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始饮酒方式的遗存-咂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云燕 《酿酒》2004,31(3):103-105
咂酒又名钩藤酒,咂嘛酒,竿儿酒,咂竿酒,竹竿酒,坛坛酒,泡坛酒……,是用糯米、玉米、茅稗、荞麦、青稞、高粱、大麦等的一种或几种酿制的,因此咂酒又称杂酒.饮用方法是:酒置坛中,不经过滤压榨,截1根或数根细竹,打通竹节,插入坛中咂饮,边饮边加水,直到味淡为止.  相似文献   

2.
胡云燕 《酿酒》2004,31(3):103-105
咂酒又名钩藤酒,咂嘛酒,竿儿酒,咂竿酒,竹竿酒.坛坛酒,泡坛酒……,是用糯米、玉米、茅稗、荞麦、青稞、高粱、大麦等的一种或几种酿制的,因此咂酒又称杂酒。饮用方法是:酒置坛中,不经过滤压榨,截1根或数根细竹,打通竹节,插入坛中咂饮,边饮边加水,直到味淡为止。  相似文献   

3.
彭瑛 《酿酒科技》2007,(8):158-160
土家族酿酒历史悠久,有着丰富深邃的酒文化,其咂酒最具土家族特色,是土家族酒文化的精髓.论述了咂酒的历史源流、酿制技艺、饮用习俗及其文化底蕴与内涵,并提出应与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对咂酒的酿制技艺进行挖掘整理,与土家族旅游发展相结合进行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咂酒”是我国西南地区贵州、云南、湘西和川东等地苗、彝、土家等少数民族以及汉族中广为流行的一种独特的饮酒方式.饮用时并不把酒从坛中倒出,而是用空心管状物,如细竹管、麦秆等直接插入酒坛,大家团团围坐,轮流吸吮.这种饮酒方式多在婚丧喜庆、民族节日以及款待贵宾等较为隆重的场合采用.  相似文献   

5.
咂酒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发酵酒.本文就咂酒的发展历史、生产工艺以及保健功能作一个综述,并对其开发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曹静 《酿酒科技》2015,(3):108-110
分析总结了近几年咂酒在酿造工艺与营养功能研究方面的进展。综合咂酒现代化进程与遗产保留情况,就如何让咂酒在工业化革命中更好地发挥其民族性特点及自身价值提出看法,倡导优化咂酒传统酿酒工具,而并非完全的工业化酿酒。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3):202-206
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了几种咂酒和参照酒样——黄酒中的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咂酒和黄酒均至少含有17种人体所需氨基酸,咂酒中的氨基酸总量稍低于绍兴黄酒,但是传统咂酒和成品咂酒的必需氨基酸总量高于黄酒;采用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咂酒和黄酒的氨基酸进行营养评价及分析,发现咂酒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黄酒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胱氨酸或蛋氨酸,成品咂酒中的氨基酸营养价值最高,其次是传统咂酒和小试咂酒,黄酒居末。以新的营养评价方法—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具有相似性,只是黄酒的氨基酸营养价值大于小试咂酒。  相似文献   

8.
以机械化、自动化理念,进行5 000 m3/年工业化羌族咂酒生产线设计,包括生产线的总体布置、工艺流程、工艺条件、主体机械设备的讨论分析。经实践证明,该生产线设备配置合理,机械化程度较高,能实现连续、批量、自动地生产;所产工业化咂酒,与传统工艺咂酒相比,原料利用率提高40%左右,出酒率提高50%~70%,且具有羌族咂酒的典型风格,已远销西部相关省市。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对咂酒中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出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咂酒中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50种,其中酯类和醇类是咂酒中种类和含量最多的两种挥发性物质,分别为20种和15种。咂酒中的主要挥发性化合物有异戊醇(19.48%)、乙酸乙酯(17.78%)、丁二酸二乙酯(14.73%)、辛酸乙酯(10.95%)、乙酸戊酯(9.51%)、癸酸乙酯(5.92%)、异丁酸(5.91%)、己酸乙酯(3.07%)。  相似文献   

10.
邓楷  张楷正  王蓉  张文学 《中国酿造》2012,31(3):143-145
为了优化咂酒半固态发酵工艺,该试验以青稞为原料,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以黄曲麸曲用量、发酵用水量、前发酵温度和后发酵时间为考察因素,设计了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咂酒半固态发酵工艺最佳条件为:麸曲用量10%、料液比1∶2.0(w/v)、前发酵温度27℃、后发酵时间为7d。在此条件下所产咂酒口感好、酒体醇厚、质量优异。  相似文献   

11.
羌族的"咂酒"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捷 《酿酒科技》2007,(10):110-112
羌族的咂酒在现今不仅没有衰退的迹象,而且还呈现出不断深化提高的趋势。羌族咂酒的发展趋势,既保留了古代羌人继承和发扬的古代羌文明成分,又引进了不少先进的现代文明文化。醇香的咂酒文化将和其他文化一样,在现代羌人独具匠心的创作中将会闪现更加绚丽的光彩,羌族的咂酒文化也将使中华民族的酒文化更加五彩缤纷。  相似文献   

12.
伏特加是一种纯净酒,它可以单独饮用或者混合饮用,也可以作为各类饮料酒的最好酒基.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在借鉴传统固态发酵方法的基础上,以新的液态发酵的方法,利用红曲霉菌对咂酒的制作工艺进行改良。最终实验结果表明:最优的条件组合是液化时间为60 min,发酵底物浓度选用100%,液态红曲的添加量为4%,密封发酵的时间最优为8 d。通过上述条件酿造的咂酒颜色淡红,透明澄清,香味醇厚,口感醇和。期望本实验可以为咂酒的扩大化生产作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咂酒小考     
杜甫《造从弟亚赴河西判官》诗云:“芦酒多还醉。”宋人庄倬《鸡肋编》说:“关右塞上(指今陕甘一带)人造(口替)酒,以笛管吸于瓶中。杜诗‘芦酒’盖谓此。”蔡梦弼《草堂诗笺》:“大观三年(宋徽宗,公元1109年)郭随出使虏,举芦酒问外使时立爱。立爱曰:‘芦酒黍谷酿成,可发醅,取不榨也,但力微,饮多则醉。’子美之言信验。” 宋人认为杜诗所言“芦酒”即是“咂酒”。“芦酒”、“(口替)酒”、“咂酒”。都是“咂酒”在唐代不同地域同一种酒的不同名称。  相似文献   

15.
碱性酒是一种能量酒或称负离子酒,具有帮助气血循环、消除疲劳、减轻压力和帮助睡眠的作用,是纳米技术结合生化、医学、营养等学科综合研究的成果.饮用碱性酒,针对酸性体质的人,可调节体内的酸碱平衡,有利于人类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谢文逸 《酿酒》1999,(6):78-81
自从我国古代的酒类生产产生后 ,人们除采用连糟饮用的这一饮用方式外 ,还随之产生了滤取酒液饮用的饮用方式。滤取酒液饮用这一饮用方式成了我国古代长期的饮酒方式之一 ,并随之产生了我国古代的滤酒工艺。为了取得较澄清的酒液饮用 ,人们曾采用了简单的、原始的滤酒器和滤酒介质滤酒。由于纺织物应用于酒的过滤和古代酿酒生产的发展 ,并随之出现了一些新的压滤工具和压滤工艺 ,尽可能多地滤取了酒液。到了现在 ,由于先进的、机械化的压滤和过滤机继续地进入了我国的酿酒界 ,使我国的酒的滤酒工艺在机械化、现代化的道路上飞速的发展 ,满足了我国的酿酒业过滤工艺上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墨西哥、危地马拉等美洲大地,曾经是玛雅文化的发源地.古代的玛雅人就喜欢饮酒.他们把一种叫做“巴鲁却树”的树皮剥下,浸在蜂蜜和水中,使之发酵后制成酒饮用.他们把这种酒当做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以也买网会员为研究对象,在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研究不同年龄分段的也买网会员葡萄 酒消费行为差异。 问卷主要包括饮用时间、饮用款数、葡萄酒品鉴相关知识水平、饮用频率、饮用量等信息,共获得2 085条有效样本。 将样本数据按照19~69岁每10岁作为一组共分5组,分析不同年龄组的消费者行为差异。研究发现,消费者的年龄段对饮酒频率、葡 萄酒品鉴知识水平、饮用款数、饮酒时长等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群体其饮用频率有较大差异。 一般年龄较大的消费者饮用频率更高,了解的相关知识、品尝过的酒款更多,饮用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19.
中秋月、桂花香、请君邀友共举觞,畅饮中华桂花陈、琼浆玉液琥珀光.桂花陈酒原名“桂花东酒”出自《帝京岁时纪胜》.在封建朝代,“桂花东酒”除御膳房酿造,专供帝王内府饮用外.市上并无此酒,故“桂花东酒”之饮用者并无几人.  相似文献   

20.
“杂酒”又名“咂酒”,是一种酒精度低,营养成份丰富的发酵饮料酒,是我国的民族特产。其原料很杂,玉米、高粱、红苕稻、麦均可。各家各户用小罐子自酿自用,以竹管吸饮。味道醇香,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