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棉/涤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成纱工艺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弹涤纶长丝和精梳纯棉粗纱为原料,纺制不同捻度、不同喂入间距、不同长丝预张力的Sirofil复合纱,并测试了纱线的强力、条干和毛羽.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方法,得到实验范围内棉/涤纶长丝Sirofil复合纱的优化纺纱工艺参数为捻系数321,长丝须条间距6mm,长丝张力片重量3g.  相似文献   

2.
提出用最大长度法测定长丝/短纤维复合纱的捻度,对两种羊毛、聚酯短纤维混合须条/聚酯长丝Sirofil纱的捻度进行了测试并同解捻法、一次退捻加捻法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最大长度法捻度测试结果大于一次退捻加捻法而小于解捻法,与解捻法比较接近;一次退捻加捻法捻度试验结果明显偏低,不太适合于长丝/短纤维复合纱的捻度测试。  相似文献   

3.
毛涤复合纱线扭转性能及扭应力松弛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自行研制的直接测量纱线扭矩装置,这里测试数种纱线的扭矩-捻度关系曲线及其在常温和热状态下的扭应力松弛关系曲线,分析相同捻度下各种纱线扭矩差异的根源,发现涤长丝与毛短纤复合纱线的特殊结构是造成复合纱线残余扭矩较大的主要原因,这里的测试结果可作为纱线的捻度设计及捻度定型工艺设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转杯纺纱过程中断头的主要部位在成纱形成过程的一段,此段捻度小、强力低.如果为了扩大转杯纱的应用范围以及改善转杯纱的有关性能,纺制低捻度转杯纱,则断头率进一步提高,生头成功率进一步降低.这里研究在转杯纺加捻区中加装阻扭件后,讨论分析加捻区中纺纱张力的变化,进而构成阻扭件产生的阻扭矩以及形成阻扭件前后区域捻度分布的变化并建立捻度分布模型.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加装阻扭件后,成纱捻度不变,但提高了自由端成纱形成过程一段的捻度,这对降低断头率、提高生头成功率有利.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Sirofil纺纱过程中“V”形区的动态变化及粗纱须条与长丝间距大小对“V”形区形状和单纱受力的影响,认为间距增大会使“V”形区夹角增大、单纱段长度变长,并以此为依据,保持其他工艺参数不变,改变粗纱与长丝间距大小,试纺Sirofil纱,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比较讨论间距大小对Sirofil成纱结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间距增大,成纱直径系数趋小、毛羽减少、强伸性与条干均呈非单调性变化;综合考虑成纱结构和性能,在其他参数相同时,Sirofil最佳成纱间距为12~16mm。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和实际上论述了摩擦-喷气复合纺纱的加捻过程,并利用电子显微镜和示踪纤维方法对摩擦-喷气复合纱和色芯摩擦纺分别进行了分析和测量,发现摩擦-喷气复合纱的芯纱比包芯摩擦纱的芯纱具有较多的包缠纤维和较高的包缠捻度,表明摩擦-喷气复合纺纱有利于提高成纱强力.  相似文献   

7.
对于纱线来说,残余扭矩过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纱线的稳定性。同时,纱线在不同情况下扭矩的变化和存在状态将决定后道的织造和加工过程。国内外科研人员针对各种纱线的残余扭矩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未发现有关Tencel纱线残余扭矩及扭转定形方面的报道。因此,这里通过测试纱线扭矩一捻度关系、纱线扭矩松弛曲线,对经不同条件处理后的Tencel纱线扭矩松弛情况和扭转定形进行测试分析。测试发现,Tencel纱线在湿热条件下的扭转定形程度与定形稳定性均高于干热处理。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工作是在棉纺环锭细纱机运转情况下,用高速闪光摄影的方法,对纱段(纺纱段、气圈段、卷绕段)捻度及其分布进行了比较系统细仔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得出了各纱段在一落纱中捻度变化及其分布的规律、捻度传递的关系等作了分析,并通过锭速与钢丝圈对捻度影响的实验,予以论证。实验进一步证实:气圈段捻度大于卷绕段捻度,纺纱段捻度最小;在一落纱中,满纱时捻度最大,管底完成时大直径位置最小;在改变各工艺参数使捻度分布发生变化时,气圈形态对捻度的影响较张力的影响为大,因而应注意控制气圈形态偏小掌握。  相似文献   

9.
从纤维在空间上的三维形态以及在纱线横截面上的分布分析了低扭矩环锭纱中纤维的三维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低扭矩环锭纱中大量的纤维轨迹呈非同轴异形螺旋线,其螺旋轴线与纱线轴线不一致,且螺旋半径不断显著变化,同时,很多纤维片段的螺旋线方向与纱线正常捻度方向相反.此外,低扭矩纱线中纤维在纱线横截面上的分布较为集中,有利于拉伸变形时纤维同时受力.低扭矩环锭纱的这些结构特征揭示了其独特的物理性能,即低残余扭矩、低捻度、高强力.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羊毛与苎麻的前处理改性工艺.采用平行纺的纺纱方法在空心锭花式捻线机上开发出了新型长丝包须条的单包与双包结构的羊毛/苎麻复合纱.此复合纱具有结构稳定、条干均匀、毛羽较少、风格独特等特点,为毛织物的轻薄化、凉爽化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气流槽聚型紧密集聚纺纱系统集聚区内的力矩传递,首先分析了集聚区内纺纱张力矩和气流力矩的传递过程,然后分析了纱线自身回转产生的扭矩与纺纱张力矩和气流力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力矩传递的主要参数有纺纱张力、吸气负压值等;纺纱张力矩与气流力矩决定捻度是否会越过纤维束与凹槽底部的初始接触点上传至前钳口;适当提高吸气负压值可以缓解纺纱张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三种不同纱支的涤棉赛络菲尔纱在不同捻度和须条间距下进行的试验,得出了纺纱工艺参数(捻系数、须条间距)与纱线质量(强度、条干、毛羽)的关系,找到了三种不同纱支纺纱的较佳工艺组合,为涤棉赛络菲尔纺纱实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带有热箱,可通蒸气的扭转平衡型扭矩测定装置,对比测定,研究了羊绒,羊毛纱线在标准温、湿度及湿热条件下的扭矩-捻回数关系和扭矩松弛性能,并测试分析了预加张力对羊绒纱线扭矩松弛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在转杯纺加捻区中加装阻扭件,然后选用相同的棉条纺制不同捻系数的转杯纱(加装阻扭件和不加装阻扭件)和环锭纱,并测试其成纱的强伸性能、表面形态和扭转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加装阻扭件的转杯纱可以适当改善转杯纺的加捻效果,进而适当提高了转杯纱的成纱强力.  相似文献   

15.
The mechanism of filament pre-tension is put forward. The effect of filament pre-tension on Sirofil composite yam properties, such as hairiness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are theoret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grees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present theory shows that suitable choice of filament pre-tension can enormously reduce hairiness and improve structural stability of Sirofil composite yarn.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reports a recent development of a yarn modification process to produce torque balanced singles spun yarns. Taking advantages of the core-sheath structure of unconventional spun yarns, we have developed a yarn modification process and applied it to singles yarns spun by rotor spinning. Torque free singles yarns have been produced from 100% cotton fibers. The spirality of resultant single jersey knit fabrics has been greatly reduced or, in some cases, completely eliminated. Properties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both parent and modified yarns as well as their resultant fabrics have been evaluated including the yarn tensile properties, surface properties, handle, air permeability, burst strength, and pilling resistance of the fabr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