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雌激素联合钙片补充疗法对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和骨代谢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2月-2015年10月连续性收集围绝经期妇女11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碳酸钙D3咀嚼片1片/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雌激素片2 mg/d治疗,比较两组1年后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的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基础骨密度及骨代谢水平未见统计学差异(P0. 05)。治疗1年后,观察组腰椎平均骨密度明显增加(t=3. 428,P=0. 001),且显著性高于对照组(t=2. 117,P=0. 036)。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显著性下降(t=2. 686,P=0. 008);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前肽(PINP)显著性上升(t=4. 394,P=0. 000); 25-羟基维生素D [25 (OH) D]水平亦显著性增高(t=2. 221,P=0. 028);但两组治疗后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小剂量雌激素联合钙片可有效降低围绝经期妇女骨丢失,且不增加患者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骨质疏松与血清维生素D及雌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2月该院接诊的80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41~50岁组和51~60岁组。两组均行血清维生素D、雌激素水平、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指标检测。对比两组的检测结果,并分析血清维生素D、雌激素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及BMD的相关性。结果 41~50岁组的维生素D2、维生素D3及总维生素D水平均显著高于51~60岁组(均P0. 05)。41~50岁组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_2)水平显著高于51~60岁组,卵泡刺激素(FSH)水平显著低于51~60岁组(均P0. 05)。41~50岁组患者的Ⅰ型羧基末端肽(CTX)、Ⅰ型前胶原氨基前肽(PINP)、氨基酸中段骨钙素(NMID)水平均显著低于51~60岁组,BMD水平显著高于51~60岁组(均P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总维生素D与CTX、PINP、NMID均呈负相关关系,与BMD呈正相关关系(均P0. 05);血清E_2与CTX、PINP、NMID均呈负相关关系,与BMD呈正相关关系(均P0. 05);血清FSH与CTX、PINP、NMID均呈正相关关系,与BMD呈负相关关系(均P0. 05)。结论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的发生与维生素D缺乏、雌激素水平下降有着密切联系,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BMD降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促进骨质吸收,降低BMD,从而增加骨质疏松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与骨代谢指标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在医院体检的227例围绝经期妇女分为绝经前期组143例和绝经后期组84例,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雌激素水平及骨代谢相关指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绝经前期组受试者血清FSH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后期组,E2水平显著高于绝经后期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1,25-羟维生素D3、PTH、血钙及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期组受试者骨钙素、P1NP、β-CTx、ABAP水平显著低于绝经后期组,骨密度BMD显著高于绝经后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rason相关性分析显示,FSH与骨钙素、P1NP、β-CTx、ABAP呈显著正相关(P0.05),E2与骨钙素、P1NP、β-CTx、ABAP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机体内雌激素水平变化,可激活破骨信号通路,增强破骨细胞活性,促进骨组织的吸收,最终引起骨密度的降低而引发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骨密度和血清中骨代谢指标水平与患者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健康体检的70例老年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骨密度仪进行骨密度检测,所有患者均抽血检测患者骨代谢相关指标;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分为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观察组(17例)和未发生骨质疏松骨折的对照组(53例),对比2组骨密度和骨代谢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探讨影响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风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区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TH)、钙(Ca)、活性维生素D3[25(OH)D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磷(P)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果提示PTH、维生素D3、股骨颈骨密度是骨质疏松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骨代谢指标和骨密度是骨质疏松骨折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女性腰椎骨密度分布情况及运动习惯对骨密度的影响性,以期早期防治,降低骨质疏松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9年在该院进行骨密度检测的167例女性,以5岁为一个档次分成7个年龄段,比较每个年龄段女性骨密度、骨代谢产物、蛋白质、体脂肪率、肌肉量、体质指数、腰臀比水平变化。调查每个女性运动习惯情况,分成规律运动组和不运动组,对比腰椎骨密度和骨代谢产物。结果①31~35岁女性蛋白质、骨密度含量最高,和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体脂肪率从36~40岁后升高显著(P0. 05);肌肉量以20~25岁最低,36~40岁最高;体质指数、腰臀比和年龄呈正相关,年龄增加则水平升高。②在20~35岁间,26~30岁女性L1-4骨密度含量均最低,和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所有年龄段中,31~35岁L1-4骨密度含量最高,和其他所有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③在31~35岁阶段,钙(Ca)含量最高,和其他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ⅠNP)、Ⅰ型胶原羟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甲状旁腺素(PTH)35岁则均显著升高;磷(P)则在35岁显著下降,和其他项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④规律运动组Ca、P含量显著高于不运动组,而TPⅠNP、β-CTX、PTH则显著低于不运动组(均P0. 05);在骨密度上,规律运动组L1-4骨密度均显著高于不运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腰椎骨密度明显较低,而31~35岁女性骨峰值最高,规律运动习惯能保证骨密度相对平稳、骨代谢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联合维生素D对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现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该院接诊的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患者94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47例。对照组仅选用阿仑膦酸钠进行治疗,研究组选用阿仑膦酸钠联合维生素D进行治疗,比较两组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骨密度变化以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清骨硬化蛋白水平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密度变化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患者的过程中,阿仑膦酸钠联合维生素D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阿法骨化醇和阿仑膦酸钠合用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选取38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93例。对照组予阿仑膦酸钠片,70 mg/次,1次/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法骨化醇胶丸,0. 5μg/次,1次/d,连续治疗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12、18、24个月时骨密度、疼痛程度、骨代谢标志物水平、折发生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骨密度和疼痛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8个月和24个月,实验组的L2~4腰椎骨密度和股骨颈骨密度高于对照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两组骨代谢标志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18个月和24个月,试验组骨钙素(OC)和维生素D(Vit D)血清水平高于对照组,I型胶原联蛋白羧基末端肽(CTX)和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骨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阿法骨化醇和阿仑膦酸钠合用利于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代谢状态,对提高骨密度,预防骨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焦健 《中国妇幼保健》2018,(6):1302-1304
目的探讨儿童常见不同类骨科疾病的患儿血清维生素D的差异情况,提高儿童维生素D水平鉴别力度,进一步提高佝偻病识别性。方法选取2015-2016年沈阳骨科医院收治的佝偻病患儿110例设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骨折患儿100例设为对照组,分别采取两组患儿清晨空腹肘静脉血,检测血清中25-羟维生素D水平;同时检测所有患儿实验室相关指标,包括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及血钙水平,对两组患儿血中维生素D差异情况进行对比性分析,分析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与否与佝偻病之间的联系。结果两组男童25-羟维生素D水平与女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男童、女童25-羟维生素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5-羟维生素D含量正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指标显示,骨碱性磷酸酶和骨密度的正常与否与佝偻病具有密切联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水平正常与否与患佝偻病无明显关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佝偻病患儿血中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骨科骨折患儿,儿童维生素D缺乏会提高佝偻病发病率,需提高儿童维生素D水平监测力度并及时进行补充,同时联合检测实验室骨碱性磷酸酶和骨密度等指标可进一步提高佝偻病识别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取该院2019年9-12月收治的60例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的雌激素、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根据检测结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标准将其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13例)、骨量减少组(B组,23例)和骨质疏松组(C组,24例)。分析3组之间的雌激素水平、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指标,分析雌激素水平与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 A组、B组、C组的雌二醇(E_2)含量逐渐降低,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组之间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3组的股骨颈、Wards三角、L1~L14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3组间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N-端骨钙素(NMID)、总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IN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相关性分析显示,E_2与骨密度呈正相关,与β-CTX、NMID、PINP呈负相关(P0. 05)。结论围绝经期妇女的E_2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其水平的降低,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肾安神汤对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伴骨痛患者骨吸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86例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伴骨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安神汤治疗,共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测定骨代谢生化、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血清炎症因子等指标,评价骨密度及骨痛评分状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B-ALP水平降低,Ca、P、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升高,MMP-2、MMP-9水平降低,TIMP-2水平升高,IL-1、TNF-α水平降低,腰椎1-4、左股骨密度升高,骨痛评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B-ALP水平较低,Ca、P、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较高,MMP-2、MMP-9水平较低,TIMP-2水平较高,IL-1、TNF-α水平较低,腰椎1-4、左股骨密度较高,骨痛评分较低(P0.05),与对照组有效率72.09%相比,观察组有效率90.70%较高(P0.05)。结论补肾安神汤治疗围绝经期骨质疏松症伴骨痛患者疗效确切,缓解疼痛,提高骨密度及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苯甲酸雌二醇治疗卵巢早衰患者时对患者骨代谢以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卵巢早衰患者100例作为治疗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治疗1组和治疗2组各50例;选取同期在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1组的患者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进行治疗,治疗2组的患者采用雌激素联合醋酸甲羟孕酮序贯治疗。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骨代谢以及骨密度相关指标(包括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25-羟基维生素D3、骨钙素),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相关指标(包括雌二醇、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结果治疗1组患者经治疗后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组患者经治疗后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1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股骨颈骨密度、25-羟基维生素D3水平显著高于治疗2组患者,骨钙素水平显著低于治疗2组患者,雌二醇水平显著高于治疗2组患者,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治疗2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早衰的患者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进行治疗,能够很好地促进患者骨密度的增加,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并且不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降钙素对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医的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12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降钙素、钙尔奇D3片及骨化三醇胶丸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以此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腰椎L2-4、FN及Ward三角区BMD动态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腰椎L2-4、FN及Ward三角区BMD动态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AKP、OC、TP1NP以及PTH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AKP、OC、TP1NP以及PTH的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 8%低于对照组的15.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采用阿托伐他汀与降钙素联合治疗绝经期OP女性患者能有效对其骨吸收进行抑制,对骨形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高原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骨密度(BMD)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在西宁市、同仁县及德令哈市进行健康体检的218例围绝经期妇女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同区非围绝经期月经正常妇女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BMD、骨量、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血钙(Ca2+)、磷(P)、骨钙素(OC)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骨量正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1~4腰椎、大转子、股骨颈及全身BM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E_2及P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FSH、OC、PTH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Ca~(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Enter法相关相性分析结果显示,围绝经期妇女BMD与年龄、骨量、E_2、P、FSH、OC及PTH有关(P0. 05),而与身高、体质量、脂肪含量、肌肉含量、Ca~(2+)无关(P0. 05)。结论高原地区围绝经期妇女的BMD受年龄、骨量、E_2、FSH、OC、P及PTH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妇女在围绝经期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对骨质疏松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解放军第180医院120例围绝经期妇女,年龄在45~55岁,检测所有患者的雌二醇( E2)及骨代谢指标水平,如Ⅰ型羧基末端肽( CTX)、氨基酸中段骨钙素( NMID)、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 PINP),以及患者骨密度值( BMD),比较并分析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和骨代谢及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结果45~50岁组的患者E2水平显著高于51~55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89,P<0.05),同时BMD值也显著高于51~55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57,P<0.05)。 CTX、NMID、PINP值则显著低于51~55岁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37、10.52、8.93,均P<0.05);所有患者E2值与破骨CTX、NMID、PINP浓度具有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321、-0.582、-0.507,均P<0.05),同时与骨密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r=0.398,P<0.05)。结论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的降低,可引起破骨信号通路的激活,促进骨组织的吸收,导致最终的骨密度下降及骨质疏松的发生。可通过检测雌激素水平的变化来预测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也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星状神经节阻滞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1月-11月诊治的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1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激素替代疗法,观察组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Kupperman评分,围绝经期生存质量量表评分(MENQOL),雌激素(E_2)、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两组Kupperman、MENQO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Kupperman、MENQO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治疗前两组E_2、FSH、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观察组E_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FSH及L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在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显著改善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及性激素水平,提高围绝经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血清25-羟维生素D、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水平、超声骨密度联合检测对提高6~12月的婴幼儿佝偻病检出的应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18年12月来长宁区某医院的6~12个月佝偻病婴幼儿及健康婴幼儿各16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婴幼儿分别进行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BAP活性和超声骨密度检测,分析三者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对婴幼儿佝偻病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和骨密度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BAP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对3种检测项目的特异度、灵敏度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检测项目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率均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BAP活性和超声骨密度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6~12月婴幼儿佝偻病检出效能,具有一定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绝经后女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血清钙离子、维生素D以及骨转换代谢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绝经后BPPV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骨密度分为正常骨密度组(47例)、骨密度减少组(54例)和骨质疏松组(79例),选择同期60例骨质疏松症(无眩晕)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分析各组间维生素D、血钙离子及骨转换代谢相关指标。结果骨质疏松组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尿脱氧吡啶啉(u-DPD)明显高于其他3组,骨钙蛋白明显高于正常骨密度组和骨密度减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骨质疏松与血清维生素D缺乏症是BPPV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804、2.003,P <0.05)。结论骨质疏松、维生素D缺乏以及骨转换代谢指标与绝经后BPPV有关,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对改善围绝经期女性骨量及症状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患有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围绝经期女性120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激素替代治疗,对照组给予钙剂,连续服用2年,观察与比较两组腰椎及髋部的骨密度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锻炼习惯、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年后,治疗组患者腰椎和髋骨骨密度均较治疗前增高(P0.05),但对照组患者腰椎和髋骨骨密度均未见显著改变(P0.05)。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8.33%,高于对照组的46.67%(P0.05)。结论激素替代治疗能提高围绝经期女性的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可防治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患者骨密度及脂代谢异常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民航总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门诊健康体检的儿童200例,所有儿童均抽血检测血脂、25羟-维生素D3水平。并根据25羟-维生素D3水平分为25羟-维生素D3缺乏组(25羟-维生素D320μg/L)25例,25羟-维生素D3偏低组(25羟-维生素D320~30μg/L)45例,25羟-维生素D3正常组(25羟-维生素D3 30μg/L)130例。行骨密度检测,探讨儿童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患者骨密度的关系,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血清中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脂代谢异常发生的关系。结果 25羟-维生素D3缺乏组儿童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Ward三角区骨密度水平分别为(0.95±0.19)、(0.94±0.24)、(0.75±0.13)、(0.87±0.24)g/cm2明显低于偏低组、正常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5羟-维生素D3缺乏组儿童TG、TC、LDL-C水平分别为(2.45±0.32)、(5.37±1.23)、(3.12±0.25)mmol/L明显高于偏低组、正常组,HDL-C水平(0.35±0.12)mmol/L明显低于偏低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5羟-维生素D3缺乏组儿童超重、肥胖的人数分别为8、15例,明显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骨密度及脂代谢密切相关可能是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中晚期双羟基维生素D、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情况,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5月在台州章氏骨伤医院建立围生期保健手册且有着完整产检资料,产检次数≥5次的单胎生产102例孕妇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根据孕妇的健康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妊娠晩期糖尿病患者,共计42例;对照组妊娠晩期健康的孕妇,共计60例。比较两组孕妇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25-羟维生素D3、甲状旁腺激素(PTH)、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骨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结果两组孕妇的HDL-C、LDL-C、TG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FINS、F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25-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妇的PTH、HOMA-R及BA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羟维生素D3与PTH、HOMA-R及BALP水平均呈负相关关系(r=-0.282 9,P<0.05;r=-0.481 3,r=-0.353 9,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中晚期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缺乏与胰岛素抵抗情况呈负相关关系,且会影响骨代谢降低骨密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