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是发生在消化道间叶组织的肿瘤,直接威胁到病患生命安全,临床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治疗,如单一内镜或腹腔镜、传统开腹切除术等,但这些手术疗法在临床实践中被发现有很多弊端。不过随着微创技术的成熟与逐日发展,腹腔镜、内镜联合技术特有的创伤小,疗效佳等优势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而本文则对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情况展开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毅 《医学综述》2013,19(8):1479-1481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和内镜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成熟,使得胃肠道手术由传统的开腹手术发展为以腹腔镜与软式内镜联合完成的微创手术。双镜联合进行手术,具有定位病灶准确,手术时间短,手术创伤少,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故这一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现就双镜联合技术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源性肿瘤,可发生在从食管到直肠的消化道的任何部位。探讨腹腔镜联合消化内镜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前准备同开腹手术,清洁胃肠道,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术中胃镜或肠镜预先镜下切除,或定位后腹腔镜切除肿瘤,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间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 10例患者中2例胃间质瘤患者直接胃镜下切除剥离7,例胃镜定位下腹腔镜切除缝合。1例结肠平滑肌瘤患者镜下治疗后肠道穿孔,腹腔镜补加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好,痊愈出院。结论应用腹腔镜及胃肠镜联合治疗胃肠道间质瘤具有定位准确迅速、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双镜联合微创术(内镜十二指肠切开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微创手术组和对照组(开腹手术)各60例,对行双镜联合微创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在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胃肠功能回复时间、术后镇痛以及住院时间与完全康复时间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在手术成功率之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镇痛药物的依赖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指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双镜联合微创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术后并发症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胃肠道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非上皮源性肿瘤,可发生在从食管到直肠的消化道的任何部位。探讨腹腔镜联合消化内镜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术前准备同开腹手术,清洁胃肠道,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术中胃镜或肠镜预先镜下切除,或定位后腹腔镜切除肿瘤,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间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间质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结果10例患者中2例胃间质瘤患者直接胃镜下切除剥离,7例胃镜定位下腹腔镜切除缝合。1例结肠平滑肌瘤患者镜下治疗后肠道穿孔,腹腔镜补加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好,痊愈出院。结论应用腹腔镜及胃肠镜联合治疗胃肠道间质瘤具有定位准确迅速、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胃肠道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该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72例胃肠道良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该院普外科进行开腹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良性肿瘤2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于内镜微创治疗,观察组给于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结果 72例患者中胃部良性肿瘤患者44例,肠道良性肿瘤患者28例,所有患者均于腹腔镜联合内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无吻合口瘘、大出血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及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胃肠道良性肿瘤成功率高,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所致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7.
《陕西医学杂志》2017,(9):1235-1236
目的:探讨双镜联合微创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疼痛及预后的差异。方法:选取110例胆囊结石并发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对照组51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59例采用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道排气时间,术后24h体温,术后24h白细胞计数,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镜联合微创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总有效率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无明显差异,但双镜联合微创手术可使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恢复较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5月至2010年9月65例应用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与胃镜联合30例,腹腔镜与肠镜联合35例。结果65例患者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无术后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困难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结直肠巨大息肉患者31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内镜组21例与双镜联合组10例,内镜组只采用传统的结肠镜下手术治疗,双镜联合组采用结肠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结果两组都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无术后穿孔、吻合口瘘、穿孔等严重并发症。不过双镜联合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内镜组(P〈0.05),两组住院费用相当(P〉0.05)。结论应用双镜联合治疗结肠镜下切除困难的结直肠息肉能达到两者优势互补,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胃肠道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行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的胃肠道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以腹腔镜联合胃镜微创治疗40例(胃部良性肿瘤),以腹腔镜联合肠镜微创治疗20例(肠部良性肿瘤),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6~29 m L,平均(11.0±5.5)m L,手术时间42~78 min,平均(65.4±9.2)min,未有中转开腹手术患者,未有无吻合口漏及吻合口出血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联合内镜微创治疗胃肠道良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显著,适用范围广,创伤微小,出血较少,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50例应用腹腔镜联合胃镜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性整体护理干预措施以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以后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腹腔镜联合内镜治疗胃肠道肿瘤,可以提高腹腔镜手术中对胃肠道病变定位的准确率及手术治疗的成功率,明显降低了开腹手术率,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随着内镜、腔镜技术在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传统的开腹病变肝叶/段切除术和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逐渐被微创手术所替代。腹腔镜肝切除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已成为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实用微创手术方法[1]。我院于2007年9月-2012年5月,对19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实施了腹腔镜肝切除术联合EST取石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镜与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技术切除消化道肿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探索一条内、外科技术联合微创技术治疗消化道肿瘤的新途径。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进行手术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观察组实行内镜与单孔腹腔镜联合技术切除消化道肿瘤,对照组治疗包含多孔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术后满意度以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住院时间及术后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与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技术切除消化道肿瘤有效、安全,不仅可以保持美观而且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胃肠道肿瘤患者,使用腹腔镜联合内镜进行治疗,分析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共72例,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进行治疗,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中,44例胃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胃镜进行治疗;28例肠道肿瘤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肠镜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均能顺利完成定位和手术,手术时间在40-80分钟之间,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为5-35毫升,没有发生中转开腹手术,手术完成后没有发生吻合口出血并发症、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有2例恶性肿瘤患者复发。结论使用腹腔镜联合内镜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扩展了单镜治疗的适用范围,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减少了因开腹手术而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能够合理地对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治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约占胃肠道间叶肿瘤的70%,主要发生在40~70岁的中老年患者。其在内镜下的表现一般为黏膜下隆起,与胃肠道平滑肌瘤、神经鞘瘤、异位胰腺等难鉴别,因而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随着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胃肠道间质瘤可通过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内镜下手术、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治疗,文章对近年来有关GIST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胃肠道肿瘤患者联合应用腹腔镜切除与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接收的胃肠道肿瘤患者7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治疗,而研究组则采用腹腔镜切除联合内镜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胃肠道肿瘤患者中采用腹腔镜切除与内镜联合治疗,不仅可以取得良好疗效,而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7.
内镜与腹腔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尝试运用多种双镜联合的方式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46例双镜联合治疗患者,其中腹腔镜辅助内镜下治疗5例(10.87%),内镜定位腹腔镜切除30例(65.22%),内镜腹腔镜同步切除6例(13.04%),追加腹腔镜根治术5例。46例中息肉恶变21例(45.7%),其中浸润性癌6例,3例淋巴结转移。内镜协助腹腔镜手术41例无中转开腹,术后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出血1例。腹腔镜保护内镜治疗的5例无并发症发生。双镜联合患者随访时间1~21个月,息肉恶变者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双镜联合增加了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适应证范围,减少了手术创伤,是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治疗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经验,将采用腹腔镜进行手术切除的9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开腹手术切除的11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结果采用腹腔镜进行肿瘤切除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手术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也少于开腹手术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手术时间两组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的选择,逐渐成为卵巢良性肿瘤手术切除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 尝试运用多种双镜联合的方式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 46例双镜联合治疗患者,其中腹腔镜辅助内镜下治疗5例(10.87%),内镜定位腹腔镜切除30例(65.22%),内镜腹腔镜同步切除6例(13.04%),追加腹腔镜根治术5例.46例中息肉恶变21例(45.7%),其中浸润性癌6例,3例淋巴结转移.内镜协助腹腔镜手术41例无中转开腹,术后吻合口漏2例,吻合口出血1例.腹腔镜保护内镜治疗的5例无并发症发生.双镜联合患者随访时间1~21个月,息肉恶变者术后无一例复发.结论 双镜联合增加了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适应证范围,减少了手术创伤,是结直肠良恶性息肉治疗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胆石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及多发病。目前我国成年人胆囊结石的患病率为7%~10%,其中10%~15%的患者合并胆总管结石。并且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可能性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传统外科治疗方法是开腹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但存在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等缺点。随着腹腔镜技术及内镜诊治技术的发展,乳头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及胆道探查术(LCBDE)已成为目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二种主要的微创方法。我院第二微创、胆道外科对11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行微创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