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病变范围与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UC的临床、内镜和病理资料,包括远端型结肠炎17例(22.67%),左半结肠炎27例(36%),广泛性/全结肠炎31例(41.33%).结果:不同病变范围UC组间,患者的性别和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种主要临床表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随病变范围扩大而增加,其中贫血、低蛋白血症和肠外表现的发生率组间差异显著(P<0.05).UC病变范围与临床严重度(r=0.418,P<0.001)和内镜下活动度(r=0.239,P=0.039)呈正相关.肠上皮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在全结肠炎组显著高于远端型结肠炎组和左半结肠炎组(P<0.05).结论:UC病变范围与其临床、内镜和病理特点有关,与临床严重度和内镜下活动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及粪便中钙卫蛋白含量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以及临床使用粪便钙卫蛋白作为炎症活动性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人和正常对照20人,采用抗钙卫蛋白单克隆抗体对结肠黏膜的钙卫蛋白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同时采用ELISA方法测定粪便中钙卫蛋白含量.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学严重程度根据Truelove-Witts标准判断.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黏膜中有不同强度的钙卫蛋白表达,表达强度与组织学严重程度显著相关(r=0.89,P=0.000 1);缓解期结肠黏膜无或仅有微弱的表达,缓解期与活动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方法测定结果显示,粪便钙卫蛋白含量与结肠黏膜的钙卫蛋白表达强度呈显著相关(r=0.90,P=0.000 7),并且粪便钙卫蛋白含量与组织学严重程度亦显著相关(r=0.849,P<0.01).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中的钙卫蛋白可以反映炎症的组织学严重程度,也是粪便中钙卫蛋白的来源,因此检测粪便中的钙卫蛋白可以反映炎症的组织学严重程度.该检测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3.
秦臻  吴成  陈苗苗 《广西医学》2016,(5):671-673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粪便中钙卫蛋白(FCP)和血清白介素-2(IL-2)水平及其在评估UC活动性及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3例UC缓解期患儿、41例UC活动期患儿及20例单纯腹泻患儿,检测其FCP和血清IL-2的水平,同时对活动期UC患儿进行肠镜检查,进行内镜分级及临床严重程度评估.结果 UC患儿中位FCP水平为451.8 μg/g,显著高于单纯腹泻患儿的34.6 μg/g(P <0.05),活动期UC患儿、缓解期UC患儿及单纯腹泻患的FCP水平依次降低(P<0.05);UC患儿中位IL-2水平为213.0 ng/L,低于单纯腹泻患儿的349.2 ng/L(P <0.05),活动期UC患儿、缓解期UC患儿及单纯腹泻患的FCP水平依次升高(P<0.05).64例UC患儿的Mayo评分与FC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IL-2水平呈负相关(P<0.05).在活动期UC患儿中,FCP水平与Mayo评分、临床严重程度以及内镜下分级呈正相关性(P<0.05),而IL-2与Mayo评分、临床病情分度与内镜下分级负相关性(P<0.01),FCP与IL-2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 检测FCP和IL-2水平有助于判断患儿活动性和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黄洪  许宝才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2):2101-2104
  目的  观察磁共振结肠成像(MRC)与粪钙卫蛋白(FC)联合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C)诊断及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  方法  以2019年6月—2022年6月衢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80例UC患者和80例同期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结肠镜、MRC检查和FC检测。比较不同活动程度UC患者及健康受试者MRC影像特征及FC含量差异,以结肠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C影像特征评分、FC含量及两者联合诊断UC的诊断效能。  结果  健康受试者及不同活动程度UC患者出现黏膜强化、肠壁增厚、肠壁分层强化、梳齿征、肠壁淋巴结肿大、黏膜及黏膜下层缺损和DWI信号增强等MRC影像特征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且不同UC活动程度患者肠壁分层强化、梳齿征、肠壁淋巴结肿大等MRC影像特征出现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健康受试者及不同活动程度UC患者F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UC患者FC为(3 186.11±291.80)μg/g,显著高于健康受试者[(2 699.47±249.67)μg/g, P < 0.05],而不同活动程度UC患者之间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C影像特征评分、FC、MRC影像特征评分联合FC诊断U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6、0.895、0.984。  结论  MRC和FC作为2种无创诊断技术,可作为结肠镜病理检查的替代或辅助手段用于UC的诊断和病情评估,且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UC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C反应蛋白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芳  刘占举 《四川医学》2008,29(2):188-189
目的 检测不同严重程度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CRP)水平,评估其对UC患者临床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UC患者86例以及健康对照42例,采集外周血,检测血清CRP、血沉及其他生化指标(肝功能、肾功能、免疫球蛋白)水平,重点分析CRP在不同临床时期的变化,并评估其与其他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活动性UC患者血清CRP浓度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重度UC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中度UC惠者(P<0.05);中度UC患者血清CRP水平也显著高于轻度UC患者(P<0.05).活动性UC患者经过有效药物治疗后,血清CRP水平呈明显下降(P<0.05).相关分析发现活动性UC患者的临床严重程度与血清CRP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1,P<0.01),而其他实验室指标(如ESR、肝功能、肾功能、免疫球蛋白)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O.05).结论 CRP水平变化可以准确地反映UC患者临床严重程度,为临床上治疗,控制病情发展,以及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钙卫蛋白(FC)免疫荧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两种测定方法,探索免疫荧光法测定钙卫蛋白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03例患者粪便样本(IBD患者77例,有消化道症状但肠镜检查正常者26例),以ELISA法为对照,计算免疫荧光法的敏感度、特异度、相关系数等指标。收集122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IBD患者的粪便样本,其中克罗恩病(CD)85例,溃疡性结肠炎(UC)37例,根据CDAI或UCAI评分评估CD或UC的临床活动情况;根据CDEIS、Rutgeert′s评分或Mayo内镜评分评估CD或UC的内镜活动情况。比较缓解期与活动期IBD患者的FC浓度差异,并评价FC对IBD疾病活动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与ELISA法对比,免疫荧光法的敏感度是92.30%,特异度是64.00%,相关系数是0.815(95%CI:0.737~0.871,P0.05)。使用免疫荧光法时,内镜活动期IBD患者的FC浓度是925.61(408.56~1 634.00)μg/g,高于内镜非活动期的387.78(30.28~679.99)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FC的截断值定为300.37μg/g时,其预测IBD内镜活动性病变的敏感性是76.60%,特异性是60.71%。在18例CD术后患者中,72.22%(13/18)出现内镜复发,其免疫荧光法测定的FC浓度值显著高于未复发者,预测CD术后复发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是0.923,截断值是407.36μg/g,敏感性为76.92%,特异性为100%。结论免疫荧光法与ELISA法有较好的相关性,敏感性高;FC能有效反映IBD患者的疾病活动情况,对及早发现CD术后复发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粪便钙卫蛋白(fecal calprotectin,FC)联合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活动性判定的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牡丹江医学院红旗医院门诊及住院UC患者共80例,其中缓解期36例,活动期44例(轻度16例、中度23、重度5例),采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FC浓度,同时采集空腹静脉血6mL,行血清CRP测定,另选择30例体检患者设为正常对照组并行FC检测。结果 UC患者中粪便钙卫蛋白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在UC患者中活动期各组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活动期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血清CRP在UC患者中活动期各组均高于缓解期组(P0.05),活动期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FC及血清CRP在UC患者各组均升高,且随着UC活动性分级相关。结论 FC作为一种新型的炎症标记物,联合血清CRP检测对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判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80例患者,其中ACS患者60例,对照组20例.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时即刻抽静脉血行常规检查以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用Genisi评分系统对冠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统计学分析Genisi评分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ACS发生时明显升高(P<0.01),与冠脉Genisi评分明显正相关(r=0.668,P<0.01).结论 ACS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与增高的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GM)水平有关,这些细胞具有激活功能及延长的生存期。此外,粪钙卫蛋白(一种稳定的嗜中性蛋白)水平与肠的炎症程度成正比,可预测UC复发。GM是炎症因子和化学增活素的主要来源,因而可能在UC的发病和难愈方面起一定的作用。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外周血(PB)中性粒细胞、钙卫蛋白和UC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测定69名健康对照者和31例UC患者的全血及钙卫蛋白,然后随机选择7例患者用粒细胞吸附器(Adacolumn)进行GM吸附血浆分离置换(GMA),每人10次,每次60min。与健康对照者相比,UC患者的中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粪便钙卫蛋白(FC)在结肠或回结肠型克罗恩病(CD)及 CD 术后患者内镜下活动度判断中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已确诊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患者56例、CD 术后患者25例及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25例。均于结肠镜检查前1~3 d内留取粪便,采用 ELISA 方法测定 FC 的水平。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及 CD 术后患者内镜活动度评估分别采用简单克罗恩病内镜评分(SES-CD)和 Rutgeerts′评分。结果在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患者中,活动期 FC 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 IBS 组(P<0.01),FC 水平与 SES-CD 评分呈正相关(r=0.802,P<0.01),FC 在临界值250μg/g 时预测内镜活动度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7.1%和71.4%。在 CD 术后患者中,活动期及缓解期 FC 水平均明显高于 IBS 组(P <0.01),但活动期 FC 水平与缓解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C 在临界值250μg/g 时预测内镜疾病复发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0%和66.7%。结论 FC 能准确地反映结肠或回结肠型 CD 患者内镜疾病的活动度,但 FC 不能区别 CD 术后患者疾病的缓解期和活动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临床和内镜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UC患者102例,选择100例结肠镜检查无异常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不同临床及内镜严重程度的UC患者血单核细胞、MLR的表达。 结果 UC患者中MLR、白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单核细胞与MLR、白细胞、ESR、CRP和血小板均呈正相关(均P<0.05),MLR与白细胞、CRP均呈正相关(均P<0.05)。按改良的Truelove和Witts分型标准和改良Mayo评分分组,单核细胞计数和MLR在中度和重度患者中明显增高(均P<0.05)。按Mayo内镜评分、蒙特利尔分型分组,MLR在Mayo内镜评分3分组中较1分组及2分组明显增高,MLR在E3组较E1组及E2组明显增高(均P<0.05)。ROC曲线分析提示单核细胞计数和ML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0(95%CI:0.672~0.807)和0.750(95%CI:0.683~0.8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单核细胞、MLR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385×109/L、0.235,判断UC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37%和53.00%、75.49%和66.00%。 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单核细胞、MLR水平明显增高,且与临床和内镜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焦虑、抑郁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72例T2DM患者分为HbA1c≥7%组(45例)和HbA1c<7%组(27例),比较2组HAMD评分、HRSD评分,分析HbA1c和焦虑、抑郁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bA1c<7%组HAMD评分和HRSD评分均低于HbA1c≥7%组(P<0.05).HbA1c水平和患者焦虑程度呈中度相关(r=0.318,P<0.05),和抑郁呈弱相关性(r=0.285,P<0.05).结论 T2DM患者中焦虑、抑郁发生率较高,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精神障碍严重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及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水平,分析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在冠心病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入选16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患者,根据患者病史及CAG结果分为2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9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68例;50例对照组为非冠心病CAG阴性组。用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脉病变程度评分。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脉病变组分为Gensini积分≥30分组和<30分组,再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只、双支和3支病变组。采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ACS组、SAP组、正常对照组血清APN、HO-1水平。分别比较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和SAP组血清APN及HO-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84±2.29)、(8.01±2.04)vs(15.27±2.51)mg/L;(24.08±7.88)、(32.86±10.97)vs(54.35±14.8)μg/L,P<0.01]。按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多者血清APN、HO-1水平较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少者亦显著降低。Gensini积分≥30分APN、HO-1水平[(5.75±2.28)mg/L、(22.27±6.5)μg/L]明显低于<30分组[(7.55±2.29)mg/L、(32.38±10.6)μg/L,P<0.01]。APN与HO-1呈正相关(r=0.598,P<0.01),Gensini积分与血清APN、HO-1水平均呈负相关(r=-0.576,P<0.01;r=-0.456,P<0.01)。结论血清APN与HO-1密切相关,且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且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相互调节。  相似文献   

14.
翁少翔  单江  徐耕  张松照  李崇剑 《浙江医学》2003,25(7):389-390,395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检测15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以积分计,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 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3.23 ,P<0.01) ,三支病变者和二支病变者血浆Hcy水平 ,均不同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 -2.03,P<0.05;t= -2.57,P<0.05),而与单支病变者血浆Hcy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从单因素相关分析看 ,Hcy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积分、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年龄呈正相关关系(r=0.26、0.25、0.31 ,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cy、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 Hcy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可能有直接关系 ,Hcy可能是冠心病新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深化本病认识并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经结肠镜和病理活检确诊的200例UC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显示UC住院病例有逐年增高趋势,男女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发病30~39岁最多发.本组患者临床特征多见于腹泻(80.18%)、脓血便(63.51%)、腹痛(68.92%)及发热(15.77%)等,这些临床表现的发生率随病变范围加大而增高,病变范围以直肠炎、乙状结肠炎多见(50.90%).病程5年以上UC患者的全结肠炎患病比率明显高于5年以下患者(P<0.05).结论 UC有较明显的临床特征,其病变范围与病程关系密切且由结肠远端向近端发展.结肠镜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柳氮磺吡啶及糖皮质激素联合中医等治疗UC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水平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疑似CHD病人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其中164例确诊为CHD(CHD组),另选99例非冠心病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检测Cys-C水平.并分析不同类型CHD病人Cys-C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病变支数、Gensini评分与Cys-C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D组Cys-C水平增高(P<0.05).CHD组间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组Cys-C水平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但急性心肌梗死组低于稳定性心绞痛组(P<0.05).Cys-C诊断CHD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1(P<0.05),以1.105 mg/L为Cut-off值,Cys-C诊断CHD的敏感性73.2%,特异性55.6%.Cys-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关系(r=0.332,P<0.05),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关系(r=0.413,P<0.05).结论 :Cys-C可作为CHD的一项无创预测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戴瑞  张良良  孟宪杰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7):1935-193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及N-末端脑钠肽(NT-pro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1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患者根据Gensini评分系统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并分为Gensini评分<30分组和≥30分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采用ELISA法及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浆Hcy、NT-proBNP水平,分析Hcy、NT-proBNP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及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三支病变组及双支病变组Hcy及NT-proBNP均较单支病变组明显升高(P<0.05);Gensini积分≥30分组患者血浆Hcy及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Gensini积分<30分组(P<0.05);Hcy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68,0.72,P<0.05),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亦呈正相关关系(r=0.77,0.83,P<0.05)。结论 ACS患者血浆Hcy及NT-pro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二者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18.
李家海  石林  吴杨武  翟璐璐   《四川医学》2024,45(2):134-139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甘油三酯(TG)、全球急性冠脉事件注册研究(GRACE)评分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并分析其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168例UA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冠脉造影检查并采用Gensini评分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根据患者病例资料计算GRACE评分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检测血清sST2表达水平。结果 根据Gensini评分结果,168例UA患者中轻度病变组49例(29.17%),中度病变组60例(35.71%),高度病变组59例(35.12%)。3组患者间TG、HDL-C、ApoA1、sST2水平和GRAC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G、sST2水平及GRACE评分是影响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sST2、TG水平及GRACE评分与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77、0.842、0.883,均P<0.001)。ROC曲线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以及影响HDL-C水平的其他危险因素.方法:对259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定的冠状动脉病变与HDL-C水平分层进行分析.结果:低水平HDL-C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重于高水平组(P<0.01).结论:HDL-C水平分层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62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检测hs-CRP,并采用改良的Gensini评分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程度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分析冠状动脉病变与hs-CRP。结果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hs-CRP与Gensini评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6,P<0.01)。结论血清中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呈正相关,其浓度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升高,血清hs-CRP水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