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25(OH) D_3和PTH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嘉兴市康慈医院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106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试者血钙、磷、镁、碱性磷酸酶(ALP)、25(OH) D_3和PTH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研究组中血钙、血镁、血磷、25(OH) D_3、腰椎L1-L4、股骨颈及全髋骨密度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P 0.05),而PT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骨质疏松组中血钙、血磷和25(OH) D_3水平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 0.05),而PTH水平和病程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合骨量正常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相关分析显示,病程和PTH水平与腰椎L1-L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均存在显著负相关性(P 0.05),血钙和血磷与腰椎L1-L4、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性(P 0.05),且25羟维生素D_3水平仅与股骨颈骨密度存在正相关性(P 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骨密度代谢紊乱,骨代谢生化指标出现异常,维生素D水平下降,PTH水平升高和骨密度的下降,应早期进行干预,避免骨质疏松症甚至骨折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中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和骨型碱性磷酸酶(bonealkalinephosphatase,BLAP)水平与骨质疏松骨折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280例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检测,并抽血检测患者血清中PTH、BLAP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血清中PTH、BLAP水平与患者骨折发生的关系。结果 PTH和BLAP低水平患者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区骨密度均低于对应高水平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H、BLAP低水平组患者椎体压缩骨折、股骨颈骨折、骨盆骨折、其他骨折人数均高于对应高水平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PTH(P=0.04)、BLAP(P=0.03)、股骨颈骨密度(P=0.01)是骨质疏松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血清中PTH、BLAP是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对于老年患者监测BLAP、PTH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患者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血清钙离子、维生素D以及骨转换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绝经后BPPV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骨密度分为正常骨密度组(47例)、骨密度减少组(54例)和骨质疏松组(79例),选择同期60例骨质疏松症(无眩晕)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各组间维生素D、血钙离子及骨转换代谢相关指标。结果骨质疏松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尿脱氧吡啶啉(u-DPD)明显高于其他3组,骨钙蛋白明显高于正常骨密度组和骨密度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与血清维生素D缺乏症是BPPV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804、2.003,P <0.05)。结论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以及骨转换代谢指标与绝经后BPPV有关,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学工程》2021,(1):87-8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非糖尿病健康者8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骨代谢指标及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β胶联降解产物(β-CTX)、甲状旁腺激素(PTH)、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G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5羟维生素D [25-(OH)-D]、血钙(Ca)、血磷(P)、骨密度(BMD) L2、 L3、 L4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67.50%,高于对照组的2.50%(P <0.05)。结论监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变化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骨密度、骨代谢水平变化及对骨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围绝经期的女性,骨密度、骨代谢水平变化的患者共106例,其中骨密度组和骨代谢组各为53例,另选择同期的围绝经期骨密度、骨代谢水平均正常者53例,设为对照组,骨代谢和骨密度组均进行外周血骨代谢检查,骨密度检查,比较3组骨密度、骨代谢水平及骨折发生率。结果 3组之间的25-羟维生素D、β-胶原特殊序列、甲状旁腺素、钙及磷,数据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的左侧股骨颈、大转子及Words三角3处骨密度值,均高于骨密度组(P0. 05);对照组的抗骨折能力(FS)及下肢最大肌力(MS),均高于骨密度组(P0. 05);密度组、骨代谢组与对照组的骨密度值与25-羟维生素D的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对照组、骨密度组及骨代谢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骨折风险由高到低的排序为骨代谢组、骨密度、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围绝经期的女性骨代谢转换率较高,骨代谢加快,骨量减少,应当适量的及补充维生素D,防止骨折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乙酰半乳糖氨基转移酶3(GALNT3)和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关联性。方法纳入5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绝经后无骨质疏松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女性的腰椎L2~L4、近端股骨颈和全髋骨密度(BMD),采用Taq Man基因分型技术检测GALNT3和VDR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ag SNP),比较骨转换标志物(BTM)、血钙和磷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GALNT33个位点和VDR 1个位点tag SNP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_3]、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和血钙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磷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得出:4个tag SNP均是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危险指标。结论 GALNT3和VDR基因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苯甲酸雌二醇治疗卵巢早衰患者时对患者骨代谢以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卵巢早衰患者100例作为治疗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50例;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1组的患者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进行治疗,治疗2组的患者采用雌激素联合醋酸甲羟孕酮序贯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代谢以及骨密度相关指标(包括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25-羟基维生素D3、骨钙素),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雌二醇、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结果治疗1组患者经治疗后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患者经治疗后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1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显著高于治疗2组患者,骨钙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2组患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治疗2组患者,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治疗2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早衰的患者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进行治疗,能够很好地促进患者骨密度的增加,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并且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影响因素。方法以2015—2016年6月期间就诊于绍兴第二医院的11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是否发生骨折分为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38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影响因素。结果对照组腰椎骨密度、I型前胶原氮端肽、25-(OH)D、骨保护素水平均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及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水平均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血清钙及血清磷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血清骨保护素水平高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保护因素(OR=0.035,95%CI:0.001~0.932),年龄大、血清RANKL水平高是危险因素(OR年龄=2.555,95%CI:1.384~4.719;ORRANKL=3.916,95%CI:1.029~14.905)。结论血清骨保护素水平高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发生骨折的保护因素,年龄大、血清RANKL水平高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密固达对武汉地区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为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增加骨密度,预测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监测自然病程及改善骨代谢指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入该院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更年期女性患者2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钙剂和Vit D3,观察组联合密固达(唑来膦酸盐5 mg)静脉滴注1次;对比两组治疗后1个月全身骨密度(BMD),血清骨转换标志物包括碱性磷酸酶(ALP)、I型原胶原N-端前肽(PINP)和I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S-CTX)水平和血生化指标包括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PTH)和Vit D3水平,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疼痛、骨折和脊柱变形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MD值均较治疗前增加,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BMD恢复正常百分比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水平无变化,但观察组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血磷、PTH和Vit 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随访观察组疼痛、骨折和脊柱变形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固达治疗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骨密度(BMD)情况以及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0年10月期间220例在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健康体检的绝经后女性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血清25 (OH)D水平,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骨密度水平,比较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一般资料的差异,分析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正常骨量者占20.00%,骨量减少者占39.09%,骨质疏松者占40.91%;骨质疏松组患者年龄≥60岁、维生素D缺乏、体质指数(BMI)24 kg/m~2、吸烟、饮酒、运动量不足及日照时间1 h/d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维生素D缺乏为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普遍存在骨密度降低,且骨质疏松发生率较高,年龄大、低BMI及维生素D缺乏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肺结核患者骨代谢特点及骨质疏松风险,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结核病初治患者146例作为观察组,以及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进行Ⅰ型前胶原N端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OC)、血钙、血磷、25羟维生素D(25-OHD)及骨密度检测。结果观察组PINP、OC、25-OHD、血钙含量及骨密度T值显著低于对照组,β-CTx含量及骨质疏松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感染是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HR=1.82,P0.05),而年龄≥50岁、女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则是导致结核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HR值分别为6.17、3.29、1.63、1.68,P0.05)。观察组骨密度T值与PINP、OC均呈显著正相关,与β-CTx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肺结核血清PINP及OC含量显著降低,β-CTx含量升高,可能与骨质疏松的易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足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骨密度情况,并探讨影响糖尿病足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FPG,2hPG,HbAl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8、3.15、4.15,P0.05),观察组空腹C肽,餐后2hC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2、3.74,P0.05),观察组患者碱性磷酸酶高于对照组(t=3.41,P0.05),骨钙素、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8、3.59,均P0.05)。观察组患者腰椎骨密度水平(t=3.15,P0.05),左、右双侧股骨颈骨密度水平(t=3.68、3.62,均P0.05),左、右股骨大转子骨密度水平(t=3.57、3.97,均P0.05)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性别(P=0.03)、BMI(P=0.04)、骨钙素(P=0.03)、空腹C肽水平(P=0.04)是糖尿病足患者骨质疏松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与单纯糖尿病患者比,糖尿病足患者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性别、BMI、骨钙素、空腹C肽是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雌激素、骨密度状况及危险因素,为预防股骨颈骨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进行诊治的6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该院进行诊治的60例女性骨质疏松无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照组。测量并记录所有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和骨密度,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记录每位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生育和月经情况、既往病史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相关内容,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影响股骨颈骨折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吸烟、饮酒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者的BMI、骨密度、雌激素水平、绝经年龄和体育锻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初潮年龄、怀孕次数、生产次数、母乳喂养时间、高血压、糖尿病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初潮年龄、绝经年龄、怀孕次数、生产次数和母乳喂养时间是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初潮年龄、怀孕次数、生产次数、母乳喂养时间及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呈正相关(P<0. 05),BMI和绝经年龄与其呈负相关(P<0. 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女性患者的骨密度较小,雌激素水平较低。此外,BMI低、初潮时间晚、绝经时间早、怀孕和生产次数多及母乳喂养时间长是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中晚期双羟基维生素D、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情况,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5月在台州章氏骨伤医院建立围生期保健手册且有着完整产检资料,产检次数≥5次的单胎生产102例孕妇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根据孕妇的健康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妊娠晩期糖尿病患者,共计42例;对照组妊娠晩期健康的孕妇,共计60例。比较两组孕妇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25-羟维生素D3、甲状旁腺激素(PTH)、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结果两组孕妇的HDL-C、LDL-C、TG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FINS、F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PTH、HOMA-R及BA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羟维生素D3与PTH、HOMA-R及BALP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0.282 9,P<0.05;r=-0.481 3,r=-0.353 9,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中晚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缺乏与胰岛素抵抗情况呈负相关关系,且会影响骨代谢降低骨密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GDF15及其炎症因子水平,为患者的诊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165例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老年人100例作为对照组。测量比较患者腰椎L2~4正位和股骨颈骨密度,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骨代谢指标骨钙素N段中分子片段(N-MID)、I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系列(β-CTX)、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 D_3],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以及炎症因子IL-1β、IL-6、TNF-α。结果观察组腰椎L2~4、股骨颈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N-MID、β-CTX、PINP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5-(OH) D3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GDF15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L-1β、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显著降低,N-MID、β-CTX、PINP水平显著上升,25-(OH) D3水平显著下降,GDF15、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上升,对于老年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以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绝经后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8-2019年绍兴第二医院共体总院收治的绝经后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3例,采用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检测骨密度判定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症。将患者分为骨质疏松组45例和非骨质疏松组11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绝经后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结果绝经后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63例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27.6%,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腰椎、股骨颈、大转子、转子区间和Ward's三角区、股骨骨密度均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月经初潮年龄、绝经年龄、基础疾病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甲状旁腺激素(i PTH)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钙(Ca)、磷(P)、25-羟维生素D [25-(OH) D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患者的透析龄显著高于非骨质疏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原发疾病、药物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体质指数、AKP、i PTH、透析龄是绝经后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结论绝经后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较高,其发病受到多因素综合作用,应针对发病特点及影响因素给予合理干预,降低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提高绝经后女性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卢志林 《智慧健康》2023,(13):165-168
目的 浅谈不同手术方式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对于骨密度和骨代谢的作用。方法 择取本院2017年5月-2022年3月接诊的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表法分组方式将上述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1例。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对照组患者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则采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在骨密度数值比较中,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情况差异较小(P>0.05);实验组手术后骨密度数值较对照组患者骨密度数值素质更高,差异统计有价值(P<0.05);在骨代谢数值比较中,两组患者于手术前各项骨代谢指标差异较小(P>0.05);手术后,实验组患者骨代谢情况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性(P<0.05)。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提高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改善患者骨代谢情况,手术效果更好,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肝功能损害情况及其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128例合并慢性HBV感染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分为ALT异常组及ALT正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功能指标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骨代谢指标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25-羟基维生素D[25-(OH)D_3]和骨密度(BMD)差异。并根据患者BMD水平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采用Losigtics回归分析合并慢性HBV感染的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 ALT异常组FPG、HbA1c、25-(OH)D_3及股骨BMD、腰椎BMD均低于ALT正常组(P0.05),而FINS、CTX高于ALT正常组(P0.05)。128例合并慢性HBV感染的T2DM患者中骨质疏松组45例(35.16%),非骨质疏松组83例(64.84%);两组腰臀比、FPG、HbA1c、FINS、HOMA-IR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骨质疏松组女性占比、年龄、T2DM病程及ALT水平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体质量指数(BMI)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 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女性、年龄≥65岁、T2DM病程≥8年、BMI18.50 kg/m~2、ALT40 U/L是合并慢性HBV感染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慢性HBV感染的T2DM患者骨代谢与肝功能受损、性别、年龄、病程及BMI均相关,临床应积极防控患者骨质疏松,避免发生骨折等严重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9.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37-1538
目的探讨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小夹板固定对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骨代谢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闭合手法复位+旋后位前臂小夹板固定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阿仑膦酸钠和碳酸钙D3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的骨折愈合情况及治疗前后的骨代谢指标水平。结果治疗6周后,观察组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67.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43%(P <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血清OC、 PDGF、 IGF-1、 PIC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血清CTX-1、 tPINP、 TRACP-5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口服联合小夹板固定可有效促进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愈合,改善骨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阿法骨化醇和阿仑膦酸钠合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38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93例。对照组予阿仑膦酸钠片,70 mg/次,1次/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法骨化醇胶丸,0. 5μg/次,1次/d,连续治疗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12、18、24个月时骨密度、疼痛程度、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折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骨密度和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8个月和24个月,实验组的L2~4腰椎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骨代谢标志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8个月和24个月,试验组骨钙素(OC)和维生素D(Vit D)血清水平高于对照组,I型胶原联蛋白羧基末端肽(CTX)和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阿法骨化醇和阿仑膦酸钠合用利于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代谢状态,对提高骨密度,预防骨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