001).高危型HPV16/18在慢性子宫颈炎、尖锐湿疣、CIN Ⅰ级、CIN Ⅲ级、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6.67%、10%、56.67%、76.67%,CIN Ⅲ及鳞癌与其他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CIN Ⅲ与鳞癌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10);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HPV16/18在上述五种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恶性度呈正相关(rs=0.628,P<0.001).结论 低危型HPV6/11主要引起子宫颈尖锐湿疣及CIN Ⅰ;高危型HPV16/18与CIN Ⅲ及子宫颈浸润性鳞癌关系密切,是引起子宫颈CIN Ⅲ及浸润性癌的主要因素.对HPV在子宫颈病变中检测及分型有助于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和监测,尤其是对子宫颈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16INK4A和bcl-2在宫颈上皮内瘤(CIN)和宫颈鳞癌的表达状态及其在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9例CIN、24例浸润性宫颈鳞癌和20例正常官颈组织进行p16INK4A和bck2检测。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不表达p16INK4A,CINⅠ阳性表达率很低并为局灶表达,但几乎所有的CINⅡ/Ⅲ和浸润性宫颈鳞癌均弥漫大量表达p16INK4A。正常宫颈组织只有基底细胞层表达bcl-2蛋白,CINⅢ和Ⅰ~Ⅱ期浸润癌bcl-2阳性细胞弥漫分布,阳性袁达率分别为53.8%和57.1%。Ⅲ~Ⅳ期浸润癌bcl-2阳性率下降,阳性细胞局限。结论 p16INK4A过表达与宫颈鳞癌恶性特性密切相关,检测p16INK4A有助于及时发现高级别CIN和宫颈鳞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生过程中EB病毒(Ebstein-Barr virus,EBV)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收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炎、宫颈内上皮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ja,CIN)Ⅰ/Ⅱ/Ⅲ和宫颈鳞癌患者福尔马林浸泡与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共178例,提取DNA并采用PCR方法对EBV和HPV DNA进行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宫颈癌EBV蛋白表达。结果:病毒DNA检测结果显示,宫颈炎、CINⅠ、CINⅡ~Ⅲ和宫颈癌患者各组HPVDNA检出率依次足2.5%、12.5%、68.0%、96.4%,EBV DNA为0、3.1%、28.0%和69.6%,其中宫颈炎组与CINⅡ~Ⅲ和宫颈癌组问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宫颈炎与CINI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病变病理进程不仅伴随着HPV及EBVDNA阳性检出率梯度上升,而且与HPV和EBV双重感染检出率增高呈正相关(r=0.46,X~2=82.50,P0.001)。对宫颈癌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发现EBV DNA检测阳性标本中EBV蛋白阳性表达检出率为89.7%(34/39),而阴性标本中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1/17)。结论: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HPV和EBV双重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12(ATG-12)与人乳头瘤病毒(HPV)16-E6/E7-DNA病毒载量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安徽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保存的宫颈活检或手术切除宫颈组织203例,包括30例慢性宫颈炎、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3例CINⅡ、26例CINⅢ和106例早期(ⅠA2~ⅡB期)宫颈鳞状上皮癌(CSCC)。采用巢式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NM-PCR)和免疫组化染色SP法检测组织中HPV 16-E6/E7-DNA病毒载量和ATG-12蛋白表达。分析ATG-12蛋白表达与早期C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CSCC患者无瘤生存时间(DFS)。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SCC预后的因素。结果CSCC组织ATG-1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6.42%(28/106),低于慢性宫颈炎和CIN组织(P<0.05)。ATG-12蛋白表达与HPV16-E6/E7-DNA病毒载量呈负相关(r=-0.306,P=0.001;r=-0.436,P=0.001)。ATG-12蛋白表达与FIGO分期、间质浸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随访11~64个月,ATG-12蛋白阳性表达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78.57%(22/28),ATG-12蛋白表达阴性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为60.26%(47/78)。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HPV16-E6/E7-DNA病毒载量和ATG-12蛋白表达是影响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早期宫颈鳞状上皮癌组织中ATG-12阳性表达率低,与HPV16-E6/E7-DNA病毒载量呈负相关,有望成为评估HPV阳性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分析湖北地区宫颈病变组织中HPV16 E7和E5基因序列变异及该变异与宫颈病变的相关关系。方 法对HPV16 E7和E5 DNA阳性的20例正常宫颈、30例CIN Ⅰ~Ⅱ、30例CINⅢ和35例宫颈鳞癌的基因片段进行 纯化测序,检测基因变异。结果除了HPV16 E7和E5原型序列以外,HPV16 E7最常见变异为A647G和T846C的 联合变异株,该联合变异株频率在正常宫颈、CIN Ⅰ~Ⅱ、CINⅢ和鳞癌组中突变率分别为25%、30%、 53.3%、62.9%;HPV16 E5最常见变异为A3979C +A4042G联合变异株,联合变异株在正常宫颈、CIN Ⅰ~Ⅱ 、CINⅢ组和鳞癌组中突变率分别为30%、33.3%、56.7%、71.4%;HPV16 E7和E5联合突变株在宫颈病变各 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PV16 E7.A647G/T846C和HPV16 E5.A4042G/A3979C联合变异株为中国湖北 地区宫颈病变中流行的变异株,此变异株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