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肝切除联合术中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6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近期并发症和远期效果。结果本组术后无1例死亡,并发症率为11.7%,结石残留率为14.5%。结论采用肝切除联合肝内胆管结石不仅安全可行,而且可以明显降低结石残留率,改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联合术后胆道镜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9年6月采用肝切除联合术后纤维胆道镜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5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近期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结果 本组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事为10.0%,术后结石残留率为16.0%,胆道镜后结石残留率为2.0%.结论 采用肝切除术联合术后胆道镜治疗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不仅安全可行,而且可以明显降低结石残留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采用肝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86例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肝切除术后有残余结石27例,结石残余率为31.40%(27/86);术中胆道镜残余结石总取净率为81.48%(22/27)。86例患者胆道镜取石后3例出现发热,无其他并发症。本组中80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其中优56例(70.00%),良23例(28.75%),差1例(1.25%),优良率达98.75%。结论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疗效确切,术中行胆道镜检查可以发现术中遗留的肝内胆管结石,联合取石可有效降低外科手术结石残余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道镜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10年住院的57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2例胆道镜手术患者和25例常规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残石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胆道镜手术患者术后优良率为93.8%,术后残余结石发生率为15.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常规手术患者术后优良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有效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临床探究胆道镜与肝部分切除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该院96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联合镜组和开腹组,按入院时间进行分配,每组48例。开腹组开腹肝部分切除,联合镜组采用胆道镜与肝部分切除联合治疗,观查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恢复状况,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较开腹组手术耗时、术后排气、出血量、住院用时少,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仅有8.3%,常规组高达18.8%,联合组较常规组并发症少,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胆内胆管结石患者时采用胆道镜辅助进行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章富良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94-1395
目的探讨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的31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结石清除率96.8%(30/31),术后并发症9.7%(3/31),31例患者平均随访29个月,28例(90.3%)完全无症状,2例(6.5%)偶有轻度胆管炎发作,1例(3.2%)因残余结石需再次手术。结论规则性肝切除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不仅安全有效,而且明显降低结石残余率,有助于提高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肝内外胆道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76例肝内外胆道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分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肝内外胆道结石临床治疗上,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进行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优化手术指标,缩短住院时间,且治疗安全性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中胆道镜在规则性肝段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规则性肝段切除术联合术中胆道镜治疗23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远期疗效.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0%(38/238),死亡率为2.1%(5/238),单纯肝段切除肝内胆管结石清除率为36.1%(86/238),应用术中胆道镜取石治疗后肝内胆管结石清除率提高至87.4%(208/238),结合术后胆道镜取石治疗后胆管结石清除率达98.3%(234/238).220例患者平均随访39个月,95.9%(211/220)获得优良疗效,其中84.5%(186/220)完全无症状,11.4%(25/220)偶有轻度胆管炎发作;4.1%(9/220)患者因反复发作严重胆道感染而需进一步手术处理.结论在规则性肝段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术中,应用胆道镜不仅有助于术者选择正确的肝切除,而且作为辅助的治疗手段,能明显减少结石的残留率,从而有助于提高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远期尽早应用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技术在诊断与治疗胆道远期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4年12月~2006年5月间12例肝移植术后远期临床上怀疑胆道并发症而未明确诊断的病例,对其临床资料、ERCP的应用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2例肝移植术后远期临床上怀疑胆道并发症患者,首选行ERCP,均明确诊断为胆道并发症;12例患者共行ERCP 21例次,肝内胆管狭窄2例,1例伴胆泥形成;肝外胆管狭窄4例,2例伴胆泥与胆石形成;吻合口狭窄6例,1例伴胆泥形成,2例伴胆石形成.针对不同的诊断结果,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12例均治疗成功,仅1例出现淀粉酶升高.结论 肝移植术后远期临床上怀疑胆道并发症的患者应尽早行ERCP;ERCP对胆道远期并发症诊断与治疗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刘伟元   《中国医学工程》2014,(7):180-180
目的总结肝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及经验,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42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采取肝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本组42例患者经肝叶切除术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一次性取石成功率为97.6%,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术后2例患者发生胆漏瘘,肝下感染1例,膈下感染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术后6个月复查B超和CT未见结石复发。结论采用肝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经ERCP放置胆道支架与经PTBD放置胆道支架两种途径解除恶性梗阻性黄疸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通过介入途径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128例患者,其中71例采用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57例采用PTBD放置胆道内支架,比较两种不同引流方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71例ERCP患者中,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合并有ERCP术后胰腺炎,1例胆道出血,1例感染发热,并发症发生率为7.0%,57例PTBD患者中8例出现并发症,其中4例感染发热,2例出现出血,1例胆汁性腹膜炎,1例肝脓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4.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ERCP放置胆道内支架在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T管胆道镜再取石治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探查术后肝内胆管残余结石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空军总医院肝胆外科行腹腔镜下胆管切开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后36例残余肝内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者中28例存在肝内胆管局限性狭窄,16例呈现开口狭窄伴远端扩张的“葫芦状”;9例合并胆管的汇合异常;上述因素导致胆道镜检查治疗过程中胆管开口发现困难,不易取净。8例在胆道镜取石术后经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证实结石残留,经胆道镜再次取石治愈。结论肝内胆管局限性狭窄是经T管胆道镜取石术后结石残留的主要原因,MRCP检查可以提高胆管残余结石的检出率,术中胆管扩张对取净结石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李雪梅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24):2208-2208,2211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和难治的胆道疾病,它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1],手术后结石残留率高达10%~30.2%[2].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或残留胆道结石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等优点[3,4].我们自1999年12月至2001年6月采用Olympus CHF-T20型纤维胆道镜进行术中、术后胆道结石的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永成  黄玉斌 《广西医学》2012,34(5):586-587
目的 观察肝左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 肝内胆管结石患者76例,均采用肝左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结果 76例患者手术时间为95~175 min,平均125.5 min;术中出血155~325 ml,平均215.5 ml;住院时间12.5~22.5 d,平均15.5 d;术后并发伤口感染3例,膈下感染2例,肺部感染3例,胆瘘2例,肝右叶Ⅲ级以上胆管结石残留4例占5.3%;76例随访0.5~3.5年,未见其他并发症.结论 肝左外叶切除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郭伟洪  严江 《中外医疗》2013,(23):47+49-47,4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道镜配合体内冲击波碎石仪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8年7月—2012年12月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体内冲击波碎石治疗32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术中采用冲击波碎石一次清除,一次碎石成功率87.5%,4例残余结石经留置T管行反复胆道镜探查取石,最终32例患者的肝内胆管结石全部取尽,得到治愈。术后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胆道镜配合体内冲击波碎石仪治疗肝胆管结石可提高取石成功率,安全简单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胆道镜在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2009年2月~2011年12月我院普外科应用胆道镜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的1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2例患者:100例1次取尽残余结石,10例2次取尽残余结石,2例3次取尽残余结石,10例残石未能取尽(8例因肝内胆道明显狭窄;2例因肝内胆道变异所致),结石取尽率91.8%.术后T管脱落4例,胆道出血8例,发热15例.结论 应用胆道镜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术后残余结石具有安全、创伤小、费用低、残余结石取尽率较高的优点,是一十分安全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沈俊  白剑峰 《安徽医学》2015,36(9):1118-1120
目的:探讨胆道镜在治疗术后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胆道外科2003年2月至2014年12月施行胆道镜检查的409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所有4092例行胆道镜检查的患者中,1399例术后发现有胆道残余结石,残余结石率为34.18%。1399例有残余结石的患者共经窦道取石2672次,手术时间(24.19±13.42)min,并发症发生率为5.18%,残石率为0.37%。结论胆道镜用于治疗术后肝内外胆管残余结石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该院2004~2011年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的4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7例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获得成功,1例中转开腹。2例肝内胆管残留结石,均于术后6周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净残石。全组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及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备典型的微创手术特征,且保留了Oddi括约肌的完整性,术后并发症少,远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38例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结果:本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总管探查取石术成功率97.4%(37/38),1例中转开腹,1例术中探查胆总管未见结石,1例术后胆总管残留结石1枚,2例合并肝内胆管多发结石,均于术后6~8周经T管窦道行胆道镜取石.手术时间90~190 min,术中出血量10~200 mL,术后住院5~10 d.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疗效肯定、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邓予  黄华容  罗云藩 《河北医学》2011,17(8):1071-1073
目的:探讨肝切除联合电子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0年1月经肝切除并联合术中及术后电子胆道镜治疗的186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结果:186例患者均行相应的肝叶(段)切除和术中胆道镜取石,59例(31.7%)术后有残留结石,术后胆道镜残余结石总取净率为88.1%(52/59),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