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维生素A在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组(10),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基础上加服浓鱼肝油丸,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且不易反复(p〈0.01)。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维生素A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氨肽联合伊可新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在常规抗感染、抗病毒等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伊可新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脾氨肽联合伊可新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维生素A水平、T淋巴细胞水平、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8. 71%,显著高于对照组74. 19%(P 0. 05)。观察组维生素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脾氨肽联合伊可新有助于提高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维生素A、D、E对0~3岁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并分析社区卫生服务对疾病防治的相关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该院儿科就诊的12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组;将同期体检身体健康的150例儿童设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 3[25(OH)D 3]、维生素E水平,比较两组维生素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将观察组中接受常规治疗的患儿设为A组,将接受常规联合维生素治疗的患儿设为B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总结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的社区卫生服务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维生素A、25(OH)D 3、维生素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健康儿童,维生素缺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积极抗感染等对症治疗,A组与B组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均有所提高,B组3种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发热、咳嗽、扁桃体肿大及肺部啰音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岁低龄患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生率较高,维生素A、D、E缺乏是导致患儿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原因,常规抗感染同时补充维生素可提高治疗效果,社区卫生服务工作需加强低龄儿童营养状况监测,及时补充维生素A、D、E以提高儿童免疫力,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亳州市中医院门诊上就诊的符合气阴两虚证型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支气管炎)120例,按照随机分类法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细菌溶解产物(泛福舒)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自拟益气养阴汤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道感染发生次数、病程,治疗前后体液免疫(IgA、IgG、IgM)水平与维生素水平(A、D)变化。结果:2组患儿分的复感次数、病程时间上均明显好转,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维生素水平、体液免疫水平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 自拟益气养阴汤能能够更有效的缓解气阴两虚型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其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减少,病程缩短,机体抵抗力明显提升,同时用药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转移因子,左大腿内侧腹股沟下端皮下注射,每次1个单位,每周2次,4周后改为每周1次,1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丙种球蛋白常规臀部肌肉注射,每次150mg,每20d1次,3次1个疗程。有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 治疗组32例,有效28例(87.5%);对照组32例,有效13例(40.6%)。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转移因子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具有显著效果,优于丙种球蛋白等常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黄芪颗粒防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黄芪颗粒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聚糖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明显优于对照组(50%),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黄芪颗粒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移因子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忻城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58例)在此基础上辅以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退热时间减短[(3.20±1.25)d]、复发次数减少[(1.50±1.50)次]、总显效率增高(93.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因子口服液辅助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赖氨葡锌颗粒联合乌体林斯注射液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10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赖氨葡锌颗粒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9.2%,明显高于对照组56.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69.8%(P〈0.01)。治疗组复发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26.4%(P〈0.05);治疗组免疫指标IgG及IgA治疗后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P〈0.01).结论赖氨葡锌与乌体林斯联合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随访1年内的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A的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免疫球蛋白G和免疫球蛋白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免疫球蛋白M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喘息和肺部啰音等症状改善时间及呼吸道感染发作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口服酪酸梭菌活菌散剂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可明显提高其免疫调节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患儿较快恢复,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都给予抗感染、退热、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前后分别抽取患儿静脉血行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及体液免疫功能(IgG、IgA、IgM)检测.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 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将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标本兼顾、补益肺牌肾兼以祛邪除疾分型辩证施治,对照组采用肌注转移因子,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30例)有效率90.0%,对照组(30例)有效率66.7%,2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食少、多汗、便店、面黄、肢冷等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且免疫功能明显提高。结论是标本兼顾治疗小地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体内维生素D营养水平的关系。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阿法骨化醇胶囊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及免疫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χ2=5.49,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g A、Ig M、Ig 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3904、9.5735、10.275,P均<0.05。结论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辅以维生素D治疗,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防御功能,改善患儿体质,从而可减少呼吸道感染次数。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568-2569
选取我院100例呼吸道感染反复性发作的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维生素D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以及疾病反复发作的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4.00%)与对照组(62.00%)相比明显较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的疾病复发率(4.00%)与对照组(30.00%)相比明显较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复性发作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维生素D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减少复发情况,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必可酮联合喘乐宁喷剂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1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长期规律使用必可酮联合喘乐宁喷剂辅助,观察两组疗效和预后。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一年内哮喘发作次数及下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长期规律使用必可酮联合喘乐宁喷剂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好,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5.
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991年3月至7月间,我们用转移因子(TF)口服液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114例,有效率92.9%。选择1年内发病6次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3次以上的支气管炎和肺炎患儿为治疗观察对象,114例均符合实用儿科学(19...  相似文献   

16.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peatedly resp iratory infection ofchildren,RR I)是一种常见病,病因复杂,其临床特点为反复发作的上下呼吸道感染,病程较长,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且缺乏特殊的治疗方法,是当前国内外儿科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课题。本文将有关小儿RR I的相关因素与治疗综述如下,供同行参考。1 RR I的诊断标准目前RR I的临床诊断标准为全国第一届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1987年,成都)制定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①年龄:0~2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7次,下呼吸道感染3次;②3~5岁,每年上呼吸道感染6次,下呼吸道感染2次;③6~12岁,每年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玉屏风颗粒辅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抗生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1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40.0%(χ~2=45.90,P<0.05),观察组血清IgG、IgA、IgM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较对照组升高,而CD8~+较对照组下降(P<0.05)。随访12个月,观察组RRTI发作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32.22%比65.50%,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玉屏风颗粒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可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力,改善预后,减少呼吸道感染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 I)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儿科近9年来收治的35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幼小、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异常、先天性疾病、特殊病原体感染等可致反复呼吸道感染(RR I)。结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要全面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9.
傅启义 《大医生》2022,(5):53-55
目的 探讨维生素A、D用于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免疫功能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RRI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抗感染、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补充维生素A、...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分析脾多肽联合常规治疗对反复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将128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成2组各6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脾多肽注射液。随访6个月,记录6个月内呼吸道感染次数。观察2组患儿在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 A、Ig M、Ig G)以及T淋巴细胞(CD3+、CD4+、CD8+、CD4+/CD8+)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Ig A、Ig M、Ig G水平均显著提升(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观察组患儿的CD3+、CD4+和CD4+/CD8+在治疗后显著上升,CD8+显著下降(P0.05),而对照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在治疗前后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脾多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能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