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肝癌患者中血栓弹力图(TEG)的检测在探讨患者凝血功能的意义。方法:肝癌患者182例、正常对照40例进行TEG测定,了解其凝血功能。结果:患者TEG的R值、K值、Angle值、MA值和CI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癌患者凝血功能紊乱且复杂多变,TEG可用来观察其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血栓弹性描记仪观察肺癌、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围术期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 择期行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10例,中段或上段食管癌患者10例,观察麻醉前5 min(T0)、手术开始后1 h(T1)、手术结束后30 min(T2)血栓弹性描记仪参数中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 R)、凝血形成时间(clotting time, K)、α角(α angle)和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 MA)等指标的变化.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癌患者和食管癌患者术前R值缩短,相差显著(P<0.05).肺癌患者T1时间点R值、K值延长,α角和MA减小,与T0比较相差显著(P<0.05),术后T2时间点仍然有MA减小,与T0比较相差显著(P<0.05);肺癌患者与食管癌患者相比在T1时间点R、K延长,α角和MA减小,相差显著(P<0.05),T2时间点α角和MA减小,两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纤溶指数LY30值在T1、T2时间点与T0比较以及同时间点与食管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食管癌患者术中、术后TEG变化与T0比较相差均无显著性(P>0.05),T2时间点CI(coagulation index)值与T0比较相差显著(P<0.05);T1时间点与肺癌组比较,R、K有缩短.结论 两组恶性肿瘤患者术前可能存在高凝状态,肺癌组患者术中、术后凝血功能逐渐趋于低凝状态,而食管癌组患者术中、术后继续有高凝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评估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凝血状态.方法 选择2014年我科接受手术治疗肺部疾病患者170例,分为肺癌组(100例)与良性疾病组(70例).观察术前TEG的R、K、Angel、MA、CI参数,比较肺癌组和良性疾病组TEG的差异.结果 与良性疾病组比较,肺癌组TEG的R值和K值明显缩短(P<0.01),Angel、MA和CI值明显增宽(P<0.01),而常规凝血功能除FIB有所升高外(P<0.01),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Ⅲ期与Ⅰ期、Ⅱ期比较,TEG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N1-3)与无淋巴结转移者(N0)比较,K、Angel、M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8例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其中有症状者3例,下肢静脉血栓阳性组与阴性组术前TEG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良性疾病组无病例出现静脉血栓.结论 肺癌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其高凝状态与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与常规凝血功能相比,TEG更能全面、准确地反映体内凝血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血栓弹力图(TEG)为指导预防食管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护理效果。方法以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为对象,进行TEG检测,比较干预前后DVT患者及高凝状态患者TEG参数水平变化。结果80例患者中6例(7.50%)患者发生DVT。DVT患者R值、K值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而α角、MA值、CI低于干预前(P<0.05)。80例患者中,血液高凝状态患者33例(41.35%),正常状态41例(51.25%)。高凝状态患者R值、K值干预后均高于干预前,而α角、MA值、CI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采用TEG监测食管癌患者术后凝血状态,可有效测定其凝血状态,以TEG为指导的护理措施可降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相关参数对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femur,IFF)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178例IFF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围手术期使用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深静脉血栓,术前和术后1、7 d行凝血五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TEG[反应时间(R值)、血块形成时间(K值)、血块生成率(α角)、最大血栓幅度(MA)]检查,所有患者随访3周,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DVT诊断,以DVT形成者为血栓组,从剩余无DVT形成者中选择同样例数患者为对照组,比较血栓组与对照组不同时间点凝血五项指标、TEG参数,分析术前血栓组凝血五项与TEG参数相关性,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术前凝血五项、TEG参数中相关指标对DVT形成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前、术后1 d、术后7 d,血栓组的FIB、D-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R值、K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α角、MA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血栓组R值、K值与PT均呈正相关,与FIB、D-D均呈负相关(P0.05);α角、MA值与PT均呈负相关,与FIB、D-D均呈正相关(P0.05)。术前FIB、D-D预测DVT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5、0.840(P0.05),血栓弹力图参数R值、K值、α角、MA值预测DVT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6、0.580、0.722、0.589(P0.05)。结论:围术期行TEG检查可反映IFF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可预测患者DVT形成风险,对DVT形成评估及预防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对高血压脑出血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9月鹤壁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收治的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接受血栓弹力图检测。比较两组患者K值(凝血生成时间)、R值(凝血反应时间)、MA(血栓最大幅度)、CI(凝血综合指数)。根据出血量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小量组(15例)、中量组(22例)、大量组(8例)。比较小量组、中量组、大量组患者的K值、R值、MA、CI。采用Spearman法分析出血量与K值、R值、MA、CI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R值、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K值较对照组高,MA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量组患者K值和R值均大于中量组和小量组,中量组K值大于小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量组患者MA水平低于中量组和小量组,中量组MA水平低于小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血量与K值呈正相关(r=0.738,P<0.05),与MA呈负相关(r=-0.720,P<0.05),与R值、CI均无关(r=0.364、0.326,P=0.079、0.083)。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处于低凝状态,K值、MA可反映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外伤性脾切除术后血小板监测中的优越性及术后监测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住6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随机分成TEG组30例、常规组30例,TEG组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凝血功能变化,根据血栓弹力图结果给予抗凝治疗;并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有效性;常规组采用常规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测患者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变化,并根据血小板500×109/L给予抗凝治疗,并记录抗凝药物起效时间。结果 TEG组较常规组更早提示高凝状态时间,并及早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抗凝治疗,两组患者两个监测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凝血功能参数R值无明显变化,K值、α角、MA、CI、TPI方面都显著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纤溶功能参数EPL、LY30、LY60值处于正常范围,较术前没有明显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与APTT,α与FBG、PLT,MA与FBG,MA与PLT呈正相关,K与PLT,K与FBG呈负相关。结论 TEG可作为外伤性脾切除患者术后血小板监测的有效试验方法,并能较好的反映出脾切除术后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且是评价血小板聚集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在监测冠心病心律不齐型患者凝血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30例冠心病心律不齐型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用TEG监测凝血功能,分析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固角(alpha-angle)、最大振幅(MA)和凝血指数(CI)指标.结果 冠心病心律不齐组R、K、CL值均较对照组短,MA值、Angle角较对照组大(均P<0.05).结论 TEG在监测冠心病心律不齐型患者凝血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江婷婷  梁桦  杨承祥 《血栓与止血学》2010,16(3):115-117,12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肺癌根治术患者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术后镇痛组(PCA组)和不使用术后镇痛组(NPCA组),每组20例。PCA组术后采用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NPCA组不使用术后镇痛药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两组患者术后1、4、8、12、24h疼痛状况,采用血栓弹力图(TEG)分析麻醉前(T0)和术后4h(T1)、12h(T2)、24h(T3)的凝血状态。另选2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NC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肺癌患者TEG参数R、K缩短,ANG、MA和CI增加(P0.05)。PCA组在术后1、4、8、12、24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NPCA组(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1、T2、T3时R、K缩短,ANG、MA和CI增加(P0.05)。PCA组在T1、T2、T3时R、K明显高于C组,ANG、MA和CI低于C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术后镇痛能减轻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0.
高香转  邸曼  李楚  任洁 《陕西医学杂志》2023,(3):278-281+286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参数与子宫肌瘤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贫血风险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146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146例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检测血栓弹力图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时间(K值)、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和凝血综合指数(CI值)。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参数,观察血栓弹力图参数在不同直径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差异。分析血栓弹力图参数与子宫肌瘤症状严重程度问卷(UFS8)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栓弹力图参数对贫血风险的评估价值。结果:观察组R值、K值长于对照组,α角、MA值、CI值小于对照组(均P<0.05)。子宫肌瘤直径>6.0 cm患者R值、K值长于子宫肌瘤直径≤6.0 cm患者,α角、MA值、CI值小于子宫肌瘤直径≤6.0 cm患者(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子宫肌瘤患者UFS8评分与R值、K值呈正相关(r=0.451、0.508,均P<0.05),与α角、MA值、CI值呈负相关(r=-0.348、-0.415、-0.046,均P<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体外循环(CPB)不同预充液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合理选用胶体预充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北京同仁医院2010年7月至12月CPB下心脏手术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白蛋白组(n=10)、盈源(6%羟乙基淀粉200/0.5)组(200/0.6)(n =10)和万汶组(130/0.4) (n=10).预充胶体:白蛋白组为白蛋白20 g+万汶500 ml,万汶组为万汶1 500 ml,盈源组为盈源1 500 ml.分别于肝素化前10 min及鱼精蛋白中和肝素10 min后采血,采用TEG及Platelet MappingTM系统检测凝血和血小板功能,监测TEG常规指标(R值、K值、α角、MA值),同时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及血常规.结果 三组患者一般情况、肝素化前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CPB后TEG参数(R值、K值、α角、MA值等)变化明显,提示凝血功能异常.蛋白组关胸止血时间相比另外两组缩短.组内比较,各组鱼精蛋白中和后R值、K值及α角与其肝素化前10 min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MA值及血小板抑制率却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三组之间肝素化前10 min ACT值、TEG参数值、鱼精蛋白中和后R值、K值及α角差异不显著(P>0.05),但MA值、血小板抑制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 预充液添加蛋白对血小板功能影响较小,TEG能够检测CPB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其中Platelet MappingTM参数能更为精确地反映血小板功能,是一种特异有效的床旁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各项参数与血小板聚集率(PAgT)和D-二聚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分为轻度急性脑梗死组(n=41)、中度急性脑梗死组(n=35)和重度急性脑梗死组(n=26);并以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TEG参数(包括R值、K值、α角、MA值、CI值)、PAgT和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急性脑梗死组患者的R值和K值明显缩短,α角、MA值和CI值明显增大,D-二聚体和PAg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中度和轻度脑梗死组比较,重度脑梗死组患者的TEG参数、D-二聚体及PAg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脑梗死组比较,中度脑梗死组TEG参数和PAgT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D-二聚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D-二聚体和PAgT水平与α角、MA值、CI值呈显著正相关,与R值和K值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TEG参数与D-二聚体和PAgT水平存在较强的相关性,TEG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严重程度评价以及高凝状态监测中均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在肝硬化患者中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1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肝硬化患者152例,其中有36例出现了消化道出血,同时选取无肝胆系统疾病、无血液系统疾病、无肿瘤病史、未服用抗凝药物史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将肝硬化组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2、3、3 mL分别行常规凝血试验(PT、APTT、INR、FIB)及TEG(R值、K值、α角、MA值、CI值).另通过ROC曲线,比较TEG各参数、常规凝血试验各指标及血小板(PLT)计数评估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风险的特异性及灵敏度.结果 肝硬化组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加,R值、K值逐渐增大,a角、MA值逐渐变小;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的α角、MA值、CI值、PLT计数、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发现,α角、MA值、PLT计数、FIB曲线下的面积均大于0.5;其中,α角ROC曲线下的面积最大(>0.7).结论 TEG可用于反映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对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预测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检测急性白血病(AL)患者体内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5例AL患者初诊和缓解时分别进行TEG检测,评价其凝血功能,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的TEG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将AL初诊患者TEG结果和常规凝血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5例初诊AL患者中有30例(85.7%)的TEG提示低凝,K值延长,α角、MA、G和CI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和治疗后缓解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EG与常规凝血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K值与PT呈正相关,α角、CI与PT呈负相关,MA、G与PT呈负相关,与PLT计数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AL患者存在病理性低凝状态,TEG可全面评估体内凝血状态,对病情评估和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联合检测血栓弹力图(TEG)、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FIB)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住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确诊为肺血栓栓塞症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无肺血栓栓塞的45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CFMS血栓弹力图检测仪和STAR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分别检测血栓弹力图(K值、R值、α角、MA值)和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指标。结果肺血栓栓塞组α角、MA值、FIB、D-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01);而K值及R值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01)。将两组数据合并分析,结果发现FIB与MA正相关,r_s=0.388,P=0.015。FIB与α角正相关,r_s=0.393,P=0.013。DD与K、R、MA和α角均有相关关系(P <0.05)。DD与K负相关,r_s=-0.655,P <0.001。DD与R负相关,r_s=-0.715,P <0.001。DD与MA正相关,r_s=0.603,P <0.001。DD与α角正相关,r_s=0.764,P <0.001。结论肺血... 更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胫腓骨骨折患者术后血栓弹力图(TEG)和D-二聚体等指标结合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探讨TEG对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辽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100例,所有患者于术后第二天进行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和血常规的检测。根据术后30 d内下肢静脉彩超的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形成组和血栓未形成组,并收集30名同时期健康人做为对照组。分析各组血栓弹力图的R值、K值、α角、MA值、CI值及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数值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结果经下肢静脉彩超判定有14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血栓最大弹力度(MA值)、D-二聚体在血栓形成组、血栓未形成组和对照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TEG MA值曲线下面积为0.92 (95%置信区间0.85~0.98, P=0.000) 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为0.85 (95%置信区间为0.76~0.95, P=0.000)。结论血栓弹力图的MA值对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7.
血栓弹力图和D-二聚体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和D-二聚体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变化。【方法】观察组为20例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2h(T1)、术后第1天(T2)和术后第3天(L)采静脉血,检测血栓弹力图(TEG)指标(参数为R值、k值、α角、MA、CI)和D-二聚体浓度。另选10例健康人做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正常。观察组TEG的R值缩短,α角、MA、CI增大,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内K值在T2与T0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α在T2与T0比较,MA在T3与T0比较,CI在T2、T3分别与T0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D-二聚体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血液呈不同程度高凝状态,术后1~3d有加重趋势,TEG和D-二聚体是判断血液高凝状态的敏感性指标,TEG各项指标中与高凝状态关系密切的是R值、α角、MA、CI。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外周血血栓弹力图(TEG)、常规凝血指标检测的水平,探讨TEG与传统凝血指标检测在评估慢性肝病患者凝血功能方面的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2月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5例,依照慢性肝病患者不同临床阶段的诊断标准分为四组:慢性乙型肝炎组42例(慢乙肝组),乙肝肝硬化组38例(肝硬化组),HBV相关肝衰竭组35例(肝衰竭组),筛选同期30例献血员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抽取研究对象外周血检测血常规、常规凝血全套、TEG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1)四组中慢乙肝组较对照组常规凝血指标及TEG参数的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肝硬化、肝衰竭组患者外周血浆PT、APTT较对照组及慢乙肝组明显延长,INR值明显升高( P<0.001),而PTA、FIB、全血中PLT较对照组及慢乙肝组明显降低( P<0.001)。肝衰竭组与肝硬化患者组相比较外周血浆中的PT、APTT较肝硬化患者延长(P<0.001)、INR高于肝硬化患者(P<0.001);肝衰竭患者外周血浆中PTA、FIB、全血中PLT明显低于肝硬化患者(P<0.001)。(3)肝硬化、肝衰竭组患者外周全血R值、K值较对照组及慢乙肝组明显延长,CI值明显升高(P均<0.001),而α-角、MA较对照组及慢乙肝组明显减低( P<0.001)。肝衰竭组与肝硬化组相比较外周全血中的R值、K值较肝硬化患者延长(P<0.001)、CI值高于肝硬化患者(P<0.001);肝衰竭患者外周全血中α-角、MA明显低于肝硬化患者(P<0.001)。(4)R、K、PT、APTT、INR值评估肝衰竭组凝血功能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8、0.864、0.805、0.851、0.767(P<0.05)。R值及K值曲线下面积最大,且敏感度及特异度均高于常规凝血指标(P<0.05)。结论: TEG是评估慢性肝病患者凝血状态的一种综合、可靠指标,TEG联合检测常规凝血指标,对全面评估慢性肝病患者凝血功能的变化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血栓弹力图检测指标的变化以及与传统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73例脑梗死病例和46例脑出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血栓弹力图(TEG)的5项主要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值)、凝血形成时间(K值)、血凝块形成速率或α角(Angle)、血栓最大幅度(MA)、凝血综合指数(CI)和传统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浓度(FIB)、D二聚体(D-Dimer)以及血小板数量(PLT)。 结果 3组的K值、Angle、MA值、CI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值无明显差异;脑出血组的Angle、MA值、CI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脑梗死组患者的Angle、MA值、CI均高于健康对照组,脑出血组的K值高于脑梗死组(P<0.05);脑出血组的PLT低于脑梗死组(P<0.05);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显示,脑出血组的APTT低于脑梗死组,PT、D-Dimer 高于脑梗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FIB、TT无明显差异;血栓弹力图的R值与APTT,K值与PT,Angle、MA和CI与FIB、PLT均呈正相关;而K与FIB、PLT,MA与PT、TT,CI与PT、APTT均呈负相关(P<0.05)。 结论 脑梗死与脑出血在急性发病期凝血状态复杂,传统凝血功能检测存在片面性和不及时性,而采用血栓弹力图可以更加直观、准确地反映患者真实的凝血状态,以指导临床提高诊治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血栓弹力图(TEG)检测凝血功能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老年科住院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急性期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在住院当日及治疗4周后行TEG(包括R值、K值、α角、MA及CI值)和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包括PT、PT-INR、APTT、FIB)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R值、K值、PT值、PT-INR值、APTT值均较治疗前增加,仅角、MA值、CI值、FIB值均较治疗前下降(t=-22.14、-25.54、-2.83、-5.80、-6.10、50.50、69.08、33.10、11.68,P均<0.01)。TEG对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检测灵敏度(68.60%)大于常规凝血检测(39.53%)(χ~2=7.60,P<0.01)。治疗前TEG检测凝血因子型高凝状态为4.65%,治疗后为10.46%;血小板型分别为23.26%和25.58%;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型分别为40.70%和15.12%。相关性分析显示R值与PT值、PT-INR值呈正相关(r=0.88,P<0.01;r=0.86,P<0.01),与FIB值呈负相关(r=-0.819、P<0.001),MA值与FIB值呈正相关(r=0.219,P=0.042),CI与PT、PT-INR值呈负相关,与FIB值呈正相关(r=-0.326,P=0.002,r=-0.333,P=0.002;r=0.246、P=0.023)。结论 TEG检测能从多角度全面评估整体的凝血系统,灵敏度优于常规凝血检测,对临床诊治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