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选择适合准确鉴定铁皮石斛的DNA条形码,以25 份铁皮石斛样品和10 份其他不同种类石斛为实验材料,利用目前常用的9 条植物DNA条形码(ITS2、nad1、matK、ycbL、psbK-psbI、trnL-trnF、trnG-trnS、rbcL和trnH-psbA)对这些石斛材料进行分子鉴定。结果显示,9 条DNA条形码的扩增率和测序成功率均很高,通用性很强。其中,rbcL与trnH-psbA的种内最大遗传距离大于种间最小遗传距离,不符合条形码的基本要求,其余条形码遗传距离均符合种内最大遗传距离小于种间最小遗传距离的要求。种间变异顺序为ITS2>trnL-trnF>trnG-trnS>psbK-psbI>ycf1b>matK>nad1,其中ITS2的进化速率最快,变异率最高(25.1%)。ITS2和trnL-trnF对本实验中石斛材料的分辨率达到90.1%,建议ITS2+trnL-trnF作为铁皮石斛种质资源鉴定的DNA条形码。本研究为利用DNA条形码技术鉴别铁皮石斛及其近源种石斛提供了参考和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2.
由于石斛属植物种间、种内形态相似,地域分布范围广泛、杂交种众多,市场上混乱,现亟需一种简单、高效的鉴定方法对其进行准确地鉴定。DNA条形码技术利用标准的一个或多个DNA片段对物种进行鉴定,是近年来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也是生物学发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DNA条形码技术可以从分子水平弥补传统鉴定方法的一些不足。该技术具有良好的通用性,使得物种鉴定过程更加快速,已经广泛应用于石斛的鉴定研究中。本文综述了DNA条形码技术及其原理,同时讨论了基于核基因片段(ITS、ITS2)以及叶绿体基因片段(matK、rbcL、psbA-trnH)在石斛分类鉴定中的应用,以期为加大石斛分类鉴定的力度和精度,以及为DNA条形码技术在石斛分类鉴定领域拓展和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3.
石斛是一种中药材。近来,不少市民在家中用盆栽的方式种植石斛,一方面可以观赏,另一方面是食用。据说,吃石斛可以防癌、抗癌、增强免疫力。石斛的功效真有这么强大吗?石斛的功效在20l0版《中国药典》中,石斛与铁皮石斛是作为两种不同的中药材被收录的。石斛的来源为兰科植物金钗石斛、鼓槌石斛或流苏石斛的栽培品及其同属植物近似种。铁皮石斛的来源为兰科植物铁皮石斛。从药用成分的角度分析,石斛的主要成分包括生物碱、木脂素及多糖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3种石斛奇数碳脂肪酸(OCFA)成分及其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不同地区的金钗石斛、铁皮石斛、鼓槌石斛3种石斛的脂肪酸组成。结果:OCFA占细胞中总脂肪酸的8%,占总脂肪酸的相对丰度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C15:0、C17:0、C23:0、C19:0、C21:0。金钗石斛和铁皮石斛中C15:0和C17:0相对丰度的比值(C15:0/C17:0)分别<1.6,>1.8,表明含有系列OCFA是兰科植物的共性。结论:植物中OCFA的存在可能与其药物活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铁皮石斛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究铁皮石斛中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本研究采用乙酸乙酯、95%乙醇、水三种不同极性的溶剂依次对铁皮石斛茎的干燥粉末进行了提取,初步得到了三种提取物;初提取物在MTT细胞增殖检测结果的指引下,结合硅胶柱层析、TLC薄层分析和凝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最终筛选出具有强抗肿瘤活性的组分。结果显示乙酸乙酯提取物经分离纯化后得到了最强抗肿瘤活性成分,其对肝癌细胞HepG-2、胃癌细胞SGC-7901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都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半抑制浓度IC50依次为:0.45μg/mL、0.36μg/mL、0.34μg/mL,经波谱学数据鉴定,该化合物为金钗石斛菲醌。金钗石斛菲醌首次分离自金钗石斛,其抗肿瘤功效已经得到证实,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研究成果对以铁皮石斛为原料的药品和保健食品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常见可食用真菌与其易混的野生有毒真菌进行分子鉴定。方法 使用MEGA7.0软件对GenBank中获得菌类的ITS2、nrLSU及EF1-α基因序列进行分析和序列比对,计算各分类群种内与种间的kimura 2-parameter (K2P)遗传距离、构建相邻结合法(neighbor joining, NJ)系统聚类树,利用ITS2数据库预测各物种的ITS2二级结构。利用4Sale软件进行ITS2二级结构比对,运用ProfDistS软件构建剖面邻接(profile neighbor joining,PNJ)进化树。结果 遗传距离结果表明各分类群存在明显的条形码间隔(barcoding gap);NJ树结果显示各物种均可独立分支,具有良好的单系性;PNJ树同样可以区分食用菌与易混有毒真菌;各物种的ITS2二级结构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ITS2、nrLSU和EF1-α可作为DNA条形码用于可食用真菌与其易混的野生有毒真菌的鉴定,为推动真菌的分子鉴别在食品安全管理中广泛应用,保障食品安全与公众健康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
金钗石斛功能性成分及保健食品开发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金钗石斛是名贵的中药,为兰科石斛属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含有丰富的生物碱、酚类、多糖类等功能性成分,现已成为现代医疗、保健食品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金钗石斛功能性成分的提取、检测、结构鉴定及功能作用等研究进展,以及石斛类保健食品的开发现状和深度开发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选用DNA条形码对湖南苗药一枝黄花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为其药材鉴别与安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利用DNA条形码方法,分别对一枝黄花及其混伪品的ITS2核基因片段和psb A-trn H叶绿体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并双向测序,使用Codon Code Aligner软件对其序列进行拼接,用MEGA软件对数据比对分析,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鉴定分析,并用Koetschan等分析预测ITS2二级结构。结果一枝黄花的ITS2序列长度为223 bp,其种内平均K2P遗传距离小于混淆品的种间K2P遗传距离;由所构建的系统NJ聚类树图表明,各物种呈现一定的区域性,又可与其它物种明显区分,而基于psb A-trn H序列构建的统聚类树图不能将一枝黄花区分;通过ITS2二级结构比对分析,一枝黄花和其混伪品的4个螺旋发出时的角度及螺旋区的茎环位置、大小、数目均有明显区别。结论 ITS2作为条形码可方便快捷地鉴别一枝黄花及其混淆品,进一步验证了DNA条形码技术鉴定中药材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铁皮石斛为兰科石斛属多年附生草本植物,在我国民间享有“救命仙草”的美誉,含有多糖、石斛碱、黄酮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增强免疫力,调节炎症,调节糖脂代谢,促进胃肠道健康等功能特性。2023年11月9日,铁皮石斛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正式列为“食药同源”物质,在健康食品领域具有的广阔应用前景。本文综述铁皮石斛从“栽培种植-功能成分挖掘-加工特性”的研究历程,全面总结其主要功能物质——铁皮石斛多糖的研究进展;同时,阐述铁皮石斛精深加工现状,剖析其产业化痛点和前景方向,以期为铁皮石斛在大健康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比较紫皮石斛、流苏石斛、鼓槌石斛、金钗石斛、铁皮石斛和霍山石斛在活性成分含量及多糖结构上的差异,为不同品种石斛的质量评价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依据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文献中的方法进行石斛活性成分含量和多糖结构测定。结果显示, 6种石斛样品中, S4-流苏石斛的浸出物含量最高; S2-金钗石斛的黄酮含量最高; S6-霍山石斛多糖含量最高; S2-金钗石斛和S4-流苏石斛的多糖均一性最好; 6种石斛多糖的单糖均由葡萄糖、甘露糖、核糖、鼠李糖、阿拉伯糖、木糖等组成,比例相似,但6种石斛样品的甘露糖和葡萄糖的峰面积值均不在药典规定范围内。因此,不同石斛品种的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以浸出物含量、黄酮含量和多糖为主要评价指标综合分析, 6种石斛样品中S2-金钗石斛和S6-霍山石斛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1.
石斛多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石斛多糖具有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及降低血糖等功能,其诸多应用价值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文中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石斛多糖的结构分析、分离提取以及功能作用领域的研究进展,为石斛多糖的进一步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该试验主要研究了芽孢杆菌(Bacillus)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发酵制备铁皮石斛酒的工艺参数。以铁皮石斛 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铁皮石斛发酵酒的生产工艺。 结果表明,其最优生产条件为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1∶10(V/V),菌种活化液添加量为2%,发酵温度为30 ℃,发酵时间7 d。 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铁皮石斛发酵酒色泽均匀,口感适宜,入口柔和,香气宜人,感官评分可达97.5分,总酸为9.3 g/L,酒精度为5.13%vol。  相似文献   

13.
铁皮石斛发酵酒品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铁皮石斛为原料,研究了产乳酸芽孢杆菌(Bacillus sp.)DU-106和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171发酵铁皮石斛酒的理化性质,并测定了发酵前后的活性成分、有机酸组成及含量、发酵酒体组成成分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芽孢杆菌∶酿酒酵母=1∶10(V/V),接种2%菌种活化液,30 ℃发酵7 d。此优化条件下,铁皮石斛酒的pH值为3.75,总酸含量为0.98%,酒精度为5.2%vo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8%。发酵后多糖含量增加至4.99 g/L,花色苷含量增加至16.82 mg/L,有机酸含量发生明显变化,其中酒石酸、乳酸、乙酸、柠檬酸含量分别升高至280.39 mg/L、126.28 mg/L、55.19 mg/L、16.78 mg/L,苹果酸含量由53.01 mg/L降低至33.86 mg/L,且发酵前后组分差异显著,发酵后产生了2,5-二羟基-3-噻吩羧酸等化合物。混合菌发酵促进了铁皮石斛中有益物质的溶出,提高了铁皮石斛酒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铁皮石斛花的营养价值, 促进其开发利用。方法 以烘干后的铁皮石斛花为原料,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铁皮石斛花的蛋白质、可溶性糖、多糖、游离氨基酸总含量,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液相色谱-质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检测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中长链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结果 铁皮石斛花中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2.37±0.07)%和(45.74±1.77)%, 从铁皮石斛花中检测到16种氨基酸、13种可溶性糖、12种矿质元素、8种脂肪酸、10种B族维生素以及维生素E、维生素C和维生素K1。结论 铁皮石斛花富含亚油酸 (16.09±0.45) mg/g、VB4(530.78±29.37) μg/g、VC(201.28±0.01) μg/g和K(18289.63±1398.96) mg/kg等多种营养物质, 可作为功能食品的开发原料。  相似文献   

15.
田长城  罗建平 《食品科学》2015,36(7):162-166
采用热水浸提和DEAE-纤维素阴离子交换法从霍山石斛中分离出4 种多糖组分(DHP1、DHP2、DHP3和DHP4),比较了4 种多糖组分对四氯化碳(CCl4)肝毒性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口服DHP1显著降低了CCl4诱导的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活性的升高,削弱了肝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表达,同时恢复了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因此,DHP1可能是霍山石斛中一种潜在的保肝多糖成分。  相似文献   

16.
优选石斛口服液制备工艺参数。以多糖的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及单因素实验考察,优选制备工艺。最佳工艺为10倍量溶剂(水),温度80℃提取3次,每次3 h。优选出的石斛口服液的制备工艺满足生产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铁皮石斛粉为原料,采用冷粉面团制作工艺制备石斛饼干。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析白砂糖、铁皮石斛粉、小苏打和黄油添加量以及焙烤时间、焙烤温度对产品品质的影响。最优条件:白砂糖30 g、铁皮石斛粉5 g、小苏打0.5 g、黄油20 g、小麦粉100 g、鸡蛋50 g、盐2 g、全脂奶粉2.5 g、纯净水10 g、焙烤时间13 min,焙烤温度140/130℃。在该条件下,饼干感官评分为89.90,硬度9.043 6 N,色泽L*=74.01、a*=3.82、b*=37.13,饼干组织细腻、酥脆可口。研究能为铁皮石斛的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霍山石斛为原料,研究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总酚、总黄酮、总酸)及体外抗氧化性能(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的变化规律。通过Spearman分析确定发酵过程中活性成分变化与体外抗氧化性能的相关性。以WRL-68人正常肝细胞构建氧化应激模型,探究发酵前、后样品处理细胞相关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前、后霍山石斛酵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增加35.5%(P<0.05)和49.1%(P<0.05),ABTS·和·OH清除能力分别提高了31.1%(P<0.05)和26.3%(P<0.05)。前者与总酚(P<0.05)、总酸(P<0.05)含量呈正相关,后者与总酸(P<0.05)、总黄酮(P<0.05)含量呈正相关。使用双氧水构建WRL-68人正常肝细胞氧化应激模型,酵素组干预后胞内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显著降低,且相关抗氧化酶系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上升。结论:霍山石斛酵素发酵前、后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显著提升,抗氧化能力的提升与发酵过程中酚酸类和黄酮类物质的增加呈显著正相关,发酵后比发酵前具有更强的WRL-68细胞氧化应激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因素对铁皮石斛多糖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多糖浓度、成胶温度、碱和离子对铁皮石斛多糖凝胶特性、持水性、乙酰基含量等的影响,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对多糖的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多糖质量浓度从5 mg/mL增加到25 mg/mL时,其凝胶强度从70.87 g增加到206.39 g,持水性从78.52%增加到94.25%;在温度达到40 ℃时,凝胶强度达到最大为129.29 g,对应的持水性也最大为90.58%;随着不同碱(NaOH、Na2CO3、KOH、K2CO3)质量浓度的升高,凝胶强度均先持续增加后降低,凝胶的持水性均逐渐降低,在同等碱添加量条件下,形成的凝胶强度大小顺序为Na2CO3>K2CO3>NaOH>KOH;电解质方面,钠离子可以提高凝胶的强度和持水性,而尿素会显著降低凝胶的强度和持水性。FTIR图谱表明:乙酰基的吸收峰强度随Na2CO3添加量的升高而降低。多糖的脱乙酰程度与碱含量有关。XRD结果表明:其衍射峰强度与碱的添加量有关,表现为碱添加量越高,衍射峰越强。DSC结果表明:随着碱量的增多,水吸收峰的峰值温度升高,峰的热焓值增大。凝胶形成机理可能与乙酰基的水解促进多糖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