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同品质油茶籽压榨制油工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双螺旋压榨、单螺旋压榨和液压压榨3种压榨工艺对不同品质油茶籽进行压榨制油,并对压榨油的常规指标及微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表明:优质油茶籽经液压压榨制得的压榨油品质明显优于其他两种压榨工艺;普通品质油茶籽经液压压榨制得的压榨油质量稍优;品质较差油茶籽分别采用3种压榨工艺制得的压榨油品质相当;3种压榨工艺中,压榨饼残油最低的是双螺旋压榨,其次是单螺旋压榨,最高的是液压压榨。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的方法测定泸州老窖浓香型白酒蒸馏过程中,蒸馏前后的酒糟、底锅水及所得的酒样样品中Na、K、As、Pb、Cd、Sn、Ti、Mg、Fe、Cu、Mn、Zn、Ca、Al、Ni、Cr和Ba 17 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借助SPSS统计学软件采用t检验分析酒体中对应元素的来源。结果表明,蒸馏之后超过94%的金属元素仍保留在糟醅中,不到6%的金属元素转移至白酒及底锅水中。Pb、Mn、Cr等重金属元素的转移率显著低于Na、K、Ca和Mg等矿质元素,有效减少了酒中Pb、Mn、Cr等重金属的超标几率。酒样中的Ca、Cu、K、Mg、Na、Zn和Ba等元素主要来源于糟醅,而蒸馏使用的设备则会引入Fe、Ni、Al、Sn元素,Pb和Cr等有害重金属。  相似文献   

3.
分别对油茶籽果肉、外壳及通过压榨(热榨、冷榨)和浸提两种方式获得的油茶籽油、残渣物等进行测量并分析了六种重金属元素(Pb、Cd、Cr、As、Hg、Se)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研究。研究表明,浸提油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依次为PbCrSeAsCdHg,压榨油中重金属含量平均值的大小顺序均依次为CrPbSeAsCdHg;浸提油和浸提残渣中Pb含量均有超过GB 2716—2018中0.1 mg/kg的限量,其中浸提油Pb超标率为33.3%,浸提残渣Pb超标率为35.7%。浸提法中六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压榨法,且除As以外均高于其果肉含量,浸提油中各重金属元素之间都有强相关性;压榨法除Hg以外,其他元素各重金属含量低于其果肉含量;热榨法除Se以外,其余五种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冷榨法,其中Hg元素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酿酒》2021,48(5)
利用微波消解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方法检测桑葚、山药和枸杞配制酒中澄清酒体和沉淀中K、Na、Ca、Mg、Fe、Al、Zn、Mn、Cu、Ni、Ba、Sr、Se、Co、Cr、V、Ag、Sb、Pb、As和Cd 21种金属元素含量,并对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进一步分析澄清酒体和沉淀的差异。结果表明,澄清酒体主要金属元素是:K、Ca、Mg、Na,沉淀中主要金属元素是:K、Ca、Mg、Na、Fe、Al、Zn、Mn、Cu、Ba、Sr;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澄清酒体和沉淀中的金属元素具有一致性,且在沉淀中的元素相对澄清酒体中对应的元素含量均有很大程度的上升,为解析酒体沉淀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云南省红河州5个县的茶叶中金属元素Ca、Mg、Na、Fe、Zn、Cu、Mn的含量,回收率在96.09%-102.7%之间,分析结果满意,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同一样品处理液可以连续测定多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茶叶中金属元素含量顺序为Ca>Mg>Mn>Fe(Na)>Zn>Cu.红河州茶叶中Ca、Mg、Mn、Fe、Na、Zn、Cu等人体必须的生命元素含量较高,为品质优良茶叶.  相似文献   

6.
不同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研究了水酶法、压榨法和浸出法3种制油方法对油茶籽油酸值、过氧化值以及VE、β-胡萝卜素、多酚、磷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制油方法中,水酶法制取的油脂(水酶油)酸值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制油方法(P<0.05).3种制油方法所得油脂过氧化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以压榨法制取的油脂(压榨油)为最高,水酶油最低.VE、β-胡萝卜素含量以水酶油中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压榨油和浸出油(P<0.05).多酚及磷脂含量以压榨油最高,水酶油最低,仅为4.12 μg/g和2.87 μg/g,显著低于压榨油和浸出油(P<0.05).  相似文献   

7.
四川不同产地浓香型白酒金属元素测定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四川不同产地14种浓香型白酒中金属元素含量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白酒中10种金属元素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其中的特征元素。利用微波消解,通过FAAS和GFAAS分别测定酒中的Na、Mg、Zn、Fe、Ca和Pb、Mn、Cd、Cu含量,所得结果用SPSS 20.0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总方差82.66%的贡献来自于Na、Mg、Ca和Mn组分,其为白酒中的特征元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浙江省油茶主产区抽样的185批油茶籽中随机抽取12个样品,分别对油茶籽果肉、外壳及通过压榨(热榨、冷榨)和浸提两种方式获得的油茶籽油、残渣物等进行测量并分析了六种重金属元素(Pb、Cd、Cr、As、Hg、Se)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研究,了解不同制取工艺下油茶籽与油茶籽油中重金属迁移转化关系,以期为油茶籽油的安全生产等提供更多科学依据以及在制取工艺改进上提供一些参考。【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合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发现,浸提油和浸提残渣中Pb含量有超过国家标准GB 2716-2005《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0.1mg/kg的限量,此外浸提法中各重金属含量高于压榨法,且浸提油中各重金属元素之间都有强相关性,说明浸提方法容易受到浸提剂等本身有微量重金属物质的影响,引起复合污染,后续精炼需要加以控制;Cr的含量在油茶籽肉、油茶籽壳和浸提油中,大于As含量,在浸提残渣、热榨油、热榨残渣、冷榨油以及冷榨残渣中均大于Pb、As含量,应该引起注意。但是在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中,规定了在豆类及其制品中最低1mg/kg,因此油茶籽油中的Cr含量其安全风险不高,但仍建议可进行长期监测以避免污染危险;Se作为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在油茶籽及油茶籽油中均有检出,值得进一步研究利用发掘其经济价值;Hg在热榨中含量无论是油还是残渣均高于冷榨,可能是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油茶籽肉和油茶籽壳中Pb、Cd、Cr之间均存在强相关性,说明其同源性较高或受到了复合污染,可能受土壤及周边生活垃圾污染影响较大。【结论】浸提法较压榨法更容易受到浸提剂等本身含有微量重金属物质的影响,特别是对Pb的影响极大,应引起一定重视,加强后续精炼管理;Hg元素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在热榨法中含量高于冷榨法。因此在生产环节有效地选择更加适合的制取工艺,可以减少重金属的污染,为茶油品质的提升提供思路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刘海 《中国油脂》2022,47(4):24-28
以贵州不同产地及物种的油茶籽为原料,分别采用烘制和炒制对其进行预处理后压榨制油,并对油茶饼进行二次压榨制油,对不同预处理及不同压榨阶段油茶籽油的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和物种的油茶籽油的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形成不同品质特征的油茶籽油;与烘制预处理相比,炒制可以显著提升油茶籽油中锰、铁、铜含量(P<0.05),但同时增加油茶籽油中的重金属含量;不同压榨阶段油茶籽油的微量元素含量具有显著差异(P<0.05),二次压榨可使油茶籽油中的锰和铁含量显著增加(P<0.05),且蒸制处理可以提升二榨油茶籽油中的微量元素含量;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微量元素及重金属含量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锰和锌、铅有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锌和铅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镍和铬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微波预处理油菜籽可显著提高压榨出油率,但压榨后的饼粕中仍残留油脂,可采用浸出法提取饼中残油。为比较压榨油和浸出油的主要理化品质,在2450MHz、800W的微波条件下,分别对油菜籽预处理0~7min,冷却至室温后压榨制油,继而对饼粕中残油用正己烷萃取。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时间、压榨和浸出的制油方式对菜籽油酸价、过氧化值、p-茴香胺值、水分含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压榨油和浸出油的酸价、p-茴香胺值随微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过氧化值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浸出油酸价、过氧化值和p-茴香胺值高于压榨油。压榨油水分含量随微波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而浸出油的则减少,压榨油水分含量高于浸出油。压榨油和浸出油的色泽(罗维朋比色)随微波时间的延长逐渐变深,浸出油色泽更深;加热试验(至280℃)中压榨油无析出物,而浸出油产生絮状析出物。由此可见基于微波预处理油菜籽的压榨油仅需水洗、过滤或离心分离即可满足国家标准,浸出油则需要进行脱胶、脱酸、脱色等精炼处理。  相似文献   

11.
霉变油茶籽对压榨油茶籽油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霉变油茶籽对压榨油茶籽油的影响,选择在新鲜油茶籽中,按不同比例添加严重霉变的油茶籽,分别混合粉碎后,120℃干燥至水分含量为4%~7%,然后冷却到50℃,分别投入榨油机进行压榨,称取所得油茶籽油,计算出油率,并将油茶籽油过滤,检测其透明度、气味、滋味、酸价、过氧化值、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结果表明:霉变油茶籽对油茶籽出油率和油茶籽油气滋味、酸价影响较大,但没有检测出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为了确保油脂品质,消除潜在风险,在榨油前应进行霉变油茶籽的筛选。  相似文献   

12.
油茶籽油加工和油茶资源综合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油茶籽油的理化特征和油茶籽的组成,详细论述了油茶籽制油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对油茶资源的综合利用情况进行了阐述。油茶籽油富含油酸和亚油酸及生育酚、角鲨烯等天然成分,是一种营养、安全的食用油。同时油茶籽油具有护肤、吸收紫外线等功效,茶皂素具有起泡、去污、止咳、利尿、杀虫等功效。因此,油茶籽油、茶皂素在化妆品、日用品、医药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油茶是值得我国大力发展的特有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3.
酶法用于茶油脱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法脱胶是一种环保、经济的生化脱胶新技术。利用新型磷酯酶Lecitase Ultra对毛茶油(磷酯含量为304mg/kg)进行脱胶研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pH值4.8,加酶量50mg/kg油,温度45℃,反应时间为5.0h,磷酯含量降到10.47mg/kg。研究结果表明:Lecitase Uhra脱胶达到了良好的脱胶效果。  相似文献   

14.
Polyphenolic antioxidant profiles of yellow camell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ellow camellia (section Nitidissima Chang) is a subgroup of tea plant with golden yellow flowers. It is a very rare species with potential as antioxidant rich plant as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ea. We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polyphenolic constituents of six yellow camellia species varied widely. Among them, the dry leaf of Camellia impressinervis had the highest level of 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 (ORAC, 2270.9 μmol TE/g), total phenolic content (TPC, 475.6 μmol GAE/g), and proanthocyanidin content (PAC, 66.1 μmol CE/g). The ORAC level correlated well with TPC (R2 = 0.9402), and PAC (R2 = 0.9954). The compounds responsible for antioxidant activities were further profiled by HPLC and LC–MS analysis. Compared to the commonly consumed tea leaves, yellow camellia leaves contain more diverse phenolic compounds, including ellagitannins, proanthocyanidins, taxifolin deoxyhexose, apigenin derivatives, kaempferol derivative, quercetin derivatives, glucosyl isorhamnetin, (epi)catechin-(epi)afezelechin polymers and platphyllosides. Unlike tea leaves, no caffeine is detected in the yellow camellia leaves.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polyphenolic compounds were further verified by precolumn treatment of the extracts with a stable radical 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 (DPPH).  相似文献   

15.
16.
茶是我国主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由其所榨得茶油是一种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衰老等功效的理想食用油,素有“东方橄榄油”的美称.然而,油茶主要种植在我国土壤缺硒的南方地区,因此,富硒茶油的研究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富硒茶油的富硒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富硒茶油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油茶籽的综合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力 《粮食与食品工业》2007,14(3):10-12,16
全面综述了油茶籽制油的生产工艺及茶油的实际应用,并详细地介绍了提油过程中的副产物茶饼粕和茶壳的综合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8.
在有机溶剂体系中,以油茶籽油和异丙醇为底物,通过脂肪酶催化醇解反应进行油茶籽油改性合成富含油酸的甘油二酯、甘油单酯、异丙酯.考察了溶剂种类、酶种类、底物摩尔比、反应温度和酶加量5个因素对醇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反应条件为:以叔丁醇为溶剂,脂肪酶Novozyme 435为催化剂,底物异丙醇与油茶籽油摩尔比6∶1,酶加量为底物质量的1%,反应温度55℃.在此条件下反应36 h后甘油三酯转化率达到95.24%,甘油二酯、甘油单酯、异丙酯的含量可分别达到11.58%、8.25%、75.41%.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山茶油无糖蛋糕进行研制,改变传统戚风蛋糕高糖高脂的成分,开发一款具有高营养价值低血糖指数的新型保健蛋糕。方法将传统戚风蛋糕的配方中的食用油和蔗糖分别替换山茶油与麦芽糖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相结合,以质构、感官评价以为指标,研究山茶油添加量、麦芽糖醇添加量和牛奶添加量对山茶油无糖蛋糕品质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蛋糕的品质影响显著(P0.05),最佳配方:低筋面粉110 g、玉米淀粉10 g、麦芽糖醇80 g、山茶油50 g、牛奶75 g、鸡蛋200 g、塔塔粉2 g。结论山茶油无糖蛋糕为山茶油的推广以及无糖蛋糕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油茶的深度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为详细地介绍和分析目前国内外油茶的开发和利用工作情形,重点介绍角鲨烯、荼多酚、茶多糖、茶皂素以及糖萜素等高价值物质的提取、制作和利用.提出一些前瞻性的设想和建议,对当前种植和开展油荼的综合利用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