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的各种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34例DN血透患者和同期48例相同年龄段非DN血透患者,分别观察其存活率、死亡原因、并发症、内瘘使用情况及生化改变.结果 DN组1年和3年存活率分别为82%和74%.影响透析效果的主要并发症为心血管病变(91%)、感染(53%)、视网膜病变(32%)及低蛋白血症(26%),与非D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DN患者保护好血管通路,控制血糖,防治并发症,加强营养是减少危险因素,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的各种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38例终末期DN血液透析患者和同期38例相同各年龄段非糖尿病血液透析患者,分别观察血生化改变、存活率、内瘘使用情况及并发症。结果DN组1年和2年存活率分别为76.3%和60.5%;主要并发症是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感染、透析时低血压,与非DN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终末期DN患者较非糖尿病患者应更早进行血透;加强护理,减少并发症发生是提高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治疗终末期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透析治疗终未期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患者存活率和生活质量的因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DN血透患者和同期48例非DN血透患者的死亡原因、存活率、并发症、内瘘使用情况及血生化改变:结果DN组1年和3年存活率分别为82%和74%.显著低于非DN组(P〈0.01);DN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N组(P〈0.01).内瘘重做机会显著多于后者(P〈0.05)。结论DN患者控制好血糖,保护好血管通路,防治并发症是提高存活率及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DN血透患者(DN组)和同期48例非DN血透患者(非DN组)的资料,比较二者之间的存活率、死亡原因、并发症、内瘘使用情况及血浆白蛋白、透析前肾功能.结果:DN组3年和5年存活率分别为51.4%和13.5%,明显低于非DN组(P<0.01);DN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N组(P<0.05);内痿重做机会显著多于非DN组(P<0.01).结论:更早进行血透,充分透析,加强护理,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是提高终末期DN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老年人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DN)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长期存活的各种危险因素,以期提高老年 ESDN血液透析患者整体治疗水平.方法对23例老年(≥60岁)ESDN血液透析患者和同期透析58例同龄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NOR- ESDN)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了死亡原因、存活率、并发症、营养状态及血生化改变. 结果老年ESDN存活组1年、3年存活率分别为84.0%和36.0%.主要并发症是心血管病变为92.0%.主要死因是心血管病变(52.1%).与NOR-ESDN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营养状态评估(SGA)均差,但ESDN的血浆白蛋白明显低于NOR-ESDN患者.结论老年ESDN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比 NOR-ESDN患者高,存活率低.提高营养,防治并发症是提高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常见并发症的原因,为其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就诊的94例DN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后的存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透析后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低血压、高血压、心力衰竭、感染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律失常、脑血管意外、低蛋白血症、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但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早期采取全面整体的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效延长生存期限,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高血糖症(附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家庭  杨秀兰 《临床荟萃》1994,9(11):496-497
糖尿病肾病(DN)为晚期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重要并发症之一,美国每年接受血透治疗者,其1/4患者为DN,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1981~1990年间,我院共收治成年型糖尿病患者共231例,诊断临床显性DN者46例(占20%)。目前,对DN尚无特殊的药物治疗,但高血糖症及高血压能否有效、合理控制,仍为影响DN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就高血压、高血糖对DN的预后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互联网依托式自我管理导向型5A护理模式对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3月90例接受维持性血透干预的终末期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自我管理干预,观察组接受互联网依托式自我管理导向型5A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维持血透患者中开展互联网依托式自我管理导向型5A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者自我管理水平,降低维持性血透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及早防治。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99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a)4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b)28例和临床白蛋白尿组(c)29例。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组病程、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及肾功能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高血压、DM足、视网膜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糖、血脂、血压的不良控制导致DN的进展。DN与高血压、视网膜病变、DM足及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相关性。针对DN发生、发展中的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护理及预防对策,对提高DN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早期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85例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DM)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无微血管并发症组(NDC)43例,另一组为糖尿病肾病组(DN)42例;健康对照组(CON)75例。采用化学发光技术检测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尿微量清蛋白(mAlb)含量。结果 (1)糖尿病组HCY高于健康对照组,有微血管病变组又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2)正常HCY组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为23.33%,而高HCY组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率为63.33%,是正常HCY组的2.71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4.89,P0.010)。(3)尿微量清蛋白组(DN1)与尿中有大量清蛋白组(DN2)相比,DN2组HCY为14.81μmol/L,DN1组的HCY为11.02μmol/L,DN2组HCY明显高于DN1组HCY(P=0.026);而且高HCY发生率大于DN1组(P=0.016)。结论高HCY血症是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肾脏病变患者病情程度的评估提供了一个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观察组为2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照组1为2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对照组2为2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对三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1)观察组患者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变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观察组患者在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P<0.05)。(2)糖化血红蛋白是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甘油三酯是外周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在于并发症复杂、发病率高,对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可减少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张允  陈明卫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18):2645-2647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及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2017年在亳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119例。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0组,n=79)和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1组,n=40),根据24h尿微量清蛋白分为无糖尿病肾病组(DN0组,n=64)和有糖尿病肾病组(DN1组,n=55)。分别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血糖、血糖水平的标准差(SDBG)、餐后血糖波动幅度(PPGE)、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24h平均葡萄糖(MG)、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PG-CV)等有无差异。结果 DR1组及DN1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低血糖发生率、SDBG、FPG-CV、LAGE均分别高于对应的DR0组及DN0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SDBG及胱抑素C水平升高是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肾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肾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与糖尿病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6年9月糖尿病患者200例,依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DN)分为非DN组(n=103)和DN组(n=97),每组又依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MS)分为MS组与非MS组两个亚组,非DN组中MS组=41例,非MS组62例;DN组中MS组60例,非MS组37例,比较四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N组患者年龄大于非DN组,糖尿病病程长于非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收缩压(SBP)、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24 h尿微量蛋白(UMA)水平高于非D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中MS组患者病程、腰围长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组患者中MS组患者体质指数、TG、UA高于非M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MS、糖尿病病程、SBP、TC、TG、LDL-C、HDL-C、UM是影响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代谢综合征基本组分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病过程,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围手术期护理对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6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活率、生活质量、疼痛评分、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9/3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2=10.636)。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为90.00%(27/30),对照组为86.67%(26/3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2=0.236)。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为(75.5±4.5)分,对照组为(86.6±6.1)分,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28.415)。观察组疼痛评分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均可保证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存活率,但优质护理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也能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的护理方法,以降低DN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DN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将18例DN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各透析500次。观察组9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9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9例患者血糖和血压控制相对稳定,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科学、有计划的护理干预对DN患者及其重要,能够减缓疾病进展的速度,从而达到减轻并发症影响、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所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ectopic 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syndrome,EAS)的手术诊治经验,并分析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1983年12月至2013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引起的EAS 33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3例,回顾其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随访情况,计算生存期并分析相关的预后因素。结果 33例患者就诊时中位年龄33岁(13~65岁),中位病程12个月(1~156个月)。所有患者均存在库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均由胸部CT定位病变来源。手术治疗后血清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浓度明显下降(P0.05)。围手术期死亡1例(1/33,3.0%),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2/33,6.1%)。33例患者5年存活率为65.8%,其中病变来源于肺部患者的5年存活率明显优于病变来源于胸腺患者(84.2%比36.3%,P0.05)。类癌与不典型类癌5年存活率分别为76.2%和45.7%(P=0.056);Ⅰ-Ⅱ期病变与Ⅲ-Ⅳ期病变5年存活率分别为80.0%和50.5%(P=0.072)。结论胸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所致EAS早期诊断及治疗存在较大难度,胸部CT是病变定位的最佳方法,肺部病变预后明显优于胸腺来源病变,病理类型及分期可能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陈叶萍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23):3858-3861
目的探讨分层次护理管理对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依据护理管理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管理组(40例)和分层次护理管理组(40例)两组,共干预6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生活质量、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情况、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住院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层次护理管理组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钠盐、超重和肥胖、吸烟比例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躯体、心理、社会、信仰因子评分及QLSBC总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管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再住院率20.0%(8/40)、7.5%(3/40)均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管理组32.5%(13/40)、15.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层次护理管理较常规护理管理更能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血透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因素。方法将30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两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活方式。结果 306例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38%,感染、肾性骨病、心脑血管病变以及出血是血透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出现并发症和未出现并发症的两组患者,在年龄、透析时间和透析前患心脏病、脑卒中和肿瘤的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透析年份和性别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血透年份的增长,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P0.05);与男性患者相比,女性发生并发症的危险性较低。结论临床应加强对年龄偏大、透析年份久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督促男性患者戒烟戒酒,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血透病人护理中的问题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持性血透(CHD)病人是一组依赖定期血透(HD)而仅达到部分替代肾脏排泄功能的特殊群体,常伴随其它功能欠缺导致的相应的并发症,需要定期、常规的监测[1],以及时了解机体状况、检测HD效果、发现和治疗近远期并发症,提高病人存活率、生活质量和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影响长期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2月于我院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中文版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量表以及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干预对策。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5份,有效回收率为95.83%。结果:长期血透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得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常模(P0.05);年龄、经济收入、并发症、负性心理、社会支持为影响长期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年龄、经济收入、并发症、心理因素、社会支持是影响长期血透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