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PPARγ配体对人血单核细胞MMPs和TIMPs表达及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配体15d-PGJ2对人血单核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内源性抑制物(MJMPs和TIMPs)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测定MMPs、TIMPs的基因和蛋白表达,Zymography测定MMPs活性。结果:PPARγ配体15d-PGJ2可明显抑制人血单核细胞MMP-9的表达及其活性,但不影响MMP-2、TIMP-1、TIMP-2的表达。结论:PPARγ配对15d-PGJ2可抑制人血单核细胞MMP-9的表达及其活性,对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局部细胞外基质降解、增强斑块稳定性可能起到有益作用。γ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氧化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的机制和过氧化物酶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7)特异性激动剂对培养的VSMC凋亡的影响.评价PPAR7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培养的鼠VSMC中加入不同浓度OX—LDI.和PPAR7的两种激动剂—环格列酮(ciglitazone)和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孵育24h.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率。另外,在给予ox-LDL、cig/itazone和15d—PGJ2的同时.加入PPARγ的抑制剂PGF2α,比较未加和加入抑制剂PGF2α组之间VSMC的形态学改变、凋亡率。结果ox—LDL及ciglitazone、15d—PGJ2均可诱导VSMC凋亡,且凋亡率增加与3种物质的剂量变化有关;PGF2α能降低OX—LDL ciglitazone和15d—PGJ2诱导的VSMC凋亡率。结论PPAR7内源性的配体OX-LDL诱导VSMC凋亡的作用是通过激活PPAR7途径实现的;PPAR7内源性的配体和特异性激动剂过度激活PPAR7途径有促进细胞凋亡而导致AS斑块不稳定性增加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伤口愈合对损伤组织结构重塑和功能恢复至关重要,巨噬细胞在促进伤口愈合中起重要作用,其功能障碍导致伤口愈合延迟,给患者身心和经济造成沉重负担。但伤口愈合中巨噬细胞功能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已知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可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巨噬细胞功能,但在伤口愈合中巨噬细胞是否表达PPARγ、以及可能如何参与伤口愈合过程并不清楚,我们采用巨噬细胞特异PPARγ敲除小鼠进行了研究。 【方法】 Cre-LoxP重组酶系统构建巨噬细胞特异PPARγ缺陷小鼠,建立小鼠皮肤切创模型,组织学技术检测伤口愈合、炎症细胞浸润和分子表达定位, RT-PCR、蛋白质印迹和ELISA法比较相关分子表达高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巨噬细胞对凋亡细胞吞噬。 【结果】 伤口愈合过程中巨噬细胞PPARγ表达上调,提示巨噬细胞PPARγ可能影响伤口愈合;巨噬细胞PPARγ缺陷小鼠伤口愈合延迟,肉芽组织生成、胶原沉积和新生血管减少,并且伤口TNF-α表达显著升高;抗TNF-α抗体(aTNF-α)局部治疗显著改善巨噬细胞PPARγ缺陷小鼠伤口愈合延迟,提示TNF-α升高是导致伤口延迟愈合重要原因;巨噬细胞PPARγ缺陷小鼠伤口中,巨噬细胞TNF-α表达显著升高,但体外实验表明PPARγ无直接抑制巨噬细胞分泌TNF-α功能;进一步体外实验表明巨噬细胞PPARγ缺陷导致其在吞噬凋亡细胞过程中TNF-α表达显著增加,并且对凋亡细胞吞噬能力显著下降,同时体内实验发现巨噬细胞PPARγ缺陷小鼠伤口中巨噬细胞吞噬凋亡细胞功能降低,并且局部凋亡细胞聚集;进一步实验发现巨噬细胞PPARγ缺陷小鼠腹腔和伤口巨噬细胞吞噬相关分子表达显著降低;而采用PPARγ激动剂可促进小鼠伤口愈合、降低伤口凋亡细胞聚集和局部TNF-α水平。 【结论】 巨噬细胞PPARγ可通过促进伤口凋亡细胞吞噬清除,降低局部TNF-α水平,而调控伤口愈合过程。PPARγ激动剂可显著促进伤口愈合,PPARγ可望成为促伤口愈合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4.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s)是配体活化的核转录因子,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有PPARα、PPARβ、PPARγ 3种亚型.1990年Isseman等首次发现PPARγ,因可使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而得名.三者在组织中的分布和表达不尽相同,PPARγ表达于脂肪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及气道上皮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等.PPARγ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在脂质代谢、抑制炎症反应、细胞分化、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在这些研究中,活化后的PPARγ抗纤维增生性疾病的有效作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就PPARγ与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高表达对小鼠肾脏内髓集合管上皮细胞(IMCD)炎性刺激的反应.方法:实验分为4组:IMCD空白对照组,IMCD TNFα刺激组,转染PPARγ野生型质粒的转染空白组(PPARγ-IMCD组)和PPARγ-IMCD TNFα刺激组.TNFα刺激:采用TNFα 50 ng/ml作用24 h;质粒转染:将小鼠野生型PPARγ1质粒转染于IMCD细胞使PPARγ高表达.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MCP-1、TGFβ1分泌量.结果:转染PPARγ野生型质粒的IMCD细胞PPARγ mRNA和蛋白高表达.1MCD空白对照组和PPARγ-IMCD转染空白组相比,细胞上清液MCP-1和TGFβ1含量无显著性差异;IMCD TNFα刺激组培养上清液中MCP-1和TGF-β1表达明显增加(与IMCD空白对照组相比,P<0.005),PPARγ-IMCD TNFα刺激组培养上清液中MCP-1和TGFβ1的分泌与IMCD TNFα刺激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和P<0.005).结论:IMCD细胞转染PPARγ野生型质粒使得PPARγ高表达后具有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人类肝门部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中的表达及经其配体吡格列酮(pioglitazone)激活后对QBC939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培养QBC939细胞并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进行干预培养,通过RT—PCR检测QBC939中PPAR—γmRNA的表达;光镜下细胞计数了解吡格列酮干预后对细胞增殖的作用;流式细胞技术了解吡格列酮对QBC939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QBC939中有PPAR—γmRNA表达;PPAR-γ经其配体激活后明显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出现G2/M期停滞,并诱导细胞凋亡。结论 PPAR-γ经其配体激活后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及促使细胞周期G2/M期停滞而抑制细胞的生长,且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因此PPAR-γ有可能成为胆管癌治疗的新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体外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检测不同浓度罗格列酮(10、30、50、100 μmol/L)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半定量检测PPARγ、PTEN、Bax、Bcl-2、Caspase-3蛋白表达,TUNEL和透射电镜观察HepG2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结果 PPARγ经其配体罗格列酮激活后,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生长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HepG2细胞周期出现G0/G1期停滞;PTEN、Bax蛋白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Caspase-3被激活.TUNEL和透射电镜均可在罗格列酮组观察到凋亡细胞.结论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可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生长,其主要作用机制之一是促进细胞凋亡,这可能与调节Bax、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THP-1单核/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THP-1 monocyte derived macrophages)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表达的影响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方法 利用不同浓度的ox-LDL(10、20、50、100?mg/L)诱导THP-1单核/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然后分别用LOX-1受体阻断剂多聚肌苷酸( Poly I)及辛伐他汀(simvastatin)进行干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LOX-1、MMP-9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 THP-1单核/巨噬细胞经ox-LDL诱导后LOX-1、MMP 9mRNA表达显著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ox-LDL在10~50?mg/L浓度范围内呈现剂量-效应关系(P<0.05)。100?mg/L ox LDL与细胞共同培养时LOX-1、MMP-9mRNA表达下降可能与高浓度ox LDL对细胞的毒性作用有关。预先用Poly I封闭细胞表面部分LOX-1,再加入50mg/L ox-LDL培养, 与未加阻断剂组比较, LOX-1、MMP 9mRNA表达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μmol/L辛伐他汀加入50mg/L ox LDL共同进行细胞培养, LOX-1、MMP-9mRNA表达与未干预组比较显著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x-LDL上调THP-1单核/巨噬细胞LOX-1、MMP-9mRNA表达。LOX-1作为ox-LDL的特异性受体,可介导ox-LDL致巨噬细胞源泡沫细胞MMP-9mRNA表达增加,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增强,斑块趋于不稳定。辛伐他汀可以通过下调细胞LOX-1 mRNA的表达减少MMP-9 mRNA的分泌,这或许是他汀类药物发挥非调脂抗炎作用稳定斑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牛磺酸对细胞因子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牛磺酸对白细胞介素-1β(IL-β)、肿瘤坏死因子(TNF)和γ-干扰素(IFN-γ)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体外单层培养的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分别检测IL-1β、TNF和IFN-以及牛磺酸对胰岛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培养液中NO含量及NOS活性以及DNA片段的影响。结果:IL-1β、TNF和IFN-γ联合可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率及DNA片段明显增加,同时NO含量和NOS活性亦明显升高(P<0.01);牛磺酸能阻断上述细胞因子的作用(P<0.01),且有剂量依赖性。结论:NO可能是介导上述细胞因子引起胰岛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牛磺酸能够改善细胞因子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S活性从而减少NO的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配体活化的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及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杂交(Western-blot)法测定PPARγ在SW480和LS174T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MTT法检测PPARγ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和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GZ)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凋亡相关分子Fas、bcl-XL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PPARγ在SW480和LS174T结肠癌细胞株中均有表达,15d-PGJ2和PGZ对两种细胞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效应。15d-PGJ2和PGZ显著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或P<0.01),电镜显示凋亡细胞特有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PPARγ激动剂诱导Fas蛋白表达明显增多(P<0.01),bcl-XL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该改变与凋亡程度呈正相关。结论:PPARγ经配体活化后,通过诱导凋亡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该作用可能与促凋亡基因Fas抗原表达上调以及凋亡抑制基因bcl-XL表达下调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罗布麻提取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研究罗布麻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人 U937单核细胞经佛波脂诱导分化为巨噬细胞,与10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作用形成泡沫细胞,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早期模型(ox-LDL组),加入不同浓度(0.2、0.4、0.8 mg/L)的罗布麻共同孵育48 h(AV1、AV2、AV3组),ELISA和 RT-PCR方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液中 TNF-α表达水平。结果 ox-LDL组较对照组 TNF-α的表达明显增加,AV1、AV2、AV3组较ox-LDL组 TNF-α明显减少(P<0.05)。罗布麻浓度的增加与 TNF-α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 TNF-α是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重要的炎症因子,罗布麻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物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的激活在蛇葡萄素(ampelopsin,AMP)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增殖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以不同浓度AMP(20、40、60、80 μmol/L)分别处理人乳腺癌MDA-MB-231、MCF-7细胞24 h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AMP对PPARγ的激活作用,CCK-8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结果 与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一样,AMP剂量依赖性地增强报告基因荧光素酶活性,同时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AMP在显著上调乳腺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ax、PTEN、活化Caspase-3表达的同时下调Bcl4蛋白及Bcl-2/Bax比值;激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AMP可显著增强Caspase-3激酶活性,以上作用均可被PPARγ特异性拮抗剂GW9662显著削弱.结论 AMP可能是PPARγ的天然激动剂,其通过激活PPARγ信号途径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实验研究阿魏酸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泡沫化巨噬细胞脂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并通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炎症通路探讨阿魏酸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ox-LDL诱导RAW264.7源性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CCK8法观察阿魏酸对泡沫细胞模型细胞活性的干预作用;油红O染色法鉴定细胞泡沫化及阿魏酸对脂质沉积的干预作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上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细胞PPARγ、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CCK8结果显示,ox-LDL呈浓度依赖性诱导细胞损伤;阿魏酸25μM以下对RAW264.7细胞无毒性作用,阿魏酸12.5μM、25μM浓度对ox-LDL诱导的细胞活性下降具有保护作用。油红O染色显示,ox-LDL诱导后细胞内可见红色脂滴,提示泡沫细胞模型制备成功,阿魏酸干预后脂质沉积减少。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ox-LDL组细胞培养上清IL-10浓度降低,IL-1β、TNF-α浓度升高,阿魏酸干预后IL-10浓度升高,IL-1β、TNF-α浓度降低(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较,阿魏酸干预组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升高,TNF-α表达下降,PPARγ抑制剂的加入可削弱阿魏酸的干预作用(P0.05,P0.01)。结论:阿魏酸可通过激活PPARγ改善ox-LDL诱导的RAW264.7源性泡沫细胞脂质沉积,改善炎症反应,恢复巨噬细胞功能,这可能是以阿魏酸为主要成分中药及复方治疗AS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抑制剂GW9662干预后,尼美舒利(N)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探讨PPARγ途径在N抗癌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SW480细胞,设立不加药对照组、单用PPARγ抑制剂GW9662组(GW9662组,药物浓度0.1、0.5、1.0、5.0μmol/L)、单用N组、GW9662+N组共4组。MTT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各组中PPARγ、p21Waf1、p27Kip1、Bcl‐2、Bax、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MTT检测结果:GW9662组较对照组细胞增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呈时间依赖性抑制SW480细胞增殖(P<0.01);在GW9662+N组中GW9662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减弱N抑制细胞增殖的作用。FCM检测结果:细胞凋亡率在GW9662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与对照组比较,SW480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及G2/M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GW9662+N组细胞凋亡率较N组明显降低(P<0.01),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降低,S期和G2/M期细胞的比例升高。Westernblot检测结果:N组与对照组比较SW480细胞的PPARγ、p21Waf1、p27Kip1、Bax蛋白表达率显著增加(P<0.05或P<0.01),Bcl‐2、VEGF的表达率则明显下调(P<0.01);GW9662+N组与N组比较,SW480细胞的PPARγ、p21Waf1、p27Kip1、Bax蛋白显著表达下调(P<0.05或P<0.01),而Bcl‐2、VEGF的表达则上调(P<0.05)。结论N在体外能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的增殖,促进其凋亡。PPARγ通路在N影响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CD3AK细胞介导细胞因子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D3AK细胞介导细胞因子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卵巢癌细胞株(A2780)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CD3AK+A2780,对照组采用LAK+A2780,分别共育24h并于作用前和作用后每4h收集一次上清液以检测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育前,后上清液中均有TNF-α和IFN-γ分泌,但共育后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共育前(P<0.01),且同一效靶比的实验组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3AK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6.
Ba Y  Zhang Y  Zhang C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0):1430-1433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对人卵巢上皮癌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方法选用人卵巢癌细胞株H08910进行体外培养,实验组设3组的对照组加入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GFP组(绿色荧光感染),Ad-PCG-1α组(PCG-1α绿色荧光感染)采用Hoeches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率。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mRNA的表达。选用中国仓鼠正常卵巢细胞(CHO)作为对照,同样方法过表达PGC-1仪检测凋亡。结果在人卵巢癌细胞H08910中过表达PGC-1α能明显诱导细胞凋亡,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率达58.9%。过表达PGC-1α使H08910细胞内的Bax表达上调1.5倍,而Bcl-2表达下降了69%。而在正常仓鼠卵巢细胞中过表达PGC-1α,细胞未见明显的凋亡发生。结论PGC-1α能显著诱导人卵巢癌细胞发生凋亡,促凋亡基因Bax表达上调和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降可能是诱发细胞凋亡的机理之一。PGC-1α具有特异性促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过氧化物酶体激活物活化受体γ(PPARγ)的配体土槿乙酸 (PLAB) 联合维甲类X受体α(RXRα)的配体9-顺式维甲酸 (9-cis RA) 促进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H-60 细胞凋亡,RT-PCR 检测 HL-60 细胞 Cyclin D1 和 CDK4 mRNA 表达。 结果HL-60细胞经配体联合作用后,电镜下可见明显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 DNA Ladder,Cyclin D1 及 CDK4 mRNA 的表达均降低,且联合用药组下降程度明显较单独作用组大 (P<0.05)。结论PLAB 联合 9-cis RA 抑制 HL-60 细胞生长,其机制与凋亡诱导效应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理及中药814、肺舒灵的防治作用。方法 建立弹性酶、吸烟、细菌感染、缺氧及脂多糖诱发COPD、肺动脉高压鼠模型及体外肺泡巨噬细胞、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培养,利用形态定量病理学、电镜、病理生理、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结果 1、814、肺舒灵对COPD造成的气道、肺、肺小动脉的病理性结构改建有抑制(减轻)作用,降低肺动脉高压。2、814、肺舒灵能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肺泡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产生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异常表达;促进肺泡巨噬细胞发生凋亡。3、通过培养细胞的免疫组化,Westerm,Northem杂交检测,提示814可拮抗TNF-α对肺表面活性物质A、B、mRAN表达的抑制,并证明表面活性物质的基因表达变化与肺气肿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提示内源性表面活性物质系统的改善有助于肺气肿的减轻。4、COPD及肺动脉高压肺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12mRNA表达增强,肺舒灵有抑制MMP表达增强,防治COPD的作用。结论 814、肺舒灵对动物实验性COPD、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有明显防治作用。其主要作用机理可能是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肺泡巨噬细胞TNF-α的产生和iNOS的表达,减少炎症因子,从而起到防治COP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与维生素(vitamin C,Vc)对人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及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Northern印迹分析检测人血管平滑肌细胞MMP-1及TIMP-1mRNA的表达。结果 ox-LDL可明显增加平滑肌细胞MMP-1基因的表达,Vc可削弱ox-LDL对MMP-1表达的诱导作用。未经修饰的低密度脂蛋白(n-LDL)及Vc单独作用,对MMP-1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n-LDL、ox-LDL及Vc对TIMP-1基因表达亦无明显影响。结论 上述结果为深入探讨导致斑块中MMP-1表达的机制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活受体—γ对系膜细胞炎症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Xiong Z  Huang H  Li J  W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9):1351-1354
目的:了解过氧化脂质体增殖激活受体-γ(PPARγ)在核转录水对人系膜细胞(HMCL)炎症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培养人系膜细胞,利用IL-1β制备炎症性系膜细胞模型,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测定培养细胞上清液TNF-γ和IL-6水平;蛋白印迹方法测定HMCL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罗格列酮(RGZ)、曲格列酮(TGZ)及15d-PGF2,PPARγ蛋白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培养细胞中PPARγ和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IL-1β(10ng/ml)可使炎性细胞因子TNF-γ和IL-6蛋白、mRNA表达增加,正常人系膜细胞可低水平表达PPARγ,炎症刺激后PPARγ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PPARγ特异性配基曲格列酮(TGZ)可下凡PPARγ表达。三种结构不同的PPARγ特异性配基TGZ、RGZ和15d-PGJ2可下调炎症刺激后IL-6和TNF-γ蛋白水平,且这种抗炎效应的作用环节在mRNA水平。结论:PPRAγ可能是系膜细胞炎症与抗炎反应过程中炎症自我限制的一个重要靶位,作用于这一靶位的特异性配基有望成为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新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