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Exactive MS)法对隐丹参酮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进行分析鉴定。大鼠单次灌胃后,收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浆以及24 h内的尿液和粪便,应用固相萃取法处理生物样品,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对生物样品进行分析。结合精确分子质量、碎片离子信息及相关文献报道,共分析鉴定出45种代谢产物。结果表明,隐丹参酮在大鼠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为还原、羟基化、去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S-半胱氨酸结合、脱一氧化碳、脱氢、脱乙基以及它们的复合反应等。本研究阐明了隐丹参酮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可为进一步研究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孙向明  胡扬  温静  宋辉  李文兰  丁振铎 《质谱学报》2021,42(6):1113-1126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技术对吴茱萸肝毒性部位给药后大鼠胆汁、尿液、粪便中的原型成分及其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共检测到23个原型成分和10个代谢产物。采用正离子MSE扫描模式采集质量范围m/z 50~1 200的数据,通过与UNIFI软件数据库比对,以及各成分的保留时间、精确的一级和二级质谱信息,结合化合物的裂解规律和已有文献报道,共鉴定出29个化学成分,包括23个原型成分和6个代谢产物。进一步由代谢产物逆向追踪原型成分,推测出可能的代谢途径。这些成分在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有葡萄糖醛酸结合、硫酸酯化、甲酰基化、羟基化、去甲基化等。基本明确了吴茱萸肝毒性部位在大鼠胆汁、尿液和粪便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及代谢途径,为揭示吴茱萸肝毒性物质基础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将序贯代谢法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相结合,研究石榴皮发挥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物质基础。首先制备石榴皮提取液,通过肠灌流和封闭肠环法收集肠壁代谢、肠道菌群代谢的血浆样品,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以原型吸收入血成分和代谢产物;综合代谢组大鼠灌胃给药后,鉴定其血中移行成分;再结合以上结果对脑脊液样品进行解析,鉴定出入脑成分。结果表明,从提取液中共检测到鞣质类、黄酮类、酚酸类和异香豆素类等38个化学成分。肠壁代谢、肠道菌群代谢情况基本一致,检测到30个原型入血成分和12个代谢产物;综合代谢组血浆中检测到7个原型入血成分和16个代谢产物;在脑脊液中发现2个原型成分和4个代谢产物,分别是柠檬酸、鞣花酸和2个甲基鞣花酸同分异构体、二甲基鞣花酸、二甲基鞣花酸葡萄糖醛酸化物。本研究基于多成分序贯代谢靶向识别出石榴皮及其代谢产物中入脑成分,可为阐明石榴皮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赛拉嗪在人体内的代谢产物,采用液-液萃取法和蛋白沉淀法对赛拉嗪阳性尿液进行前处理,利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LC-Q-Orbitrap MS)技术,在HESI-Ⅱ正离子模式下分析,利用Compound Discoverer 软件对赛拉嗪代谢产物进行质谱解析。结果表明,赛拉嗪在人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包括羟基化、氧化、N-脱烷基化、S-氧化成砜与葡萄糖醛酸及硫酸的结合等,在人尿液中共检测到13个代谢产物。本工作初步阐明了赛拉嗪在人体内的代谢途径以及主要代谢物。  相似文献   

5.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鉴别大鼠血浆及尿粪中淫羊藿素葡糖醛酸结合物。生物样品经固相萃取法处理后,以V(乙腈)∶V(水)∶V(乙酸)=45∶55∶1.5为流动相,通过Dikma C18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四极杆串联质谱在负离子检测方式下进行一级和二级全扫描质谱分析。通过提高离子源内的DP电压,使待测物发生源内裂解产生碎片离子,再对产生的碎片离子进行子离子扫描,可获得相当于三级质谱分析的结果。根据待测物的色谱和质谱信息,发现淫羊藿素在大鼠体内可代谢为1种双葡糖醛酸结合物M1和2种单葡糖醛酸结合物M2、M3。大鼠灌胃给予淫羊藿素后,在血浆和尿样中可检测到M1、M2和M3,在粪便中仅检测到M2和M3。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LC/LTQ-Orbitrap MS)技术研究候选药物T-VA的裂解规律及体内代谢,建立了大鼠体内T-VA及其代谢产物的LC/MSn分析方法,分析讨论了各自的主要碎片离子峰、质谱特征与结构信息,发现了血浆中主要代谢物M1。借鉴药物化学的方法,合成得到了代谢产物实体M1-1,经1HNMR、13CNMR、HRMS确认其结构,根据其色谱、质谱特征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M1-1即为血浆主要代谢物M1。借助PC12细胞模型验证了代谢产物M1的神经保护活性,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转化过程与前药修饰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7.
LC-MS/MS分析血浆中脂肪酸及代谢产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宇  陈滨  李健  杨青锦  文娟  蔡春 《质谱学报》2018,39(3):310-315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同时测定血浆中脂肪酸花生四烯酸(AA)及其代谢产物13-羟基十八碳烯酸(13-HODE)和9-羟基十八碳烯酸(9-HODE)的方法。采用Strata-X固相萃取柱净化,BEH 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 水为流动相,流速0.2 mL/min,等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负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定量。结果表明,3种物质在0.5~5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4 2~0.996 0;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97.42%~101.46%;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72%~6.11%,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87%~6.39%;AA、13-HODE和9-HODE定量限分别为0.5、0.5、1.0 μg/L。该方法简单、灵敏、快速、可靠,可用于血浆中脂肪酸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8.
核磁共振联用技术是体内药物代谢产物结构鉴定的强大工具。本文综述固相萃取-核磁共振、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液相色谱-核磁共振-质谱等联用技术在研究生物样品中代谢物结构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分析柴胡郁金香颗粒中柴胡皂苷a、柴胡皂苷c、柴胡皂苷d、甘草次酸、甘草苷、异甘草素、甘草素、芒柄花素、甘草酸等9个药效成分在抑郁症大鼠灌胃给药后血浆中的含量变化,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以乙腈沉淀血浆蛋白,选用Thermo Hypersi 1 GOLD Aq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9 μm)分离,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质谱检测,DAS 3.1.6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9个成分在大鼠血浆中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随着时间的增加,大鼠体内9个成分的含量呈规律性变化,达峰时间Tmax、半衰期t1/2、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t)、平均驻留时间MRT(0-t)分别为0.27〜4.06 h、3.51〜7.76 h、70.06〜1 280.4 μg·h/L、7.13〜11.48 h。除甘草次酸外,其余成分在大鼠胃肠道吸收较快,其中6个成分产生了第2个吸收峰;9个成分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均较快,药物安全性良好。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柴胡郁金香颗粒中9个成分在抑郁症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HPLC-MS/MS法鉴定落新妇苷在大鼠尿中的代谢产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鉴定大鼠给药落新妇苷后尿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收集其尿样,用聚酰胺固相萃取小柱处理后进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分析.电喷雾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扫描,借助碰撞诱导解离方式进行落新妇苷在大鼠体内主要代谢产物的结构确证.共鉴定出6个落新妇苷在大鼠尿中的代谢产物,分别为落新妇苷异构体(M1)、...  相似文献   

11.
苦荬菜内酯Z和11,13α-二氢苦荬菜内酯Z是苦碟子(Ixeris sonchifolia(Bunge)Hance)中2种重要的倍半萜内酯类成分。为研究它们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产物,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mm×50mm×1.7μm)分离,以0.1%甲酸水(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轨道场质谱(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在ESI负离子模式下分析样品。筛选出18个化合物(包括苦荬菜内酯Z和11,13α-二氢苦荬菜内酯Z,及其16个代谢产物),并对其中15个代谢产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苦荬菜内酯Z和11,13α-二氢苦荬菜内酯Z经大鼠肝微粒体主要发生了羟基化、加氢和脱氢的Ⅰ相代谢反应。该结果初步阐明了苦荬菜内酯Z和11,13α-二氢苦荬菜内酯Z在大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规律,可为新药、毒理学研究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2.
为全面了解中药大品种血栓心脉宁片(XXT)化学成分,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技术(UPLC-Q-TOF MS)测定该复方制剂的小分子成分(100~1 500 u),通过UNIFI天然产物分析平台,比对各成分的精确分子质量、保留时间及质谱碎片离子信息,分析鉴定各化合物结构。结果表明,在XXT中共鉴定出187种化学成分,包括三萜皂苷类、菲醌类、蟾蜍甾二烯类和甾体类及其他结构类型的化合物。血栓心脉宁片富含小分子化学成分且结构类型多样,是其发挥抗血瘀活性及多靶点作用机制的物质基础。该研究可为阐明XXT的药效物质基础和提升质量控制标准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离子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法测定奶粉中氟乙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子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奶粉中氟乙酸钠。奶粉样品经3%高氯酸超声提取,除去蛋白和脂肪等杂质,在pH 0.5~1.0条件下提取液中氟乙酸钠被叔丁基甲醚萃取,萃取液氮吹浓缩后溶于0.1%(V/V)氨水,以IonPac AS 19型阴离子色谱柱(2 mm×250 mm×7.5 μm)作为分离柱,以自动在线产生的氢氧化钾为淋洗液进行梯度分离,色谱柱流出液经阴离子抑制器抑制后进入质谱系统,电喷雾电离负离子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稳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奶粉中氟乙酸钠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9.7%~104%,相对标准偏差在0.50%~11%之间(n=6),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2 μg/kg,定量限(S/N≥10)为0.6 μg/kg。本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可用于奶粉中氟乙酸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二维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联用方法快速测定鸡肉、鸡蛋中利巴韦林总残留量。样品在0.10 mol/L乙酸铵缓冲液(pH 4.8)中,于37 ℃下经酸性磷酸酯酶酶解和提取,提取液经超滤后直接进样分析。样品先经Zorbax SB-Aq色谱柱(3.0 mm×150 mm×1.8 μm)分离,将分离出含利巴韦林的流分切割至捕集柱中捕集,然后再将捕集柱切换至第2维色谱流路中,于Hypercarb PGC色谱柱(2.1 mm×150 mm×3 μm)分离,利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多离子监测触发的增强子离子扫描方式(MRM-IDA-EPI)检测,稳定同位素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鸡肉、鸡蛋中利巴韦林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7.5%~97.7%,相对标准偏差在2.8%~8.3%之间 (n=6),方法的检出限(S/N=3)为0.2 μg/kg。本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已成功应用于食品安全风险检测。  相似文献   

15.
王莉  倪莹莹  王慧  王文艳 《质谱学报》2015,36(3):237-242
建立了HPLC-MS/MS方法检测猪肌肉、肝脏及肾脏3种组织中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的残留量。样品处理以萘普生为内标,先经乙酸乙酯液液提取,后经甲醇沉淀,Eclipse Plus C18 柱(100 mm×2.1 mm×3.5 μm)等度洗脱。在负离子模式下,采用ESI电离源选择性反应监测模式(SRM)对双氯芬酸及萘普生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0.5~100 μg/kg浓度范围内,双氯芬酸钠在猪肌肉、肝脏及肾脏组织中的线性关系均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各组织中的准确度RE及精密度CV均小于15%。该方法快速、有效、可靠,可应用于市场出售的猪肌肉、肝脏及肾脏中双氯芬酸钠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质谱(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对玫瑰茄水提液及其发酵液中有机酸类、黄酮类、花青素类和木质素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选取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甲醇(B)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梯度洗脱分析。根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数据和多级质谱碎片离子,获取目标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信息。结合保留时间、对照品及相关参考文献等信息,共筛选鉴定出41种化合物,包括34种有机酸类、4种黄酮类、2种花青素类以及1种木脂素类。结果表明,玫瑰茄发酵前后,其活性成分的种类及含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该方法阐明了玫瑰茄发酵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为玫瑰茄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串联静电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LTQ-Orbitrap HRMS)法对薄荷水提物中4种类群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选取Acquity UPLC~BEH C18色谱柱(2.1mm×100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30mL/min,梯度洗脱分析。根据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准分子离子峰和碎片离子信息,获取目标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结构信息,并结合保留时间、对照品分析、参考文献数据和ClogP值等相关信息,鉴定了85种化学成分,包括38种黄酮、16种酚酸、7种苯丙素和24种萜类。结果表明,采用UHPLC-LTQ-Orbitrap HRMS技术能够提高中药化学成分的分析效率,该方法可为合理开发薄荷的药用和食用价值奠定化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LC-MS/MS)测定蜂王浆中双甲脒、单甲脒、2,4-二甲基苯基甲酰胺和2,4-二甲基苯胺的残留量。样品经氨水稀释、氨化乙腈沉淀蛋白并提取,通过中性Al2O3固相萃取柱净化,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检测,同位素稀释内标法和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双甲脒、单甲脒、2,4-二甲基苯基甲酰胺和2,4-二甲基苯胺的定量限分别为0.05、0.5、5.0和0.5 μg/kg,在空白蜂王浆基质溶液0~300 μg/kg范围内绘制线性工作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97,对空白蜂王浆进行添加浓度5.0、10、100、200 μg/kg的实验,总体回收率为50.5%~110%,相对标准偏差为0.8%~15.0%。该方法简便、快捷,定量限能够满足目前国内外残留限量要求,可为蜂王浆中双甲脒及其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 MS)对葫芦巴的醇提组分和除糖后的水提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并以甘草苷为内标,对鉴定出的成分进行半定量分析。采用Unitary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线性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检测。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葫芦巴的醇提组分和水提组分的总离子流图相似,共鉴定出36种化合物,包括12种黄酮类成分和24种皂苷类成分。实验选择了几种代表性的黄酮类和皂苷类化合物,对其结构进行详细阐述,并推断其可能的质谱裂解规律。半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提取物中主成分的相对含量不同,黄酮类化合物在乙醇提取物中的相对含量之和是水提物中的1.13倍,皂苷类化合物在乙醇提取物中的相对含量之和是水提物中的1.32倍。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可为葫芦巴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