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对原因不明性胸膜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对原因不明性胸膜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36例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和胸膜肿块患者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观察镜下病变形态和病理结果.结果 确诊率为95.0%;恶性病变19例,其中腺癌12例、小细胞癌4例、胸膜间皮瘤2例、淋巴瘤1例;良性病变15例,其中结核10例、脓胸5例;未明确病因2例.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具有诊断阳性率高、损伤小、安全、可诊断原因不明性胸膜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对原因不明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和并发症。方法:选择32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结果:经组织病理学检查,32例患者中腺癌14例,小细胞癌6例,恶性间皮瘤5例,胸膜结核2例,淋巴瘤2例,3例未明确诊断,阳性率90.6%。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具有阳性率高,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4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观察镜下病变形态和病理结果。结果:44例患者中,恶性病变33例,其中腺癌20例,鳞癌4例,小细胞癌3例,鳞腺癌1例,胸膜间皮瘤4例,淋巴瘤1例;10例良性病变中,结核8例,化脓性炎症2例;1例未能确诊。44例患者中43例明确诊断,诊断总阳性率为97.7%;所有病例中,明确诊断恶性病变占75.0%,结核占18.2%。并发症少,出血、疼痛、发热、胸腔内气体残留均极轻微且很快消失。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具有诊断阳性率高、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将我科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检查的结果与采用内科胸腔镜检查的53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检查结果做出对比分析,评价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与内科胸腔镜的优缺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于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对12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检查的结果,并与2007年1月至2010年4月采用内科胸腔镜检查的53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结果做对比分析,比较其优缺点与确诊率。结果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12例中确诊7例(58.3%),其中肺腺癌胸膜腔转移3例,鳞癌胸膜腔转移1例,胸膜间皮瘤2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5例诊断不明,占41.7%(5/12)。内科胸腔镜检查53例中确诊50例(94.3%):(1)恶性肿瘤39例,占73.6%(39/53),其中肺癌并胸膜转移26例(49.1%,26/53,肺腺癌16例,肺鳞癌7例,小细胞肺癌3例);(2)恶性间皮瘤11例,占20.8%(11/53);淋巴瘤胸腔侵犯1例,占1.9%(1/53),胸腔转移瘤1例,占1.9%(1/53),结核性胸膜炎9例,占17%(9/53);(3)其他2例,为乳糜胸;(4)未能明确诊断者3例,占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在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33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观察镜下病变形态和病理结果。结果 133例患者中115例明确诊断,诊断总阳性率为86.4%。66例恶性胸腔积液,确诊65例,恶性胸腔积液的确诊率为98.4%。5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确诊4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确诊率为80.3%;7例结核性胸腔积液病检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组织增生,结合临床抗结核治疗后被证实;4例因胸膜腔严重粘连检查失败。2例病理诊断胸膜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组织。1例诊断肺炎旁性胸腔积液。2例诊断脓胸。6例漏出液未获得诊断。并发症少且轻微,无1例因不能耐受而终止。结论结果表明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尤其是恶性胸腔积液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具有诊断阳性率高、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代内科胸腔镜检查在胸腔积液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胸腔积液患者电子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诊断结果及并发症,观察支气管镜下的胸膜改变。结果 198例胸腔积液患者通过电子支气管镜代内科胸腔镜检查明确诊断143例,确诊率72.2%。未见心律失常、休克、复张性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对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是一种操作简单、诊断率高、并发症较少的检查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71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患者采用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观察镜下病变形态和病理结果。结果 71例患者中,恶性痛变45例。其中腺癌34例,胸膜间皮瘤5例,淋巴瘤2例,未能分类间皮细胞团生长4例;26例良性病变中,结核12例,脓胸8例,3例因胸膜粘连广泛而失败,3例未见明显异常。71例患者中61例明确诊断,诊断总阳性率为85.9%;45例恶性积液中41例明确诊断,诊断阳性率为91.1%。所有病例中,明确诊断恶性病变占57.7%,结核占16.9%,化脓性炎症占11.3%。并发症少,出血、疼痛、发热、胸腔内气体残留均极轻微且很快消失。无1例因不能耐受而终止。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检查具有诊断阳性率高、损伤小、操作简单安全等优点,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纤维支气管镜在胸膜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在胸膜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不明原因胸膜病变者取患侧腋中线第5或第6肋间或B超定位为切口,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进行探查、活检。结果 确诊胸膜转移癌17例,结核性胸膜炎5例,慢性结核性脓胸4例,胸膜恶性间皮瘤4例,胸膜恶性淋巴瘤2例,胸腔曲霉菌感染并支气管胸膜漏1例,酵母样真菌性胸膜炎1例,肺吸虫病性胸腔积液1例,未明确病因5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代胸腔镜对不明原因的胸膜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确诊率为87.1%(34/39),优于胸膜活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并胸腔积液病例的临床特点、影像特征、胸水化验及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主要症状是胸痛,气短、呼吸困难、咳嗽、发热等。全部病例均有胸腔积液,其中10例为手术切除标本病理诊断,4例是经皮胸膜活检确诊,胸水病理加胸水免疫组化确诊4例。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其诊断主要基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和病理组织学检查三者综合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是恶性胸膜间皮瘤鉴别诊断中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恶性胸腔积液误诊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月梅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0):960-961
目的 探讨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 对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在院外误诊为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46例临床夤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误诊肺癌24例(52.17%),胸膜间皮瘤13例(28.3%),误诊为骨肉瘤、胰头癌、卵巢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惠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各l例(均占2.2%),不明原发部位3例(6.5%)。误诊时间30-300天。平均75天。结论 ①对临床症状不典型,胸水反复增长,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需进一步检查以排除恶性胸腔积液。②纤维支气管镜、胸腔镜检查对恶性胸腔积液诊断、鉴别诠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诊断性胸腔镜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胸腔积液为主要适应症以及其他胸部疾患共71例,53例胸腔积液中绝大多数经胸片、CT、纤支镜、胸膜活检等全身检查未完全明确诊断,进行了胸腔镜检查,镜下及病理活检结果确诊为结核、腺癌、鳞癌、胸膜间皮瘤、恶性淋巴瘤等。非胸腔积液18例经胸腔镜确诊为炎性假瘤、恶性淋巴瘤等。非胸腔积液18例经胸腔镜确诊为炎性假瘤、肺大疤、胸壁血管渗血等疾患。提示诊断性胸腔镜求是胸部疾病一项重要病理诊断措施。该文以实例分析表明诊断性胸腔镜检查具有创伤小,器械简单,结果可靠,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极佳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和一组免疫组化指标CK5/6、Calretinin、Caveolin、CEA、Vimentin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转移性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20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行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活检组织中CK5/6、Calretinin(Cal)、Caveolin(Cav)、CEA、Vimentin(Vim)的表达情况。结果:代胸腔镜活检转移性腺癌和胸膜间皮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误诊率、漏诊率分别为100%vs.25%、25%vs.100%、75%vs.0%、0%vs.75%;胸膜转移性腺癌组织中Vim、Cav、Cal阳性率明显低于恶性间皮瘤(12.5%vs.100%,0vs.100%,0vs.100%,P<0.01);而CEA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高于后者(100%vs.0,P<0.01)。结论: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联合免疫组化检测对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转移性腺癌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在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指征,并分析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3年2月~2008年6月40例经胸腔镜确诊为胸膜问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胸腔镜下胸膜间皮瘤主要表现为弥漫或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结节,部分融合或呈片状隆起,其颜色不一.所有患者术中无大出血、肺水肿等并发症,术后主要并发症为疼痛,经对症治疗后缓解.3例发生皮下气肿,均自行吸收.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可弯曲内科胸腔镜检查是一项诊断率高、安全且易操作的检查方法.对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患者,尤其怀疑胸膜问皮瘤等恶性病变时应及时行胸腔镜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恶性胸膜疾病患者胸腔镜下的表现,提高对其特点的认识,并评价胸腔镜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内科电子胸腔镜确诊的恶性胸膜疾病患者胸膜病变的镜下形态和分布特点.结果:恶性胸膜疾病患者胸腔镜下主要有四种形态:多发结节(26例,68.42%);单发结节(2 例,5.26%);胸膜橘皮样改变(5例,13.16%);脏层、壁层胸膜直接粘附(2例,5.26%);胸膜表面完全正常(3例,7.89%).病理结果:肺癌胸膜转移32例(84.21%),恶性间皮瘤3 例(7.89%),乳腺癌胸膜转移1例(2.63%),肾癌胸膜转移1例(2.63%),甲状腺癌胸膜转移1例(2.63%).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弯曲电子胸腔镜检查安全,在恶性胸膜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子支气管镜替代胸腔镜检查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6例胸腔积液中,结核32例、间皮瘤2例、腺癌8例、鳞癌3例、低分化癌3例、乳腺癌胸膜转移2例、未明确病因6例,阳性率89%。结论电子支气管镜替代胸腔镜进行胸膜活检术操作简单、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天津市海河医院13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男性为主(69.2%),中位年龄55岁,主要症状为胸闷(76.7%),放射学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69.2%),7例(53.8%)确诊通过胸腔镜获得标本。病理表现上皮样型12例,肉瘤样型1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alretinin及D2-40阳性率较高(100%、76.7%),CEA及TTF-1阳性率均为0。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恶性程度高,应尽早行胸腔镜检查;除常规染色外,免疫组化染色可帮助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膜间皮瘤误诊原因,提高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 对1985-01—2002-12收治的19例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资料,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恶性胸膜间皮瘤症状出现较晚,其胸痛、咳嗽、气促等症状为非特异性,容易误诊为其他肺部疾病。结论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预后较差。正确诊断对提高生存率非常重要,对有上述症状,需结合临床表现,认真分析影像学资料,可以在术前建立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纤支镜代替胸腔镜检查术对胸膜疾病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纤支镜代替胸腔镜检术对胸膜疾病的诊断体会,用纤支镜代替胸腔镜对33例胸膜患者作胸膜腔检查。结果发现胸膜结核13例,胸膜恶性间皮瘤1例,肺腺癌胸膜转移1例,脓胸1例,非特异性胸膜炎3例。14例气胸患者,发现胸膜粘连带形成的有6例,胸膜下肺大泡3例,未发现病灶的5例。经追踪观察发现该法对胸膜腔积液病因诊断符合率达84.2%,特异性100%。对气胸病因的诊断达57.1%。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4.2%,且多数较轻微。说明使用纤支镜代替胸腔镜对胸膜疾病的病因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为一种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洪云  陈姿 《临床荟萃》1997,12(10):449-450
胸膜间皮瘤,因起病隐匿,临床及X线表现复杂多样且无特异性,易误诊为肺及胸膜其它疾病,确诊需组织学检查,为能早期诊断,现将我院26例(胸膜活检18例,肺及胸膜手术标本8例)经病理证实为胸膜间皮瘤的病理所见及X线表现与常用诊断方法进行比较,并结合文献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上有的胸膜腔疾患靠胸片、CT、胸水分析、细胞学检查及胸膜活检不能得到确诊,需通过胸腔镜检查,但胸腔镜价格昂贵,故我们用开放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代替胸腔镜诊断胸膜腔疾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