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袁海  奈效祯  周梦煜  赵小会  贾得焕 《安徽医学》2020,41(12):1465-1468
目的 探究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睾酮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2月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75例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精神分裂组,另选择同期查体的8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PANSS)量表评估精神分裂症组患者精神状况,采用精神分裂症认知成套测验(MCCB)进行精神分裂症组患者及对照组认知功能的评价,测定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Hcy及睾酮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Hcy、睾酮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精神分裂组MCCB各认知功能领域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睾酮、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睾酮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注意及警觉性(CPT-IP)、社会认知(MSCEIT)等认知功能领域得分呈负相关(r=-0.315,-0.341,P<0.05);血清Hcy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CPT-IP、视觉学习(BVMT)等认知功能领域得分呈负相关(r=-0.374,-0.401,-0.358,P<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血清睾酮及Hcy水平的异常,且与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可能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损伤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皮质醇、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DHEA-S)、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甲状腺激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舟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收治的1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和本院健康体检者140例(对照组),收集两组对象一般资料,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进行评分,测定血清皮质醇、DHEA-S、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甲状腺激素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皮质醇、DHEA-S、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甲状腺激素与患者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阴性量表、阳性量表、一般病理量表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清皮质醇、DHEA-S及皮质醇/DHEA-S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铜蓝蛋白(CER)、CRP及琢1-酸性糖蛋白(AAG)均高于对照组,转铁蛋白(TRF)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促甲状腺激素(TSH)、T3、T4、FT4均高于对照组,FT3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皮质醇、DHEA-S、CER、CRP、TRF、AAG、TSH、T3、T4、FT3、FT4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阳性症状、一般病理症状评分、病史均无相关性(均P>0.05);皮质醇、DHEA-S、CER、CRP、TRF、AAG、TSH、T3、T4、FT3、FT4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均呈正相关,皮质醇、DHEA-S与发病年龄、年龄均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皮质醇、DHEA-S、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甲状腺激素水平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密切相关,其水平可作为精神分裂症诊断及治疗有效性监测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双相I型障碍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分析细胞因子水平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在合肥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双相I型障碍患者4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杨氏躁狂量表(YMRS)进行症状评估。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血清IL-10、IL-23、TNF-α水平降低,IL-17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各细胞因子水平与YMR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 双相I型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血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明显,疾病症状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术前血清骨保护素(OPG)、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sRANKL)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危险分层与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冠心病且行PCI患者223例,根据患者术前血清sRANKL/OPG比值将所有患者分为3组:A组、B组和C组。运用Gensini评分对患者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判断。术后6个月内对患者进行随访,记录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及分析患者血清OPG、sRANKL水平、sRANKL/OPG比值和血管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其他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 3组患者在高血压病和血清OPG、sRANKL水平及sRANKL/OPG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OPG、sRANKL水平及sRANKL/OPG比值与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呈正相关(r=0.345、r=0.369、r=0.398,P=0.000、P=0.000、P=0.000),而血清OPG、sRANKL水平及sRANKL/OPG比值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呈负相关(r=-0.182、r=-0.165、r=-0.176,P=0.005、P=0.006、P=0.006);随着患者Gensini评分的升高,血清OPG、sRANKL水平及sRANKL/OPG比值亦升高(P<0.05),Gensini评分为重度血管狭窄和中度、轻度血管狭窄患者血清OPG、sRANKL水平、sRANKL/OPG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术前血清OPG、sRANKL水平、sRANKL/OPG比值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2(P<0.05)、0.20(P<0.05)、0.17(P<0.05)。术后6个月内3组患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患者靶病变血运重建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OPG、sRANKL水平、sRANKL/OPG比值是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17、2.23、2.26,95% CI:1.33~3.46、1.45~3.77、1.55~3.89,P=0.006、0.005、0.003)。结论 术前血清OPG、sRANKL水平及sRANKL/OPG比值与高血压、肌钙蛋白、冠脉病变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为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为PCI术后患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增添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通络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中血管新生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78例活动期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40)。治疗组予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予单药甲氨蝶呤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中医证候疗效评估、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中VEGF、bFGF、TGF-β1的数值变化,并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在中医症状评分、VAS、DAS28评分、CRP较治疗前均值均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TGF-β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仅血清VEGF、bF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相比,治疗组中医症状评分、VAS、DAS28评分、CRP均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TGF-β1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补肾解毒通络方能有效缓解活动期RA临床症状,同时可通过下调RA患者血清中VEGF、bFGF,并上调TGF-β1的表达水平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增生,表明该方临床疗效可,且在对RA血管翳的形成可能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进  张雷 《安徽医学》2024,45(3):331-336
目的 探讨颅脑创伤患者血清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PDCD4)、生长分化因子11 (GDF11)水平与患者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112例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成飞医院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110例同时期在成飞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DCD4、GDF11水平。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组(48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28例)。治疗后随访3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将研究组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42例),预后良好组(70例)。比较不同病情、不同预后患者血清PDCD4、GDF1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组血清PDCD4水平与GDF11水平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性分析研究组患者血清PDCD4、GDF11水平与GCS、GO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PDCD4、GDF11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研究组血清PDCD4、GDF1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血清PDCD4、GDF11水平均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患者血清PDCD4、GDF11水平均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PDCD4、GDF11水平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血清PDCD4水平与GDF11水平呈正相关(P<0.05);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血清PDCD4、GDF11水平与GCS、GO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脑疝影响是颅脑创伤预后的危险因素,GCS评分、PDCD4、GDF11是影响颅脑创伤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血清PDCD4、GDF11联合预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PDCD4单独预测的AUC(Z=1.993,P=0.046)及GDF11单独预测的AUC (Z=2.907,P=0.004)。结论 颅脑创伤患者血清PDCD4、GDF11表达下调与患者病情相关,两者联合对颅脑创伤患者的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析血清瘦素/脂联素在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就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1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并登记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姓名、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等。患者服用利培酮片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和临床观察。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瘦素(LEP)、瘦素和脂联素的比值(L/A)、BMI及腰臀比指数(WHR)较治疗前升高,脂联素(APN)较治疗前降低(P <0.05)。观察组治疗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较治疗前低(P <0.05)。LEP与PANSS评分呈负相关(r =-0.260,P <0.05),APN与PANSS呈正相关(r =0.340,P <0.05),L/A与PANSS呈负相关(r =-0.690,P <0.05),BMI与WHR呈正相关(r =0.430,P <0.05)。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治疗后L/A较治疗前高,且与药物疗效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王冲  邱卫强 《安徽医学》2020,41(9):1066-1069
目的 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14-3-3η、dickkopf相关蛋白1(DKK-1)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6年1月河南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AS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AS组,另按1∶1比例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体检的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入院时血清14-3-3η、DKK-1及TGF-β1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14-3-3η、DKK-1及TGF-β1水平与BASDAI、BASFI的相关性。结果 AS组血清14-3-3η、TGF-β1高于对照组,DKK-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S组平均BASDAI评分(40.12±2.63)分,BASFI评分(42.67±5.22)分;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AS患者血清14-3-3η、TGF-β1与BASDAI评分(r=0.556、0.533,P均<0.05)、BASFI评分呈正相关(r=0.459、0.433,P均<0.05);DKK-1则与BASDAI评分(r=-0.285,P<0.05)、BASFI评分(r=-0.464,P<0.001)呈负相关。结论 AS患者血清14-3-3η、TGF-β1、DKK-1与BASDAI评分、BASFI评分存在相关性,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雷火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疗效及对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sFas)的影响。[方法] 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及治疗组3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雷火灸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观察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盆腔积液深度及炎性包块直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Caspase-3及sFas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盆腔积液深度、炎性包块直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TNF-α、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Caspase-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sFa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火灸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显著,有利于改善疼痛症状,促进盆腔积液及炎性包块吸收,降低炎性因子水平,调节血清Caspase-3、sFas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冷冻胚胎移植(FET)术后雌二醇(E2)低的先兆流产患者为对象,采用紫河车联合寿胎丸加味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FET术后14 d,100 < E2 < 200 pg/mL的先兆流产患者160例,随机分配至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E2、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上升情况及妊娠成功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血清E2、β-HCG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水平(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所有症状积分显著下降(P<0.05);E2、β-HCG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妊娠成功率分别为77.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河车联合寿胎丸加味中药可有效改善FET术后雌激素低下先兆流产中医临床症状,显著提升雌激素及β-HCG水平,提高妊娠成功率,值得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食指和无名指长度的比值(2D∶4D)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健康人群中的差异,并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手指比值(2D∶4D)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8月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36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患者组,同期招募在该医院工作、学习及就诊患者家属148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利用Ado...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无抽搐电休克(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7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采取MECT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前后皆采取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与威斯康星卡片分类任务(WCST)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执行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在治疗后的第3、6周末PANSS的阳性与阴性症状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MECT联合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效果明显.能够显著改善精神病症状和执行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缺陷的影响。方法 26例急性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5例急性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采用可变剂量(26 mg/d)的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6周后完成感觉门控P50测定。P50实验模式为听觉条件刺激(S1)-测试刺激(S2)模式。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前P50测量指标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0抑制指标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发作次数、精神症状(PANSS总分、阳性总分、阴性总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分)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治疗前后比较,除了S2波幅的组别主效应显著(P=0.02)外,其余P50测量指标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0.05);利培酮对P50测量指标的影响与疗效无关。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均存在感觉门控抑制缺陷。利培酮对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感觉门控P50抑制缺陷均无治疗改善作用。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感觉门控P50缺陷的影响。方法 26例急性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5例急性期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采用可变剂量(2~6 mg/d)的利培酮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6周后完成感觉门控P50测定。P50实验模式为听觉条件刺激(S1)-测试刺激(S2)模式。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PANSS减分率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前P50测量指标在两组患者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50抑制指标与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发作次数、精神症状(PANSS总分、阳性总分、阴性总分及一般精神病理分)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治疗前后比较,除了S2波幅的组别主效应显著(P=0.02)外,其余P50测量指标的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P>0.05);利培酮对P50测量指标的影响与疗效无关。结论 首发精神分裂症和慢性精神分裂症均存在感觉门控抑制缺陷。利培酮对首发和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感觉门控P50抑制缺陷均无治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泌乳素(PRL)水平及认知功能的 影响,为临床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 年11 月—2019 年9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康宁 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 例作为实验组,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 组和B 组,每组100 例。A 组给 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B 组给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 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放射 免疫法测定PRL 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精神症状;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 量表(RBANS)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PRL 水平和PANSS 阳性症状分、阴性 症状分及总分较高(P <0.05);而RBANS 评分较低(P <0.05)。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PRL 水平与RBANS 评分呈正相关(r =0.514,P =0.000);而与PANSS 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总分呈负相关(r =-0.462、 -0.501 和-0.487,均P =0.000)。与A 组比较,B 组治疗前后血清PRL、PANSS 及PANSS 阴性症状分的差值 较高;而PANSS 阳性症状分的差值较低(P <0.05)。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精神分裂症降低血清 PRL 水平,改善RBANS 评分和PANSS 阴性症状分的效果优于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但改善PANSS 阳性症 状分的效果不如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相似文献   

16.
BACKGROUND: Typical antipsychotic drugs frequently cause hyperprolactinemia and even galactorrhea. In addition, these side effects may result in noncompliance with antipsychotic treatment. Capacity to avoid hyperprolactinemia has been accepted as one atypical criterion.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compare effects of haloperidol, the most commonly used antipsychotic, and quetiapine, a novel antipsychotic agent used in Turkey, on serum prolactin (PRL) levels. METHODS: The study consisted of 35 females diagnosed with schizophrenia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4(th) ed. (DSM-IV). Thirty-five patients in a drug-free period for at least 2 weeks were included to randomized quetiapine (n = 18) and haloperidol (n = 17) treatment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assessed by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and Extrapyramidal symptoms rating scale (ESRS). PRL levels were measured both at the beginning and at the sixth week of the study. RESULTS: Both treatment groups exhibited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in clinical signs as evaluated by BPRS and PANSS.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L level between group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control prolactin (PRL)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quetiapine compared to haloperidol group. While no quetiapine group patients exhibited galactorrhea, we observed that two patients from the haloperidol group had galactorrhea related to hyperprolactinemia. CONCLUSIONS: The present study revealed that quetiapine is not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 in PRL secretion in contrast to the conventional antipsychotic haloperidol.  相似文献   

17.
马敬  王宁 《安徽医学》2015,36(10):1209-1212
目的:探讨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伴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具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开展前瞻性研究,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氟西汀,治疗4、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Yale-Brown强迫症状量表(Y-BOCS)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8周后,两组患者的 PANSS、Y-BOC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 PANSS、Y-BOC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对有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氟西汀联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及强迫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的综合治疗对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两组患者均予以利培酮系统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8周的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分别于入组时及随访结束时采用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PANSS)、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PANSS、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F-36各分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综合治疗对改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和生活质量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强迫症状的疗效。方法:精神分裂症伴强迫症状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氟伏沙明合并奥氮平组)和对照组(奥氮平组)各30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末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较对照组PANSS、Y-BOCS评分下降更显著(P<0.01),TES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氟伏沙明结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较单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提高伴发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